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殲十五橫空出世【求全訂】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323章 殲十五橫空出世【求全訂】

  艦載機,可以說是航母的唯一的戰鬥力所在了。

  沒有一個靠譜的艦載機,航母就沒有戰鬥力。

  沒有戰鬥力的航母,跟個花瓶也沒什麼兩樣。

  對於艦載機的研製發展,王浩然還是出了不少的力的。

  艦載機與普通戰鬥機的最主要區別其實就是使用環境有極大的不同。

  它面臨的是海洋氣候、風浪以及高濕環境的挑戰。

  艦載機的結構需要比普通戰鬥機更加堅固。

  另外,其外表的塗料也需要具備更強的耐腐蝕性。

  最後,因為航母上空間有限,艦載機的機翼需要可以折迭,這樣方便在甲板下機庫存放。

  如上這些經驗其實都是需要去慢慢摸索,通過實踐暴露出缺點來一點點改進的。

  那是個比較漫長的過程。

  如今,這個世界上,有航母的國家還是有那麼七八個的。

  但是,能造艦載機的也就那麼兩三個。

  其中,鷹肯定是艦載機搞得最好的。

  大熊發展航母比較晚,它的航母並不是那種真正意義上的航母。

  所以,它的艦載機發展也不是太好。

  成飛總工王懷恩接到研製艦載機的任務的一開始,他還挺樂觀,覺得現成的飛機比如殲十可以改一改,差不多就可以完成任務。

  不過,他和王浩然碰了個頭那麼一合計,他就發現,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兒。

  這艦載機的研製,很多方面都需要另起爐灶。

  像什麼防腐塗料、機翼折迭技術、飛機的結構堅固度等等,都需要重新來過。

  王懷恩當時心裡就嘀咕:這麼一架需要從頭開始搞的飛機,真的能在一年內搞出來並試飛成功,還要做好量產的準備嗎?

  這個任務實在是有點兒太緊迫了點兒。

  王懷恩當時心裡非常沒底。

  不過,在王浩然的幫助下,各方面的研製工作基本上都沒遇到過什麼瓶頸,因為,王浩然總是有解決的辦法。

  終於,在1985年的5月底,第一架艦載機研製了出來。

  樣機造出來之後,自然是要儘快檢驗試飛的。

  還要模仿嚴酷的海洋環境條件測試其是否真的可以達到防潮防鏽的效果。

  當然,也要測驗其結構的穩固性。

  艦載機在降落的時候,需要使用阻攔索。

  這個可以讓戰機在數百公里時速的情況下瞬間被攔停下來。

  這個衝擊力對於飛機來說絕對是很大的。

  如果飛機結構不是足夠牢固,估計攔截不了幾次,飛機就要散架。

  幸運的是,在測試的過程中,這架剛剛搞出來的艦載機表現相當的優異。

  一切惡劣條件下的測試,他全都順利通過了。

  王懷恩很感激。

  他心想,如果不是有王浩然在旁邊指導,如果不是王浩然把標準搞得比較高。

  艦載機想要一次搞定,恐怕是非常不可能的。

  試飛以及測試一共進行了足足兩個月的時間。

  總之,所有的測試以及試飛,這架飛機表現得都非常好。

  海軍和空軍方面都參與了測試。

  當然,這架飛機主要是為海軍準備的。

  海軍方面幾乎是沒有提出任何的整改意見。

  他們對這架飛機非常的滿意。

  於是,從1985年的8月開始,成飛就已經在做量產的準備了。

  等到了這年的10月初,這架被命名為殲十五的戰鬥機就開始投入量產了。

  一開始,產量是相當低的。

  畢竟是試生產嘛!一個月也就搞出來兩架艦載機。

  第二個月,產量就提到了10架。

  畢竟,定型了之後,速度就會增快了很多。

  也許有的人會說了,那為什麼巨鷹家的飛機貌似比咱們生產速度快呢?


