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博弈
等許梔真正背過身,重新踏上長樂宮漫長的台階,血線方從他口中滲出,一抹鮮色從衣襟垂落,沾上雙玄紫綬。
大秦侍衛們絕對發誓,早有命令的情況下,他們手中長刀戟肯定沒碰到他!
至於他這模樣,只要人沒有瞎,就能看出李賢在來長樂宮之前就受了傷。
風從袖袍之中灌出。
這風很大,將許梔身上層層迭迭的袍袖與掛滿瓔珞的也都吹得動了起來。
她看見長樂宮前面的路堆砌在她的腳下,一直延伸在盡頭,在最遠處幾近消散的地方,嬴政並未在那裡等她。
最寒冷的空氣之中,終顯露而出的是黑色官服,以及李斯的官帽,一如多年前,她在章台宮前所見。
許梔沒迎接上李斯的目光,她都才走出三步,身後赫然傳來一個渾厚的聲音。
「永安殿下如此!可是欺人太甚!李大人恭謙之至,稟明旨意之舉竟被公主殿下如此折辱?」
「恬兄,」李賢喊住他。一刻鐘前,李賢聽到詔書,還不覺有異,直到看到嬴媛嫚。
他這才深嘆,她已是謀算高手。
他被囚,被放,都不過是她計劃中的一環。
蒙恬蹙眉,「你已傷至此,休要說話。」
他戎裝在身,聲辭嚴厲,他對嬴荷華一貫耐心,還是在親眼看到她是如何欺辱朝臣這一刻,是真覺得坊間傳聞又有幾分道理。
得益長公子扶蘇時常叮囑,又有嬴媛嫚數次相告她這個小妹實則良善,縱然弟弟蒙毅擺在臉上的厭惡,他便對她也一貫帶著兄長般的遷就。
然而,單單從李賢面上那道血痕,蒙恬就發覺出來些不同的意味。外頭六國之人要殺李賢的不少,沒人會在逮住劃上他一刀的機會,還不往他脖子上砍。
不痛不癢卻又滿是警示意味,與刺字無二,那是宮中之人的手筆。
蒙恬心中已定罪魁禍首。
只見她不慌不忙轉過身,卻天然帶著一抹溫和笑意,「蒙將軍何出此言?我不過是在長樂宮等候皇姐,奈何李上卿誤闖長樂宮…」
她低首,綬帶上的血色映入眼帘,才知蒙恬之怒的原因,她垂下眼,她只是囚了他兩日,並沒有苛待他。
李賢到底是怎麼把自己搞成這個樣子的?
蒙恬不理她的怔神,直言道:「公主殿下此言荒謬。長樂宮豈容外人擅入?其誤闖之緣由,需徹查清楚,若有他人指使或別有用心者,必嚴懲不貸。還請公主將此案交由廷尉府詳查。」
蒙恬自上郡回都,任有內史一職,話語份量不下於李斯。
嬴騰見狀,下意識往嬴荷華這邊望了一眼。
蒙恬怕是不知道他與長公主的婚事從某種程度來說,並不是嬴政之命。
「蒙恬將軍,公主殿下,容老臣一言。」「李上卿素有功於朝,且此事或有隱情,可否暫免其死罪。」
嬴騰又看了嬴荷華一眼,這個小公主自幼心腸堅硬,雖在張良指教之下溫和柔善許多,但做事情卻和她父皇一樣陰晴不定。
他停頓半秒。
嬴荷華又將話續上,「宗正說得不錯。只是若不加以懲戒,恐難服眾。遂命其閉門思過三月,罰俸半年,以示警戒。」
她怕是想不起來了,一個月前,提攜李賢為上卿,也有她一份推舉。
嬴騰不能再讓事態擴大化!也不能讓李賢真出什麼事。
不然嬴政讓他主持大典的用心就白費了。
畢竟從芷蘭宮到長樂宮這一路,大秦守衛還不至於稀缺至此!
若無嬴政的授意,李賢怎麼可能在受了傷的前提下走到這裡來!
