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加派援兵,任命周處
張華也是實話實說,因為確實沒法迅速平叛。
現在秦州的情況不像是上黨郡那次。
那次叛亂小,而且一開始就被盡力控制在了上黨郡這一個郡內。
周圍河內郡、太原國、平陽郡也都是竭力出兵防備。
但現在···
因為司馬倫瞎搞胡來,讓他去秦州穩固局勢,他不去。
導致戰火已經蔓延出秦州了,兩者完全沒有可比性。
···
「嗯,是。」賈南風也沒反駁張華的話,但還是惴惴不安的說道:「張公,本宮還是覺得,應該再多派點人去平叛。」
張華聽出了賈南風意思,就是想要多派兵前去秦州。
聽完賈南風的話,張華想了想說道:「但也不宜派太多兵力,人太多,後勤壓力太大,皇后您覺得糧食補給供的上上萬人嗎?」
賈南風思索一番,覺得張華所言不錯。
如果人太多的話,糧食也是個問題。
「那就少派點?」
但賈南風還是要派兵增援。
張華不答。
見狀,賈南風便不再詢問張華,而是讓張華回去了。
賈南風並未打消繼續派兵去秦州的想法。
…
待到來日朝會。
賈南風隨著司馬衷上朝。
因為已經有了先例,此次群臣並無勸諫的意思。
賈南風命人宣讀秦州情況。
群臣聽完,面面相覷。
越來越嚴重了。
見狀,賈南風順勢發問:「如今,秦州局勢危急,光靠郭彰等人,恐難迅速平叛,陛下和本宮的意思,是想加派援軍,不知諸位是何想法?」
王戎看了眼張華,見張華並無諫言的意思,便盡力降低存在感。
但還是被賈南風點了。
王戎不得已站出來。
順著賈南風的話說:「陛下聖明,憐秦州百姓受苦受難,理應按陛下所想,加派援軍儘快平定叛亂,還當地百姓安寧。」
王戎此言一出,還在觀望的不少大臣紛紛附議。
見狀,賈南風側目看向張華。
而後道:「諸位所言甚是。」
「不知,張公對此事有何看法?」
張華知道賈南風是肯定要派兵增援的,現在張華唯一擔心的就是後勤糧草補給能否供應的上。
「臣附議。」
張華沒再反對,現在反對就是明著駁皇后面子。
於己無利,還是不這麼做最好。
便選擇附議王戎。
但這件事還不算完。
「張公。」
賈南風又問:「既要增援,不知應當派何人領兵前往?」
張華聽著這話就頭疼。
但是!
不等張華思考合適人選,就有人搶先舉薦。
「皇后,陛下,臣想到了一個合適人選。」
賈南風看向說話那人,是個司馬宗室,但沒封王,在京擔任侍中。
賈南風頷首,示意他講下去。
那心中竊喜,連忙道出一個人名:「周處。」
「周處?」賈南風對這個姓名沒什麼印象。
那人連忙提醒:「稟皇后,周處就是那個從吳國歸降的御史中丞。」
聞言,賈南風皺眉道:「周處!他行嗎?」
那人立馬回答道:「周處是吳國名將周魴的兒子,忠烈果敢剛毅,在吳也有領兵經驗,讓他去秦州平叛准能行。」
「對對對,司馬尚書所言極是。」
立馬有人附和。
不少人都推薦周處。
而正主周處卻是老神自在,面不改色的站著一言不發。
見群臣紛紛推舉周處,賈南風看向張華。
周處雖然是御史中丞,官職已經不低了,但賈南風就是沒聽過。
因為賈南風對那些和自己沒關係的人不感興趣。
「張公,您覺得呢?」
張華很不理解為何群臣紛紛建議周處去秦州,但仔細想了想,朝中知兵者也就周處合適。
便順著群臣建議說下去。
「周處為人正直,在吳確實領過兵,既諸位強薦,臣無異議,但是…」
張華話鋒一轉,又說:「領兵數量不宜多。」
賈南風覺得有道理,人太多後勤壓力太重,便說:「那此事就交給張公您去辦了,需要怎麼做,兵力給多少,糧草給多少,您來規劃。」
「唯!」
張華應下了,
待下朝後,張華便開始考量帶人多少以及糧草分配的情況。
···
第二天。
對周處的任命詔書下達。
