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失蹤者的去向
「哈……哈……」
停下因機械式奔跑而變得疲乏的腳步,盧多維克·弗羅薩德倚靠在小巷的牆壁上。
他大口喘息著,看向自己的那位同行,以及他們一路護送至此的老人,心中不禁萌發出一陣死裡逃生的激動感——
作為當時在場民眾中最見多識廣的二人,這兩位記者在亞森·羅賓現身的瞬間,便意識到這是保護民眾撤離的最佳時機。本著不給那位怪盜先生添亂的原則,他們默契而迅速地組織著貧民們儘可能有序地逃離,並親自護送他們中的最老者離開現場。
事實證明,二人的策略基本取得了成功,直到他們最後離開現場時,沒有一位抗議者嚴重受傷,或是被警方抓捕成功。
懷揣著這份莫大的成就感,男人按著膝蓋,嘴角處揚起了大大的笑容。
就在這時,一隻蒼白而骨節分明的手擺在了他的眼前——盧多維克抬頭看去,只見那位戴著寬檐帽、大眼鏡、以及假鬍子的同行正無聲地向自己伸出了手。
男人毫不客氣地握住了這隻手,搖搖晃晃地從牆面上站起。他們互相對視著,只感到一陣無需多言的友誼在二人間油然萌生——
他們就這樣無聲地對視了良久,直到另一隻戴著白手套的手掌覆蓋在他們握在一起的拳頭之上。盧多維克不禁為這突如其來的闖入者嚇了一跳,可當他抬起頭,看向來者之時,這一切都在瞬間化作了驚喜——
「怎麼,二位難道不歡迎我?」戴著面具怪盜戲謔著開口。
「怎,怎麼會呢,羅賓先生!」男人深吸了一口氣,「您的加入簡直令我們受寵若驚。」
他禮貌地與這位紅極一時的怪盜重新握了手,而對方隨即也轉過身去,與另一位記者正式握手:「兩位是來調查兒童失蹤案的記者嗎?不知我可否有幸得知你們的身份?」
「當然,先生。」盧多維克率先開口道,「盧多維克·弗羅薩德,《法蘭西回聲報》記者。」
「哈!多巧!」他能感覺出亞森·羅賓面具底下愉快的笑容,「替我向蘭貝爾先生問好。」
「《前進報》記者弗拉基米爾。」另一人則操著略帶斯拉夫口音的法語回答,「請原諒,羅賓先生——我所在的報社比較特殊,因而不得不使用假名和變裝保護自己的真實身份。」
儘管在記憶中並未找到這家報社的名字,盧平還是禮貌地向他點頭致意。
「不瞞你們說,二位,我也正在調查這兩個區的兒童失蹤案件。」他接著說道,「不知二位是否有什麼線索能夠提供?」
「當然!我很樂意與您分享自己的發現!」盧多維克興奮地搓著手,「有了您的介入,那些可憐的孩子們算是有救了——」
很少被人以如此期待的眼神注視過,盧平的心底不禁有些尷尬。但對方卻顯然沒有察覺到他的這一情緒,只是攤開記事本,迅速開口道。
「根據我的調查,失蹤的孩子們最後一次被人目擊,大多是在貝爾維爾街、梅尼蒙當街、以及文森大道之上。」
「這幾條街道正是二十區招收童工的重心——孩子們在此地接受招募,隨即便會被租賃好的公共馬車運到相應的地點,開始一整天的工作。」
「因而我們有理由相信,此事的幕後黑手冒充了身份,混在那些招工者中,從而成功犯下了這一系列可憎的罪行。」
「知道那裡招募的具體是什麼工種嗎?」盧平追問道,「那些馬車又究竟駛向何處?」
「玻璃燒制廠、塞納河沿岸的港口、富裕人家的庭院……第七區、第八區、第十一區……到處都是,什麼行業都有。」盧多維克回答,「但具體到犯罪者的具體僱傭情況……抱歉,我還沒來得及更進一步調查……」
「關於這一點,我或許有些發現。」弗拉基米爾先生忽然出聲補充道。
「依照我對附近居民的採訪問詢,一些人表示,近期招募煙囪清潔工的僱主明顯增多了。」
「煙囪清潔工?」
