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單獨聊
後宮之中賈元春作為史官,今日皇后特許她陪了家人。賈母一眾人更是難得歡喜,這個大孫女進宮之後,那基本等於沒有見過了。現在好不容易見了一面,自然是要多聊聊了。
「前些日子,王公公差人送來了些許瓜果、銀錢,說是璉兄弟交代送過來的。現在挺好的,有了王公公的叮囑,倒是比以前好多了。」賈元春輕聲說道,主要是有錢了不至於那麼被動,其次送來的水果也算是一種好東西了。
最關鍵是她入了皇帝眼…
賈母心中一驚,那一日賈璉和太監聊了許久,卻是不知道這些事。現在看來賈璉的確是做了手段,不然自己這個大孫女,在宮內還真不好過。
賈母連連說道:「你要缺什麼就傳句話回去,這也好送進來…」
另一邊太上皇也帶著人離開之後,皇帝在下面和文臣閒聊,隨後也來到了賈赦、賈政這裡。當然皇帝只是和賈赦說了一句,然後和賈政說了一句,就看著賈寶玉琢磨。這麼一個銜玉而生的少年,似乎果然不同。
「可有讀書了麼?」皇帝問了一句。
賈寶玉連忙行禮說道:「讀了些書…」
「有那些?」皇帝似乎要拷問一下,這一下讓賈政汗流浹背,這逆子要是說出來什麼見鬼的話,那今晚賈府一眾人會不會見鬼就不知道了。
賈寶玉立刻說道:「讀了些四書有論語、孟子、些許五經有詩經、禮記…」
「可喜歡那些?」
「最喜歡莊子…」
皇帝聽到莊子眉頭輕佻,有點意思呢?這些書其實都有說法的,看來賈寶玉似乎沒有讀那些科考的經義之類的。如若是其餘文臣子弟,恐怕開口就是四書集注、大學、中庸、其次還有一些集注的講義、經文之類的。
看來賈府的教導弟子在這一代真的是有問題,有才的不喜歡當官,這個先天聰慧的似乎也不喜歡科舉。這一問皇帝就放心了許多,可是那人那麼聰明,明面上卻不能為自己所用。
「你們先祖當年何等榮光,多讀些書光復祖先榮光也是極好的。太上皇尤為喜歡你們賈家,你們後輩子弟要努力。王承…帶他們去隔壁小院,把朕日常讀的書籍,每人賞賜一本。」
王承臉色一動,就明白皇帝的意思了。這是不能單獨找賈璉問話,卻又想說些什麼,這是找個機會了。
這邊賈政、賈赦、賈珍連忙行禮謝恩,隨後王承就帶著幾個人去了隔壁的房間。隨後皇帝簡單慰問了其餘幾人,就找了個藉口去了書房。隨後賈寶玉就被帶過去了,然後給予了一本書回來了,然後是賈蓉.賈蘭、賈環…
最後就是賈璉…
「朕已經得知私鹽產出…」說這句話的時候,皇帝的臉色陰沉的可怕。作為一個上位者,被糊弄了幾代人,被那些低賤的人糊弄好幾代皇帝,這種恥辱皇帝如何忍得住?
