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朕!親臨戰場!
「報!」
「虎牢關被破,黃巾賊正朝著京師趕來,預計不出兩日便可抵達京城。」
朝堂之上,劉宏與一眾正商討著昨日虎牢關傳來黃巾欲圖沖關的消息。
虎牢關畢竟是天險之地,何進等一眾大臣心想著再不濟虎牢關也能撐上十天半個月,心裡自然也沒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上。
而劉宏則是怒氣沖沖的對著朝廷發火:
「盧植久攻不下,朕把他撤了處以見死罪一等。」
「可董卓居然讓黃巾賊攻至虎牢關這TM就是你們說的能征善戰?」
諸位大臣低著頭敢怒不敢言,派遣董卓去鎮壓冀州黃巾是劉宏自己主動說的,雖然背後肯定有張讓的讒言,但對於這個決定他們倒也沒什麼異議。
畢竟董卓在并州還有些名氣,武力也較為強勁,跟朝中一些大臣關係也十分要好,不然也不能安安穩穩從老上司張奐那裡搶下并州牧的位置。
氣極,劉宏把一卷奏摺摔在地上,龍袍飛舞。
何進眼眸微垂,他感覺到了事情有些不太對勁。
而朝堂上後邊膽小的官員甚至被劉宏這一下嚇得發抖。
天子一怒,血流千里也不是白說的。
黨錮之禍劉宏殺了多少人,他們至今還記得,若不是有大儒出手勸阻,說不定現在有些人再過幾年又是條好漢。
而張讓也是有些震驚的站在劉宏一旁,心裡掀起了滔天海浪。
上一次和張角聯繫他在信中寫到自己被盧植打得不敢出城,若是不把盧植撤走恐怕黃巾大計不日將煙消雲散。
若是沒了黃巾逆賊,張讓還怎麼發戰爭財?
沒有人威脅到劉宏的地位,他又怎麼會把重大事情的決策和權力讓他人指染?
若不是小看了張角,他定不會讓這個傳令官貿然入殿。
本還以為是董卓取得了什麼好消息,結果卻是這樣。
「陛下息怒,微臣覺得其中有蹊蹺。」
說話的人是太尉袁隗,先前的太尉鄧盛在七月便被撤職。
原因是先前鄧盛說皇甫嵩朱儁盧植三大名將出馬必定馬到功成,結果後面卻傳來皇甫嵩朱儁被波才等部位於長社,劉宏盛怒,便將鄧盛撤職。
「有何蹊蹺?」
劉宏聽袁隗所言,氣消了一點。
「虎牢關乃京師天險關卡之一,怎會在一夜之間破城,除非敵人有內應。」
袁隗此話一出,朝廷之上瞬間不鎮定了,百人千面。
劉宏狐疑的看向張讓,這件事情並不是第一次在朝中提起,上一次還是在六月。
當時盧植依舊任北中郎將,負責鎮壓冀州黃巾。
一日早朝時,京城一郡吏王允,應該是這個名字。
劉宏有點印象,畢竟前段時間才將其打下監獄。
當時王允憤怒的站出來,指責張讓與黃巾軍暗中互有來信,這讓劉宏心中又驚又怒。
連自己最親近的義父都跟黃巾叛賊有關聯?
朕的宦官集團居然有反朕之心?
劉宏心裡是有些不相信的,下意識的開始懷疑王允的話。
畢竟張讓跟黃巾來信圖什麼?
他一個太監難道還能坐擁朕的天下?
王允此言一出,朝中百官有些人眼皮子一跳,心道不好。
王允連張讓都敢告,那萬一被他知曉自己也與黃巾有過勾結,那不妥妥的遭殃?
好在他只是上奏了張讓一人,而劉宏則是當場詢問張讓。
張讓陰沉著臉,見到劉宏問到自己,上前淡淡一笑,說不過是養子來信,當場讓小太監從宮中取信交予劉宏。
劉宏好奇的打開信封,他還倒是有聽說張讓有養子的消息,但是卻未曾放在心上。
若不是張讓今日提起,他還真想不起來這號人。
信封上確實如張讓所說,皆是養子慰問的話語。
看完之後劉宏忍不住感嘆,「義父真性情也!」
(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狗頭,jpg)
隨後劉宏大方的說道王允一定是搞錯了,結果王允還堅持認定張讓與黃巾勾結,定不能輕信。
劉宏皺了皺眉,心裡嘀咕道我自己的義父不信我信你啊!
讓王允退下,聊及他事。
王允見勸說無望,只得退於朝中。
而後張讓在劉宏耳邊吹了吹耳邊風,說了兩次王允為官的作風不正,劉宏便在前幾日治罪王允,下放監獄。
本還以為此人為人正直,沒想到也是虛偽之徒。
劉宏撇撇嘴,治罪而已,順嘴的事。
而如今袁隗再次明面上提出有人與黃巾勾結,大家瞬間惴惴不安。
他們早在黃巾勢大,掌握了三州數郡後便毅然與黃巾決裂,成為了討伐黃巾力量之一。
而這次虎牢關被破更是跟他們毫無關係,但他們見劉宏坐回去的樣子顯然是相信了這番說辭。
完了,我們啥也沒幹啊!
