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徐母(求追讀)
陳璋取了禮物後就帶著它一路來到了徐庶居住的院落,這裡的規制和陳璋那裡差不多,都三間正房外帶左右兩間廂房。
諸葛亮此時也帶著禮物來到了院門口,不過他可不是自己一個人來的,身後還跟了捧著各式禮物的諸葛均。畢竟諸葛亮的白羽扇從不離手,沒辦法拿這麼多的禮物。
徐庶出門把陳璋三人迎進正房,幾人寒暄了幾句後就放下禮物走進裡屋拜見徐母。
徐母已經年過六旬,看樣子徐庶應該生的比較晚,因為他現在看起來也就三十歲左右。現在的人能活到徐母這個年紀已經不多見,特別是在這個亂世,年老體弱者總是最先被淘汰。
陳璋和諸葛亮齊齊躬身向徐母施了一禮,「諸葛亮/陳璋見過老夫人。」諸葛均也跟在兩人身後一起行禮。
徐母趕緊讓兩人起身,「三位賢侄不必多禮。」接著她又笑著對兩人說道:「元直和我說起過你們兩位,他在南陽的這段日子多虧了孔明你的照顧,還有伯玉,我們母子能夠團圓還得多謝你在劉使君面前進言。」
諸葛亮答道:「老夫人客氣了,我與元直乃是至交,照顧他是朋友的應盡之義,何勞老夫人相謝。」
陳璋也在一旁附和道:「孔明所言極是,我與元直兄一見如故,區區小事,何足掛齒。」
徐母又朝著侍立在一旁的諸葛均看了幾眼,然後對諸葛亮問道:「這是令弟?今年幾歲了?」
諸葛亮答道:「正是舍弟諸葛均,中平二年(185年)生人,已經十六歲了。」
「好一個英姿少年。」徐母贊了一句。
陳璋雖然也就比諸葛均年長了一歲,可是喪父的他已經在劉備的主持下加了冠,所以在所有人的眼裡,陳璋現在已經是一個成年人了。
而諸葛均雖然也年幼喪父,但是一開始有叔父諸葛玄撫育,後面又有兩個成年的哥哥頂立門戶,所以他現在還未加冠,在徐母眼裡,他還是個未成年少年。
幾人又閒聊了一會,直到天色漸晚,陳璋三人才告辭離開。
陳璋回到自己的小院,大牛已經從軍營里回來,在院子裡保養他的盔甲武器,站在一旁幫忙的還有和他一起回來的張力。
大牛見到陳璋進門,高興的大聲說道:「阿璋哥,你回來了,之前張叔和我說你回來了我還不信。」
「嗯,我回來了,不過馬上就要走。」陳璋朝著大牛點了點頭,然後又問張力道:「張叔,你來找我是有什麼事嗎?」
張力笑道:「張將軍有命,讓大牛陪著你一起去益州,負責保護你的安全。」
「讓大牛負責保護我?這能行嗎?」
陳璋倒不是不信任大牛的能力,而是這次出使事關重大,作為使團的護衛隊長,多多少少應該也算是個中層軍官,大牛年紀輕輕,恐怕不能讓人心服。
「不用擔心,大牛隻是負責你一個人的安全,使團護衛首領主公會另外派人,而且大牛現在也是一個隊率了,手底下管著五十號人。」張力解釋道。
「原來如此,那使團護衛又是由誰擔任?」既然提到了使團護衛,那陳璋也就順便問了一句。
張力立馬就回答道:「因為益州正處於內亂當中,所以主公準備從自己的親衛中抽調了一曲人馬,保護使團入蜀。至於領隊的人選,主公打算在三位別部司馬裡面挑選。」
很明顯,張力應該是得到了劉備和張飛的授意,這才把使團護衛的事情說的這麼清楚,這大概也是在諮詢陳璋的意見,畢竟他是出使的主力。
一曲也就是五百人,看樣子劉備覺得此次出使很可能不會一帆風順。
陳璋也是這麼想的,所以他對帶上這麼多人手入蜀並沒有太大的意見。至於護衛的首領人選,陳璋心裡也早已有了腹稿。
劉備提出的三名人選分別是魏延、傅肜以及郝普這三個別部司馬,他們都是前段時間張飛在南澨聚招募的義陽人。
因為三人武藝出眾,又識文斷字,再加上每人都招引了數百同鄉前來投軍,所以很快就被任命為別部司馬,分別統領劉備的三千私人部曲。