到底是李斯最了解嬴政。
他絕不能讓兒子再犯下更嚴重的錯誤,更不能讓他進一步裹挾在一場無聲無息的較量之中。皇室之間涌動的暗流,沒有一個臣子承受得住。
李斯也相當疑惑,他聰明一世,偏偏自己的兒子愚蠢到此等地步,甘心做了別人手中的棋子而不自知!
想到這裡,李斯再拉不下臉,也要邁出這一步。
誰料背後忽然傳來個尖銳,不甚悅耳的——「李丞相留步,」
從側殿趕來的趙高立即追上去,卻見李斯並無要停下來的想法,趙高趕上前喊到,「丞相莫要衝動。丞相恐怕和卑臣一樣,今日才知長樂宮中所備並非永安公主之典儀。您所行,當要再三考慮。」
趙高言外之意很簡單:這一回,是永安先惹怒了嬴政,才致使嬴政不曾出席。
李斯不覺得趙高有這麼好心。
只聽趙高還真懇切又道:「丞相大人,依卑臣之見,永安公主自楚國回來之後,跟您的關係遠了不少,更在李上卿往蜀地之際,信任陳平之類的典客。永安公主此舉,多有記恨故韓張氏一族被弒之因。皇帝陛下心裡明鏡一樣,您可莫要在皇帝陛下衡量要務之際再生枝節……因些瑣碎之事而失去帝心。」
典樂恰當奏起,阿枝附耳,長公主的車已達長樂宮宮道。
嬴騰會意,「蒙將軍這邊請。」
蒙恬又覺得嬴騰遞給自己的詔書是他看花了眼,嬴荷華既然能和李賢逃婚,她怎麼還能心甘情願地去楚地?
李賢也跟得了癔症一樣,這些年裡總喜歡上趕著被她傷害利用,以至於淪為今日這等下場也不嫌丟臉。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偏偏他毫不在意,還提醒他道,「恬兄莫要誤了卜算時日,長公主應該要到長樂宮了。」
蒙恬也不是傻子,他想他得到這封賜婚詔書,並非容易之事。「…我看你傷勢不輕,殿下已令你閉門思過,不如容後回去養好傷再說。」
「她的事情並沒辦完。」
李賢說這話的時候,盯著的是趙高。
「能有什麼事?」蒙恬居然也有了和李斯共情的時候,他這個朋友,大概在小時候真的把腦子摔壞了,只要遇上嬴荷華,便就徹底宕機。
「丞相所言不假,我看景謙你,真的屢教不改!若哪一天,她想要你的命,你怎麼辦?」
「那便給她。」
蒙恬想抬腳,恨不得能把他踹醒。
「當年是誰說,將命留給我在戰場上用?」
每次蒙恬這樣開玩笑問他,李賢像是觸電一樣,重複無數次的話,每一次都像說禱詞一樣誠懇,不管在什麼場合,他立即能拿出十二分精神來表達誠意。
「若蒙將軍需要,賢死亦不辭。縱遇刀山火海,烈火焚身,願肝腦塗地,在所不惜。」
……
總在邊關待了許多年,蒙恬破口大罵,「你··又來了,能不能吉利點兒?」
好些時候,蒙恬真的越來越理解父親蒙武,李斯早年倉鼠之論赫赫有名,他們說起這種話,又特別文縐縐,於是乎,顯得格外諂媚。
李賢不置一詞,也不在意,臉上掛著淡然,他在心裡想,但願蒙恬永遠不知道這話背後的緣由。
蒙恬忍住沒拿更髒的話罵人,又轉頭看見他心心念念的永安就在身後注視著他們,忍不住便長嘆一聲,卸下長劍,便隨嬴騰進到長樂宮裡面去。
她真如他弟弟所言不是什麼良善之輩。
她就好像沒看見李賢受了傷,徑直走過去,她頓了頓,須臾片刻,抬腳就踹了對方。
正中胸口。
蒙恬沒聽到李賢低聲和許梔說的話,他也沒看到他眼裡那抹癲狂的笑意,故而覺得他這個好友當真有十二分的可憐。
大秦侍衛們絕對發誓,早有命令的情況下,他們手中長刀戟肯定沒碰到他!