賈璉能說啥,所以啥也沒有說。
皇帝繼續說道:「那些人把持鹽地數百年…難怪鹽商如此富裕…」皇帝有一種光是把持鹽引已經不行了,那些人儲存的私鹽都能衝擊死官府。之所以沒有這麼衝擊,就是為了更多的錢財。
賈璉卻說道:「陛下何故生氣?鹽只是一種罷了…這其中事情多了去,陛下要是生氣,那可是要氣壞了身子。」
皇帝愣了一下說道:「還有什麼?」
賈璉輕笑道:「如若說鹽商只是百萬千萬之利,那麼沿海那些走私的人就是更過分了。當今朝廷禁海,但是在南邊私自下海且為強盜的人數不勝數。那些人收取費用,走私很多東西,瓷器、茶葉、絲綢、香料等等,到了番邦……千百倍萬倍的利益…」明清時代走私一直都是大利益,這點屢禁不止。
皇帝突然不說話了,然後坐在那裡久久無言。許久之後他說道:「卿如此知事,可願為朕謀劃一二…」說著就一臉的心切看來,皇帝知道賈璉讀懂了他的處境,更是看明白了他的情況,這才有了現如今的對話。
賈璉輕笑道:「臣不當大官不結交人脈陛下可以無憂…更何況事情要一件一件來,而不是說看向更遠的。陛下先經營好手中的私鹽,有錢萬事不難。」
皇帝點點頭說道:「朕的鹽場太小了,可按照目前的情況,一年也有幾十萬兩…如若安排到草原會有更多。」
賈璉搖頭說道:「陛下天下如今內憂外患,可古人云攘外必先安內。第一批鹽陛下可衝擊南方,先亂了南方一團和氣的局面。其後第二個鹽場在對外…如此兩手抓。」
「臣的姑丈聽聞身體不太好,陛下可時時刻刻注意。一旦有意外發生,陛下可調人回來,安置在北方做事。南方換一個南方的官員,然後陛下就用私鹽擠兌他們。自古以來最堅固的堡壘,都是從內部先破開的。」
「堅固的堡壘從內部…借刀殺人?」皇帝眯著眼,思索著這個想法。太上皇的勢力其實很大部分在南方,尤其是接駕四次的甄家,其次甄家的那一位老太妃還在宮中。那甄家必須要倒台……才行。
皇帝看著賈璉,眼中有了想法和決斷。賈璉不當官的原因,皇帝也猜測了一二。一是太太上皇還在,如若跟了自己保不齊自己還保不住。如此在暗處也是極好的…
「朕聞你那堂姐在宮中…為女史官,朕欲…」
「陛下不可…」賈璉立刻阻止了。
皇帝一愣瞬間醒悟了,這個無論如何自己不能開口,這個恐怕要宮裡的那兩位開口才行。如若自己開口就是拉攏了,亦或者告訴太上皇賈府有人跟了自己?原著之中還是老太妃開了口,最後太上皇給了恩典,這才有了元春直接提到了貴妃的級別…可這也導致皇帝的刀已經舉起來了。
「臣的家姐在宮中頗為辛苦,只求無人欺負便好,其餘臣不求…」
皇帝點點頭說道:「私鹽之事朕交與忠順王去辦了,遇事不決卿可出策一二…」
「此乃臣之本分…」
皇帝點點頭說道:「王大伴叫上那兩人一起去見太上皇…」
說著皇帝又指了一本論語,賞賜給了賈璉。論語這個東西是儒家的,皇帝似乎…有點想法啊?大致意思就是忠君吧?將來怎麼怎麼…
很快太監通知了賈寶玉、賈璉、賈蓉這一代人,至於最小的賈蘭卻是沒有來。本來應該來的,但是因為小就留在了父親賈政那邊。這讓賈蓉和賈寶玉緊張的很…
賈璉想了一下說道:「陛下…臣家中還有一人當一起前去。」
皇帝看了一眼笑道:「何人?」賈璉這人有點意思,做事有一種奇謀。其次賈璉懂得很多,最起碼目前皇帝覺得是。一個久在宮中,且一心為了權謀,早就忘了外面的事。
「此人乃是賈蘭,乃是臣的二叔嫡長孫,其母乃是國子監祭酒李大人之女…還有一小子賈環。」
皇帝何等的精明,國子監祭酒李守中的外孫嗎?那人古板守舊是為忠臣。這種人其實不好拿捏,但是不好拿捏不等於不能君子欺之以方,其實也是放出信號,看看對方的反應,也算是給了文臣那邊一種,朕是個講究的人。
說不定找個藉口賞賜一下李守中,那麼李守中在外人看來是不是就是帝黨了呢?他那種人否定都沒辦法,還要謝恩什麼的。只是隨手舉動,在某種意義上其實也是拉攏的手段,在將來他想做事的時候,也是一種籌碼。
皇帝立刻板起臉訓斥道:「大伴為何那賈蘭、賈環沒有在這裡?」
