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夷陵
劉備答道:「婁將軍全族為東州兵所害,沈將軍亦有不少族人死於亂軍之中,但是有道是冤有頭債有主,二位將軍此時隨我入蜀,若要找仇人報仇雪恨,我絕不阻攔,但是請二位將軍不要遷怒無辜之人。」
接著劉備又補充道:「昔年曹孟德之父為徐州軍士所害,他起兵為父報仇本是理所應當之事,可是他後來卻遷怒於無辜百姓,屠城泄憤。我實在是無法容忍這樣的行為,所以才想和二位將軍約法三章。」
在場與益州軍有仇的甘寧、沈彌和婁發三人聞言都是心中一震。他們明白,劉備不僅是在和他們推心置腹了,同時,也是在表明他的底線。
幾人當中,沈彌是最輕鬆的,雖然他的族人有不少傷亡,但在這個亂世,能有這麼多人活下來已經是非常不錯了。而且兩軍交戰,各為其主,所以報仇什麼的在他看來並不重要。
不過,他並沒有馬上答應劉備,他與婁發情同手足,對婁氏一族的遭遇也很同情,所以自然不會捨棄兄弟。
甘寧年少時輕狂任性,不受族人喜歡,他和大部分族人的感情並不深,那些和他關係親密的大多也從益州跑了出來。他更想要的是衣錦還鄉,打臉那些看不起他的人。
婁發在心裡掙扎了好久,才下定決心對劉備說道:「好,既然左將軍都這麼說了,那我就只找那些殘害我族人的罪魁禍首復仇,不找那些沒有參與其中的東州兵麻煩。」
劉備起身直走到婁發座前,對著婁發作揖道:「婁將軍大義,請受我一拜。」
婁發趕緊扶起劉備,「主公以仁德教我,我這才能暫時放下心中仇恨,理智看待此事。」
沈彌見婁發答應了劉備,於是也表態此次入蜀,絕不肆意報復。
接下來的聊天就愉快了許多,劉備是一個很有人格魅力的人,三言兩語之間就折服了沈彌和婁發二人。
更為感性的婁發甚至直接拉著劉備的手哭泣道:「若是當年入蜀平亂的是玄德公該多好,我也不會淪落到如此地步。不過好在老天總算還是眷顧我的,讓我飄零半生,終遇明主。」
當晚,劉備就直接留宿在了二人的府邸,與他們同寢同食。
同時,他還把護衛自己身旁的親信衛士們都打發出去,來表明自己對沈彌和婁發的信任。
這一連串的動作下來,沈彌和婁發已經甘願為劉備赴湯蹈火,肝腦塗地了。
第二日,沈彌和婁發就召集了所有的手下,向他們宣布了自己二人打算追隨左將軍劉備打回益州的決定。
場下的士卒們紛紛表示,願意跟隨二位將軍返回蜀地。在這些士卒們看來,荊州終究只是自己暫時落腳的地方,益州才是真正的家。
如今沈彌和婁發打算帶著他們回家,他們自然是無比贊同兩位首領的決定。
於是,整個城寨都開始忙碌了起來,所有的精壯都開始收拾武器鎧甲,趕往江邊港口登船。至於老弱士卒以及家眷,則會暫時留在夷道城,等平定了益州,再來接他們返回蜀地。
劉備的船隊又在江面上行駛了一天後,終於到達了此次進軍益州的集結地夷陵。
夷陵是荊州西面的重鎮,位於三峽之一的西陵峽東段,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戰「夷陵之戰」就發生在這裡,可以說是劉備的夢碎之地。
不過,在現在,夷陵卻成為了劉備夢想起航的地方。
張飛帶領的劉備軍主力已經在夷陵城等候多時了,就連之前留在枝江的孫乾和劉琰也趕到了這裡。
劉備命令船隊暫時下錨修整,自己則帶著諸葛亮等人再度登岸,和張飛一起商量接下來的行動安排。
一見面,張飛先和劉備匯報了自己這邊的情況,「主公,我已經安排坦之帶著一校人馬先行趕往了巫縣,負責策應伯玉的行動。至於士仁、劉辟、龔都三校人馬則是暫時分駐紮在夷陵城外。」
「伯玉那邊有消息了嗎?」劉備問道。
張飛從袖子裡取出一根銅管遞了過來,「昨日有一封書信到此,不過我並未拆看。」
