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德雷克塞爾銀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洛杉磯有幾百家像潘瑋柏證券投資公司這種小公司。

  生存的規則就像是皮條客一樣,遊走在大型投資銀行和客戶之間。

  真正的巨頭只有一個,那就是總部位於貝弗利山莊的———德雷克塞爾銀行,主要從事證券發行、承銷、交易、企業重組、兼併與收購、投資分析、風險投資、項目融資等業務。

  它是摩根~大通的前身,前身也是摩根~大通。

  但正如摩根它打造了史上工業的奇蹟——鐵達尼號,兩者都是巔峰即裂開。

  大蕭條讓美國意識到一個凌駕於國家之上的恐怖存在。

  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誕生。

  投資銀行被禁止同時進行商業和投資兩項業務。

  仿佛經歷了一場輪迴,德雷克塞爾銀行被拆分出摩根大通,並像一個被父母拋棄的棄嬰,一度淪為華爾街墊底的投資銀行。

  直到這家銀行迎來一個改變命運的人——債權部銷售員麥可.米爾肯。

  受第一次石油危機影,穆迪和標準普爾大規模下調一些中小企業的債券評級。

  統治債券市場的摩根,高盛,所羅門兄弟公司等大投行鍾情於穩定可靠的藍籌企業,對這些評級在B級以下的中小企業棄如敝履。

  甚至將這些企業的債券稱之為——垃圾債。

  彼時的德雷克塞爾銀行高管每天害怕翻開報紙,害怕會看到與客戶尚未完成的交易又落入他人之手。

  難以從大投行嘴裡搶肉吃,德雷克塞爾銀行的CEO斯坦利·特羅斯,被麥可.米爾肯以大企業都是中小企業發展來的理由說服,從債券部專門成立了一個垃圾債部門,用來遊說投資人買賣垃圾債券。

  邏輯說穿不值一提。

  無論是中小企業還是個人投資者,除非山窮水盡,往往不會放棄自己的信譽和心血。

  就像網絡高利貸,雖然確實很多人會選擇當老賴,但也有更多人會選擇還款,如果利率回報足以覆蓋老賴的壞帳,垃圾債也一樣是香噴噴的美元。

  在邁爾克.米爾肯帶領下,德雷克塞爾銀行只用幾年就從華爾街墊底的投資銀行,成為可以抗衡所羅門兄弟公司的巨頭之一,而利潤則主要依賴於被人嫌棄的垃圾債。

  如今,因為在華爾街處處受到排擠,德雷克塞爾銀行被迫搬到它的出生地洛杉磯。

  李安想要以一千萬美元收購巴德工業,尋求德雷克賽爾銀行幫助,通過發行垃圾債來融資是唯一的選擇。

  「這正是你成為公司高級合伙人需要去完成的工作。」

  摩根.皮特將高級合伙人的合同推到李安面前,看著上面令人心動的利潤分成和各項好處,李安沒有半點驚喜,而是嘲諷罵了一句:「真他媽的令人驚喜。」

  潘瑋柏什麼都沒做。

  李安自己帶來的客戶,能不能從德雷克塞爾融到資金也要他自己去談。

  如果談妥了,潘瑋柏就能狠狠賺上一大筆。

  融不到,高級合伙人就是空頭支票。

  這和李安自己洗白白把屁股撅起來,被摩根.皮特忽悠著嫖了一次,最後迷迷糊糊還得給摩根.皮特這個嫖客一大筆錢沒什麼區別。

  「要想得到總要付出,不是嗎?」

  摩根.皮特拍了拍李安的肩膀,並不覺得有什麼可恥。

  李安也不是真生氣,金融圈就是這樣,不用潘瑋柏這種皮條客的名義去找德雷克塞爾銀行,他保證連門都進不去。

  「你對我就這麼有信心?」

  看了一眼精神布置過的辦公室,李安隨口問了一句,是否能夠和德雷克塞爾銀行談妥這筆生意,在結果沒有出來之前可是連他自己都不知道。

  摩根.皮特微微一笑:「雪中送炭總是比錦上添花更能收買人心,這也是千里馬會對伯樂死心塌地的原因。」

  「這麼簡單?」

  李安不置可否。

  摩根.皮特哈了一口雪茄菸,看向貝弗利山莊的方向。

  「在金融這行只有變態才能生存下去,並且活的更好。

  就像米爾肯那傢伙,白天他在公司接電話,晚上在酒店和客戶聯絡感情,一直應酬到晚上12點,回去的路上還在用礦燈閱讀有關文件,凌晨四點就準時在貝弗利酒店接見那些想要融資的中小企業家,每天的工作至少有18到20小時,並且多年來始終如一。


  而你,我了解過。

  在這裡工作之後會去警局,晚上十點回到你的住宿,一直打拳到深夜兩點,凌晨四點又準時爬起來,跑步來公司。

  和米爾肯一樣是個天生的變態。

  我感覺,如果你成為潘瑋柏的高級合伙人,說不定能讓潘瑋柏變得再次偉大起來。」

  「你他媽的調查我?」

  李安眯起眼,烏黑的瞳孔閃爍寒芒。

  摩根.皮特急忙擺擺手:「冷靜點夥計,你既然跟我一樣是個人渣,就應該明白我們這行多殘酷,高級合伙人又是如此重要,我不得不謹慎。」

  「只是這個理由?」

  「不然呢?雖然你們東亞裔確實長得很嫩,但我只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罷了,並不代表會對男人感興趣。」

  「最好真是這樣,否則我不介意用鋼管捅爆你的屁股。」

  「哈哈,這個你大可放心。」

  摩根.皮特笑著離開房間。

  李安拿起桌子上的高級合伙人合同,眼神忽明忽暗。

  這並不是一張簡簡單單的高級合伙人合同。

  美國的金融行業和美國的歷史一樣,非常複雜,各種家族盤根錯節,彼此之間有很深的淵源。

  如果一家公司的背景不夠古老,新生公司從出生就決定了它的發展空間。

  而這個背景之後,則是摩根和洛克菲勒貫穿美國歷史的鬥爭史。

  李安當初加入潘瑋柏公司並非偶然選擇,這家公司的歷史同樣古老,它的總部在波士頓,投機之王李佛摩爾曾經就在那裡打工。

  也是有潘瑋柏的支持,李佛摩爾才能在最輝煌的時候逼得JP摩根求見他,希望他撤掉棉花期貨上和股指期貨上的空頭。

  儘管,潘瑋柏公司背後的波士頓財團如今實力大不如前,並將這家公司轉手無數次,但美國這個國家非常奇怪,對於公司的歷史有一種著迷。

  它們不在乎公司的控制人是誰,卻非常在乎一家公司的歷史底蘊。

  就像很多所謂的百年公司,不管被併購幾次,名字始終不變,這早就是美國形成的一種通用企業社會文化規則。

  所以,潘瑋柏公司的高級合伙人身份,其實和一張金融圈頂級捕獵者通行證沒什麼區別。

  沒能力的時候,它一文不值。

  有能力的時候又不可或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