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討價還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劉常德一看趙大用的表情,就知道這筆生意要成,他問了一句:

  「二公子,這木炭,您還要再試驗嗎?」

  趙大用擺了擺手,說:

  「劉道長,不必試驗了。」

  「你家的木炭要是都這樣的,咱可以說說價。」

  這年月的人,潛意識裡面,認為流氓混混坑蒙拐騙,不可相信。

  他們卻又認為土匪強盜無惡不作,但是誠實守信。

  其實這是一個被話本傳說影響,思維慣性導致的思想誤區。

  真強盜比混混更可惡,他都敢搶劫傷害老農民了,還何懼於坑蒙拐騙呢?

  好在劉常德不是真強盜,他確實是誠實守信小郎君,黃龍山第一號的正人君子,他不會辜負趙大用這次的期望。

  當然,趙大用剛才被劉常德的智慧唬住了,也是一個促成輕易決定的原因。

  另一原因是,趙家在澄城縣做霸道生意做慣了,趙大用不怕別人坑他家。

  劉常德將手中的木炭扔進了炭火盆,歸置了炭火盆和火鉗子,返回與趙大用討價還價。

  在商言商,劉常德先問:

  「二公子,您一個月能要多少木炭,冷天還得兩個半月呢?」

  趙大用也不是白給的,他的採購數量說多了,反而會被供應商拿捏。

  他隨口胡說了個數字:

  「每月少說兩千斤,多多少少就這樣,你說啥價格?」

  這個數量,說多也不多,說少也不少。

  劉常德估摸著,報了一個實惠價,說:

  「二公子,咱們山里人實誠,不整那麼多彎彎繞的。」

  「我說個一口價,你看合適不合適?」

  「原木木炭,100斤,市場價要3錢5。」

  「我不多要,給你算3錢,怎麼樣,包送貨上門。」

  這個價格,要說是很合理。

  但是這種長期穩定的生意,供應商一般要給大主顧回扣。

  趙大用比劃著名手指頭,按下了兩根,說:

  「2錢8,上好優質木炭,今天這樣的,差不多能成。」

  大生意要他爺爺趙師古拍板,買劉常德的木炭生意雖然不大,但是涉及強盜和送禮,也得趙師古做最終決定。

  劉常德心疼得嘬牙花,說:

  「二公子,再加點吧,顧不住糧食本啊。」

  「加一點吧,銀子可以換你家的糧食。」

  趙大用站起來了,做了最終決定:

  「哎,劉道長此言差矣!」

  「我家買木炭怎麼會全給銀子?」

  「銀子,銅錢和糧食,有什麼算什麼,2錢8,就這個價格了!」

  劉常德心疼得向路文海尋求安慰,最後牙一咬,心一橫,握住了趙大用的手,說:

  「行,按二公子說的價格算,就當交個朋友!」

  「俺山裡有山貨,回頭給二公子您多帶點。」

  趙大用洋洋得意,他能看出來劉常德在裝模作樣,但是他不在乎。

  「山貨就不用啦,你們山里人不容易,山貨換糧食吃飯吧!」

  生意嘛,兩家只要能在一張桌子面前對話,生意就是各取所取,合則兩利,差不多就得了。

  另外,趙大用其實有他的想法,送禮才算多大點事兒,他要趁機出門多做幾趟生意。

  趙老爺子趙師古不讓他在家裡玩,他就想辦法出去玩。

  明朝西安城周邊人口稠密,樹木濫砍濫伐的現象很嚴重,基本沒有成片的林木。

  農村地區的人,可以燒農作物的秸稈生火做飯,城裡人卻不能這樣。

  城裡人燒火做飯,富貴人家要麼用煤炭,要麼用木炭,一般人家用木材。

  冬天了,人民取暖的燃料需求增加,有錢的人家燒木炭和煤炭,沒錢的人家靠愛取暖。

  民用燃料行業,是一個非常廣闊,利潤率低,但是現金流周轉很快的市場。

  這個市場,冬春季是旺季,夏天秋天也有生意。

  趙大用決定涉足這個市場,不求一口吃成個胖子,妄圖壟斷西安城燃料市場,他嘗試從合格中轉供應商做起。

  明朝的官宦人家經商,天生就比小本經營優勢大,過路費和保護費都要省不少。

  趙大用的要求不高,在外做生意的時間和利潤,能維持住他的賭坊和青樓消費即可。

  山不向我來,我就向山去!

  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當然,他這樣的想法,不足為外人道也!

  劉常德也很高興,心中暗道:

  「咱抄天父東王楊秀清的作業,終於有真正成功的苗頭了!」

  「改變澄城縣富戶的取暖燃料使用觀念,全面開發澄城縣的中高端木炭市場,取得了突破性的第一步!」

  「取暖來說,木炭乾淨又衛生,確實比煤炭好用。」

  「木炭的唯一缺點是價格貴,但是我的人力成本無限趨近於0。」

  「霸占澄城縣中高端取暖燃料市場,從今日始!」

  兩人生意定好,又在嘻嘻哈哈的扯淡。

  趙大用發現,劉常德除了做強盜和長得像農民以外,有很多優點,他說話很好聽。

  「會說好聽話,你就多說點,我愛聽!」

  劉常德也發現,趙大用不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麩皮枕頭,他除了貪生怕死以外,對明朝社會的認知有獨到之處。

  「始終要牢記,別人不是傻子,即便是犯蠢,他也是從個人利益出發,做出了最優解!」

  兩伙人聊得熱火朝天的時候,趙大公子趙拱極,領著趙三管家,陪著權世卿過來了。

  劉常德不認識趙拱極,不過他認識趙三管家。

  一看趙三管家和權世卿來了,他心花怒放,心說:

  「我這個臨時推銷員是碰巧遇見趙大用,無心插柳柳成蔭!」

  「真推銷員權世卿也建功了,他竟然真的說動了趙大公子!」

  科舉考試畢竟不是百分之百拼關係和銀子的,關係和銀子只是鄉試考場的入場券,胡亂推測大概有七分作用。

  鄉試考場之中,背景和實力五五開吧,缺一不可。

  會試和殿試考場之中,背景估計要更重要一點點。

  權世卿是科舉的佼佼者,文理很能為趙拱極借鑑,他受趙拱極高看一眼。

  權世卿提出賣一點點木炭以救助招賢里貧困人民,看在科舉的份上,趙拱極答應了。

  趙大公子又不通俗務,就帶了趙三管家,來和權世卿的家人,貧困的農民,劉常德接洽。

  兩伙人一見面,起初有些尷尬,不知道從何說起。

  特別是趙三管家,一看貧困農民是劉常德,他差點叫了一嗓子出來。

  幸虧看到趙大用心情不錯,和劉常德談笑風生,趙三管家的心才放了半個在肚子裡,不住的朝趙大用使眼色。

  趙大用心情不錯,沖趙三管家回了個眼神:稍安勿躁。

  他主動解了圍,說:

  「大哥,你來的正好,這位劉常德道長,家裡的木炭不錯。我跟他談好了,替家裡買一些。」

  「等下稟告爺爺,行的話,這筆生意就成了。」

  「哦!」

  「哦!」

  趙拱極和權世卿都恍然大悟。

  「多謝趙兄!」

  「多謝二公子!」

  「權生客氣!」

  幾人又客氣一番,權世卿、劉常德和路文海拱手告辭。

  他們三人出了趙家,牽了馬匹,揮手告別。

  趙大用站在大門口,看見那匹漂亮的大紅馬,一陣陣心疼,暗自下定決心:

  「以後再問劉常德買木炭,一定要狠狠地殺他的價,解我心頭之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