王承反應何其快?這個時候叫的是大伴而不是名字,這說明皇帝沒有生氣,而是故作姿態:「奴婢該死…」
「速速請來…」
不多時王承就帶著賈蘭和賈環過來了,明顯賈蘭一臉的緊張至於賈環就更不堪了,還在賈蘭身後。兩個人雖然懼怕可還是走了過來,賈璉笑呵呵的走了過去,接過了賈蘭和賈環說道:「莫要怕跟著…二叔去就是了。」
似乎是看到熟人了,尤其是看到這個又是送玩具送吃的二叔,他的眼神都亮了幾分,隨即嗯了一聲就拉著賈璉的手跟著。其後的賈環喊了一聲,跟在了賈蘭身後…
這一群人這才朝著太上皇的宮殿走去,這個時候太上皇似乎還在聊天,只是身邊從勛貴變成了一群道士。這其中賈敬似乎還在闡述煉丹的道理,但是討好太上皇的味道太重了。
這邊皇帝一過來,眾人連忙行禮:「皇兒這會兒不跟大臣一起用膳,來父皇這裡為何?」此刻太上皇正在求仙問道爽著呢。
皇帝笑道:「兒皇同賈府幾個後輩聊了幾句,賞賜了一些書籍,這會兒帶過來給父皇看看。當年兩位國公立下大功勞,這後代想來也是不錯的。父皇同賈道人聊得開心,特意前來問個好。」
不過是一群後輩,皇帝這麼做的意義在那裡?是拉攏的話,那帶到自己跟前,豈不是讓自己拉攏?如若不是拉攏,而是捧殺了嗎?太上皇斟酌著,然後看向了賈敬。許久…
「祖先之功乃是祖先的功勞,後輩子弟應當好生讀書科舉,莫要行那紈絝子弟之行為,更不要仗著家世行那作奸犯科之舉。皇兒做得很好…戴權啊,取一本勸學給他們,下去用膳吧。」
只是後代還是勸勉一番,沒必要賞賜什麼,老皇帝看著這幾個人,以後自己怕是沒有機會用上這些人了。
至於皇帝這麼做,無非是掩蓋自己召見了後輩,免得父皇看出來其中有什麼問題。
「前些日子,王公公差人送來了些許瓜果、銀錢,說是璉兄弟交代送過來的。現在挺好的,有了王公公的叮囑,倒是比以前好多了。」賈元春輕聲說道,主要是有錢了不至於那麼被動,其次送來的水果也算是一種好東西了。
最關鍵是她入了皇帝眼…
賈母心中一驚,那一日賈璉和太監聊了許久,卻是不知道這些事。現在看來賈璉的確是做了手段,不然自己這個大孫女,在宮內還真不好過。
賈母連連說道:「你要缺什麼就傳句話回去,這也好送進來…」
另一邊太上皇也帶著人離開之後,皇帝在下面和文臣閒聊,隨後也來到了賈赦、賈政這裡。當然皇帝只是和賈赦說了一句,然後和賈政說了一句,就看著賈寶玉琢磨。這麼一個銜玉而生的少年,似乎果然不同。
「可有讀書了麼?」皇帝問了一句。
賈寶玉連忙行禮說道:「讀了些書…」
「有那些?」皇帝似乎要拷問一下,這一下讓賈政汗流浹背,這逆子要是說出來什麼見鬼的話,那今晚賈府一眾人會不會見鬼就不知道了。
賈寶玉立刻說道:「讀了些四書有論語、孟子、些許五經有詩經、禮記…」
「可喜歡那些?」
「最喜歡莊子…」
皇帝聽到莊子眉頭輕佻,有點意思呢?這些書其實都有說法的,看來賈寶玉似乎沒有讀那些科考的經義之類的。如若是其餘文臣子弟,恐怕開口就是四書集注、大學、中庸、其次還有一些集注的講義、經文之類的。
看來賈府的教導弟子在這一代真的是有問題,有才的不喜歡當官,這個先天聰慧的似乎也不喜歡科舉。這一問皇帝就放心了許多,可是那人那麼聰明,明面上卻不能為自己所用。
「你們先祖當年何等榮光,多讀些書光復祖先榮光也是極好的。太上皇尤為喜歡你們賈家,你們後輩子弟要努力。王承…帶他們去隔壁小院,把朕日常讀的書籍,每人賞賜一本。」
王承臉色一動,就明白皇帝的意思了。這是不能單獨找賈璉問話,卻又想說些什麼,這是找個機會了。
這邊賈政、賈赦、賈珍連忙行禮謝恩,隨後王承就帶著幾個人去了隔壁的房間。隨後皇帝簡單慰問了其餘幾人,就找了個藉口去了書房。隨後賈寶玉就被帶過去了,然後給予了一本書回來了,然後是賈蓉.賈蘭、賈環…
最後就是賈璉…
「朕已經得知私鹽產出…」說這句話的時候,皇帝的臉色陰沉的可怕。作為一個上位者,被糊弄了幾代人,被那些低賤的人糊弄好幾代皇帝,這種恥辱皇帝如何忍得住?