任周處為建威將軍,隸屬秦州刺史、安西將軍李琅麾下,帶京畿衛軍騎兵五百,步卒兩千。
同時,還任命了一個振威將軍,叫盧播。
同歸於李琅麾下,盧播帶的人不多,只有一千人,但糧食輜重由盧播負責運送。
···
周處在收到詔書時,時任伏波將軍的孫秀也在周處家中。
這個伏波將軍孫秀和司馬倫身邊的孫秀不是一個人。
在周處家的孫秀是吳國宗室將領,烏程侯孫匡之孫、長水校尉孫泰之子、吳大帝孫權侄孫。
孫秀降晉後,先是被司馬炎任命為交州牧、開府儀同三司,封會稽公。
但在西晉滅吳不久後,就被降職為伏波將軍,但開府如故。
孫秀現在這個伏波將軍更是形同虛設,空有一個將軍的頭銜,其他權力是一點都沒有。
甚至在賈南風掌權後,開府之權也差點沒保住,雖然保住了,但也形容沒有。
天天閒著。
周處原是吳臣,降晉後孫秀便時常來找周處。
在周處接了詔書後,孫秀忍不住感慨:「群臣舉薦你,未必是好事。」
「為何?」
「你自擔任御史中丞後性格使然,剛正無私,因此得罪了不少人,那些人舉薦你去秦州,就是想讓你遠離京師,最好是能死在外面。」
周處聽完孫秀的話,並未說什麼。
孫秀還是不放心。
周處是為數不多還在朝中為官的吳臣,孫秀可不想一個老友就這麼死了。
「你家中有老母親需要贍養,可以此為理由推辭朝廷的任命,相信陛下會理解的。」
孫秀還在為周處想說辭。
但周處似乎是下定了什麼重大的決心。
「我雖得罪了不少人,但此去秦州平叛的各個將軍,不論是馬將軍,亦或是李將軍、孟將軍,都與我無仇無怨,我又有何好畏懼的?」
「你,唉~」
孫秀見周處完全不聽自己的,不由嘆氣,道:「你是真想不通嗎?萬一他們和你得罪過的那些人有往來呢?你就一條命,你賭得起嗎?」
現在秦州的情況不像是上黨郡那次。
那次叛亂小,而且一開始就被盡力控制在了上黨郡這一個郡內。
周圍河內郡、太原國、平陽郡也都是竭力出兵防備。
但現在···
因為司馬倫瞎搞胡來,讓他去秦州穩固局勢,他不去。
導致戰火已經蔓延出秦州了,兩者完全沒有可比性。
···
「嗯,是。」賈南風也沒反駁張華的話,但還是惴惴不安的說道:「張公,本宮還是覺得,應該再多派點人去平叛。」
張華聽出了賈南風意思,就是想要多派兵前去秦州。
聽完賈南風的話,張華想了想說道:「但也不宜派太多兵力,人太多,後勤壓力太大,皇后您覺得糧食補給供的上上萬人嗎?」
賈南風思索一番,覺得張華所言不錯。
如果人太多的話,糧食也是個問題。
「那就少派點?」
但賈南風還是要派兵增援。
張華不答。
見狀,賈南風便不再詢問張華,而是讓張華回去了。
賈南風並未打消繼續派兵去秦州的想法。
…
待到來日朝會。
賈南風隨著司馬衷上朝。
因為已經有了先例,此次群臣並無勸諫的意思。
賈南風命人宣讀秦州情況。
群臣聽完,面面相覷。
越來越嚴重了。
見狀,賈南風順勢發問:「如今,秦州局勢危急,光靠郭彰等人,恐難迅速平叛,陛下和本宮的意思,是想加派援軍,不知諸位是何想法?」
王戎看了眼張華,見張華並無諫言的意思,便盡力降低存在感。
但還是被賈南風點了。
王戎不得已站出來。
順著賈南風的話說:「陛下聖明,憐秦州百姓受苦受難,理應按陛下所想,加派援軍儘快平定叛亂,還當地百姓安寧。」
王戎此言一出,還在觀望的不少大臣紛紛附議。
見狀,賈南風側目看向張華。
而後道:「諸位所言甚是。」
「不知,張公對此事有何看法?」
張華知道賈南風是肯定要派兵增援的,現在張華唯一擔心的就是後勤糧草補給能否供應的上。
「臣附議。」
張華沒再反對,現在反對就是明著駁皇后面子。
於己無利,還是不這麼做最好。
便選擇附議王戎。
但這件事還不算完。
「張公。」
賈南風又問:「既要增援,不知應當派何人領兵前往?」
張華聽著這話就頭疼。
但是!