這封書信是陳璋離開秭歸前書寫的,因為送信的信使是乘船走長江水路順流而下,所以不到一日就送到了夷陵。
劉備接過銅管,一邊用小刀刮開封口的蜜蠟一邊說道:「三弟大可不必如此,軍情緊急,要是耽擱了可就不好了,所以以後有書信你盡可以拆開觀看。」
陳璋的信很簡單,就是告訴劉備自己已經抵達了秭歸,正準備前往巫縣,而秭歸縣令李嚴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人,劉備路過此地的時候不妨和他見上一面。
看完書信後,劉備向諸葛亮問道:「軍師久在荊州,可曾聽說過秭歸縣令李嚴李正方,不知此人如何?」
諸葛亮還是先搖了搖自己手裡的羽扇,不過這次他沒有直接回答劉備的問題,反而是先問劉備道:「主公,想必是伯玉在書信里提到李正方了吧,不知道他是怎麼說的?」
劉備直接把手裡寫著字的絹帛遞給諸葛亮,然後說道:「伯玉只說此人是個有意思的人,讓我有空見他一面,其他都沒說。」
諸葛亮接過絹帛,卻沒有展開觀看,而是笑著說道:「伯玉還是如此促狹,李正方此人有大才,他年輕時曾為郡中吏員,以才幹知名。劉景升得知後,讓他到郡中各縣任職,他在各地都有治績。」
「原來如此,那為何伯玉不直接說明,反而說李正方很有意思?」劉備還是有一點疑惑的地方。
「主公,李正方雖然才幹過人,但是卻有缺點,伯玉恐怕也是看出了此人的性格,所以不願明說。至於缺點為何,主公到時候一見便知。」諸葛亮不願在背後議論李嚴的性格缺點,只能讓劉備自己去看。
劉備被陳璋和諸葛亮勾起了好奇心,「哈哈,原來如此,那我路過秭歸時還真要去看看這個人。」
諸葛亮又道:「主公,既然伯玉已經前往巫縣,想必過不了幾天,我們就能收到來自巫縣和魚復的消息,所以不妨先稍作休整,等消息到後再做決定。」
「軍師言之有理,那我們就在這夷陵城等等伯玉的消息。」劉備點頭同意了諸葛亮的建議。
諸葛亮想的沒錯,此時陳璋一行人已經抵達了荊州和益州交界處的巫縣。
接著劉備又補充道:「昔年曹孟德之父為徐州軍士所害,他起兵為父報仇本是理所應當之事,可是他後來卻遷怒於無辜百姓,屠城泄憤。我實在是無法容忍這樣的行為,所以才想和二位將軍約法三章。」
在場與益州軍有仇的甘寧、沈彌和婁發三人聞言都是心中一震。他們明白,劉備不僅是在和他們推心置腹了,同時,也是在表明他的底線。
幾人當中,沈彌是最輕鬆的,雖然他的族人有不少傷亡,但在這個亂世,能有這麼多人活下來已經是非常不錯了。而且兩軍交戰,各為其主,所以報仇什麼的在他看來並不重要。
不過,他並沒有馬上答應劉備,他與婁發情同手足,對婁氏一族的遭遇也很同情,所以自然不會捨棄兄弟。
甘寧年少時輕狂任性,不受族人喜歡,他和大部分族人的感情並不深,那些和他關係親密的大多也從益州跑了出來。他更想要的是衣錦還鄉,打臉那些看不起他的人。
婁發在心裡掙扎了好久,才下定決心對劉備說道:「好,既然左將軍都這麼說了,那我就只找那些殘害我族人的罪魁禍首復仇,不找那些沒有參與其中的東州兵麻煩。」
劉備起身直走到婁發座前,對著婁發作揖道:「婁將軍大義,請受我一拜。」
婁發趕緊扶起劉備,「主公以仁德教我,我這才能暫時放下心中仇恨,理智看待此事。」
沈彌見婁發答應了劉備,於是也表態此次入蜀,絕不肆意報復。
接下來的聊天就愉快了許多,劉備是一個很有人格魅力的人,三言兩語之間就折服了沈彌和婁發二人。
更為感性的婁發甚至直接拉著劉備的手哭泣道:「若是當年入蜀平亂的是玄德公該多好,我也不會淪落到如此地步。不過好在老天總算還是眷顧我的,讓我飄零半生,終遇明主。」
當晚,劉備就直接留宿在了二人的府邸,與他們同寢同食。
同時,他還把護衛自己身旁的親信衛士們都打發出去,來表明自己對沈彌和婁發的信任。