賈璉能說啥,所以啥也沒有說。
皇帝繼續說道:「那些人把持鹽地數百年…難怪鹽商如此富裕…」皇帝有一種光是把持鹽引已經不行了,那些人儲存的私鹽都能衝擊死官府。之所以沒有這麼衝擊,就是為了更多的錢財。
賈璉卻說道:「陛下何故生氣?鹽只是一種罷了…這其中事情多了去,陛下要是生氣,那可是要氣壞了身子。」
皇帝愣了一下說道:「還有什麼?」
賈璉輕笑道:「如若說鹽商只是百萬千萬之利,那麼沿海那些走私的人就是更過分了。當今朝廷禁海,但是在南邊私自下海且為強盜的人數不勝數。那些人收取費用,走私很多東西,瓷器、茶葉、絲綢、香料等等,到了番邦……千百倍萬倍的利益…」明清時代走私一直都是大利益,這點屢禁不止。
皇帝突然不說話了,然後坐在那裡久久無言。許久之後他說道:「卿如此知事,可願為朕謀劃一二…」說著就一臉的心切看來,皇帝知道賈璉讀懂了他的處境,更是看明白了他的情況,這才有了現如今的對話。
賈璉輕笑道:「臣不當大官不結交人脈陛下可以無憂…更何況事情要一件一件來,而不是說看向更遠的。陛下先經營好手中的私鹽,有錢萬事不難。」
皇帝點點頭說道:「朕的鹽場太小了,可按照目前的情況,一年也有幾十萬兩…如若安排到草原會有更多。」
賈璉搖頭說道:「陛下天下如今內憂外患,可古人云攘外必先安內。第一批鹽陛下可衝擊南方,先亂了南方一團和氣的局面。其後第二個鹽場在對外…如此兩手抓。」
「臣的姑丈聽聞身體不太好,陛下可時時刻刻注意。一旦有意外發生,陛下可調人回來,安置在北方做事。南方換一個南方的官員,然後陛下就用私鹽擠兌他們。自古以來最堅固的堡壘,都是從內部先破開的。」
「堅固的堡壘從內部…借刀殺人?」皇帝眯著眼,思索著這個想法。太上皇的勢力其實很大部分在南方,尤其是接駕四次的甄家,其次甄家的那一位老太妃還在宮中。那甄家必須要倒台……才行。
皇帝看著賈璉,眼中有了想法和決斷。賈璉不當官的原因,皇帝也猜測了一二。一是太太上皇還在,如若跟了自己保不齊自己還保不住。如此在暗處也是極好的…
「朕聞你那堂姐在宮中…為女史官,朕欲…」
「陛下不可…」賈璉立刻阻止了。
皇帝一愣瞬間醒悟了,這個無論如何自己不能開口,這個恐怕要宮裡的那兩位開口才行。如若自己開口就是拉攏了,亦或者告訴太上皇賈府有人跟了自己?原著之中還是老太妃開了口,最後太上皇給了恩典,這才有了元春直接提到了貴妃的級別…可這也導致皇帝的刀已經舉起來了。
「臣的家姐在宮中頗為辛苦,只求無人欺負便好,其餘臣不求…」
皇帝點點頭說道:「私鹽之事朕交與忠順王去辦了,遇事不決卿可出策一二…」
「此乃臣之本分…」
皇帝點點頭說道:「王大伴叫上那兩人一起去見太上皇…」
說著皇帝又指了一本論語,賞賜給了賈璉。論語這個東西是儒家的,皇帝似乎…有點想法啊?大致意思就是忠君吧?將來怎麼怎麼…
