第一千八百九十章 弄巧成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5046章 弄巧成拙

  雨絲逐漸密集,落在武德殿屋頂的琉璃瓦上,滌淨塵埃之後匯聚成流,檐雨傾瀉有如珠簾。

  李承乾負手立於窗前,感受著充沛的水汽撲面而來,庭院中花樹蔥鬱、欣欣向榮。

  李勣、劉洎兩人躬身立於其後,御書房內無人說話,寂然無聲,唯有檐雨滑落、叮咚之聲響成一片。

  半晌,李承乾才轉過身,語氣淡然:「說說看,到底是怎麼回事?」

  李勣一貫性的沉默不言。

  劉洎遲疑一下,小心翼翼道:「此事之起因,皆在越國公為親戚謀求官職,導致其餘進士、學子心生不滿,這才匯聚一處前往承天門來叩闕請願。聖天子在朝,定能明察秋毫、燭照萬里,將奸佞之輩予以懲罰,以正綱紀。」

  李承乾奇道:「只因聽信謠言、心中不滿,便可聚集起來叩闕、請願?這天下百姓億萬,每日裡不平事不知多少,若誰心裡不滿便來承天門叩闕、請願,那朕豈不是要累死?」

  「陛下明鑑!」

  劉洎趕緊解釋道:「豈能誰人都可直抵承天門下?萬一驚擾陛下,罪無可恕也!只不過這些學子到底是不同的,各個身份清貴,又得到陛下之重視,將來更是帝國官員,總要予以款待、安撫。」

  李承乾不以為然:「如今不過是白衣學子,尚未為官做宰,便可如此將律法置於不顧,他日登閣拜相、授官封爵,只怕就不是去承天門請願了,而是要直入朕之寢宮啊。」

  這話有些殺人誅心,劉洎有些冒汗:「陛下聖明,絕不會此等事!」

  李承乾冷笑一聲:「你敢保證嗎?」

  不等劉洎回話,又問道:「你拿什麼保證?用你的項上人頭來保證朕的腦袋安全無虞嗎?」

  劉洎冷汗涔涔,一揖及地,不敢多言。

  心中卻難免腹誹,堂堂君王,說話這般陰陽怪氣,的確沒有明君之相啊……

  學子聚眾鬧事、至承天門下叩闕、請願,對於君王威望是之打擊是無與倫比的,但凡君王聖明、朝有賢良,何至於非得白衣學子們鬧到叩闕這一步?

  但問題的關鍵在於,這場風潮鬧得越大,帝王威望損失越是厲害,掀起此事的始作俑者房俊就會承受更大的反噬。

  以君王之威望去換取房俊之威望,順帶收割新科進士、科考學子之衷心愛戴,怎麼算都不虧。

  所以劉洎斷定,別看面前的陛下罵的凶,但整件事背後一定少不了陛下的推波助瀾。

  甚至一手操持也未必沒可能……

  至於劉祥道?

  那就是個靶子……

  劉洎不知這話怎麼會,所幸此時門外腳步聲響起,須臾,一身甲冑的李君羨快步而入。

  李承乾這才將目光從劉洎身上移開,深深看了一言不發的李勣一眼,對走進來的李君羨問道:「承天門外情況如何?」

  李君羨單膝跪地、施行軍禮,在聽到「平身」之後站起身,恭聲道:「情況有些不妙,學子們怨氣滿滿、沸反盈天,叫嚷著沖開承天門面聖,要陛下維繫選官之公平、公正,且……罷黜以權謀私、禍亂綱紀的越國公。」

  「哼!」

  李承乾怒哼一聲:「越國公有大功於國,功勳彪炳,豈是區區幾個學子便可彈劾下野?簡直毫無道理!」

  劉洎低下頭,目光盯著地面光可鑑人的金磚,心中愈發篤定這件事就是陛下授意,目的也很簡單,狠狠打擊房俊的威望,即便不會當真將其罷黜、下野,也要將其歸類於「佞臣」之列。

  陛下需要一個忠誠無比、統帥三軍的房俊,卻不需要一個威壓朝野、影響政務的房俊。

  劉洎不想說話,但李承乾卻沒打算放過他:「中書令認為此事當如何處置?」

  劉洎無奈,只得說道:「雖然越國公不能因學子彈劾而下野,但畢竟此時風潮已起,輿論紛紜、群情激憤,若不能妥善安撫恐釀成大禍,這些學子可都是帝國之棟樑,豈能因為此事誤入歧途?微臣之見,當責令御史台對此予以調查、審核,看看張子胄之所以被工部徵調是否越國公所為,只要動用了威嚇、逼迫、收買等手段,便從嚴懲處。」