但是底子又確實不乾淨,某些官員們互相對視一眼。
「袁愛卿可有發現?」
劉宏坐回皇椅上,袁隗頓住幾秒,隨後說道:
「陛下,微臣不知。」
聽聞這話,朝堂之上的官員們鬆了口氣。
還好,袁隗這人還算厚道。
若是他藉以機會說出政敵,那麼不死也得脫層皮。
畢竟這頂屎帽子扣誰身上都不妥,何況還難以自證。
萬一劉宏心情不好,一點機會不給直接斬首可就慘了。
(還是懷戀東漢和同僚們上早朝的日子,那時候職場很簡單,幹得好升職,干不好砍了!)
「切」
劉宏輕哼一聲,這種話說一半的人絲毫不比啥也不知道的人令人討厭。
「現在該商議誰來對付黃巾賊!」
「都要打在城下了,朕可不希望洛陽城破。」
「要是洛陽城破,朕要你們都給洛陽陪葬!」
劉宏忽然發狠道,城破就城破,大不了遷都。
可被泥腿子逼到這個地步就有些丟份了,皇家的臉面何在?
朕大漢的威嚴何在?
眾人聽之一愣,隨後嚴肅起來。
確實,雖然劉宏大部分時候並不靠譜,但每次遇到大事還是能抓到重點的。
雖然後果對他影響最大,但能在朝堂中直接提出來並將話題引導在重點上,還是要比小孩強的。
「陛下,京師各地還有守軍,我可帶軍迎敵。」
何進主動說道,他既然是平定黃巾之亂的大將軍,自然要做出表率。
雖然劉宏幫他搞到了大將軍的位置,但能為自己多得點軍功多在朝堂之上爭取點話語權並無壞事。
「好!」
「何將軍有此話我也就放心了!」
劉宏滿意的說道,讓何進當大將軍當然不單單是把朝中勢力納到自己一隊,同樣也是希望何進能幫他守住大漢的江山。
忽然,劉宏想起了什麼似的,意氣風發的說道:
「向皇甫嵩朱儁兩位將軍告知此事,令其迅速前來護駕!」
「待到黃巾兵臨城下,朕要親臨戰場,看看這些賊人究竟為何造反!」
「虎牢關被破,黃巾賊正朝著京師趕來,預計不出兩日便可抵達京城。」
朝堂之上,劉宏與一眾正商討著昨日虎牢關傳來黃巾欲圖沖關的消息。
虎牢關畢竟是天險之地,何進等一眾大臣心想著再不濟虎牢關也能撐上十天半個月,心裡自然也沒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上。
而劉宏則是怒氣沖沖的對著朝廷發火:
「盧植久攻不下,朕把他撤了處以見死罪一等。」
「可董卓居然讓黃巾賊攻至虎牢關這TM就是你們說的能征善戰?」
諸位大臣低著頭敢怒不敢言,派遣董卓去鎮壓冀州黃巾是劉宏自己主動說的,雖然背後肯定有張讓的讒言,但對於這個決定他們倒也沒什麼異議。
畢竟董卓在并州還有些名氣,武力也較為強勁,跟朝中一些大臣關係也十分要好,不然也不能安安穩穩從老上司張奐那裡搶下并州牧的位置。
氣極,劉宏把一卷奏摺摔在地上,龍袍飛舞。
何進眼眸微垂,他感覺到了事情有些不太對勁。
而朝堂上後邊膽小的官員甚至被劉宏這一下嚇得發抖。
天子一怒,血流千里也不是白說的。
黨錮之禍劉宏殺了多少人,他們至今還記得,若不是有大儒出手勸阻,說不定現在有些人再過幾年又是條好漢。
而張讓也是有些震驚的站在劉宏一旁,心裡掀起了滔天海浪。
上一次和張角聯繫他在信中寫到自己被盧植打得不敢出城,若是不把盧植撤走恐怕黃巾大計不日將煙消雲散。
若是沒了黃巾逆賊,張讓還怎麼發戰爭財?
沒有人威脅到劉宏的地位,他又怎麼會把重大事情的決策和權力讓他人指染?
