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三百九十七章 錯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398章 錯猜

  「許丞相!」

  「莊御史,你今天幾乎壞了大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團體,新帝去了長信宮,張學舟等人去了宦者署。

  而臨時朝會過後,許昌和莊青翟同樣碰了面。

  莊青翟依舊客客氣氣,許昌則是有幾分沉悶難言。

  許昌總覺得張學舟的懲罰太輕微了一些,後續效仿時難度過高。

  「還望丞相明言!」

  莊青翟心中一跳,只覺自己對安樂宮的猜測可能性在不斷上升。

  「這朝廷中的臣子一波換一波,沒有舊人哭,哪有新人笑」許昌道:「你我總歸是要謀一條後路!」

  「這後路和東方朔有關聯嗎?」莊青翟問道。

  「東方朔是陛下的人,他是怎麼下台的,我們將來被陛下針對時就能依葫蘆畫瓢退出」許昌沉聲道:「但東方朔的懲罰太輕微了,我們將來能不能用這種方式下台是兩說!」

  「那咱們也不能把他閹了!」

  莊青翟掃目看了一眼蒼蒼白髮的許昌,又看了看自己。

  哪怕是完全知曉了真相,而事情又重來一次,莊青翟覺得自己也不可能配合許昌。

  許昌年齡大了無所謂,想靠著閹刑的慘澹下場完美脫身,但莊青翟還沒老到這種年齡層次,他沒法看淡這種事情。

  相較於被閹掉,他寧願交出手中諸多額外獲得的財富、資源等,只要人還在,他的一切都可以重來,哪怕將來在朝堂中不受重視也不成問題。

  「這個生閹懲罰看似很重,但實際上的付出非常小,一點也不影響身體的健康」許昌唏噓道。

  「人家東方朔還沒後,咱們不能這麼幹」莊青翟道:「你不讓他有後,若將來遭遇清算時不讓你有後,那你該怎麼辦?」

  「說的也是!」

  許昌被莊青翟提醒了一聲,向來聽得進勸告的他頓時就回神了過來,不免還多了一絲後怕。

  「做事還是得留一線」莊青翟道。

  「進也難,退也難!」

  許昌則是含糊回了一聲。

  官居頂級,年歲又到他們這個地步,許昌等人哪能看不明白。

  景帝年代的丞相衛綰和御史大夫直不疑陷入陽陵事件,幾乎發光發熱到生命最後一刻,太尉周亞夫更是早早被景帝收拾得乾乾淨淨。

  而後續接任的御史大夫趙綰因為朝廷權勢爭鬥死在監獄中。

  再次就到了許昌和莊青翟。

  兩人是安樂宮推出來的刀,許昌是資格老有威望,莊青翟則是具備才幹,但兩人並非無可取代。

  能被取代就會有高風險,如果不陷入外來風險中,那必然會沾染內鬥的禍患。

  「太皇太后不是先帝,她的對手或老或死,沒那麼多牽扯」莊青翟道:「我任職以來只是清除了儒家一批人,所牽涉不算大!」

  「你以為不大就不大了麼,那趙綰和王臧當時是陛下重用的人,死在你手裡還能落到輕鬆?」

  許昌嘟噥一聲,而後走向了自己的馬車。

  莊青翟則是看著許昌的背影,冷哼一聲時不免也有幾分惶惶。

  神通境和唯我境修士很稀缺,但在朝堂中並不稀罕,只有真我境修士才具備獨樹一幟的資格,也能經歷各種風吹雨打。

  對真我境修士來說,眼前的這個難關不難過,但難就難在莊青翟並非真我境修士。

  沒有足夠大的利用價值,想熬過去會很困難。

  許昌利用張學舟辭官的事情做了文章,也想在新帝那兒效仿告退丞相位,這讓莊青翟不斷計算著成功率。

  「只要陛下不是先帝的無情性子,我靠向安樂宮針對趙綰等人的事可以重拿輕放,從而得一條生路,當下反而是太皇太后下葬一事有些麻煩!」

  莊青翟臉色陰鬱,不斷思索著可能遭遇的每一道風險。

  許昌走通了朝廷辭官的路,讓他們有了效仿張學舟不尊禮法的可能,但凡他們第一波去模仿有大概率成功。

  他自身實力尚可,不懼怕儒家的報復。

  這些事情或許成功率較高,或能大概定性,對莊青翟等人而言,太皇太后的葬禮的風險反而凸顯了出來。


  如同景帝當初下葬一樣,太皇太后也可能遭遇審查,而作為朝廷頂級高官的他們也必然要承擔護衛職責,而後才有可能正常的告退等程序。

  「百家學派幾乎拿不出像樣的人,這些人不足為慮,也難於組織再次衝擊皇宮,難就難在判斷燭九陰那個老怪物的行蹤,也不知他會不會作祟!」

  莊青翟想了許久不得解,布局涉及陣法、機關、寶物等物齊齊利用,但行事時難有完全的把握可言,遭遇兇險甚至不乏喪命可能。

  等到入夜時安樂宮一道紫氣騰升浮空時,他心中才猛地一跳。

  「李少君道長是道家傳人,他此時的修為盡數恢復,真我境的實力不說媲美燭九陰,護住喪葬的顏面應該不成問題,但凡願意配合我等數日,難關必然能過!」

  如果安樂宮示威的修士並非太皇太后,剩下的人就非常好猜了,莊青翟不需要想就可以肯定安樂宮的大修士是李少君。

  大漢王朝並非沒有其他真我境修士,譬如李廣就是真我境修士,程不識離真我境只是一線之隔,但這不是莊青翟能調動的人,這些人也不會遵循他的安排。

  而頂級高手交鋒時只有對等的修士能對弈,只有穩住對手盤的情況下才能讓其他人進行輔助。

  莊青翟不求有擊潰燭九陰的對手,他只求能對抗一段時間,便於他們依靠人數優勢退敵。

  朝中難有人可以配合他,但朝廷外確實有求援的對象。

  哪怕李少君此時就在安樂宮中,對方也是朝廷外的人員。

  「就是這個李少君道長太難邀約了,上次宴請也沒結下情誼,他在後面都沒正眼看過我!」

  莊青翟思索著後續種種,不斷思考著需要注意的相關事項,又不斷解決著涉及的相關問題。

  目標已經定下,只剩下溝通配合和付出的代價。

  但莊青翟回憶著種種,發現李少君進入長安城數月,能關聯牽扯的人還真就沒幾個。

  一者是安樂宮的太皇太后與李少君相談甚歡,另一者就只有招募李少君前來的張學舟。

  能被許昌進行判斷,太皇太后顯然沒可能站起來再進行安排,真正的關聯人也只剩下了一個。

  「還好沒把路堵死!」

  莊青翟低聲念念,只覺幸虧在彈劾張學舟時留了一線,否則求對方幫忙的難度就大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