「您不知道嗎?」斯拉夫人似乎有些詫異,「這是最初起源於英國,不知從何時開始被大陸上的人們學去的惡習——大城市中的富裕人家會定期請人清潔自家的煙囪內壁,而為了能進入那片狹小的空間,僱傭身材嬌小的童工幾乎是唯一的選擇。」
「可即便是那些瘦弱的孩子,也沒辦法保證自己能從煙囪內全身而退——他們本就處於長身體的階段,昨天能順暢地鑽入煙囪,今天就有可能被成長後的骨架卡在其中。」
「這種情況雖然罕有,可一旦出現,便只能期望僱主發發善心,讓人把自家煙囪砸開。若果遇上那些極度吝嗇、或者是一時之間沒能來得及注意到的,那孩子或許會被活活困死在其中。」
聽著對方的描述,盧平只感覺自己的指甲都要深深嵌進肉中:「現在遠不是需要用壁爐燒炭的季節,換而言之,此類需求的異常增長一定有其問題……」
「感謝你們提供的情報,二位。」他向面前的二人躬身行禮,「多虧了你們,我接下來算是有了調查的方向。」
「不必如此,能夠幫助到您今後的行動,本就是我們最大的榮幸。」
與兩名記者分別之後,盧平正要反身走向他們之前提及的區域。
可就在此時,一雙乾枯的手卻忽然抱住了他的右腿。
「怪盜先生……請您……請您務必要救救我的小孫子……」盧平立刻認出對方正是在警局門前靜坐抗議的一人,也是被那兩位記者護送過來的最老一人,「我可憐的小孫子……我可憐的小巴貝夫·鮑狄埃……」
老人淒切的請求讓他有些心軟。不顧弄髒自己的衣物,盧平伏下身,將對方從地面上攙起:「……請站起來吧,我向您承諾,我會盡己所能。」
他看向對方的面容,忽然覺得那個名字似乎有些耳熟:「鮑狄埃……老先生,不知您的名字是……」
「歐仁·埃德梅·鮑狄埃。」他說,「您……您認得我嗎?」
可盧平卻並未回答這個問題——他呆呆地看著對方,只感覺一道晴天霹靂打穿了自己的身軀。
歐仁·鮑狄埃——
在另一條世界線中,那正是屬於一位偉大的無產階級詩人、堅韌的巴黎公社鬥士、以及……《國際歌》歌詞創作者的名字。
停下因機械式奔跑而變得疲乏的腳步,盧多維克·弗羅薩德倚靠在小巷的牆壁上。
他大口喘息著,看向自己的那位同行,以及他們一路護送至此的老人,心中不禁萌發出一陣死裡逃生的激動感——
作為當時在場民眾中最見多識廣的二人,這兩位記者在亞森·羅賓現身的瞬間,便意識到這是保護民眾撤離的最佳時機。本著不給那位怪盜先生添亂的原則,他們默契而迅速地組織著貧民們儘可能有序地逃離,並親自護送他們中的最老者離開現場。
事實證明,二人的策略基本取得了成功,直到他們最後離開現場時,沒有一位抗議者嚴重受傷,或是被警方抓捕成功。
懷揣著這份莫大的成就感,男人按著膝蓋,嘴角處揚起了大大的笑容。
就在這時,一隻蒼白而骨節分明的手擺在了他的眼前——盧多維克抬頭看去,只見那位戴著寬檐帽、大眼鏡、以及假鬍子的同行正無聲地向自己伸出了手。
男人毫不客氣地握住了這隻手,搖搖晃晃地從牆面上站起。他們互相對視著,只感到一陣無需多言的友誼在二人間油然萌生——
他們就這樣無聲地對視了良久,直到另一隻戴著白手套的手掌覆蓋在他們握在一起的拳頭之上。盧多維克不禁為這突如其來的闖入者嚇了一跳,可當他抬起頭,看向來者之時,這一切都在瞬間化作了驚喜——
「怎麼,二位難道不歡迎我?」戴著面具怪盜戲謔著開口。
「怎,怎麼會呢,羅賓先生!」男人深吸了一口氣,「您的加入簡直令我們受寵若驚。」
他禮貌地與這位紅極一時的怪盜重新握了手,而對方隨即也轉過身去,與另一位記者正式握手:「兩位是來調查兒童失蹤案的記者嗎?不知我可否有幸得知你們的身份?」
「當然,先生。」盧多維克率先開口道,「盧多維克·弗羅薩德,《法蘭西回聲報》記者。」
「哈!多巧!」他能感覺出亞森·羅賓面具底下愉快的笑容,「替我向蘭貝爾先生問好。」