這就是有宗族勢力相助的好處了,張力這樣孤身投軍的這麼多年也才是個別部司馬,大牛比他們先入軍中,現在也就是個隊率。估計這回跟著陳璋出使,回來能升到屯長。
魏延大家都很熟悉,這裡就不多做介紹了。至於傅肜,歷史上他曾跟隨劉備出征東吳,夷陵戰敗後他率領本部為全軍斷後,面對吳軍的勸降,他痛罵道:「吳狗!怎麼會有投降的漢將軍!」,而後戰死沙場,他的兒子傅僉自幼陪劉禪長大,蜀漢滅亡時戰死在了陽安關,父子兩代人皆忠義無雙。
最後一個郝普就比較複雜了,他在劉備入蜀後被任命為零陵郡守,建安二十年(215年),孫權派呂蒙率兩萬兵士去攻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呂蒙傳檄長沙、桂陽,二郡望風歸附,惟零陵太守郝普守城不降。
就在劉備與關羽準備帶人奪回三郡時,呂蒙欺騙郝普的好友鄧玄之,說劉備在漢中被夏侯淵圍困,關羽的援軍也被孫權擋住,所以派鄧玄之勸說郝普投降。
郝普果然中計,開城投降後才知道被呂蒙欺騙,頓時懊悔不已。後來《呂蒙傳》中記載郝普被放回蜀國,不過後面他又在東吳擔任廷尉,最後因為牽連進隱蕃謀叛事件而自殺。(這裡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呂蒙傳記載有誤,一種是呂蒙襲取南郡時郝普二次投降。)
不管怎麼說,郝普這個人其實和很多三國將領一樣,並不會為舊主殉死,不過相對來說也還是比較盡忠職守的,只不過立場並不堅定。
雖然在蜀漢的荊州官吏中,郝普要比士仁、糜芳這種聞風而降的;以及廖立、樊友這樣棄城而逃的要好一點,但是和「寧為漢鬼,不為吳臣」的習珍相比,多少還是差了那麼一口氣。
所以陳璋是不會選擇郝普擔任使團護衛首領的,至於到底是魏延還是傅肜,一開始他更看好傅肜,因為傅肜屬於那種踏實肯乾的將領,魏延就比較桀驁不馴,容易惹出事端。
不過,最後陳璋還是選擇了魏延,因為作為一個漢使,不搞點事情怎麼對得起先輩闖下的赫赫威名。
諸葛亮此時也帶著禮物來到了院門口,不過他可不是自己一個人來的,身後還跟了捧著各式禮物的諸葛均。畢竟諸葛亮的白羽扇從不離手,沒辦法拿這麼多的禮物。
徐庶出門把陳璋三人迎進正房,幾人寒暄了幾句後就放下禮物走進裡屋拜見徐母。
徐母已經年過六旬,看樣子徐庶應該生的比較晚,因為他現在看起來也就三十歲左右。現在的人能活到徐母這個年紀已經不多見,特別是在這個亂世,年老體弱者總是最先被淘汰。
陳璋和諸葛亮齊齊躬身向徐母施了一禮,「諸葛亮/陳璋見過老夫人。」諸葛均也跟在兩人身後一起行禮。
徐母趕緊讓兩人起身,「三位賢侄不必多禮。」接著她又笑著對兩人說道:「元直和我說起過你們兩位,他在南陽的這段日子多虧了孔明你的照顧,還有伯玉,我們母子能夠團圓還得多謝你在劉使君面前進言。」
諸葛亮答道:「老夫人客氣了,我與元直乃是至交,照顧他是朋友的應盡之義,何勞老夫人相謝。」
陳璋也在一旁附和道:「孔明所言極是,我與元直兄一見如故,區區小事,何足掛齒。」
徐母又朝著侍立在一旁的諸葛均看了幾眼,然後對諸葛亮問道:「這是令弟?今年幾歲了?」
諸葛亮答道:「正是舍弟諸葛均,中平二年(185年)生人,已經十六歲了。」
「好一個英姿少年。」徐母贊了一句。
陳璋雖然也就比諸葛均年長了一歲,可是喪父的他已經在劉備的主持下加了冠,所以在所有人的眼裡,陳璋現在已經是一個成年人了。
而諸葛均雖然也年幼喪父,但是一開始有叔父諸葛玄撫育,後面又有兩個成年的哥哥頂立門戶,所以他現在還未加冠,在徐母眼裡,他還是個未成年少年。
幾人又閒聊了一會,直到天色漸晚,陳璋三人才告辭離開。
陳璋回到自己的小院,大牛已經從軍營里回來,在院子裡保養他的盔甲武器,站在一旁幫忙的還有和他一起回來的張力。
