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親密關係
其實,狒狒和山魈,為了提升體質,有時也會獵食幼林羚。這裡的雨林中,身上帶豎條紋,漂亮膽小的紫羚,數量很多,但性情機警,速度又快,狒狒和山魈很難捕捉到而已。
懲罰了為非作歹的黑猩猩,卡巴帶著母山魈,回到了肚臍眼樹下。
有經驗的老山魈,見卡巴和母山魈受了傷,趕緊去采來鵝掌藤,嚼碎了後抹在它們的傷口上,用來止血、止痛散瘀。
沒有受傷的母山魈,則依次爬上樹,繼續打落肚臍眼果,大家一起分享。
吃飽以後,叢林象和山魈混在一起休息,有的山魈爬在大象的身上,幫這些大個頭剔除褶皺里的寄生蟲,有的山魈則相互之間梳理毛髮,找出對方皮毛上的虱子,或者流汗排出來的結晶鹽後,就直接送到嘴裡吃掉。
吃同伴身上的結晶鹽,是山魈補充鹽分的一種方式。
采鵝掌藤的老山魈,怕群里的小山魈,吃了太多的肚臍眼果不消化,又去采來一把白尖木的葉子,讓小山魈吃下,來幫助它們消化。
這一段時間,卡巴天天帶著山魈群,與叢林象一起覓食。
聰明的卡巴,之所以這樣做,當然是有用意的。
山魈屬於雄性擴散型的動物,當群里的雄山魈快成年時,會被群里的雄性頭領驅逐出去,開始獨居生活。這些流浪的雄山魈,一旦完全成年後,只有打敗一個山魈群的雄性首領,占有其妻妾,才能組建屬於自己的家庭。
作為頭領,卡巴總是戰戰兢兢,隨時都要面對來自單漢身的挑釁。此時,它受傷了,最容易受到攻擊,讓山魈群與叢林象一起活動,是為了狐假虎威,藉助叢林象的震懾作用,暫時避開單身漢的上門挑戰。
該來的遲早總會來的,一旦身體完全康復,它又不把挑釁當回事了。
山魈群中,有一隻叫卡莎的母山魈,帶著一隻小山魈,卡莎的身材豐腴性感,皮毛順滑整潔,性情又溫柔隨和,因而深受卡巴的喜歡。
上年,卡莎剛好五歲,正是如花似玉的年齡。一隻流浪的雄山魈,第一次見到卡莎時,便被迷住了,一直都在尋找機會,想打敗卡巴,奪卡莎為妻。
流浪的雄山魈,有聞糞便的習慣,藉此來了解對方的身休狀況,從而決定是否採取進一步的行動。聞過卡巴的糞便後,流浪的雄山魈跟蹤了好幾天,確認卡巴受了傷。
雄山魈整天跟著山魈群,想趁此機會,戰勝卡巴,占有卡莎和整個山魈群。可是,它發現叢林象整天與卡巴的山魈混在一起,就連晚上休息的時候,叢林象也守在山魈群棲息的樹下,根本無從下手。
跟蹤了好幾天,雄山魈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卡巴一天天地康復,沒有一點可乘之機,只得悻悻地走了。
離山魈群領地不遠的剛果河河邊,有一片沒有樹木的沼澤地,那裡陽光充足,是叢林象吃鹽土,參加聚會的地方。
這天,叢林象的頭領祖妮,準備帶著象群去沼澤地吃鹽土,剛好卡巴的傷已痊癒了,山魈群好久都沒有洗澡了,卡巴便帶著山魈群,跟著叢林象一起出發了。
二十四隻山魈,分別騎在五頭成年的叢林象背上,一行三十隻大小不等的動物,浩浩蕩蕩地沿著叢林象踩踏出來的象道,向河邊走來。
有的路,樹枝太低,會將大象背上的山魈攔住,這個時候,友好的叢林象會停下來,讓山魈從樹上攀援過去,再回到背上。
如果樹上有果實的話,山魈也會順便採摘一些,將它們存放在頰囊里,回到象背上以後,它們也知道投桃報李,紛紛從頰囊里取出果實,一邊自己吃,一邊餵給身下的大象吃。