至於他這模樣,只要人沒有瞎,就能看出李賢在來長樂宮之前就受了傷。
風從袖袍之中灌出。
這風很大,將許梔身上層層迭迭的袍袖與掛滿瓔珞的也都吹得動了起來。
她看見長樂宮前面的路堆砌在她的腳下,一直延伸在盡頭,在最遠處幾近消散的地方,嬴政並未在那裡等她。
最寒冷的空氣之中,終顯露而出的是黑色官服,以及李斯的官帽,一如多年前,她在章台宮前所見。
許梔沒迎接上李斯的目光,她都才走出三步,身後赫然傳來一個渾厚的聲音。
「永安殿下如此!可是欺人太甚!李大人恭謙之至,稟明旨意之舉竟被公主殿下如此折辱?」
「恬兄,」李賢喊住他。一刻鐘前,李賢聽到詔書,還不覺有異,直到看到嬴媛嫚。
他這才深嘆,她已是謀算高手。
他被囚,被放,都不過是她計劃中的一環。
蒙恬蹙眉,「你已傷至此,休要說話。」
他戎裝在身,聲辭嚴厲,他對嬴荷華一貫耐心,還是在親眼看到她是如何欺辱朝臣這一刻,是真覺得坊間傳聞又有幾分道理。
得益長公子扶蘇時常叮囑,又有嬴媛嫚數次相告她這個小妹實則良善,縱然弟弟蒙毅擺在臉上的厭惡,他便對她也一貫帶著兄長般的遷就。
然而,單單從李賢面上那道血痕,蒙恬就發覺出來些不同的意味。外頭六國之人要殺李賢的不少,沒人會在逮住劃上他一刀的機會,還不往他脖子上砍。
不痛不癢卻又滿是警示意味,與刺字無二,那是宮中之人的手筆。
蒙恬心中已定罪魁禍首。
只見她不慌不忙轉過身,卻天然帶著一抹溫和笑意,「蒙將軍何出此言?我不過是在長樂宮等候皇姐,奈何李上卿誤闖長樂宮…」
她低首,綬帶上的血色映入眼帘,才知蒙恬之怒的原因,她垂下眼,她只是囚了他兩日,並沒有苛待他。
李賢到底是怎麼把自己搞成這個樣子的?
蒙恬不理她的怔神,直言道:「公主殿下此言荒謬。長樂宮豈容外人擅入?其誤闖之緣由,需徹查清楚,若有他人指使或別有用心者,必嚴懲不貸。還請公主將此案交由廷尉府詳查。」
蒙恬自上郡回都,任有內史一職,話語份量不下於李斯。
嬴騰見狀,下意識往嬴荷華這邊望了一眼。
蒙恬怕是不知道他與長公主的婚事從某種程度來說,並不是嬴政之命。
「蒙恬將軍,公主殿下,容老臣一言。」「李上卿素有功於朝,且此事或有隱情,可否暫免其死罪。」
嬴騰又看了嬴荷華一眼,這個小公主自幼心腸堅硬,雖在張良指教之下溫和柔善許多,但做事情卻和她父皇一樣陰晴不定。
他停頓半秒。
嬴荷華又將話續上,「宗正說得不錯。只是若不加以懲戒,恐難服眾。遂命其閉門思過三月,罰俸半年,以示警戒。」
她怕是想不起來了,一個月前,提攜李賢為上卿,也有她一份推舉。
嬴騰不能再讓事態擴大化!也不能讓李賢真出什麼事。
不然嬴政讓他主持大典的用心就白費了。
畢竟從芷蘭宮到長樂宮這一路,大秦守衛還不至於稀缺至此!
若無嬴政的授意,李賢怎麼可能在受了傷的前提下走到這裡來!