  其實,不是咱們不能快。

  而是咱們各項工作做得比對方更加精細,每一個部件都精益求精,各個環節絕對不馬虎不含糊。

  還有就是,咱們的技術人員也是對產品升級有著一種狂熱。

  每一批飛機,跟下一批都有可能會有微小的一些變化。

  這種變化更合理更能促進飛機的性能。

  有資深飛行員就說過,別看有些戰機外形好像沒怎麼變,但是,內里的設計已經是在幾年內滄海桑田。

  變化實在是太大。

  到了1986年的1月初,成飛的艦載機產品已經量產了30餘架了。

  而恰巧這個時候,第一艘國產航母也正巧前期的各種海試已經是完成了。

  於是,艦載機上艦就提上了日程。

  一艘航母,要想形成戰力,也是需要一段不短的時間的。

  艦載機上艦之後,還是需要比較長一段時間的訓練的。

  因為,艦載機在航母上的起降,那絕對是個技術活兒。

  也考驗飛行員的勇氣和耐心以及韌性。

  要培養出一個成熟的艦載機飛行員,那也是需要較長的時間。

  不過,總得來說,一切都挺順利的。

  1986年的1月13日上午,艦載機開始上艦。

  艦載機上艦的主要方式其實就是由飛行員駕駛飛機直接從陸上基地起飛,直接上航母。

  這種方式操作簡便,不需要複雜的機械設備。

  當然,這對飛行員的心理素質考驗也是比較大的。

  不過,艦載機飛行員其實在陸上都已經進行了嚴格的全面訓練。

  就拿這個著艦訓練吧,也是要進行至少幾十上百次的訓練,確保萬無一失的。

  但即便如此,直接開著飛機在航母上降落,這對於飛行員來說,也仍然是一個全新的考驗。

  張成傑是一名軍齡8年的飛行員。

  他從殲六時期就開始駕駛戰機。

  當然,他趕上了好時候,老飛機沒開多少年呢,國家就研發出了真正的第三代戰機殲十。

  因為張成傑在訓練以及戰鬥演習中表現良好,他也成為了第一批殲十飛行員。

  當初開上殲十的時候,張成傑就十分的激動。

  因為,這是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戰機嘛!

  張成傑一開始還不知道殲十比殲六主要先進在哪裡。

  電子設備先進,難道真的能夠大幅度提升戰機的戰鬥力?

  開上殲十之後,張成傑就被震驚到了。

  他發現,這架三代戰機是全方位的領先。

  它的發動機性能強大,這讓殲十的機動性能甚至要比F16都要厲害挺多。

  殲六更是壓根沒辦法比的。

  除了強大的機動性之外,殲十的航電、雷達都很厲害。

  張成傑開上殲十跟著師傅實習的時候,第一次體驗到了什麼叫做超視距鎖定。

  這架戰機上的雷達竟然可以鎖定一百多公里外的目標。

  這也太不可思議了。

  它的掛載的飛彈也有大幅度提升,可以打擊數十公里外的目標,還能精準命中。

  張成傑心想,怪不得霉帝狂得沒邊兒,說什麼可以一架戰機吊打我們幾十架。

  人家之前可以在視距之外瞄準我們打。

  而我們在殲六時代只能貼身肉搏。

  祖國了不起啊!

  這麼短時間內,竟然搞出了如此厲害的三代戰機。

  張成傑駕駛殲十的時間已經有三年多的時間。

  他的駐地之前一直都在東山省某地。

  他也是曾經架機跟對手對抗過的。

  可以說,殲十跟對手的飛機進行較量,是完全可以占據上風的。

  以前都是鷹過來挑釁戲耍龍。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現在,他們要是再來挑事兒,張成傑和他的戰友會將對方搞得狼狽不堪。

  畢竟,龍國現在電子戰設備方面也是領先的。

  張成傑早就知道本國正在研製航母。

  他原本還以為,這怎麼地也要搞個幾年才能搞得出來呢。

  沒想到啊,到了1985年的10月份,張成傑就聽聞第一艘國產航母已經製造並舾裝完成,並已經開始出海測試了。

  張成傑心想,既然出海測試了,那就意味著快要形成戰力了吧?

  他正琢磨著呢,組織上就找他談話了。

  組織上希望他參與艦載機飛行員的選拔。

  張成傑高興壞了。

  他是真沒想到,自己竟然有機會成為艦載機飛行員。

  他參與選拔,並且在跟數千人的比拼中脫穎而出,被選中開艦載機殲十五。

  張成傑從10月中旬就開始參與集訓。

  而這個時候,他才知道,本國的艦載機原來都已經造出來了。

  這艦載機外形還是挺好看的,跟殲十已經是不太相像了。

  當時看完殲十五的參數,張成傑更是大吃一驚。

  因為,殲十五空重達到了17噸多,正常起飛重量可達27噸。

  最大起飛重量高達32噸多。

  它可以掛載更多的彈藥,它的作戰半徑可以達到1500公里。

  它的最大的速度可以達到2.4馬赫。

  它的最高升限有2萬米之多。

  這個參數可是比鷹的F18艦載機要強了不是一點半點了。

  F18,也被稱之為大黃蜂,它的最大起飛重量只有28噸,它的作戰半徑在有空中加油的情況下也只有1千公里多一點點。

  它的最大升限只有1.5萬米。

  也就是說,殲十五在方方面面都要比F18強了不少。

  不過,鷹在普遍採用蒸汽彈射戰機,可以彈射更重的戰機。

  而龍的第一艘航母仍然採用滑躍起飛模式。

  張成傑有點兒擔心,這麼重的殲十五艦載機,真的可以從航母上滑躍起飛嗎?