兩者都是聰明的動物,彼此都懂得分享,因而關係也越來越親密。
懲罰了為非作歹的黑猩猩,卡巴帶著母山魈,回到了肚臍眼樹下。
有經驗的老山魈,見卡巴和母山魈受了傷,趕緊去采來鵝掌藤,嚼碎了後抹在它們的傷口上,用來止血、止痛散瘀。
沒有受傷的母山魈,則依次爬上樹,繼續打落肚臍眼果,大家一起分享。
吃飽以後,叢林象和山魈混在一起休息,有的山魈爬在大象的身上,幫這些大個頭剔除褶皺里的寄生蟲,有的山魈則相互之間梳理毛髮,找出對方皮毛上的虱子,或者流汗排出來的結晶鹽後,就直接送到嘴裡吃掉。
吃同伴身上的結晶鹽,是山魈補充鹽分的一種方式。
采鵝掌藤的老山魈,怕群里的小山魈,吃了太多的肚臍眼果不消化,又去采來一把白尖木的葉子,讓小山魈吃下,來幫助它們消化。
這一段時間,卡巴天天帶著山魈群,與叢林象一起覓食。
聰明的卡巴,之所以這樣做,當然是有用意的。
山魈屬於雄性擴散型的動物,當群里的雄山魈快成年時,會被群里的雄性頭領驅逐出去,開始獨居生活。這些流浪的雄山魈,一旦完全成年後,只有打敗一個山魈群的雄性首領,占有其妻妾,才能組建屬於自己的家庭。
作為頭領,卡巴總是戰戰兢兢,隨時都要面對來自單漢身的挑釁。此時,它受傷了,最容易受到攻擊,讓山魈群與叢林象一起活動,是為了狐假虎威,藉助叢林象的震懾作用,暫時避開單身漢的上門挑戰。
該來的遲早總會來的,一旦身體完全康復,它又不把挑釁當回事了。
山魈群中,有一隻叫卡莎的母山魈,帶著一隻小山魈,卡莎的身材豐腴性感,皮毛順滑整潔,性情又溫柔隨和,因而深受卡巴的喜歡。
上年,卡莎剛好五歲,正是如花似玉的年齡。一隻流浪的雄山魈,第一次見到卡莎時,便被迷住了,一直都在尋找機會,想打敗卡巴,奪卡莎為妻。
流浪的雄山魈,有聞糞便的習慣,藉此來了解對方的身休狀況,從而決定是否採取進一步的行動。聞過卡巴的糞便後,流浪的雄山魈跟蹤了好幾天,確認卡巴受了傷。
雄山魈整天跟著山魈群,想趁此機會,戰勝卡巴,占有卡莎和整個山魈群。可是,它發現叢林象整天與卡巴的山魈混在一起,就連晚上休息的時候,叢林象也守在山魈群棲息的樹下,根本無從下手。
跟蹤了好幾天,雄山魈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卡巴一天天地康復,沒有一點可乘之機,只得悻悻地走了。
離山魈群領地不遠的剛果河河邊,有一片沒有樹木的沼澤地,那裡陽光充足,是叢林象吃鹽土,參加聚會的地方。
這天,叢林象的頭領祖妮,準備帶著象群去沼澤地吃鹽土,剛好卡巴的傷已痊癒了,山魈群好久都沒有洗澡了,卡巴便帶著山魈群,跟著叢林象一起出發了。
二十四隻山魈,分別騎在五頭成年的叢林象背上,一行三十隻大小不等的動物,浩浩蕩蕩地沿著叢林象踩踏出來的象道,向河邊走來。
有的路,樹枝太低,會將大象背上的山魈攔住,這個時候,友好的叢林象會停下來,讓山魈從樹上攀援過去,再回到背上。
如果樹上有果實的話,山魈也會順便採摘一些,將它們存放在頰囊里,回到象背上以後,它們也知道投桃報李,紛紛從頰囊里取出果實,一邊自己吃,一邊餵給身下的大象吃。
兩者都是聰明的動物,彼此都懂得分享,因而關係也越來越親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