這一連串的動作下來,沈彌和婁發已經甘願為劉備赴湯蹈火,肝腦塗地了。
第二日,沈彌和婁發就召集了所有的手下,向他們宣布了自己二人打算追隨左將軍劉備打回益州的決定。
場下的士卒們紛紛表示,願意跟隨二位將軍返回蜀地。在這些士卒們看來,荊州終究只是自己暫時落腳的地方,益州才是真正的家。
如今沈彌和婁發打算帶著他們回家,他們自然是無比贊同兩位首領的決定。
於是,整個城寨都開始忙碌了起來,所有的精壯都開始收拾武器鎧甲,趕往江邊港口登船。至於老弱士卒以及家眷,則會暫時留在夷道城,等平定了益州,再來接他們返回蜀地。
劉備的船隊又在江面上行駛了一天後,終於到達了此次進軍益州的集結地夷陵。
夷陵是荊州西面的重鎮,位於三峽之一的西陵峽東段,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戰「夷陵之戰」就發生在這裡,可以說是劉備的夢碎之地。
不過,在現在,夷陵卻成為了劉備夢想起航的地方。
張飛帶領的劉備軍主力已經在夷陵城等候多時了,就連之前留在枝江的孫乾和劉琰也趕到了這裡。
劉備命令船隊暫時下錨修整,自己則帶著諸葛亮等人再度登岸,和張飛一起商量接下來的行動安排。
一見面,張飛先和劉備匯報了自己這邊的情況,「主公,我已經安排坦之帶著一校人馬先行趕往了巫縣,負責策應伯玉的行動。至於士仁、劉辟、龔都三校人馬則是暫時分駐紮在夷陵城外。」
「伯玉那邊有消息了嗎?」劉備問道。
張飛從袖子裡取出一根銅管遞了過來,「昨日有一封書信到此,不過我並未拆看。」
這封書信是陳璋離開秭歸前書寫的,因為送信的信使是乘船走長江水路順流而下,所以不到一日就送到了夷陵。
劉備接過銅管,一邊用小刀刮開封口的蜜蠟一邊說道:「三弟大可不必如此,軍情緊急,要是耽擱了可就不好了,所以以後有書信你盡可以拆開觀看。」
陳璋的信很簡單,就是告訴劉備自己已經抵達了秭歸,正準備前往巫縣,而秭歸縣令李嚴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人,劉備路過此地的時候不妨和他見上一面。
看完書信後,劉備向諸葛亮問道:「軍師久在荊州,可曾聽說過秭歸縣令李嚴李正方,不知此人如何?」
諸葛亮還是先搖了搖自己手裡的羽扇,不過這次他沒有直接回答劉備的問題,反而是先問劉備道:「主公,想必是伯玉在書信里提到李正方了吧,不知道他是怎麼說的?」
劉備直接把手裡寫著字的絹帛遞給諸葛亮,然後說道:「伯玉只說此人是個有意思的人,讓我有空見他一面,其他都沒說。」
諸葛亮接過絹帛,卻沒有展開觀看,而是笑著說道:「伯玉還是如此促狹,李正方此人有大才,他年輕時曾為郡中吏員,以才幹知名。劉景升得知後,讓他到郡中各縣任職,他在各地都有治績。」
「原來如此,那為何伯玉不直接說明,反而說李正方很有意思?」劉備還是有一點疑惑的地方。
「主公,李正方雖然才幹過人,但是卻有缺點,伯玉恐怕也是看出了此人的性格,所以不願明說。至於缺點為何,主公到時候一見便知。」諸葛亮不願在背後議論李嚴的性格缺點,只能讓劉備自己去看。
劉備被陳璋和諸葛亮勾起了好奇心,「哈哈,原來如此,那我路過秭歸時還真要去看看這個人。」
諸葛亮又道:「主公,既然伯玉已經前往巫縣,想必過不了幾天,我們就能收到來自巫縣和魚復的消息,所以不妨先稍作休整,等消息到後再做決定。」
「軍師言之有理,那我們就在這夷陵城等等伯玉的消息。」劉備點頭同意了諸葛亮的建議。
諸葛亮想的沒錯,此時陳璋一行人已經抵達了荊州和益州交界處的巫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