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鬥爭
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以行。
—斷頭台上的羅蘭夫人
馬克西米利安·羅伯斯庇爾的姓原本是德羅伯斯庇爾,但他在1789年將姓縮短了。
此人與米拉波或丹東截然不同。他們兩位外形醜陋,而羅伯斯庇爾則衣著講究。
他總是穿著光潔整齊、裁剪完美的衣服,通常是深綠色的,這種顏色似乎能在他的眼睛甚至是蠟黃的麻臉上反照出來。
他的頭髮抹過粉,梳得一絲不苟。因為長得矮小瘦弱,他會穿上高跟鞋讓自己的個頭顯得高一些,走起路來步子小而急促,速度很快。
他的綽號是「穿海綠色外套的不可腐蝕者」。
他不枉此名,確實不可腐蝕。
除了添置衣物,他幾乎很少花錢。他沒有密友,對他而言,女人沒有絲毫意義,飲食亦是如此。
他主要靠麵包、水果和咖啡過活。
從沒有人聽到過他大笑,也鮮少有人見到他微笑。他是一個時刻繃得很緊的人。
「這個人能成就一番事業,「米拉波在死前不久曾這樣說,「他對自己說的話深信不疑。」
羅伯斯庇爾之所以會在今晚出現在城頭上,是因為他接到一封舉報國王將於聖誕節出逃的消息。
儘管懷疑對方的真實性,但這位「不可腐蝕者」對今天的聚會感到更加厭煩,他決定到城頭一觀。
而事實也確如那封舉報信所言,國王的確出逃了。
羅伯斯庇爾是個理智的人,他不打算派人去追捕國王。
現下雅各賓派的日子並不好過,吉倫特派占據了主導。
這不是羅伯斯庇爾想要的,從去年的婦女請願活動開始,雅各賓俱樂部就陷入了嚴重的分裂之中,一部分反對廢黜國王的溫和分子已經揚言要另組俱樂部。
事實也確實如此,斐揚俱樂部很快就會出現。
面對著兩種主張,在經過思考後,羅伯斯庇爾選擇廢除君主制,他首先要做的就是拿到雅各賓俱樂部主席之位,並推翻吉倫特派的統治。
問題來了,吉倫特派到底是什麼呢?
這還得從之前說起,美國獨立戰爭的勝利固然讓歐陸諸國再一次見識到了法蘭西的力量。
但法國王室對地方的掌控力度,對國家的統治力也在下降。
路易十四(法國太陽王,專制統治的高峰)留給子孫後代的君權已經快被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兩個敗家子給敗完了。
在這種情況下,從十八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法國各地的政治俱樂部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在這些地方,人們圍繞國家未來制度的選擇,以及不同選擇的的利弊展開無休止的討論。
早期最具影響力的俱樂部是左翼的憲法之友協會,其成員在聖奧諾黑路的雅各賓修道院聚會,因此通常被稱為「雅各賓派「。
憲法之友協會最初由來自布列塔尼的反保王黨代表創立,很快就發展成為全國性的共和運動組織。
它的成員包括各種各樣的資產階級活動家。
其中有自由派貴族(如米拉波伯爵、拉法耶特、西哀耶斯等)。
立憲派大資產階級(如大銀行家、農場主狄奧多爾.拉梅特兄弟)。
工商業資產階級(如布里索、維爾尼奧等)。
民主派資產階級(如羅伯斯比爾等人)。
原時空中1790年2月,雅各賓俱樂部通過了章程,規定它的宗旨是「促使革命成功「,「讓真理之聲四處傳播「,「讓真理之光照亮民眾「。
規定入會者必須「熱愛平等,珍視人權,本能地保護弱者和被壓迫者,樂於尊重他人「。入會者必須提出申請,有介紹人推薦,繳納會費。這樣,雅各賓俱樂部就具備了現代政黨的雛型。
但憲法之友協會並不是雅各賓派,這一點必須搞清楚。
它還包括吉倫特派﹣﹣這一派別因其大多數重要成員是來自法國西南部吉倫特省的立法議會代表而得名。