很快太監通知了賈寶玉、賈璉、賈蓉這一代人,至於最小的賈蘭卻是沒有來。本來應該來的,但是因為小就留在了父親賈政那邊。這讓賈蓉和賈寶玉緊張的很…
賈璉想了一下說道:「陛下…臣家中還有一人當一起前去。」
皇帝看了一眼笑道:「何人?」賈璉這人有點意思,做事有一種奇謀。其次賈璉懂得很多,最起碼目前皇帝覺得是。一個久在宮中,且一心為了權謀,早就忘了外面的事。
「此人乃是賈蘭,乃是臣的二叔嫡長孫,其母乃是國子監祭酒李大人之女…還有一小子賈環。」
皇帝何等的精明,國子監祭酒李守中的外孫嗎?那人古板守舊是為忠臣。這種人其實不好拿捏,但是不好拿捏不等於不能君子欺之以方,其實也是放出信號,看看對方的反應,也算是給了文臣那邊一種,朕是個講究的人。
說不定找個藉口賞賜一下李守中,那麼李守中在外人看來是不是就是帝黨了呢?他那種人否定都沒辦法,還要謝恩什麼的。只是隨手舉動,在某種意義上其實也是拉攏的手段,在將來他想做事的時候,也是一種籌碼。
皇帝立刻板起臉訓斥道:「大伴為何那賈蘭、賈環沒有在這裡?」
王承反應何其快?這個時候叫的是大伴而不是名字,這說明皇帝沒有生氣,而是故作姿態:「奴婢該死…」
「速速請來…」
不多時王承就帶著賈蘭和賈環過來了,明顯賈蘭一臉的緊張至於賈環就更不堪了,還在賈蘭身後。兩個人雖然懼怕可還是走了過來,賈璉笑呵呵的走了過去,接過了賈蘭和賈環說道:「莫要怕跟著…二叔去就是了。」
似乎是看到熟人了,尤其是看到這個又是送玩具送吃的二叔,他的眼神都亮了幾分,隨即嗯了一聲就拉著賈璉的手跟著。其後的賈環喊了一聲,跟在了賈蘭身後…
這一群人這才朝著太上皇的宮殿走去,這個時候太上皇似乎還在聊天,只是身邊從勛貴變成了一群道士。這其中賈敬似乎還在闡述煉丹的道理,但是討好太上皇的味道太重了。
這邊皇帝一過來,眾人連忙行禮:「皇兒這會兒不跟大臣一起用膳,來父皇這裡為何?」此刻太上皇正在求仙問道爽著呢。
皇帝笑道:「兒皇同賈府幾個後輩聊了幾句,賞賜了一些書籍,這會兒帶過來給父皇看看。當年兩位國公立下大功勞,這後代想來也是不錯的。父皇同賈道人聊得開心,特意前來問個好。」
不過是一群後輩,皇帝這麼做的意義在那裡?是拉攏的話,那帶到自己跟前,豈不是讓自己拉攏?如若不是拉攏,而是捧殺了嗎?太上皇斟酌著,然後看向了賈敬。許久…
「祖先之功乃是祖先的功勞,後輩子弟應當好生讀書科舉,莫要行那紈絝子弟之行為,更不要仗著家世行那作奸犯科之舉。皇兒做得很好…戴權啊,取一本勸學給他們,下去用膳吧。」
只是後代還是勸勉一番,沒必要賞賜什麼,老皇帝看著這幾個人,以後自己怕是沒有機會用上這些人了。
至於皇帝這麼做,無非是掩蓋自己召見了後輩,免得父皇看出來其中有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