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古宅鬧鬼?——讓你祖宗來教訓你?!
第524章 古宅鬧鬼?——讓你祖宗來教訓你?!
古宅的資料當然是有的。
沈樂跟看老闆做過五六七八個項目,申請報告、項自計劃書之類的文件也寫過不止一份,當然知道這其中的奧妙。
想要開一個項目,第一件事就是要說明,這座古宅多麼有價值,多麼值得修。
而說明的起手式就是,這座古宅是什麼年代修建的什麼名人住過的承載了什麼樣的歷史—
然後,才是它的結構,它的建築特色,它的藝術水準,等等等等,吹到天花亂墜。
沒辦法,負責批項目的老爺們,不一定看得懂減柱法和移柱法的區別,
不一定看得懂半圓形拱瓣卷殺的做法多麼富有地方特色;
但是,他們一定看得懂,這座古塔是唐朝建的,這座大殿是宋朝建的,
遍數全國,這個年代的同類建築只有十來座了,壞了就沒了!
所以,沈樂敢跟導師開口要資料,完全不怕導師尬住,就是百分之百肯定,這座古宅的資料絕對存在。
不但存在,而且很詳細,很紮實。沈樂一開口,黃初夏師妹就應聲道:
「在我這裡。我發你。」
哦果然是師妹負責。正常,古建修復是個體力活,搬腳手架的杆子、拎油漆桶啥的,到哪兒都需要出大力氣。
男生們賣力氣,女生就負責繁瑣的文字工作,以及跑關係的工作,比如賠個笑臉、甜甜喊一聲師兄,求實驗室早點出測試結果啥的。
想當年,沈樂到山村給導師打下手,帶回小油燈那次,就是這種分工方式:
男生們在山村里幹活,懷孕的師姐在學校坐鎮,對接各種資料、申請、
實驗室消息,順帶負責寫論文。
誰也別想清閒!
誰也別想!
沈樂感謝地向黃師妹點了點頭,報上郵箱地址。打開文件,他忍不住長長「哦~~~」了一聲:
「宋朝的房子啊!」
那確實值得修了!
宋朝傳承到現在的古建築,全國加在一起也沒多少了。再扣掉石塔、石橋、佛殿之類的建築,更是風毛麟角,完全值得好好保護的!
「呢—其實只能說傳承有序,家譜一直在做罷了。」
黃師妹有點尷尬地解釋。這座老宅,和她理論上有點關係:
這是刺桐當地,名門黃氏某一支的祠堂,就像之前開玩笑的,「是我們黃家的祖宗祠堂。」
但也就是「理論上」罷了,實際上,她不是當地那一支的,隔了十萬八千里,別說五服,十五服都出去了。
而且,要說這房子是宋朝的,也有那麼點兒虧心:
「之前應該轉手、重建、翻修過好幾次,至於現在的宅子,撐死了就是明代的·」
明代的也很有價值了,雖然不那麼珍貴。但是,古宅,古建築,有趣就有趣在這裡:
「它的地基,礎石,部分構件,應該是宋代遺存下來的。我們修復的時候,要非常注意保留各個時代的特質—.」
懂了。沈樂淡定點點頭,開始一頁一頁往下翻。申請書,詳細的調查報告,原始資料,照片,分析——·
哦對了,除了房屋本身的建築結構,還有各種官職匾額,科舉匾額,家族的歷代科甲名錄,各種質地的對聯,雕塑,彩繪——
除了家族先人的畫像不歸他們修復一一那是書畫修復專業的活兒一一整個祠堂上上下下,里里外外,他們全都要修一遍。
沈樂甚至看到了「太子太傅」的官職牌匾,也不知道是哪一代的,也不知道是誰。
「所以,凝聚在這棟房子上的,到底是什麼呢———
沈樂把資料從頭拉到尾,又從尾拉到頭,沉吟不語。前後左右,導師,
師弟師妹,幾個特事局的修行者,眼巴巴盯著他看:
他們都已經搞不定這座宅子了,就看沈樂的了!
沈樂也搞不定,最起碼,坐在導師他們的住處,只在電腦上看資料,他是真的搞不定。
他來回翻了幾遍資料,終於起身道「不然我去現場看看?———你們別去,我一個人去就行了!『
房間裡募然一靜。幾個師弟師妹互相望望,嘴唇翁動。沒失蹤過的兩個眼眸亮起,看著很想催促一把,甚至想跟著沈樂一起過去;
失蹤過,又被沈樂找回來的那兩個臉色擔憂,想要阻止,又說不出來。
最後只自出一可:
「你注意安全啊!
