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禮物
進了正房,陳璋取出在襄陽城為大牛和小丫買的禮物送給他們。
大牛的禮物是一張由柘木和牛角製成的虎賁弓,弓長五尺三寸,弓力達到了2石,是一張實打實的強弓。
在漢朝,將領們往往喜歡用弓作為遠程攻擊的武器,而普通士兵其實裝備更多的是弩,在長安的武庫中,弩和弓的比例達到了七比一。
陳璋送給大牛的這張弓是一張複合弓,《考工記》中有提到:「弓人為弓,取六材必以其時,六材既聚,巧者和之。」這裡的「六材」指的就是「干、角、筋、膠、絲、漆」六種材料。
這些材料各有各的用處,弓臂用彈性好的竹木製成,其中乾材的性能好壞直接關係到弓的好壞,其中以柘木為上品。
弓臂的內側貼有動物角製成的薄片,外側則是貼上動物的肌腱,筋和角的作用.都是增強弓臂的彈力,加強弓弩的殺傷力。
至於膠,則用來粘合乾材和角筋,《考工記》裡面提到了六種動物膠,而陳璋的這張弓用的是牛膠,所以顏色火赤。
接著就要用絲線將傅角被筋的弓管緊密纏繞,使之更為牢固。選擇的絲線需要色澤光鮮,如在水中一樣。
最後就是給弓臂塗上一層漆,以防霜露的侵蝕,而且要求選擇的漆須色清以保證弓的質量。
大牛拉開弓試了試,感覺非常滿意,他笑著向陳璋道謝,然後就拿著弓走到院子裡試射去了。
至於給小丫準備的禮物就比較多了,有陶製的,木雕的和竹編的各種小物件,還有一小盒飴糖。
飴糖是以米、大麥、小麥和粟等糧食經發酵糖化製成的糖類食品。有軟、硬之分,軟者為黃褐色濃稠液體,粘性很大;硬者就是將軟飴糖不斷攪拌,混入空氣使其凝固,最後形成多孔的黃白色糖餅,陳璋給小丫的飴糖就是這種糖餅。
至於現代用於製糖的甘蔗,現在多是採用榨汁的方式直接飲用,最多也就是將甘蔗汁濃縮加工至較高濃度(粘稠),便於儲存食用。
不過在交州,已經有了一種名叫石蜜的商品,人們在甘蔗汁中加入澱粉、白礬經過太陽暴曬後或者熬製形成的固體原始蔗糖。
陳璋在飴糖的時候就想好了,將來等劉備占據交州,然後就可以在交州種植甘蔗,發展製糖業,到時候用潔白如雪的白砂糖從河北的那些世家大族裡賺一大筆。
張力那邊已經把陳璋的話帶給了劉備,劉備在思考了一會後決定,任命魏延為使團護衛,負責護送陳璋和簡雍入蜀。
不過,劉備對桀驁不馴的魏延並不太放心,於是抽調人馬的時候特地選了一名老成持重的曲長作為魏延的副手。
這位名叫劉邕的曲長字南和,乃是南陽郡義陽縣人,和魏延,傅肜以及郝普是同鄉,也是張飛之前招募的人手,不過他的武藝稍遜一籌,所以官職低了一點。
如果陳璋在這裡,那他一定會感到驚訝,因為劉邕在蜀漢也不是無名之輩,他曾經隨劉備入蜀,歷任江陽郡太守、監軍、後將軍,賜爵關內侯。
蔣琬當年被推舉為茂才時,堅持推讓給劉邕、陰化、龐延和廖化,可見劉邕的能力出眾。
劉邕麾下的一曲人馬(五百人)中有兩百人都是和他一起投軍的同宗子弟,劉備安排這曲人馬入蜀,是想要讓劉邕起到制衡魏延的作用,防止他膽大妄為。
不過,劉備萬萬沒想到的是,使團的正使陳璋也打算搞點事情出來,劉邕這個服從性強的曲長,自然不會反對正使的命令,再加上他和魏延有同鄉之情,反而讓他成為了魏延搞事的助力。
陳璋等人要想入蜀,就必須從劉表那裡拿到通關文書,不然秭歸、巫縣一帶的荊州軍是不可能放使團過去的。
所以雖然出使一事已經敲定,但是陳璋他們還不能立即出發,需要先和劉備一起前往襄陽城,從劉表那裡討要憑證。