到底是李斯最了解嬴政。
他絕不能讓兒子再犯下更嚴重的錯誤,更不能讓他進一步裹挾在一場無聲無息的較量之中。皇室之間涌動的暗流,沒有一個臣子承受得住。
李斯也相當疑惑,他聰明一世,偏偏自己的兒子愚蠢到此等地步,甘心做了別人手中的棋子而不自知!
想到這裡,李斯再拉不下臉,也要邁出這一步。
誰料背後忽然傳來個尖銳,不甚悅耳的——「李丞相留步,」
從側殿趕來的趙高立即追上去,卻見李斯並無要停下來的想法,趙高趕上前喊到,「丞相莫要衝動。丞相恐怕和卑臣一樣,今日才知長樂宮中所備並非永安公主之典儀。您所行,當要再三考慮。」
趙高言外之意很簡單:這一回,是永安先惹怒了嬴政,才致使嬴政不曾出席。
李斯不覺得趙高有這麼好心。
只聽趙高還真懇切又道:「丞相大人,依卑臣之見,永安公主自楚國回來之後,跟您的關係遠了不少,更在李上卿往蜀地之際,信任陳平之類的典客。永安公主此舉,多有記恨故韓張氏一族被弒之因。皇帝陛下心裡明鏡一樣,您可莫要在皇帝陛下衡量要務之際再生枝節……因些瑣碎之事而失去帝心。」
典樂恰當奏起,阿枝附耳,長公主的車已達長樂宮宮道。
嬴騰會意,「蒙將軍這邊請。」
蒙恬又覺得嬴騰遞給自己的詔書是他看花了眼,嬴荷華既然能和李賢逃婚,她怎麼還能心甘情願地去楚地?
李賢也跟得了癔症一樣,這些年裡總喜歡上趕著被她傷害利用,以至於淪為今日這等下場也不嫌丟臉。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偏偏他毫不在意,還提醒他道,「恬兄莫要誤了卜算時日,長公主應該要到長樂宮了。」
蒙恬也不是傻子,他想他得到這封賜婚詔書,並非容易之事。「…我看你傷勢不輕,殿下已令你閉門思過,不如容後回去養好傷再說。」
「她的事情並沒辦完。」
李賢說這話的時候,盯著的是趙高。
「能有什麼事?」蒙恬居然也有了和李斯共情的時候,他這個朋友,大概在小時候真的把腦子摔壞了,只要遇上嬴荷華,便就徹底宕機。
「丞相所言不假,我看景謙你,真的屢教不改!若哪一天,她想要你的命,你怎麼辦?」
「那便給她。」
蒙恬想抬腳,恨不得能把他踹醒。
「當年是誰說,將命留給我在戰場上用?」
每次蒙恬這樣開玩笑問他,李賢像是觸電一樣,重複無數次的話,每一次都像說禱詞一樣誠懇,不管在什麼場合,他立即能拿出十二分精神來表達誠意。
「若蒙將軍需要,賢死亦不辭。縱遇刀山火海,烈火焚身,願肝腦塗地,在所不惜。」
……
總在邊關待了許多年,蒙恬破口大罵,「你··又來了,能不能吉利點兒?」
好些時候,蒙恬真的越來越理解父親蒙武,李斯早年倉鼠之論赫赫有名,他們說起這種話,又特別文縐縐,於是乎,顯得格外諂媚。
李賢不置一詞,也不在意,臉上掛著淡然,他在心裡想,但願蒙恬永遠不知道這話背後的緣由。
蒙恬忍住沒拿更髒的話罵人,又轉頭看見他心心念念的永安就在身後注視著他們,忍不住便長嘆一聲,卸下長劍,便隨嬴騰進到長樂宮裡面去。
她真如他弟弟所言不是什麼良善之輩。
她就好像沒看見李賢受了傷,徑直走過去,她頓了頓,須臾片刻,抬腳就踹了對方。
正中胸口。
蒙恬沒聽到李賢低聲和許梔說的話,他也沒看到他眼裡那抹癲狂的笑意,故而覺得他這個好友當真有十二分的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