「放心。」沈樂拍拍手,邁步向外。走過導師身邊,伸手一按,把他按得坐回床上:
「老闆,你安心坐著,沒事。找不到我了也別急,我總要去那個把師弟師妹們吞掉的地方,慢慢尋摸一圈再說。」
一股熱流從掌心湧出,直入老教授後頸,沿看任督二脈轉了一圈老教授跌坐回床上,長長吐出一口氣,不由自主地享受起熱流沖盪全身的舒暢感。沈樂趁此機會,三步並作兩步,衝出房門,直撲工地:
老闆和師弟師妹們工作的地方,是一座三進三出的大院。
門臉不大,也就三開間左右,然而門口兩級台階寬大平坦,斗拱上雕龍刻鳳,哪怕歷經歲月,也能看得出曾經的精緻。
三間黑漆木門已經斑駁,柱頭、礎石、花窗上的雕刻,還是精緻繁複,
讓人眼前一亮。
「可惜這大宅的故事,不會寫在牆壁磚瓦上—·
沈樂緩緩地吁了一口氣,抬腳往裡走。整座大宅,到處都是腳手架,到處都是工作的痕跡:
拆除下來的護厝鐵皮搭蓋斜在一邊,還沒有運走;
陳舊、破損的瓦片一疊一疊堆在牆根,新的瓦片已經鋪好了一大半,還有一車倚在對面;
腐朽的木構件已經拆了下來,新的木構件還沒換上去,窗框、門口、檐枋,觸目所及,一塊一塊,都像狗啃的一樣「老實說,住在這種房子裡,真是不舒服。,
沈樂由衷評價。沒錯,這種房子,在當時已經算是非常豪華,只有大戶人家才住得起了:
嚴絲合縫的大石條基礎,當地特有的、紅土燒成的紅磚,翹角飛檐下,
用資仁拼成龍同師青致的花樣然而整座房子屋檐極其寬大,四面圍攏,只露出小小的一塊四方形天空。
拿尺子隨便量一下,整個院落,只有1/9是天井,其他部位全部被屋頂覆蓋:
「這種採光,一天到晚,能有幾個小時日照?住在裡面,真的會憋死人的吧!」
他一邊吐槽一邊往裡走。大宅一共三進,第一進正中牌匾高懸,左右兩間,左間上設講案,下列桌椅,大概是宗祠里的學堂所在;
右間當中兩把太師椅並列,左右各設四把交椅,懷疑是族人議事的地方繞過正中大廳後面的屏風,第二進大廳莊重肅穆,哪怕東西都搬光了,
也能隱隱聞到香火味道。
踏進大廳,正中長案上,長案後面的壁板上,全都空空蕩蕩。但是光看上面的灰塵痕跡,沈樂敢用自己老宅打賭,這絕對是供牌位的地方!
「當中始祖,左昭右穆。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士三廟,超過這個數目的,打包放在側房或者後室,逢年過節請出來祭一祭—.」」
沈樂倒背著雙手,仰著頭,繞著祠堂轉悠。東西可以搬走,沉澱在房子裡面的氣韻可搬不走。
尤其是長案和壁板上,凝聚的心念和力量,簡直伸手就能摸到「我感覺,在這裡傳送,最容易傳送到目標位置。」沈樂仰望壁板,沉吟思索。
不知道多少年,多少代人,在這裡拈香祭拜,在這裡仰望叩首。
有意氣風發,有崇敬肅穆,也有憤怒悲哀,有淒涼絕望。千年以降,各種各樣的情緒,濃厚到幾乎凝成了實質:
這個家族,經歷過怎樣的風風雨雨?
是什麼經歷,在家族傳承當中,刻下了最深的痕跡,又是怎樣的經歷,
引動了這個祠堂的異象,把他的師弟師妹們卷了進去?
樑柱上,礎石上,牆壁上,並沒有留下任何文字,記載沈樂想要知道的事情;
導師和師第師妹們收集的資料,也沒有涉及這方面的內容。
沈樂在第二進的祠堂轉了兩圈,又轉向第三進。一腳踏出第二進的後門,他瞬間精神振奮起來:
是沒有看過的建築結構!
是沒有看過的樣式!
