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167起義始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大澤鄉——

  公元前210年至前207年間,

  秦朝暴政橫行,賦稅繁重,刑法嚴苛,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秦始皇駕崩後,秦二世上台,政策更加殘暴,社會矛盾日益激化,特別是對老百姓的壓迫加重,加之連年災害,民生凋敝,民眾怨聲載道。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為了加強北部邊防,抵禦匈奴侵擾,秦廷徵發大量貧苦農民赴漁陽(今BJ密雲西南)屯守。

  其中,陳勝、吳廣等900名戍卒在前往漁陽的途中遭遇大雨,道路泥濘不堪,延誤行程。

  按照秦律,誤期者當死。

  絕望之中,陳勝與吳廣商議:

  「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即與其等待死刑不如拼死一搏,爭取生存機會。

  於是,

  二人殺掉押送他們的軍官,激發士兵反抗之心,正式起義,成為首例農民反抗暴秦的領導者。

  —————

  起義初期,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迅速攻占了大澤鄉和蘄縣,隨後又接連攻克多座縣城,隊伍不斷壯大。

  他們在陳縣建立了「張楚」政權,宣布反抗暴秦,得到了廣大民眾的支持,各地義軍紛紛響應,起義浪潮席捲黃河中下游地區,給秦朝造成了巨大衝擊。

  然而,

  陳勝吳廣起義並非一路順風順水。

  隨著勢力擴大,陳勝漸漸沉溺於權力,開始貪圖享樂,失去了最初的理想和初心,與吳廣的關係也日漸疏遠。

  內部管理鬆懈,腐敗滋生,軍隊紀律下降,這些都削弱了起義軍的戰鬥力。

  —————

  秦廷得知消息後,派遣大軍進行鎮壓,尤其是章邯率領的精銳部隊,對起義軍形成了嚴峻的威脅。

  在多次戰鬥中,起義軍節節敗退,最終在與秦軍的正面交鋒中損失慘重。

  陳勝、吳廣先後被叛軍所殺,起義軍逐漸瓦解,大澤鄉起義宣告失敗。

  雖然陳勝吳廣起義以失敗告終,但它揭開了秦末農民起義的序幕,深刻揭露了秦朝的腐朽本質,加速了秦朝滅亡的步伐,為中國歷史上的大規模平民起義樹立了先例,影響深遠。

  大澤鄉起義雖然短命,但其精神永存,象徵著底層人民不甘壓迫,勇於抗爭的歷史記憶,成為中國農民運動史上的一段傳奇。

  它證明了即使是最卑微的人,也有追求自由和平等的權利,激勵著後來無數仁人志士為理想與公平而奮鬥。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