  張成傑開始嘗試著駕駛殲十五。

  他很快就熟悉了殲十五的脾性。

  這架戰機還是相當好開的,對於飛行員十分的友好。

  熟練飛行了大概也就二十來個小時之後,張成傑就開始在陸上製造的航母模型上練習起降。

  當他第一次從假的航母滑躍跑道上駕駛戰機騰空而起的時候,他的內心十分的振奮。

  這架戰機通過使用滑躍甲板可以在100米左右的距離就成功騰空飛起。

  而且,起飛相當的輕鬆。

  這是張成傑所沒有想到的。

  畢竟,在普通的跑道上,他駕駛殲十五全力加速情況下,最短起飛距離也需要280米左右。

  這滑躍甲板還是相當給力的。

  張成傑成功完成滑躍起飛之後,他又在二十多分鐘後完成了一次航母模型上的飛行降落。

  同樣是精準地被攔阻索給攔了下來。

  這就叫一次成。

  這也讓張成傑獲得了一次嘉獎。

  張成傑足足集訓了兩個多月。

  在這個過程中,他也是一直都在等待著消息:國產航母何時可以開始架機上艦。

  他已經有點兒迫不及待了。

  畢竟,在陸地上的航母模型上起降訓練,跟在真正的航母上的感覺絕對是完全不一樣的嘛!

  時間進入到1986年,張成傑在1月6號這一天總算是接到了架機上艦的通知。

  他高興壞了。

  飛機能夠上艦,那就說明一點:航母已經做好了所有的準備。

  什麼動力設備啥的,都已經完全沒有問題了。

  飛機上艦之後,再磨合一段時間,然後就可以開始正式服役了。

  那樣的話,龍國將會擁有第一艘國產航母!


  這是一個重大的事件!

  過去的時候,像鷹、約翰牛、法雞、意呆乃至茜班牙,都有航母。

  而我們泱泱巨龍,竟然踏馬的連一艘航母都不能擁有。

  這是一件很丟臉的事。

  你沒有航母,那你的艦隊就不要想去更遠的地方溜達。

  因為,沒有空中力量,真要發生了衝突的話,你會被對方碾壓。

  海軍,一直都是巨龍的一塊心頭病。

  老人家當年就說過,很多年來,帝國主義都是從海上過來的,所以,為了保衛我們自己的安全,我們就算是砸鍋賣鐵,也要擁有強大的海軍。

  國家也是一直都在努力地建設海軍。

  奈何我們一開始一窮二白,也沒有技術,一直發展了二十多年,我們的海軍也只能算是近海海軍,根本就進入不了大洋深處。

  現在,總算是好了,我們開始擁有自己的航母了!

  而且,在擁有航母之前,我們也已經擁有052D這樣的大型全能戰艦。

  龍國的海軍開始呈現騰飛之態勢了。

  1月13日這一天的上午9點,張成傑和戰友們接到了命令,要他們從基地起飛,根據信號坐標的指引,飛到停泊在渤海上的航母上降落。

  接到命令之後,張成傑和戰友們迅速行動起來。

  他們為這一天已經準備了很多天了。

  張成傑駕駛戰機飛了也就二十來分鐘,他就來到了白茫茫的大海上。

  他很快就就看見,在下方有一艘航母停在開闊的海面上。

  此時,張成傑的飛機也就在海平面以上1千多米的樣子。

  他跟航母上進行了信息溝通之後,按照指令馬上調整飛行的方位,然後就開始進行降落。

  他駕駛的戰機越來越低,最後距離海平面也就百十米高。

  他這個時候才發現眼前的航母是何等的巨大。

  其實吧,陸地上練習起降的模擬航母跟第一艘國產航母是等比例的。

  但是,它放在陸地上跟在海上俘著給人感覺是不一樣的。

  張成傑十分的沉穩,按照程序再次下降機頭,對準了航母上的降落跑道十分精準地落了下來。

  飛機降落之後的速度大概是250公里每小時。

  張成傑只是快速地啟動了降落鉤,對準了阻攔索。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