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和尚也是起義軍
「這位施主,在下沒有名字,你叫我和尚就行。」
賈雨村一愣,不是說和尚都有法號嗎,原來都是謠傳,沒有名字好,「和尚要不你跟我做個護衛吧,管你吃飽,如何?」
和尚沒有直接反對,對賈雨村微微一笑,而是對著呂四娘行禮,「這位施主,我看著面熟,是不是江南女俠呂四娘?」
「你是何方神聖,我不認識你!」呂四娘仔細回憶,還是一點印象沒有,她確認不認識和尚。她剛要動手抓人,不會是來刺殺賈雨村的殺手吧。
賈雨村忙過來,拉著呂四娘,「和尚這是我夫人,做不做護衛,痛快的給個話,江湖男兒不要婆婆媽媽的。」
呂四娘突然要變臉,和尚一愣,意識到了唐突了,於是年輕和尚同意了,然後介紹自己沒有名字,用他的話說,出家人玩什麼名,叫他和尚就行。
他是典型的為了一口飯遁入佛門的,他家境貧寒,十幾歲時又遇上天災,旱災、蝗災和瘟疫相繼而至,父母雙亡,三個哥哥和幾個堂兄弟後來也死去,在無依無靠,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在家鄉出家。
說是出家,嚴格說來,也算不上是真正意義上的和尚。他入寺是人家看他身強體壯,能幹活,並沒有受戒,所以叫小沙彌更合適。
他家附近的佛寺不大,主要是靠租米過日子,但遇到災情,寺院也收不到租,和尚和佃戶也會為此吵架,於是廟裡開始斷糧。
寺院還能怎辦,無非開源節流,還乾脆打發一些和尚走人,那些師伯師叔則相繼出門雲遊。沙彌僅五十天,也被迫當上了雲遊僧。
在外雲遊讓他長了不少見識,總得來說,為了活下去,和尚根據指點,就是哪個地方富裕點就往哪裡去。雖然雲遊生活艱苦,和尚因此積累了一筆無形的財富。
他走遍了淮河一帶的名都大邑,每一條河流,每一個山脈,他都熟悉,尤其對地方風土人情的了解,豐富了他的人生經驗,同時這樣的經歷也鍛鍊了他的意志。
在外雲遊三年,再回到寺中時,他就變得不安分了,開始結交朋友,加入秘密組織白蓮教,再之後聽說少林寺也在招兵買馬,他就去了河南,跟著方丈練武,少林寺起義,他就參加了起義軍,正式開始造反了。
和尚經歷之於他的人生幫助巨大,不僅解決了他的溫飽問題,而且也極大的增長了他的見識,豐富了他的人生經驗,對於他而言也是一筆無形的財富。
和尚在的起義軍的首領也是和尚,大家都知道,因為雍正的各種行為,導致百姓暴亂,各個地方都開始起義。江南白蓮教其實還都是老百姓和流民,江北的白蓮教都是教會分子,主要是鹽幫的人。
其中少林寺的和尚也不甘寂寞,組織了當地的僧侶進行起義,為此他還自稱是活佛轉世,帶領大家普度眾生的,當時佛家在眾人心中還是有很大分量的,而聽到這麼說,很多人都當真了,跟隨他一起造反。
群雄割據,戰火紛飛。和尚跟著少林寺的方丈起義,他也要去攪和下這天下。一次偶然的機會,附近的縣令叫僧人們過去做法,並且設齋招待百姓。
而這位縣令可謂「聲名遠揚」,他搜刮民眾,欺凌百姓做了很多傷天害理的事情,少林寺收到他的邀請後,集結了50多名僧人前往,趁著做法事的機會一群人一哄而上擊殺了縣令,百姓們紛紛對他感恩戴德,紛紛下跪說他是活佛,拯救世人。
方丈在寺廟中成長,沒聽到過如此多的讚譽,膨脹了起來,他囚禁了鎮守這裡的軍將,招降了一部分願意跟隨他的士兵,百姓為了逃避高額的賦稅,願意追隨他冒險。
少林寺號召力大,又在表面上聯合白蓮教,他手下的實力逐漸壯大,徹底攻占了嵩山,起兵謀反。按照正常的套路來說,他應該攻占一片土地,占山為王,可是他卻反其道而行。