第二進後門,和第三進之間,有一條明顯的分隔,幾乎可以算是楚河漢界,恨不得砌一堵牆攔起來的那種。
然後,第三進有獨立的門房,有獨立的照壁,不繞到內部,甚至會覺得第三進直接調轉方向,由坐北朝南變成做南朝北,和第二進直接背對背。
如果不是外面有一整圈圍牆,把這三進房子圍在一起;
有左右兩排護厝一一也就是縱向分布的兩排廂房,以及分隔廂房和主體建築的長長巷道;
沈樂完全可以認為,第三進和前兩進並不屬於同一棟建築,甚至不屬於同一家的房子。
但是,兩棟房子的建築結構,風格,相呼相應,又存在微妙的對稱,跟照了個鏡子似的.·
沈樂好奇地繞了進去。一圈轉下來,恍然大悟:
這個宗祠,是非常罕見的男女祠的結構。男祠在前,女祠在後,男人們在第二進祭祖,女性也在第三進祭祖;
男祠供奉家裡的始祖和有貢獻的先人,女祠,在供奉之外,還承擔了養瞻的職責:
看女祠左右兩邊,一間一間陰暗逼仄的小房子,看樓梯緊鎖的二層樓閣,再看密密麻麻排列的織布機,沈樂有理由相信,這是家族女性守節的地方。
而最讓他心神震動的,還是女祠牌位前方,一條漆黑油亮的大梁:
沈樂甚至不用開靈眼,也不用進入冥想視角,站在梁下微微仰頭,就能「看」見樑上垂掛下來的,一條一條密密麻麻的白綾。
白綾上,大樑上,祠堂里,凝聚的悲哀、痛苦和怨恨,歷時千載,也仍然有如實質。
「所以——你們的悲哀和憤怒,還沒有平息,還沒有被安撫嗎—
沈樂凝望著那條大梁,微微抬手,虛撫而過。廳中吹過一股微風,繞著沈樂打了兩個旋子,從屋瓦到窗紙一起獵獵作響。
啊這—·
念經啊,超度啊啥的,我不擅長啊!
我只略懂一點物理超度,但是,要真動用我的手段來超度,不說別人,
導師得把我往死里打啊!
沈樂在古宅裡面溜達了兩圈,前後三進,左右護厝,連同兩條長長的巷道,每個房間都探頭進去看了個遍。
看完了,搖搖頭,回去找修行者們:
『我能感覺到這房子上凝聚的怨氣·.也許,超度掉就好了,就不會把人拉去失蹤了?」
「這怨氣並不會害人。」關岳廟過來的那位第一個否定。他用香灰撒遍了古井,也撒遍了房前屋後每一個角落:
「它但凡會害人,關聖帝君和岳王爺在上,都容不得它。不害人,只是自顧自地難受,我們也拿它沒辦法。」
「是的,它不是那種會傷人的。」天后宮的守廟人對同事表示贊同:
「之前我們排查過全市的古宅,有需要超度的,我們都儘量超度過了。
不會作崇的,總不至於把它拆了吧?」
清源山那位道士笑而不語,一副「不要打擾我飛升」的樣子。最後,所有人的自光,都落到了道清長老身上:
「阿彌陀佛。」道清長老照例是佛號起手。宣了一遍佛號,他慢慢道:
「這座宗祠,和我們寺內的檀樾祠,也有同氣連枝的源流。等我去一趟檀樾祠,請一香火過來,看看有沒有效果?」
什——什麼?
您是和尚啊!
您不搞念經超度,您去寺里的啥地方請香火是什麼鬼?
沈樂張嘴,閉嘴,摸手機,快速百度。一通搜索,也不得不服氣:
刺桐黃氏,也是自唐代傳下來的千年名門。唐垂拱二年,黃守恭舍宅為寺;
為了感謝黃氏獻地的功德,開元寺至今還保留著檀樾祠,供奉黃氏香火,有黃氏後人居住、守香。
而八閩之地,黃氏各個支派,都是從黃守恭傳下來的,說到底都要封檀樾祠為祖祠··
行吧—.
你有問題,讓你祖宗來跟你說?