第二日,陳璋帶著禮物和小丫一起去了趙雲的宅邸,此時趙雲已經前往軍營訓練麾下的騎兵,所以招待陳璋的還是他的長子趙統和女兒趙襄。
陳璋給趙統準備的禮物是一把精緻的匕首,雖然說不上削鐵如泥,但是對一個少年來說已經是一把很好的武器了。
至於趙襄,陳璋吸取了上次的教訓,給她準備了一隻臂釧,這是一種佩戴在手臂上鐲類飾品,在漢朝非常的流行。
和戴在頭上的釵環相比,臂釧並無特殊的含義,所以送給趙襄非常的合適。
這個時期的臂釧有很多種材質,除了常見的各類金屬以外,還有玉石、犀角等珍貴材料。當然,陳璋可沒有糜夫人那麼有錢,所以他送給趙襄的臂釧是青銅製的。
剛剛打造出來的青銅器可沒有經過長時間的氧化腐蝕,所以顏色都是金燦燦的。再加上上面還有工匠精心雕刻的雲紋,這隻臂釧看起來也非常的精美。
趙襄拿起臂釧仔細的看了看,然後高興的對著陳璋說道,「多謝伯玉,這個禮物我很喜歡,只是太讓你破費了。。」
出使一事雖然不是機密,但是陳璋還是沒有直接告訴趙襄,「趙姑娘喜歡就好,而且接下來我還有事要辦,所以小丫還是得拜託你照料。」
趙襄笑著說道:「無妨,小丫聰明可愛,我也很喜歡她。」接著,她又突然想到一件事,「對了,伯玉,小丫這個年紀也該開蒙了,不知道她的大名是什麼?」
一旁的小丫也向哥哥問道:「是啊,阿兄,趙姐姐,關姐姐、兩位劉姐姐還有夏侯姐姐都有大名,那么小丫的大名是什麼呢?」
陳璋想了想,父親好像曾經告訴過自己,妹妹的名字叫做陳琳,可是這個名字和袁紹手下陳孔璋重複了,而且他年紀輕輕就病逝了,所以陳璋不想讓妹妹叫這個名字。
於是他對兩人說道:「父親給小丫取的名字叫做『陳環』,和我的名字一樣從玉。」
趙襄笑著對小丫說道,「嗯,那以後我們都要改口叫你『阿環』了。」
和趙襄閒聊了幾句後,陳璋把妹妹留在趙襄這裡,自己則是去輜重營看看有沒有需要幫忙的。
大牛的禮物是一張由柘木和牛角製成的虎賁弓,弓長五尺三寸,弓力達到了2石,是一張實打實的強弓。
在漢朝,將領們往往喜歡用弓作為遠程攻擊的武器,而普通士兵其實裝備更多的是弩,在長安的武庫中,弩和弓的比例達到了七比一。
陳璋送給大牛的這張弓是一張複合弓,《考工記》中有提到:「弓人為弓,取六材必以其時,六材既聚,巧者和之。」這裡的「六材」指的就是「干、角、筋、膠、絲、漆」六種材料。
這些材料各有各的用處,弓臂用彈性好的竹木製成,其中乾材的性能好壞直接關係到弓的好壞,其中以柘木為上品。
弓臂的內側貼有動物角製成的薄片,外側則是貼上動物的肌腱,筋和角的作用.都是增強弓臂的彈力,加強弓弩的殺傷力。
至於膠,則用來粘合乾材和角筋,《考工記》裡面提到了六種動物膠,而陳璋的這張弓用的是牛膠,所以顏色火赤。
接著就要用絲線將傅角被筋的弓管緊密纏繞,使之更為牢固。選擇的絲線需要色澤光鮮,如在水中一樣。
最後就是給弓臂塗上一層漆,以防霜露的侵蝕,而且要求選擇的漆須色清以保證弓的質量。
大牛拉開弓試了試,感覺非常滿意,他笑著向陳璋道謝,然後就拿著弓走到院子裡試射去了。
至於給小丫準備的禮物就比較多了,有陶製的,木雕的和竹編的各種小物件,還有一小盒飴糖。
飴糖是以米、大麥、小麥和粟等糧食經發酵糖化製成的糖類食品。有軟、硬之分,軟者為黃褐色濃稠液體,粘性很大;硬者就是將軟飴糖不斷攪拌,混入空氣使其凝固,最後形成多孔的黃白色糖餅,陳璋給小丫的飴糖就是這種糖餅。
至於現代用於製糖的甘蔗,現在多是採用榨汁的方式直接飲用,最多也就是將甘蔗汁濃縮加工至較高濃度(粘稠),便於儲存食用。