不等張華思考合適人選,就有人搶先舉薦。
「皇后,陛下,臣想到了一個合適人選。」
賈南風看向說話那人,是個司馬宗室,但沒封王,在京擔任侍中。
賈南風頷首,示意他講下去。
那心中竊喜,連忙道出一個人名:「周處。」
「周處?」賈南風對這個姓名沒什麼印象。
那人連忙提醒:「稟皇后,周處就是那個從吳國歸降的御史中丞。」
聞言,賈南風皺眉道:「周處!他行嗎?」
那人立馬回答道:「周處是吳國名將周魴的兒子,忠烈果敢剛毅,在吳也有領兵經驗,讓他去秦州平叛准能行。」
「對對對,司馬尚書所言極是。」
立馬有人附和。
不少人都推薦周處。
而正主周處卻是老神自在,面不改色的站著一言不發。
見群臣紛紛推舉周處,賈南風看向張華。
周處雖然是御史中丞,官職已經不低了,但賈南風就是沒聽過。
因為賈南風對那些和自己沒關係的人不感興趣。
「張公,您覺得呢?」
張華很不理解為何群臣紛紛建議周處去秦州,但仔細想了想,朝中知兵者也就周處合適。
便順著群臣建議說下去。
「周處為人正直,在吳確實領過兵,既諸位強薦,臣無異議,但是…」
張華話鋒一轉,又說:「領兵數量不宜多。」
賈南風覺得有道理,人太多後勤壓力太重,便說:「那此事就交給張公您去辦了,需要怎麼做,兵力給多少,糧草給多少,您來規劃。」
「唯!」
張華應下了,
待下朝後,張華便開始考量帶人多少以及糧草分配的情況。
···
第二天。
對周處的任命詔書下達。
任周處為建威將軍,隸屬秦州刺史、安西將軍李琅麾下,帶京畿衛軍騎兵五百,步卒兩千。
同時,還任命了一個振威將軍,叫盧播。
同歸於李琅麾下,盧播帶的人不多,只有一千人,但糧食輜重由盧播負責運送。
···
周處在收到詔書時,時任伏波將軍的孫秀也在周處家中。
這個伏波將軍孫秀和司馬倫身邊的孫秀不是一個人。
在周處家的孫秀是吳國宗室將領,烏程侯孫匡之孫、長水校尉孫泰之子、吳大帝孫權侄孫。
孫秀降晉後,先是被司馬炎任命為交州牧、開府儀同三司,封會稽公。
但在西晉滅吳不久後,就被降職為伏波將軍,但開府如故。
孫秀現在這個伏波將軍更是形同虛設,空有一個將軍的頭銜,其他權力是一點都沒有。
甚至在賈南風掌權後,開府之權也差點沒保住,雖然保住了,但也形容沒有。
天天閒著。
周處原是吳臣,降晉後孫秀便時常來找周處。
在周處接了詔書後,孫秀忍不住感慨:「群臣舉薦你,未必是好事。」
「為何?」
「你自擔任御史中丞後性格使然,剛正無私,因此得罪了不少人,那些人舉薦你去秦州,就是想讓你遠離京師,最好是能死在外面。」
周處聽完孫秀的話,並未說什麼。
孫秀還是不放心。
周處是為數不多還在朝中為官的吳臣,孫秀可不想一個老友就這麼死了。
「你家中有老母親需要贍養,可以此為理由推辭朝廷的任命,相信陛下會理解的。」
孫秀還在為周處想說辭。
但周處似乎是下定了什麼重大的決心。
「我雖得罪了不少人,但此去秦州平叛的各個將軍,不論是馬將軍,亦或是李將軍、孟將軍,都與我無仇無怨,我又有何好畏懼的?」
「你,唉~」
孫秀見周處完全不聽自己的,不由嘆氣,道:「你是真想不通嗎?萬一他們和你得罪過的那些人有往來呢?你就一條命,你賭得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