一來二去,少林寺不滿於現狀了,方丈在和尚們和尼姑們的互動下,開始下山搶地盤,這對於少林寺方丈來說,他迫於無奈,開始擴充軍事力量,從而與正在崛起的白蓮教競爭。他將目標放在了鹽戶出身的鹽幫身上。
經商正好碰上戰亂,鹽幫上下就參軍成為了驍勇善戰的將士,逐步發展壯大了自己的力量,占據一方。
突然有一天,白蓮教的淮河分部,鹽幫兄弟接到了一封莫名其毛的信,上面寫著少林寺願意稱兄道弟,要求他帶著士兵投靠。
白蓮教打聽一番後,發現和尚皇帝只是擁有一座小縣城的土皇帝,手下士兵少的可憐,便欣然接受。
收了白蓮教,占領小縣城的少林寺方丈就開始飄飄然,自立為帝,並且完善了一系列制度。建國號為「佛」,他自稱為「大乘皇帝」。
作為一位皇帝,自然少不了三宮六院七十二妃,方丈在稱帝後,娶了一位尼姑當老婆。這位尼姑,據說是他少年時候的一位老相好。
一位和尚占據小縣城就稱帝,還讓尼姑當皇后,這很快就成為了當時的笑談,但少林寺不以為然,甚至引以為傲。
於是少林寺和尚便自封為皇帝,而且還將自己暗戀很久的尼姑封為皇后,令人稱奇的是他還將國號取為了佛字,不過他本人卻不是一個當皇帝的苗子,他只做了三個月的皇帝。
鹽幫也終於忍不住了,這少林寺簡直在搞笑,不能忍,於是白蓮教內外結合,少林寺沒有防備,便被打敗吞併。
少林寺方丈人不錯,和尚也很感激,自然和白蓮教撕破了臉,他為了救出方丈,猛殺了不少白蓮教和鹽幫的人,失敗了以後開始逃跑,當然會被追殺,他只好度過長江,來到應天府,聽說這裡安全,就過來了。
賈雨村暗自點頭,這和尚看來沒有隱瞞什麼,於是問他,「你既然會少林功夫,為何不劫富濟貧,反而拋頭露面,耍起了江湖賣藝?」
和尚看看周圍,他很直接,「我想過,不過碰到應天府的火槍手抓賊,我怕了。」
賈雨村哈哈大笑,和尚還挺有腦子,知道一身好功夫也抵不住子彈亂飛,看來還有做大將的潛力。
賈雨村一愣,不是說和尚都有法號嗎,原來都是謠傳,沒有名字好,「和尚要不你跟我做個護衛吧,管你吃飽,如何?」
和尚沒有直接反對,對賈雨村微微一笑,而是對著呂四娘行禮,「這位施主,我看著面熟,是不是江南女俠呂四娘?」
「你是何方神聖,我不認識你!」呂四娘仔細回憶,還是一點印象沒有,她確認不認識和尚。她剛要動手抓人,不會是來刺殺賈雨村的殺手吧。
賈雨村忙過來,拉著呂四娘,「和尚這是我夫人,做不做護衛,痛快的給個話,江湖男兒不要婆婆媽媽的。」
呂四娘突然要變臉,和尚一愣,意識到了唐突了,於是年輕和尚同意了,然後介紹自己沒有名字,用他的話說,出家人玩什麼名,叫他和尚就行。
他是典型的為了一口飯遁入佛門的,他家境貧寒,十幾歲時又遇上天災,旱災、蝗災和瘟疫相繼而至,父母雙亡,三個哥哥和幾個堂兄弟後來也死去,在無依無靠,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在家鄉出家。
說是出家,嚴格說來,也算不上是真正意義上的和尚。他入寺是人家看他身強體壯,能幹活,並沒有受戒,所以叫小沙彌更合適。
他家附近的佛寺不大,主要是靠租米過日子,但遇到災情,寺院也收不到租,和尚和佃戶也會為此吵架,於是廟裡開始斷糧。
寺院還能怎辦,無非開源節流,還乾脆打發一些和尚走人,那些師伯師叔則相繼出門雲遊。沙彌僅五十天,也被迫當上了雲遊僧。
在外雲遊讓他長了不少見識,總得來說,為了活下去,和尚根據指點,就是哪個地方富裕點就往哪裡去。雖然雲遊生活艱苦,和尚因此積累了一筆無形的財富。
他走遍了淮河一帶的名都大邑,每一條河流,每一個山脈,他都熟悉,尤其對地方風土人情的了解,豐富了他的人生經驗,同時這樣的經歷也鍛鍊了他的意志。
