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註定的結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61章 註定的結局

  吳朝現在的進攻壓力極大,隨著他們將全部的資源集中到軍工裡面,兵力是爆了不少,但經濟開始萎靡,國內百姓的負擔壓力極大。

  糧食幾乎全部都先緊著軍隊使用,國內百姓出現大面積饑荒,若是這麼下去,遲早吳朝要垮掉。

  實際當初諸葛瑾就建議吳朝不要這麼發展,但沒有人聽他的,所有人都天真的以為只要將兵力推到了極致,就容易將大夢朝給打下來。

  只要打下來大夢朝的城鎮,他們就能獲得足夠多的糧食從而補充他們因為爆兵帶來的經濟萎縮。

  想法是美好的,但現實很殘酷,他們現在連大夢鎮第一關防守都過不去,更別提拿下大夢鎮的城鎮獲取足夠糧食反哺吳朝境內。

  現在吳朝面臨兩個選擇,要麼主動進攻,要麼慢性死亡,這兩者都有極大的風險。

  因此諸葛瑾才建議孤注一擲,直接將所有兵力推向大夢鎮境內,後方就直接放棄了,如果對方真要集中兵力去打他們後方,大不了以家換家。

  夏侯淵反駁道:「我們的補給從哪裡來?七萬多的軍隊,每天消耗的糧食數以萬計。」

  「一旦缺少糧食,這七萬士卒會立刻譁變,那個時候該怎麼辦?」

  諸葛瑾道:「對方要是攻打我們的領城,那就足以說明他們在大夢朝的兵力會減少,更利於我們攻城。」

  「城破了糧食就來了。」

  「如果對方不選擇去攻打我們的臨城,那最好不過,我們後方依舊有補給。」

  「除此外,我實在想不到更好的辦法了,如果繼續拖下去,我們一定會被活活的拖死。」

  「如何抉擇,主公你決定吧。」

  諸葛瑾已經給吳朝主公想到了最好的破局之策,至於怎麼選擇,決定權交給吳英雄。

  他此前的建議沒有人聽,現在出現危機了,指望他再做出什麼頂尖的決策幾乎不可能。

  諸葛瑾能做的只有這麼多。

  沉默,良久的沉默。

  無論是吳英雄還是其他的吳朝武將謀士們都沒有更好的辦法。

  他們不得不承認諸葛瑾的策略是正確的,要是不打,這麼幹耗著,他們就是在慢性死亡。

  要是打,未來不知,危險不知,總之如何都令人難以抉擇。

  事情發展到今天,追究誰對誰錯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吳英雄沉默了許久,才沙啞的開口道:「按諸葛先生的做!」

  夏侯淵也不再多說,此時他也想不出來更好的對策,於是拱手抱拳道:「得令!」

  ……

  七萬軍隊,浩浩蕩蕩的整合完畢,夏侯淵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講後,所有武將、謀士包括主公吳英雄全部朝大夢朝而去。

  後方留下一名武將和一名謀士鎮守,主要還是為了給他們輸送糧食輜重。

  這次他們沒有選擇突襲陳皮鎮,而是直接走了陳皮鎮西邊的三百里平原地帶,深入大夢朝的腹地。

  此時這處平原地帶的防守換成了高順的陷陣營。

  陷陣營現在的規模也不過一千餘騎兵,一名騎兵策馬飛奔,火速找到高順,道:「將軍,發現敵軍!」

  高順有些興奮,他也已經許久沒有戰鬥了,憑著陷陣營的高機動性,他認為足可以吃掉對方的兵力。

  於是便道:「衝過去,殺!」

  士卒忙不迭道:「將軍,對方兵力實在太多,密密麻麻,一眼看不到頭。」

  高順瞬間冷靜,剛才的一腔熱血瞬間被澆滅,然後道:「隨我回陳皮鎮,快!」

  這麼多兵力,他高順也不是莽夫,帶著陷陣營士卒便去了陳皮。

  張遼和諸葛良看到高順歸來,不由好奇道:「怎麼了?」

  高順面色凝重,道:「發現敵情。」

  張遼激動萬分,道:「那還愣著作甚?速速隨我去屠殺!」

  高順急忙拉住張遼,道:「張將軍冷靜,斥候目測對方兵力可能在七萬左右。」

  臥槽!

  張遼驚呆了,這麼多兵力?他們是把整個國家的士卒全部拉過來了嗎?

  諸葛良沉思,然後對高順道:「你帶著陷陣營在此不要走動,配合公孫將軍他們死守著陳皮鎮防止他們攻打過來。」


  「張將軍,快隨我回主城去!」

  張遼點頭,策馬跟著諸葛良以最快的速度回到了大夢鎮主城。

  諸葛良抵達議事廳半響後,張遼才罵罵咧咧的抵達。

  沒辦法,諸葛良的馬匹速度實在太快,他根本就跟不上!

  「姜先生,對方應該傾巢而出了,七萬多兵力全部拉了出來,當如何?」

  姜維早就料到對方會走到這一步,只要陳皮鎮對方攻破不了,他們遲早要調所有兵力來攻打大夢朝。

  「下令各城池嚴防死守。」

  「他們境內應該已經苦不堪言,很有可能百姓已經出現叛亂。」

  「切斷他們的輜重。」

  「不要和對方硬碰硬,諸葛將軍、張將軍,你們帶著一批三千人左右的騎兵,高機動性輕騎兵,專門獵殺對方的輜重部隊。」

  「只要我們的城池能守住,一旦我們切斷了他們的輜重部隊,他們後方就沒有補給你能跟的上。」

  「七萬多的兵力,每天消耗的糧食都是驚人的數字,如果他們沒有糧食吃,城池也攻不下來,那麼基本上他們就可以不攻自破,我們則可以以最小的代價徹底拿下吳朝!」

  姜維的思維一直都很清晰,最為主要的是得益於大夢鎮的上下一心,姜維說的什麼計策,大家都會執行,不會提出異議。

  但吳朝不同,如果他們也能聽信諸葛瑾的建議,不會發展到今天這一步。

  無論吳朝的主公還是主帥,他們畢竟不精通國家發展的規則,有那麼好的謀士他們不用,他們天真的以為戰爭只要有軍隊就足夠了,可事實上不是如此,戰爭需要考驗的因素實在太多了。

  即便你兵多將廣又如何?當你經濟崩塌之後,你還有什麼資格和敵軍對戰?

  從最開始的雙方不同發展策略,就早已經註定雙方的結局。

  在姜維吩咐好後,眾人開始有條不紊的行動起來!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