大牛見到陳璋進門,高興的大聲說道:「阿璋哥,你回來了,之前張叔和我說你回來了我還不信。」
「嗯,我回來了,不過馬上就要走。」陳璋朝著大牛點了點頭,然後又問張力道:「張叔,你來找我是有什麼事嗎?」
張力笑道:「張將軍有命,讓大牛陪著你一起去益州,負責保護你的安全。」
「讓大牛負責保護我?這能行嗎?」
陳璋倒不是不信任大牛的能力,而是這次出使事關重大,作為使團的護衛隊長,多多少少應該也算是個中層軍官,大牛年紀輕輕,恐怕不能讓人心服。
「不用擔心,大牛隻是負責你一個人的安全,使團護衛首領主公會另外派人,而且大牛現在也是一個隊率了,手底下管著五十號人。」張力解釋道。
「原來如此,那使團護衛又是由誰擔任?」既然提到了使團護衛,那陳璋也就順便問了一句。
張力立馬就回答道:「因為益州正處於內亂當中,所以主公準備從自己的親衛中抽調了一曲人馬,保護使團入蜀。至於領隊的人選,主公打算在三位別部司馬裡面挑選。」
很明顯,張力應該是得到了劉備和張飛的授意,這才把使團護衛的事情說的這麼清楚,這大概也是在諮詢陳璋的意見,畢竟他是出使的主力。
一曲也就是五百人,看樣子劉備覺得此次出使很可能不會一帆風順。
陳璋也是這麼想的,所以他對帶上這麼多人手入蜀並沒有太大的意見。至於護衛的首領人選,陳璋心裡也早已有了腹稿。
劉備提出的三名人選分別是魏延、傅肜以及郝普這三個別部司馬,他們都是前段時間張飛在南澨聚招募的義陽人。
因為三人武藝出眾,又識文斷字,再加上每人都招引了數百同鄉前來投軍,所以很快就被任命為別部司馬,分別統領劉備的三千私人部曲。
這就是有宗族勢力相助的好處了,張力這樣孤身投軍的這麼多年也才是個別部司馬,大牛比他們先入軍中,現在也就是個隊率。估計這回跟著陳璋出使,回來能升到屯長。
魏延大家都很熟悉,這裡就不多做介紹了。至於傅肜,歷史上他曾跟隨劉備出征東吳,夷陵戰敗後他率領本部為全軍斷後,面對吳軍的勸降,他痛罵道:「吳狗!怎麼會有投降的漢將軍!」,而後戰死沙場,他的兒子傅僉自幼陪劉禪長大,蜀漢滅亡時戰死在了陽安關,父子兩代人皆忠義無雙。
最後一個郝普就比較複雜了,他在劉備入蜀後被任命為零陵郡守,建安二十年(215年),孫權派呂蒙率兩萬兵士去攻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呂蒙傳檄長沙、桂陽,二郡望風歸附,惟零陵太守郝普守城不降。
就在劉備與關羽準備帶人奪回三郡時,呂蒙欺騙郝普的好友鄧玄之,說劉備在漢中被夏侯淵圍困,關羽的援軍也被孫權擋住,所以派鄧玄之勸說郝普投降。
郝普果然中計,開城投降後才知道被呂蒙欺騙,頓時懊悔不已。後來《呂蒙傳》中記載郝普被放回蜀國,不過後面他又在東吳擔任廷尉,最後因為牽連進隱蕃謀叛事件而自殺。(這裡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呂蒙傳記載有誤,一種是呂蒙襲取南郡時郝普二次投降。)
不管怎麼說,郝普這個人其實和很多三國將領一樣,並不會為舊主殉死,不過相對來說也還是比較盡忠職守的,只不過立場並不堅定。
雖然在蜀漢的荊州官吏中,郝普要比士仁、糜芳這種聞風而降的;以及廖立、樊友這樣棄城而逃的要好一點,但是和「寧為漢鬼,不為吳臣」的習珍相比,多少還是差了那麼一口氣。
所以陳璋是不會選擇郝普擔任使團護衛首領的,至於到底是魏延還是傅肜,一開始他更看好傅肜,因為傅肜屬於那種踏實肯乾的將領,魏延就比較桀驁不馴,容易惹出事端。
不過,最後陳璋還是選擇了魏延,因為作為一個漢使,不搞點事情怎麼對得起先輩闖下的赫赫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