沈樂伸手一引l,把問題交給了老和尚。然而,香火請過來,在祠堂里轉了一圈,也並沒有什麼作用。
該悲哀的還是悲哀,該怨氣的還是怨氣。
沈樂嘆了口氣:
「沒辦法了,看上去還得我來。一—算了,我再穿越一次看看吧!」
古宅的資料當然是有的。
沈樂跟看老闆做過五六七八個項目,申請報告、項自計劃書之類的文件也寫過不止一份,當然知道這其中的奧妙。
想要開一個項目,第一件事就是要說明,這座古宅多麼有價值,多麼值得修。
而說明的起手式就是,這座古宅是什麼年代修建的什麼名人住過的承載了什麼樣的歷史—
然後,才是它的結構,它的建築特色,它的藝術水準,等等等等,吹到天花亂墜。
沒辦法,負責批項目的老爺們,不一定看得懂減柱法和移柱法的區別,
不一定看得懂半圓形拱瓣卷殺的做法多麼富有地方特色;
但是,他們一定看得懂,這座古塔是唐朝建的,這座大殿是宋朝建的,
遍數全國,這個年代的同類建築只有十來座了,壞了就沒了!
所以,沈樂敢跟導師開口要資料,完全不怕導師尬住,就是百分之百肯定,這座古宅的資料絕對存在。
不但存在,而且很詳細,很紮實。沈樂一開口,黃初夏師妹就應聲道:
「在我這裡。我發你。」
哦果然是師妹負責。正常,古建修復是個體力活,搬腳手架的杆子、拎油漆桶啥的,到哪兒都需要出大力氣。
男生們賣力氣,女生就負責繁瑣的文字工作,以及跑關係的工作,比如賠個笑臉、甜甜喊一聲師兄,求實驗室早點出測試結果啥的。
想當年,沈樂到山村給導師打下手,帶回小油燈那次,就是這種分工方式:
男生們在山村里幹活,懷孕的師姐在學校坐鎮,對接各種資料、申請、
實驗室消息,順帶負責寫論文。
誰也別想清閒!
誰也別想!
沈樂感謝地向黃師妹點了點頭,報上郵箱地址。打開文件,他忍不住長長「哦~~~」了一聲:
「宋朝的房子啊!」
那確實值得修了!
宋朝傳承到現在的古建築,全國加在一起也沒多少了。再扣掉石塔、石橋、佛殿之類的建築,更是風毛麟角,完全值得好好保護的!
「呢—其實只能說傳承有序,家譜一直在做罷了。」
黃師妹有點尷尬地解釋。這座老宅,和她理論上有點關係:
這是刺桐當地,名門黃氏某一支的祠堂,就像之前開玩笑的,「是我們黃家的祖宗祠堂。」
但也就是「理論上」罷了,實際上,她不是當地那一支的,隔了十萬八千里,別說五服,十五服都出去了。
而且,要說這房子是宋朝的,也有那麼點兒虧心:
「之前應該轉手、重建、翻修過好幾次,至於現在的宅子,撐死了就是明代的·」
明代的也很有價值了,雖然不那麼珍貴。但是,古宅,古建築,有趣就有趣在這裡:
「它的地基,礎石,部分構件,應該是宋代遺存下來的。我們修復的時候,要非常注意保留各個時代的特質—.」
懂了。沈樂淡定點點頭,開始一頁一頁往下翻。申請書,詳細的調查報告,原始資料,照片,分析——·
哦對了,除了房屋本身的建築結構,還有各種官職匾額,科舉匾額,家族的歷代科甲名錄,各種質地的對聯,雕塑,彩繪——
除了家族先人的畫像不歸他們修復一一那是書畫修復專業的活兒一一整個祠堂上上下下,里里外外,他們全都要修一遍。
沈樂甚至看到了「太子太傅」的官職牌匾,也不知道是哪一代的,也不知道是誰。
「所以,凝聚在這棟房子上的,到底是什麼呢———
沈樂把資料從頭拉到尾,又從尾拉到頭,沉吟不語。前後左右,導師,
師弟師妹,幾個特事局的修行者,眼巴巴盯著他看:
他們都已經搞不定這座宅子了,就看沈樂的了!
沈樂也搞不定,最起碼,坐在導師他們的住處,只在電腦上看資料,他是真的搞不定。
他來回翻了幾遍資料,終於起身道「不然我去現場看看?———你們別去,我一個人去就行了!『
房間裡募然一靜。幾個師弟師妹互相望望,嘴唇翁動。沒失蹤過的兩個眼眸亮起,看著很想催促一把,甚至想跟著沈樂一起過去;
失蹤過,又被沈樂找回來的那兩個臉色擔憂,想要阻止,又說不出來。
最後只自出一可:
「你注意安全啊!
