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大丈夫能屈能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陳曉玉看著顧明接受採訪的模樣,一時間呆怔住了。

  她還是第一次看到明哥這番侃侃而談的架勢。

  哪怕面對《長春日報》的記者,風度甚至更勝一籌。

  都說認真工作的男人最帥,她這會兒深刻體會到這句話的含義。

  顧明整個人仿佛都在熠熠生輝。

  頭一次,她對自己產生了懷疑,只覺得兩個人隔了好遠。

  「等到這篇採訪發出去,你怕是就不得清閒了,別的不說,這回省作協肯定要向你發出邀請。」

  許靜手指比劃著名,「一,詩作上你名氣足夠了,二,雖然你暫且只有一篇文章,可能夠進行電影改編,加一塊足夠了。」

  說話間,她看了眼顧明稚氣未脫的面龐,心中無限感慨。

  最關鍵的是這位還年輕,擁有無限的可能。

  說不好聽點,熬也能把那些老傢伙給熬死再上位,誰也不會願意得罪這麼一個不斷向上走的年輕人。

  「呵呵,就算邀請,等我回來只怕也要一個月後了。」

  顧明搖搖頭,「再說,虛名而已,我不在乎這個。」

  他很清楚自己優勢在年輕,劣勢也在年輕,這個年紀就算能進去也沒有可作為的空間,頂多就是熬個資歷。

  「省作協成員是會享受到相應的創作補貼,每月糧食、油、布等物資也會給予一定量的票證,而且……」

  許靜頓了頓,壓低了聲音:「對你在春城的工作也有幫助,難道你真打算一輩子待在撫松縣劇團?」

  「有了省作協會員的稱號,我再幫你聯絡下單位,以後你不就能在春城跟你的陳妹妹雙宿雙飛了。」

  她是真心替顧明考慮,眼下各級單位都缺人才,一個省作協會員的稱號足以讓對方受到青睞了。

  等這幾年大學生陸續畢業,分配到各級單位,人才需求沒那麼大,想進去還不容易呢。

  「咳咳,如果有省作協的同志聯繫到你這兒,務必告訴他們,我對於貴單位一直是很嚮往的。」

  顧明表示大丈夫就是要能屈能伸。

  不光是為了那創作補貼和米油票證補助,以及工作上的優待,更為了給省內文化方面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也是這麼想的,你對省作協拳拳報孝之心,我早就感受到了。」許靜煞有其事道。

  見兩人如此『臭味相投』的樣子,陳曉玉忍不住噗嗤笑出了聲。

  怪不得都說大學是象牙塔,原來出了社會大家都這麼虛偽的麼?

  許靜這才意識到身邊還有個未來的天之驕子,收斂了下社會的嘴臉,說道:「曉玉妹妹以後在學校有什麼事情,來《長春日報》找我也行,他不在春城,我也能幫上忙。」

  「那就謝過許姐姐了,我給你提供個新聞線索咋樣?今天顧明還在我們學校念了首詩……」

  陳曉玉落落大方地謝過許靜的好意,然後說起顧明作的詩。

  聽到《見與不見》整首詩,許靜恍神了片刻,被詩中的情感給擊中了,感慨道:「怪不得顧明能把你吃得死死的,這首詩送給哪個女生,誰受得了啊。」

  說完以後,她挽住了陳曉玉的胳膊。

  「幸虧你告訴我了,不然真錯過了一條新聞線索,姐姐教你幾招怎麼看男人的方法,以後顧明但凡有二心,保准一眼看出來。」

  說著,許靜颳了顧明一眼,那一眼看得後者只覺得渾身連褲衩子都被看光了。

  這年頭能幹記者的,哪怕是女生,也絕對生猛啊。

  兩人才剛見面,渾然跟好姐妹似的。

  不一會兒,陳曉玉起身開口道:「我去結帳。」

  等到她離開,許靜頗為感慨道:「這是個好姑娘,你可別辜負了。」

  「我當然知道。」

  顧明輕笑,他重生回來後最大的收穫,除了年輕的家人,就是曉玉了。

  「但我作為過來人,得給你個建議,學歷上能補足最好還是補足,她是大學生,你是大作家,但學歷不對等,難免有人說三道四,況且以後工作上,無論晉升還是其他福利都緊著高學歷人才優先。」

  「現在各種培訓班,其中就有發學歷的,而且我聽說有的能直接考取研究生,你文化分不行,可以走藝術生嘛,以你如今的身份,辦法總比困難多。」許靜苦口婆心道。


  這年頭的大學生還不像後世一樣遍地走,研究生不如狗。

  含金量槓槓的。

  「我之前不考慮重考,主要是當時家裡條件不允許,現在有條件,我回頭確實要琢磨一下。」顧明點頭道。

  他不在乎,不代表其他人不在乎,就說父親母親,還有大隊的鄉親。

  自己再大的作家,對他們來說,興許不如一個大學生來得光耀門楣。

  沒辦法,科舉是紮根在華夏人血脈里的東西。

  「我就提一嘴,你自己考慮,先走了啊。」

  許靜擺擺手,又湧入到人流中,跟來時的無影一樣,走的時候也無蹤。

  很快,陳曉玉就返了回來,訝異道:「許姐姐呢?咱們這桌的飯錢被她結了,我還打算要還給她呢。」

  「不用了,就當是咱們提供的線索費了,我還沒收她採訪錢呢。」顧明笑了笑道。

  「提供線索而已,為什麼要算錢?」

  陳曉玉的思想一如既往的樸實,跟這個時代大多數人一樣。

  只是這些習以為常的規則要不了多久就會崩塌殆盡。

  兩人出了餐廳,一路朝學校的方向慢慢走去。

  天色黃昏,陽光灑在大道上,時不時響起刺耳的自行車鈴,不少剛下班的工人正朝家不緊不慢地回著,孩童在大街小巷穿梭,戴著紅袖標的大媽維持著街道上的秩序。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看似很遠,實則很近,哪怕陌生人也會不吝嗇地展現出善意。

  這種煙火氣或許才是許多人懷念這個時代的緣故。

  「明哥,你千萬不要勉強自己啊。」陳曉玉突然開口道。

  「什麼意思?」顧明有些摸不著頭腦。

  「就是來春城工作,我覺得你在縣劇團待得很快樂,換個環境不一定如此。」陳曉玉看向顧明,「那首詩是你送給我的,我也把它送給你,哪怕我們見不了面,我也願意等著你。」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