但這個名字實際是由於後來的法國暢銷作家拉馬丁的《吉倫特派史》而得名。
一般來講,在革命期間,人們常以這一派別的領軍人物雅克-皮埃爾-布里索的名稱為其命名,稱布里索派。
吉倫特派也支持廢除君主制,但他們並不是雅各賓派那樣的有組織的政治團體。
而只是一個由個人鬆散聯繫而結成的政黨、其中包括頗具影響力的讓﹣馬利·羅蘭及其妻子瑪麗﹣讓娜,後者舉辦的沙龍將成為吉倫特派的主要聚會地。
順帶提一嘴,吉倫特派最先從憲法之友協會分裂出來。
看著漆黑的夜幕,羅伯斯庇爾轉身回到了家中。
路易十六跑不掉的,到了明天,人們自然會發現國王出逃的消息。
屆時的布里索派將會陷入被動,而米拉波,拉法耶特這類人不過是軟弱的保王黨罷了,至於其他的反對者,不過是跳樑小丑而已。
而我,羅伯斯庇爾將會重塑這個國家,君主制已經是時代的渣子了,共和才是未來。
一場漩渦,從幾個月前就在蓄勢的漩渦將到擴散的邊緣了。
出逃的君王,一無所知的布里索派,藏在暗處的羅伯斯庇爾,構成了法國大革命這場漩渦的第一重。
冷眼旁觀的英國,感到不安的普魯士、奧地利與西班牙,遠在東歐的沙俄是這場漩渦的第二重。
尚還待在康斯坦丁尼耶,等待入局的拿破崙將會是這場漩渦的第三重。
在法國大革命愈演愈烈的同時,塞利姆也在著手準備完成大清洗,法納爾人中作為首惡的甘塔庫齊諾家族肯定是別想活了。
不管你是被裹挾還是什麼,明明可以向蘇丹交代卻還是選擇參與,塞利姆留下他幹嘛呢。
至於杜卡斯家族倒是可以留下,畢竟沒有西蒙-杜卡斯的幫助,卡多西-甘塔庫齊諾也不會這麼老實。
然而主支肯定是不能留下的,杜卡斯家族能活下來的只會是一個偏遠旁支。
希臘那邊,安傑洛斯家族肯定是九族消消樂了,其餘諸多家族,知情不報的或者間接幫助的統統處死主支,由旁支接任。
亞美尼亞人,塞利姆現在沒辦法動他們,只能讓亞伯拉罕加大在金融方面對亞美尼亞人的壓制,也算是蘇丹為數不多能做到的懲戒了。
最後是近衛軍,海珊帕夏效率相當之高,近衛軍基本被屠了個乾淨。
在塞利姆的命令下,他們的人頭被海珊指揮著割了下來,在康斯坦丁尼耶城外的西北郊堆成了京觀。
—斷頭台上的羅蘭夫人
馬克西米利安·羅伯斯庇爾的姓原本是德羅伯斯庇爾,但他在1789年將姓縮短了。
此人與米拉波或丹東截然不同。他們兩位外形醜陋,而羅伯斯庇爾則衣著講究。
他總是穿著光潔整齊、裁剪完美的衣服,通常是深綠色的,這種顏色似乎能在他的眼睛甚至是蠟黃的麻臉上反照出來。
他的頭髮抹過粉,梳得一絲不苟。因為長得矮小瘦弱,他會穿上高跟鞋讓自己的個頭顯得高一些,走起路來步子小而急促,速度很快。
他的綽號是「穿海綠色外套的不可腐蝕者」。
他不枉此名,確實不可腐蝕。
除了添置衣物,他幾乎很少花錢。他沒有密友,對他而言,女人沒有絲毫意義,飲食亦是如此。
他主要靠麵包、水果和咖啡過活。
從沒有人聽到過他大笑,也鮮少有人見到他微笑。他是一個時刻繃得很緊的人。
「這個人能成就一番事業,「米拉波在死前不久曾這樣說,「他對自己說的話深信不疑。」
羅伯斯庇爾之所以會在今晚出現在城頭上,是因為他接到一封舉報國王將於聖誕節出逃的消息。
儘管懷疑對方的真實性,但這位「不可腐蝕者」對今天的聚會感到更加厭煩,他決定到城頭一觀。
而事實也確如那封舉報信所言,國王的確出逃了。
羅伯斯庇爾是個理智的人,他不打算派人去追捕國王。
現下雅各賓派的日子並不好過,吉倫特派占據了主導。
這不是羅伯斯庇爾想要的,從去年的婦女請願活動開始,雅各賓俱樂部就陷入了嚴重的分裂之中,一部分反對廢黜國王的溫和分子已經揚言要另組俱樂部。
事實也確實如此,斐揚俱樂部很快就會出現。
面對著兩種主張,在經過思考後,羅伯斯庇爾選擇廢除君主制,他首先要做的就是拿到雅各賓俱樂部主席之位,並推翻吉倫特派的統治。
問題來了,吉倫特派到底是什麼呢?