在外雲遊三年,再回到寺中時,他就變得不安分了,開始結交朋友,加入秘密組織白蓮教,再之後聽說少林寺也在招兵買馬,他就去了河南,跟著方丈練武,少林寺起義,他就參加了起義軍,正式開始造反了。
和尚經歷之於他的人生幫助巨大,不僅解決了他的溫飽問題,而且也極大的增長了他的見識,豐富了他的人生經驗,對於他而言也是一筆無形的財富。
和尚在的起義軍的首領也是和尚,大家都知道,因為雍正的各種行為,導致百姓暴亂,各個地方都開始起義。江南白蓮教其實還都是老百姓和流民,江北的白蓮教都是教會分子,主要是鹽幫的人。
其中少林寺的和尚也不甘寂寞,組織了當地的僧侶進行起義,為此他還自稱是活佛轉世,帶領大家普度眾生的,當時佛家在眾人心中還是有很大分量的,而聽到這麼說,很多人都當真了,跟隨他一起造反。
群雄割據,戰火紛飛。和尚跟著少林寺的方丈起義,他也要去攪和下這天下。一次偶然的機會,附近的縣令叫僧人們過去做法,並且設齋招待百姓。
而這位縣令可謂「聲名遠揚」,他搜刮民眾,欺凌百姓做了很多傷天害理的事情,少林寺收到他的邀請後,集結了50多名僧人前往,趁著做法事的機會一群人一哄而上擊殺了縣令,百姓們紛紛對他感恩戴德,紛紛下跪說他是活佛,拯救世人。
方丈在寺廟中成長,沒聽到過如此多的讚譽,膨脹了起來,他囚禁了鎮守這裡的軍將,招降了一部分願意跟隨他的士兵,百姓為了逃避高額的賦稅,願意追隨他冒險。
少林寺號召力大,又在表面上聯合白蓮教,他手下的實力逐漸壯大,徹底攻占了嵩山,起兵謀反。按照正常的套路來說,他應該攻占一片土地,占山為王,可是他卻反其道而行。
一來二去,少林寺不滿於現狀了,方丈在和尚們和尼姑們的互動下,開始下山搶地盤,這對於少林寺方丈來說,他迫於無奈,開始擴充軍事力量,從而與正在崛起的白蓮教競爭。他將目標放在了鹽戶出身的鹽幫身上。
經商正好碰上戰亂,鹽幫上下就參軍成為了驍勇善戰的將士,逐步發展壯大了自己的力量,占據一方。
突然有一天,白蓮教的淮河分部,鹽幫兄弟接到了一封莫名其毛的信,上面寫著少林寺願意稱兄道弟,要求他帶著士兵投靠。
白蓮教打聽一番後,發現和尚皇帝只是擁有一座小縣城的土皇帝,手下士兵少的可憐,便欣然接受。
收了白蓮教,占領小縣城的少林寺方丈就開始飄飄然,自立為帝,並且完善了一系列制度。建國號為「佛」,他自稱為「大乘皇帝」。
作為一位皇帝,自然少不了三宮六院七十二妃,方丈在稱帝後,娶了一位尼姑當老婆。這位尼姑,據說是他少年時候的一位老相好。
一位和尚占據小縣城就稱帝,還讓尼姑當皇后,這很快就成為了當時的笑談,但少林寺不以為然,甚至引以為傲。
於是少林寺和尚便自封為皇帝,而且還將自己暗戀很久的尼姑封為皇后,令人稱奇的是他還將國號取為了佛字,不過他本人卻不是一個當皇帝的苗子,他只做了三個月的皇帝。
鹽幫也終於忍不住了,這少林寺簡直在搞笑,不能忍,於是白蓮教內外結合,少林寺沒有防備,便被打敗吞併。
少林寺方丈人不錯,和尚也很感激,自然和白蓮教撕破了臉,他為了救出方丈,猛殺了不少白蓮教和鹽幫的人,失敗了以後開始逃跑,當然會被追殺,他只好度過長江,來到應天府,聽說這裡安全,就過來了。
賈雨村暗自點頭,這和尚看來沒有隱瞞什麼,於是問他,「你既然會少林功夫,為何不劫富濟貧,反而拋頭露面,耍起了江湖賣藝?」
和尚看看周圍,他很直接,「我想過,不過碰到應天府的火槍手抓賊,我怕了。」
賈雨村哈哈大笑,和尚還挺有腦子,知道一身好功夫也抵不住子彈亂飛,看來還有做大將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