「放心。」沈樂拍拍手,邁步向外。走過導師身邊,伸手一按,把他按得坐回床上:
「老闆,你安心坐著,沒事。找不到我了也別急,我總要去那個把師弟師妹們吞掉的地方,慢慢尋摸一圈再說。」
一股熱流從掌心湧出,直入老教授後頸,沿看任督二脈轉了一圈老教授跌坐回床上,長長吐出一口氣,不由自主地享受起熱流沖盪全身的舒暢感。沈樂趁此機會,三步並作兩步,衝出房門,直撲工地:
老闆和師弟師妹們工作的地方,是一座三進三出的大院。
門臉不大,也就三開間左右,然而門口兩級台階寬大平坦,斗拱上雕龍刻鳳,哪怕歷經歲月,也能看得出曾經的精緻。
三間黑漆木門已經斑駁,柱頭、礎石、花窗上的雕刻,還是精緻繁複,
讓人眼前一亮。
「可惜這大宅的故事,不會寫在牆壁磚瓦上—·
沈樂緩緩地吁了一口氣,抬腳往裡走。整座大宅,到處都是腳手架,到處都是工作的痕跡:
拆除下來的護厝鐵皮搭蓋斜在一邊,還沒有運走;
陳舊、破損的瓦片一疊一疊堆在牆根,新的瓦片已經鋪好了一大半,還有一車倚在對面;
腐朽的木構件已經拆了下來,新的木構件還沒換上去,窗框、門口、檐枋,觸目所及,一塊一塊,都像狗啃的一樣「老實說,住在這種房子裡,真是不舒服。,
沈樂由衷評價。沒錯,這種房子,在當時已經算是非常豪華,只有大戶人家才住得起了:
嚴絲合縫的大石條基礎,當地特有的、紅土燒成的紅磚,翹角飛檐下,
用資仁拼成龍同師青致的花樣然而整座房子屋檐極其寬大,四面圍攏,只露出小小的一塊四方形天空。
拿尺子隨便量一下,整個院落,只有1/9是天井,其他部位全部被屋頂覆蓋:
「這種採光,一天到晚,能有幾個小時日照?住在裡面,真的會憋死人的吧!」
他一邊吐槽一邊往裡走。大宅一共三進,第一進正中牌匾高懸,左右兩間,左間上設講案,下列桌椅,大概是宗祠里的學堂所在;
右間當中兩把太師椅並列,左右各設四把交椅,懷疑是族人議事的地方繞過正中大廳後面的屏風,第二進大廳莊重肅穆,哪怕東西都搬光了,
也能隱隱聞到香火味道。
踏進大廳,正中長案上,長案後面的壁板上,全都空空蕩蕩。但是光看上面的灰塵痕跡,沈樂敢用自己老宅打賭,這絕對是供牌位的地方!
「當中始祖,左昭右穆。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士三廟,超過這個數目的,打包放在側房或者後室,逢年過節請出來祭一祭—.」」
沈樂倒背著雙手,仰著頭,繞著祠堂轉悠。東西可以搬走,沉澱在房子裡面的氣韻可搬不走。
尤其是長案和壁板上,凝聚的心念和力量,簡直伸手就能摸到「我感覺,在這裡傳送,最容易傳送到目標位置。」沈樂仰望壁板,沉吟思索。
不知道多少年,多少代人,在這裡拈香祭拜,在這裡仰望叩首。
有意氣風發,有崇敬肅穆,也有憤怒悲哀,有淒涼絕望。千年以降,各種各樣的情緒,濃厚到幾乎凝成了實質:
這個家族,經歷過怎樣的風風雨雨?
是什麼經歷,在家族傳承當中,刻下了最深的痕跡,又是怎樣的經歷,
引動了這個祠堂的異象,把他的師弟師妹們卷了進去?
樑柱上,礎石上,牆壁上,並沒有留下任何文字,記載沈樂想要知道的事情;
導師和師第師妹們收集的資料,也沒有涉及這方面的內容。
沈樂在第二進的祠堂轉了兩圈,又轉向第三進。一腳踏出第二進的後門,他瞬間精神振奮起來:
是沒有看過的建築結構!
是沒有看過的樣式!