  話是說了,但等於沒說。

  先說房俊不能因學子彈劾而下野,又說從嚴懲處,其意自明:該如何處置,陛下您看著辦,我沒意見。


  李承乾顯然很是不滿,瞥了劉洎一眼,哼了一聲。

  「審查房俊」這句話怎能出自他口呢?必須有人提出他才好順水推舟,可劉洎油滑,不願憑白得罪房俊,意見模稜兩可。

  遂看向李君羨問道:「御史大夫何在?」

  「末將回來稟報之時,有消息說御史台已經傾巢而來,想來馬上就能平穩局勢。」

  「嗯,劉祥道還是很能幹的。」

  李承乾點點頭。

  御史大夫這個官職很是清貴,素來被視為「正義」之化身,劉祥道為人古板、嚴謹,很是受到士林之歡迎,只要他親自出面,那些鬧事的學子必然受其安撫、平息事態。

  鬧一鬧就行了,有個由頭讓御史台介入張子胄之事,隨意審查一番便適可而止。

  這件事最重要的一點便在於對房俊審查,只要有這個程序,能否查出問題並無所謂。

  甚至於如果當真查出房俊私底下運作張子胄進入工部,李承乾都要替房俊遮掩一二……

  打擊房俊的威望可以,打倒房俊不行。

  王德從門外急匆匆快步而入,一貫平靜的面容少見的顯出焦急,直入御書房內,低聲道:「陛下,承天門外有學子斃命!」

  御書房內四人頓時大吃一驚,素來「袖手旁觀」「清靜無為」的李勣都挑了下眉毛。

  誰都知道陛下對這一科的進士無比重視,是想著要全部培養成帝王肱骨來安排的,現在有人膽敢於承天門下、太極宮外,悍然殺害「天子門生」,這簡直就是直犯天顏!

  有人要向皇權挑戰嗎?!

  李承乾面色鐵青,罵了一句:「蠢貨!」

  事情鬧到死人的地步,顯然出脫離了掌控,這句「蠢貨」在罵誰顯而易見。

  只能是劉祥道。

  請您收藏書吧!

  弄巧成拙了……

  李勣終於開口:「陛下,當採取強硬措施及時制止承天門混亂,而後令三法司一併介入,徹查到底將兇徒揪出來!」

  劉祥道死不死他不在意,他在意的是皇權不能動搖,這才是帝國根基。

  李承乾卻有些遲疑:「這……還是先搞清楚比較好,貿然動用三法司,很容易導致局勢動盪啊。」

  李勣便嘆了口氣,再不多言。

  敢在承天門外殺人,數遍朝堂也就那麼幾個,而牽涉進這件事情的更是只有一個。而三法司介入,就等於陛下同幕後元兇直接撕破臉,陛下顯然不願事情走到那個地步。

  可問題在於現在人家因為你的手段已經撕破臉,你最為重視的學子於承天門外大庭廣眾之下被殺,你卻還要退縮、忍讓……哪裡有一絲半點殺伐果斷的樣子?

  連太宗皇帝一根毛都比不上啊。

  李勣甚至腦海里不由自主的浮現一個念頭:假若晉王在位,又會如何決斷?

  劉洎不願摻和這件事,好處得不到,反而容易被房俊記恨,那棒槌率誕莽撞、行事恣意,鬼知道會否直接打上自己家門……

  見兩人不言,李承乾對李君羨道:「增派禁衛穩住狀況,讓劉祥道入宮見駕。」

  「喏!」

  李君羨轉身走出御書房。

  李承乾有些挫敗,運作綢繆很好的一件事,怎地弄到現在這個樣子呢?

  *****

  承天門外。

  雨水在青石板路面上匯聚成流、緩緩流淌至低洼處的排水溝,順著整個皇城精良完善的排水系統排出長安城外,這座集聚了一代大匠宇文愷畢生所學的城闕,縱然再大的雨水也不虞水患。

  廣場上,所有人的目光都投注在蔡本之妻與衙役來操身上,既有痛惜、亦有興奮。

  本以為是一件鎮壓學子請願的惡性事件,可到頭來居然變成一樁風月案件?

  古往今來,對於這種事素來關注極高,更何況就發生在眼前……

  劉祥道聽聞蔡本之妻的哭訴,心裡狠狠鬆了口氣。

  原本是一樁政治事件,御史台順水推舟對房俊、張子胄、乃至於工部展開審查就行了,可是死了人,性質陡變。

  這些學子皆世家子弟,貿然死了一個已是不妥,更何況還是在承天門下叩闕之時喪命?

  搞不好就得掀起一場世家門閥對抗中樞的巨大風浪……

  可若是「情殺」,那便截然不同。

  他恨不能現在就將這個來操給摁死了「因妒殺人、奪人妻子」之罪名……

  所以這件案子不能當眾審理。

  「來人,將來操暫時關押至御史台大獄,蔡本之屍體一併運回,命仵作查驗死因。」

  又對蔡本之妻溫言道:「娘子不必太過悲痛,死者已矣,御史台一定查明真相,給你一個交待!」

  婦人很是知書達禮的樣子,雖然依舊痛哭,但還是遵從安排,跟著兵卒運送蔡本的屍體去往御史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