不過在交州,已經有了一種名叫石蜜的商品,人們在甘蔗汁中加入澱粉、白礬經過太陽暴曬後或者熬製形成的固體原始蔗糖。
陳璋在飴糖的時候就想好了,將來等劉備占據交州,然後就可以在交州種植甘蔗,發展製糖業,到時候用潔白如雪的白砂糖從河北的那些世家大族裡賺一大筆。
張力那邊已經把陳璋的話帶給了劉備,劉備在思考了一會後決定,任命魏延為使團護衛,負責護送陳璋和簡雍入蜀。
不過,劉備對桀驁不馴的魏延並不太放心,於是抽調人馬的時候特地選了一名老成持重的曲長作為魏延的副手。
這位名叫劉邕的曲長字南和,乃是南陽郡義陽縣人,和魏延,傅肜以及郝普是同鄉,也是張飛之前招募的人手,不過他的武藝稍遜一籌,所以官職低了一點。
如果陳璋在這裡,那他一定會感到驚訝,因為劉邕在蜀漢也不是無名之輩,他曾經隨劉備入蜀,歷任江陽郡太守、監軍、後將軍,賜爵關內侯。
蔣琬當年被推舉為茂才時,堅持推讓給劉邕、陰化、龐延和廖化,可見劉邕的能力出眾。
劉邕麾下的一曲人馬(五百人)中有兩百人都是和他一起投軍的同宗子弟,劉備安排這曲人馬入蜀,是想要讓劉邕起到制衡魏延的作用,防止他膽大妄為。
不過,劉備萬萬沒想到的是,使團的正使陳璋也打算搞點事情出來,劉邕這個服從性強的曲長,自然不會反對正使的命令,再加上他和魏延有同鄉之情,反而讓他成為了魏延搞事的助力。
陳璋等人要想入蜀,就必須從劉表那裡拿到通關文書,不然秭歸、巫縣一帶的荊州軍是不可能放使團過去的。
所以雖然出使一事已經敲定,但是陳璋他們還不能立即出發,需要先和劉備一起前往襄陽城,從劉表那裡討要憑證。
第二日,陳璋帶著禮物和小丫一起去了趙雲的宅邸,此時趙雲已經前往軍營訓練麾下的騎兵,所以招待陳璋的還是他的長子趙統和女兒趙襄。
陳璋給趙統準備的禮物是一把精緻的匕首,雖然說不上削鐵如泥,但是對一個少年來說已經是一把很好的武器了。
至於趙襄,陳璋吸取了上次的教訓,給她準備了一隻臂釧,這是一種佩戴在手臂上鐲類飾品,在漢朝非常的流行。
和戴在頭上的釵環相比,臂釧並無特殊的含義,所以送給趙襄非常的合適。
這個時期的臂釧有很多種材質,除了常見的各類金屬以外,還有玉石、犀角等珍貴材料。當然,陳璋可沒有糜夫人那麼有錢,所以他送給趙襄的臂釧是青銅製的。
剛剛打造出來的青銅器可沒有經過長時間的氧化腐蝕,所以顏色都是金燦燦的。再加上上面還有工匠精心雕刻的雲紋,這隻臂釧看起來也非常的精美。
趙襄拿起臂釧仔細的看了看,然後高興的對著陳璋說道,「多謝伯玉,這個禮物我很喜歡,只是太讓你破費了。。」
出使一事雖然不是機密,但是陳璋還是沒有直接告訴趙襄,「趙姑娘喜歡就好,而且接下來我還有事要辦,所以小丫還是得拜託你照料。」
趙襄笑著說道:「無妨,小丫聰明可愛,我也很喜歡她。」接著,她又突然想到一件事,「對了,伯玉,小丫這個年紀也該開蒙了,不知道她的大名是什麼?」
一旁的小丫也向哥哥問道:「是啊,阿兄,趙姐姐,關姐姐、兩位劉姐姐還有夏侯姐姐都有大名,那么小丫的大名是什麼呢?」
陳璋想了想,父親好像曾經告訴過自己,妹妹的名字叫做陳琳,可是這個名字和袁紹手下陳孔璋重複了,而且他年紀輕輕就病逝了,所以陳璋不想讓妹妹叫這個名字。
於是他對兩人說道:「父親給小丫取的名字叫做『陳環』,和我的名字一樣從玉。」
趙襄笑著對小丫說道,「嗯,那以後我們都要改口叫你『阿環』了。」
和趙襄閒聊了幾句後,陳璋把妹妹留在趙襄這裡,自己則是去輜重營看看有沒有需要幫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