若不是小看了張角,他定不會讓這個傳令官貿然入殿。
本還以為是董卓取得了什麼好消息,結果卻是這樣。
「陛下息怒,微臣覺得其中有蹊蹺。」
說話的人是太尉袁隗,先前的太尉鄧盛在七月便被撤職。
原因是先前鄧盛說皇甫嵩朱儁盧植三大名將出馬必定馬到功成,結果後面卻傳來皇甫嵩朱儁被波才等部位於長社,劉宏盛怒,便將鄧盛撤職。
「有何蹊蹺?」
劉宏聽袁隗所言,氣消了一點。
「虎牢關乃京師天險關卡之一,怎會在一夜之間破城,除非敵人有內應。」
袁隗此話一出,朝廷之上瞬間不鎮定了,百人千面。
劉宏狐疑的看向張讓,這件事情並不是第一次在朝中提起,上一次還是在六月。
當時盧植依舊任北中郎將,負責鎮壓冀州黃巾。
一日早朝時,京城一郡吏王允,應該是這個名字。
劉宏有點印象,畢竟前段時間才將其打下監獄。
當時王允憤怒的站出來,指責張讓與黃巾軍暗中互有來信,這讓劉宏心中又驚又怒。
連自己最親近的義父都跟黃巾叛賊有關聯?
朕的宦官集團居然有反朕之心?
劉宏心裡是有些不相信的,下意識的開始懷疑王允的話。
畢竟張讓跟黃巾來信圖什麼?
他一個太監難道還能坐擁朕的天下?
王允此言一出,朝中百官有些人眼皮子一跳,心道不好。
王允連張讓都敢告,那萬一被他知曉自己也與黃巾有過勾結,那不妥妥的遭殃?
好在他只是上奏了張讓一人,而劉宏則是當場詢問張讓。
張讓陰沉著臉,見到劉宏問到自己,上前淡淡一笑,說不過是養子來信,當場讓小太監從宮中取信交予劉宏。
劉宏好奇的打開信封,他還倒是有聽說張讓有養子的消息,但是卻未曾放在心上。
若不是張讓今日提起,他還真想不起來這號人。
信封上確實如張讓所說,皆是養子慰問的話語。
看完之後劉宏忍不住感嘆,「義父真性情也!」
(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狗頭,jpg)
隨後劉宏大方的說道王允一定是搞錯了,結果王允還堅持認定張讓與黃巾勾結,定不能輕信。
劉宏皺了皺眉,心裡嘀咕道我自己的義父不信我信你啊!
讓王允退下,聊及他事。
王允見勸說無望,只得退於朝中。
而後張讓在劉宏耳邊吹了吹耳邊風,說了兩次王允為官的作風不正,劉宏便在前幾日治罪王允,下放監獄。
本還以為此人為人正直,沒想到也是虛偽之徒。
劉宏撇撇嘴,治罪而已,順嘴的事。
而如今袁隗再次明面上提出有人與黃巾勾結,大家瞬間惴惴不安。
他們早在黃巾勢大,掌握了三州數郡後便毅然與黃巾決裂,成為了討伐黃巾力量之一。
而這次虎牢關被破更是跟他們毫無關係,但他們見劉宏坐回去的樣子顯然是相信了這番說辭。
完了,我們啥也沒幹啊!
但是底子又確實不乾淨,某些官員們互相對視一眼。
「袁愛卿可有發現?」
劉宏坐回皇椅上,袁隗頓住幾秒,隨後說道:
「陛下,微臣不知。」
聽聞這話,朝堂之上的官員們鬆了口氣。
還好,袁隗這人還算厚道。
若是他藉以機會說出政敵,那麼不死也得脫層皮。
畢竟這頂屎帽子扣誰身上都不妥,何況還難以自證。
萬一劉宏心情不好,一點機會不給直接斬首可就慘了。
(還是懷戀東漢和同僚們上早朝的日子,那時候職場很簡單,幹得好升職,干不好砍了!)
「切」
劉宏輕哼一聲,這種話說一半的人絲毫不比啥也不知道的人令人討厭。
「現在該商議誰來對付黃巾賊!」
「都要打在城下了,朕可不希望洛陽城破。」
「要是洛陽城破,朕要你們都給洛陽陪葬!」
劉宏忽然發狠道,城破就城破,大不了遷都。
可被泥腿子逼到這個地步就有些丟份了,皇家的臉面何在?
朕大漢的威嚴何在?
眾人聽之一愣,隨後嚴肅起來。
確實,雖然劉宏大部分時候並不靠譜,但每次遇到大事還是能抓到重點的。
雖然後果對他影響最大,但能在朝堂中直接提出來並將話題引導在重點上,還是要比小孩強的。
「陛下,京師各地還有守軍,我可帶軍迎敵。」
何進主動說道,他既然是平定黃巾之亂的大將軍,自然要做出表率。
雖然劉宏幫他搞到了大將軍的位置,但能為自己多得點軍功多在朝堂之上爭取點話語權並無壞事。
「好!」
「何將軍有此話我也就放心了!」
劉宏滿意的說道,讓何進當大將軍當然不單單是把朝中勢力納到自己一隊,同樣也是希望何進能幫他守住大漢的江山。
忽然,劉宏想起了什麼似的,意氣風發的說道:
「向皇甫嵩朱儁兩位將軍告知此事,令其迅速前來護駕!」
「待到黃巾兵臨城下,朕要親臨戰場,看看這些賊人究竟為何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