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枝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二日,劉備與江陵守將依依惜別,然後帶著麾下部曲來到了江陵城南的江津港。

  此時的江津港熱鬧非凡,上千艘各式船舶正在陸續裝載劉備軍,準備沿江西上,直抵夷道。

  劉備看著如此熱鬧的景象,不由感慨萬千,他之前一直都在北方活動,還是第一次看到如此多的船隻。

  「都說北人乘馬,南人操舟,今日一見,果然不假。在這子龍到江陵不過數日,居然就能搜羅到如此多的船隻,真是辛苦了。」

  趙雲回到:「主公過獎了,這裡大部分的船都是來自荊州水軍,沒有主公與他們交涉,我之前搜羅到的大多都是民間小船,不耐風浪,所以大多我都遣散了。」

  接著,趙雲又指著江津港遠處江面上停靠的十艘大船介紹道:「主公請看,那十艘船乃是荊州水軍的大型戰艦,每艘樓船上皆可裝載千人,我軍主力就由這幾艘船負責運送。」

  「至於旁邊的這些艨艟鬥艦,多的可載百人,少的可載數十人,因為機動靈活,便於衝突敵船,所以是平時水戰的主力。」

  劉備點了點頭道:「荊州水軍果然是兵強馬壯,長江也流經蜀地,日後我軍少不得也要組建一支水軍。」

  趙雲看士卒們差不多都已經登船,於是對著劉備說道:「主公,我已命人留下最大的那艘樓船用來搭載主公,現在其他兵馬已經裝載的差不多了,主公也請登船吧。」

  「好,那就讓我這個北方人看看這南方的樓船是個什麼樣子。」劉備興致勃勃的回道。

  因為江津港航道並不寬,所以樓船無法直接駛入,只能停靠在外面的江面上,劉備等人需要先搭乘其他小船入江。

  等小船停靠在樓船邊上後,劉備才發現,原來這艘樓船是如此龐大。

  整艘樓船長約三十丈,寬四五丈,而且上面還有三層高樓,高度達到了十餘丈,難怪這一艘船就能搭載千名士卒。

  這其實還不是現在最大的樓船,據說江東那邊還有五樓船,船上的高樓就有五層之多,可載士卒三千人,堪稱江上巨無霸。

  從小船等上大樓船需要藉助繩梯的幫助,好在劉備手下的這些人跟著他走南闖北,都是身手矯健之人,就連最文弱的孫乾也能獨自攀上繩梯。

  登上樓船後,劉備就好奇的在船上四處打量起來。

  這艘樓船是劉表入荊州後所造,整艘船的形制都是標準的漢軍水軍制式,樓船之所以取這個名字,就是因為上面有三層高樓,其中第一層叫廬,第二層叫飛廬,最高層叫雀室。

  每層都設有防護女牆,用以防禦敵方射來之弓箭、矢石。在女牆上則開有箭眼,用以發射弓弩。為了防禦敵方火攻,船上還蒙有皮革,用以隔熱。

  因為船身笨重,所以樓船需要使用縴繩、櫓、帆和楫等多種設備來操縱,以提升其機能。

  不過樓船雖然是水戰利器,卻也有個致命缺陷,就是經不得大風大浪。古代的船隻材料材料以木材為主,船體較輕,樓船的船體偏高,吃水不深,遭遇大風時容易傾斜甚至翻到。

  東吳後來造過一艘五樓船,名為「長安」,還

  曾作為孫權的座艦,結果一次在長江上遭遇大風,整艘船被大風吹倒,吳將董襲隨船一起沉入水底。

  不過現在長江上的颱風季節已經過去,而且荊州水軍的樓船只有三層,所以相對來說還是安全無虞的。

  很快,裝載了劉備軍士卒的戰船就開始拔錨起航,現在這個季節,長江上正在刮東南風,所以在風力的幫助下,船隻行駛的速度很快。

  再加上江陵這段江面相對平緩,長江的水流不快,所以劉備一行人一開始還並未感受到行船的痛苦。

  然而,當船隊駛出江漢平原,抵達枝江一帶時,因為江面逐漸變窄,長江的水流開始變得湍急起來。

  而且荊江這一段水道本來就蜿蜒曲折,有九曲迴腸之稱,所以船隻在行駛的過程中開始變得不那麼平穩。

  劉備的部曲大部分都來自北方,所以自然對這樣顛簸的環境很不適應。

  那些身經百戰的老兵還好一點,最多只是頭暈腦脹,腿腳發軟,嚴重點也不過大吐一場,而且很快就能適應這樣的環境。劉備自己就是如此,在吐了一場後馬上又變得生龍活虎了。

  可是孫乾,劉琰這樣的文士就不行了,他們二人已經一日水米不進,只能半死不活的躺在船艙中注意。

  當然,像徐庶這種體壯如牛還有諸葛亮這種長居南方的人來說,是一點不適應的地方都沒有,兩人甚至還能站在顛簸搖晃的船頭對著滔滔長江吟詩作賦。

  雖然船上也有幾名醫者,但是他們看了孫乾兩人的情況後都搖了搖頭,表示自己無能為力。不過兩人的症狀都是暈船所致,並不是染疾,所以只要讓兩人上岸,應該很快就能恢復。

  劉備無奈,只能詢問起船上的荊州水軍士卒,「這附近可有能夠讓船隻停靠的地方?可有能夠供人休息的市鎮?」

  領頭的軍官答道:「啟稟左將軍,前方不遠就是枝江城,枝江城外有港口,我們可以暫時在那附近停下,然後用小船將兩位先生送到岸上。」

  聽到附近就有縣城,劉備頓時大喜,「好,正好現在天色已晚,那我們就在枝江停靠一晚。」

  枝江是三峽的最東端,西面是崇山峻岭的三峽,東面是平坦的江漢平原,長江在這裡分成兩枝後又匯合,江中形成了一座百里沙洲,所以這裡才被叫做枝江。

  現在枝江的縣治還在長江北岸,並沒有移治到江中的沙洲之上。劉備的船隊在沙洲北部的江面上停泊了下來,然後用小船把孫乾和劉琰二人送到了岸上。

  為了保護他們的安全,劉備還從自己的部曲中抽調了一隊人馬隨同上岸。

  劉備本打算今晚在此地好好休息一夜,明日一早再繼續西進。可沒等他用完哺食,就有士卒來報,有來自枝江縣的使者來訪。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