第二進後門,和第三進之間,有一條明顯的分隔,幾乎可以算是楚河漢界,恨不得砌一堵牆攔起來的那種。
然後,第三進有獨立的門房,有獨立的照壁,不繞到內部,甚至會覺得第三進直接調轉方向,由坐北朝南變成做南朝北,和第二進直接背對背。
如果不是外面有一整圈圍牆,把這三進房子圍在一起;
有左右兩排護厝一一也就是縱向分布的兩排廂房,以及分隔廂房和主體建築的長長巷道;
沈樂完全可以認為,第三進和前兩進並不屬於同一棟建築,甚至不屬於同一家的房子。
但是,兩棟房子的建築結構,風格,相呼相應,又存在微妙的對稱,跟照了個鏡子似的.·
沈樂好奇地繞了進去。一圈轉下來,恍然大悟:
這個宗祠,是非常罕見的男女祠的結構。男祠在前,女祠在後,男人們在第二進祭祖,女性也在第三進祭祖;
男祠供奉家裡的始祖和有貢獻的先人,女祠,在供奉之外,還承擔了養瞻的職責:
看女祠左右兩邊,一間一間陰暗逼仄的小房子,看樓梯緊鎖的二層樓閣,再看密密麻麻排列的織布機,沈樂有理由相信,這是家族女性守節的地方。
而最讓他心神震動的,還是女祠牌位前方,一條漆黑油亮的大梁:
沈樂甚至不用開靈眼,也不用進入冥想視角,站在梁下微微仰頭,就能「看」見樑上垂掛下來的,一條一條密密麻麻的白綾。
白綾上,大樑上,祠堂里,凝聚的悲哀、痛苦和怨恨,歷時千載,也仍然有如實質。
「所以——你們的悲哀和憤怒,還沒有平息,還沒有被安撫嗎—
沈樂凝望著那條大梁,微微抬手,虛撫而過。廳中吹過一股微風,繞著沈樂打了兩個旋子,從屋瓦到窗紙一起獵獵作響。
啊這—·
念經啊,超度啊啥的,我不擅長啊!
我只略懂一點物理超度,但是,要真動用我的手段來超度,不說別人,
導師得把我往死里打啊!
沈樂在古宅裡面溜達了兩圈,前後三進,左右護厝,連同兩條長長的巷道,每個房間都探頭進去看了個遍。
看完了,搖搖頭,回去找修行者們:
『我能感覺到這房子上凝聚的怨氣·.也許,超度掉就好了,就不會把人拉去失蹤了?」
「這怨氣並不會害人。」關岳廟過來的那位第一個否定。他用香灰撒遍了古井,也撒遍了房前屋後每一個角落:
「它但凡會害人,關聖帝君和岳王爺在上,都容不得它。不害人,只是自顧自地難受,我們也拿它沒辦法。」
「是的,它不是那種會傷人的。」天后宮的守廟人對同事表示贊同:
「之前我們排查過全市的古宅,有需要超度的,我們都儘量超度過了。
不會作崇的,總不至於把它拆了吧?」
清源山那位道士笑而不語,一副「不要打擾我飛升」的樣子。最後,所有人的自光,都落到了道清長老身上:
「阿彌陀佛。」道清長老照例是佛號起手。宣了一遍佛號,他慢慢道:
「這座宗祠,和我們寺內的檀樾祠,也有同氣連枝的源流。等我去一趟檀樾祠,請一香火過來,看看有沒有效果?」
什——什麼?
您是和尚啊!
您不搞念經超度,您去寺里的啥地方請香火是什麼鬼?
沈樂張嘴,閉嘴,摸手機,快速百度。一通搜索,也不得不服氣:
刺桐黃氏,也是自唐代傳下來的千年名門。唐垂拱二年,黃守恭舍宅為寺;
為了感謝黃氏獻地的功德,開元寺至今還保留著檀樾祠,供奉黃氏香火,有黃氏後人居住、守香。
而八閩之地,黃氏各個支派,都是從黃守恭傳下來的,說到底都要封檀樾祠為祖祠··
行吧—.
你有問題,讓你祖宗來跟你說?
沈樂伸手一引l,把問題交給了老和尚。然而,香火請過來,在祠堂里轉了一圈,也並沒有什麼作用。
該悲哀的還是悲哀,該怨氣的還是怨氣。
沈樂嘆了口氣:
「沒辦法了,看上去還得我來。一—算了,我再穿越一次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