「《前進報》記者弗拉基米爾。」另一人則操著略帶斯拉夫口音的法語回答,「請原諒,羅賓先生——我所在的報社比較特殊,因而不得不使用假名和變裝保護自己的真實身份。」
儘管在記憶中並未找到這家報社的名字,盧平還是禮貌地向他點頭致意。
「不瞞你們說,二位,我也正在調查這兩個區的兒童失蹤案件。」他接著說道,「不知二位是否有什麼線索能夠提供?」
「當然!我很樂意與您分享自己的發現!」盧多維克興奮地搓著手,「有了您的介入,那些可憐的孩子們算是有救了——」
很少被人以如此期待的眼神注視過,盧平的心底不禁有些尷尬。但對方卻顯然沒有察覺到他的這一情緒,只是攤開記事本,迅速開口道。
「根據我的調查,失蹤的孩子們最後一次被人目擊,大多是在貝爾維爾街、梅尼蒙當街、以及文森大道之上。」
「這幾條街道正是二十區招收童工的重心——孩子們在此地接受招募,隨即便會被租賃好的公共馬車運到相應的地點,開始一整天的工作。」
「因而我們有理由相信,此事的幕後黑手冒充了身份,混在那些招工者中,從而成功犯下了這一系列可憎的罪行。」
「知道那裡招募的具體是什麼工種嗎?」盧平追問道,「那些馬車又究竟駛向何處?」
「玻璃燒制廠、塞納河沿岸的港口、富裕人家的庭院……第七區、第八區、第十一區……到處都是,什麼行業都有。」盧多維克回答,「但具體到犯罪者的具體僱傭情況……抱歉,我還沒來得及更進一步調查……」
「關於這一點,我或許有些發現。」弗拉基米爾先生忽然出聲補充道。
「依照我對附近居民的採訪問詢,一些人表示,近期招募煙囪清潔工的僱主明顯增多了。」
「煙囪清潔工?」
「您不知道嗎?」斯拉夫人似乎有些詫異,「這是最初起源於英國,不知從何時開始被大陸上的人們學去的惡習——大城市中的富裕人家會定期請人清潔自家的煙囪內壁,而為了能進入那片狹小的空間,僱傭身材嬌小的童工幾乎是唯一的選擇。」
「可即便是那些瘦弱的孩子,也沒辦法保證自己能從煙囪內全身而退——他們本就處於長身體的階段,昨天能順暢地鑽入煙囪,今天就有可能被成長後的骨架卡在其中。」
「這種情況雖然罕有,可一旦出現,便只能期望僱主發發善心,讓人把自家煙囪砸開。若果遇上那些極度吝嗇、或者是一時之間沒能來得及注意到的,那孩子或許會被活活困死在其中。」
聽著對方的描述,盧平只感覺自己的指甲都要深深嵌進肉中:「現在遠不是需要用壁爐燒炭的季節,換而言之,此類需求的異常增長一定有其問題……」
「感謝你們提供的情報,二位。」他向面前的二人躬身行禮,「多虧了你們,我接下來算是有了調查的方向。」
「不必如此,能夠幫助到您今後的行動,本就是我們最大的榮幸。」
與兩名記者分別之後,盧平正要反身走向他們之前提及的區域。
可就在此時,一雙乾枯的手卻忽然抱住了他的右腿。
「怪盜先生……請您……請您務必要救救我的小孫子……」盧平立刻認出對方正是在警局門前靜坐抗議的一人,也是被那兩位記者護送過來的最老一人,「我可憐的小孫子……我可憐的小巴貝夫·鮑狄埃……」
老人淒切的請求讓他有些心軟。不顧弄髒自己的衣物,盧平伏下身,將對方從地面上攙起:「……請站起來吧,我向您承諾,我會盡己所能。」
他看向對方的面容,忽然覺得那個名字似乎有些耳熟:「鮑狄埃……老先生,不知您的名字是……」
「歐仁·埃德梅·鮑狄埃。」他說,「您……您認得我嗎?」
可盧平卻並未回答這個問題——他呆呆地看著對方,只感覺一道晴天霹靂打穿了自己的身軀。
歐仁·鮑狄埃——
在另一條世界線中,那正是屬於一位偉大的無產階級詩人、堅韌的巴黎公社鬥士、以及……《國際歌》歌詞創作者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