這還得從之前說起,美國獨立戰爭的勝利固然讓歐陸諸國再一次見識到了法蘭西的力量。
但法國王室對地方的掌控力度,對國家的統治力也在下降。
路易十四(法國太陽王,專制統治的高峰)留給子孫後代的君權已經快被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兩個敗家子給敗完了。
在這種情況下,從十八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法國各地的政治俱樂部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在這些地方,人們圍繞國家未來制度的選擇,以及不同選擇的的利弊展開無休止的討論。
早期最具影響力的俱樂部是左翼的憲法之友協會,其成員在聖奧諾黑路的雅各賓修道院聚會,因此通常被稱為「雅各賓派「。
憲法之友協會最初由來自布列塔尼的反保王黨代表創立,很快就發展成為全國性的共和運動組織。
它的成員包括各種各樣的資產階級活動家。
其中有自由派貴族(如米拉波伯爵、拉法耶特、西哀耶斯等)。
立憲派大資產階級(如大銀行家、農場主狄奧多爾.拉梅特兄弟)。
工商業資產階級(如布里索、維爾尼奧等)。
民主派資產階級(如羅伯斯比爾等人)。
原時空中1790年2月,雅各賓俱樂部通過了章程,規定它的宗旨是「促使革命成功「,「讓真理之聲四處傳播「,「讓真理之光照亮民眾「。
規定入會者必須「熱愛平等,珍視人權,本能地保護弱者和被壓迫者,樂於尊重他人「。入會者必須提出申請,有介紹人推薦,繳納會費。這樣,雅各賓俱樂部就具備了現代政黨的雛型。
但憲法之友協會並不是雅各賓派,這一點必須搞清楚。
它還包括吉倫特派﹣﹣這一派別因其大多數重要成員是來自法國西南部吉倫特省的立法議會代表而得名。
但這個名字實際是由於後來的法國暢銷作家拉馬丁的《吉倫特派史》而得名。
一般來講,在革命期間,人們常以這一派別的領軍人物雅克-皮埃爾-布里索的名稱為其命名,稱布里索派。
吉倫特派也支持廢除君主制,但他們並不是雅各賓派那樣的有組織的政治團體。
而只是一個由個人鬆散聯繫而結成的政黨、其中包括頗具影響力的讓﹣馬利·羅蘭及其妻子瑪麗﹣讓娜,後者舉辦的沙龍將成為吉倫特派的主要聚會地。
順帶提一嘴,吉倫特派最先從憲法之友協會分裂出來。
看著漆黑的夜幕,羅伯斯庇爾轉身回到了家中。
路易十六跑不掉的,到了明天,人們自然會發現國王出逃的消息。
屆時的布里索派將會陷入被動,而米拉波,拉法耶特這類人不過是軟弱的保王黨罷了,至於其他的反對者,不過是跳樑小丑而已。
而我,羅伯斯庇爾將會重塑這個國家,君主制已經是時代的渣子了,共和才是未來。
一場漩渦,從幾個月前就在蓄勢的漩渦將到擴散的邊緣了。
出逃的君王,一無所知的布里索派,藏在暗處的羅伯斯庇爾,構成了法國大革命這場漩渦的第一重。
冷眼旁觀的英國,感到不安的普魯士、奧地利與西班牙,遠在東歐的沙俄是這場漩渦的第二重。
尚還待在康斯坦丁尼耶,等待入局的拿破崙將會是這場漩渦的第三重。
在法國大革命愈演愈烈的同時,塞利姆也在著手準備完成大清洗,法納爾人中作為首惡的甘塔庫齊諾家族肯定是別想活了。
不管你是被裹挾還是什麼,明明可以向蘇丹交代卻還是選擇參與,塞利姆留下他幹嘛呢。
至於杜卡斯家族倒是可以留下,畢竟沒有西蒙-杜卡斯的幫助,卡多西-甘塔庫齊諾也不會這麼老實。
然而主支肯定是不能留下的,杜卡斯家族能活下來的只會是一個偏遠旁支。
希臘那邊,安傑洛斯家族肯定是九族消消樂了,其餘諸多家族,知情不報的或者間接幫助的統統處死主支,由旁支接任。
亞美尼亞人,塞利姆現在沒辦法動他們,只能讓亞伯拉罕加大在金融方面對亞美尼亞人的壓制,也算是蘇丹為數不多能做到的懲戒了。
最後是近衛軍,海珊帕夏效率相當之高,近衛軍基本被屠了個乾淨。
在塞利姆的命令下,他們的人頭被海珊指揮著割了下來,在康斯坦丁尼耶城外的西北郊堆成了京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