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一萬對十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賈崇瓘看著被踏成肉泥的親兵首領久久默然,先登的二十二人全都是他的親兵,由親兵首領統領前來奪門。

  親兵永遠享用著軍中最高的待遇,他們是長官的守衛,也是全軍最強悍的將士,只有在最極端的情況親兵隊才會出動。

  高仙芝的主力部隊已經開到孽多城了,他安慰賈崇瓘道,「我已交代韓復,此次攻下孽多城,先登二十二人計首功,他們的家人會得到撫恤和無上榮光的。」

  賈崇瓘低沉著嗓音道,「謝大帥,我安西軍必是賞罰分明,劉志名前去的時候已經知道自己肯定不會生還,但他更知道大帥不會虧了他們的,都是好樣的!」

  「是啊,都是好樣的!」

  賈崇瓘畢竟是二十多年的戎馬生涯,生死早就看淡,哀傷過後,便重拾精神,搜捕逃脫的小勃律國主蘇失利之和吐蕃王后赤珠嘉央。

  高仙芝看看天色已近傍晚,對岸的吐蕃大營必是已經得到消息,便出城來到大軍之前。

  眼前肅殺的軍陣讓高仙芝渾身都在顫抖,這不是害怕,而是興奮,每一個細胞都在興奮!

  終於要決戰了,他力排眾議,既否決了部將砍斷藤橋的建議,又否決了入城據守的建議,強硬的擺開陣仗要和對面十萬吐蕃軍野戰的架勢。

  此次攻伐小勃律不是打一槍奪了城便可高枕無憂安穩班師的,目的還是要打掉吐蕃在小勃律的十萬大軍,這樣唐軍才可以實際控制住整個小勃律。

  「玄庭,我知你們的顧慮所在,非是本帥狂妄自大,可這一仗一定要打的,這一仗最少要保安西邊陲五年的安穩!」

  這是畢其功於一役的戰爭。

  吐蕃軍也沒想到唐軍在藤橋居然毫不設防,放任他們通過,只是在對面擺好陣仗,靜等自己渡河!

  鼓聲驟起,唐軍前軍為李嗣業,田珍的陌刀隊一千五百人,分為前三後二的兩個戰陣,每個戰陣各三排,計三百人,死死壓住吐蕃軍的攻擊視界。

  左軍趙崇玼,右軍賀婁餘潤落後一百五十步,分立兩側,畢思堔領三千騎兵游弋周邊。

  僕從軍全員散布在更為寬闊的扇面,以防逃竄的吐蕃軍漏網之魚。

  高仙芝打仗從來沒有考慮過用僕從軍做先鋒,他不是心慈手軟,而是完全不信任這些人,若是讓他們打打順風局,撿撿人頭還行,若是放在陣前血拼,只會適得其反,弄不好還會潰散之後裹挾到中軍。

  渡河的吐蕃人已近五萬,狹小的空地幾乎塞滿了吐蕃人,高仙芝手一揮,鼓手改變了鼓聲的節奏,一瞬間,所有的戰陣動了起來。

  「舉刀!」前軍李嗣業雄渾的聲音喝起!

  整整三個陌刀隊方陣同時大喝一聲,舉起手中的陌刀,整齊的小步跨進,「喝!」

  略顯單調,但整齊到令人膽寒的呼聲,一千五百人的方陣緩慢,但堅定的朝前壓去,繼續壓縮吐蕃人的空間。

  陌刀隊負重沉重,不可能打衝鋒,就只能這麼一步一步的緩緩前壓,那傍晚夕陽的餘暉照在陌刀上,冷冽的寒光讓吐蕃軍一陣慌亂,吐蕃軍頭人聲嘶力竭的穩住陣型,有性急的將領直接帶隊沖向了李嗣業。

  「舉!」

  刷的一聲,陌刀隊全員舉刀,

  「定!」

  一千五百人猶如一人,一千五百柄陌刀齊整的定在半空,

  「落!」

  不管眼前有多少敵人,甚至是有沒有敵人,是否會落空,所有陌刀齊刷刷的落下,登時面前便空了一片,衝鋒的吐蕃軍為之一滯!

  這就是陌刀隊,令行禁止,在落字未下之時,哪怕敵人衝到臉上都不能落刀,在落字以下,哪怕身前空無一人也要全力劈砍,一營如一人。

  刀光在重複的「起」,「定」,「落」三字之間如雪花紛飛,前沖的吐蕃軍如草芥一般被斬成幾段!

  李彌看的熱血沸騰,這便是陌刀隊,果真是當嗣業刀者,人馬俱碎!

  吐蕃大軍終於穩住陣型,身後對岸的援軍亦不再渡河,五萬人已經是這處戰場能擺開的極限了,吐蕃軍號聲響起,全員出擊!

  一時間箭矢紛飛,射向唐軍陣營,那些吐蕃奴隸軍更是嗷叫著,舉著簡單的刀劍武器,身上不著片履,瘋狂的沖向唐軍軍陣!

  吐蕃軍的構建不同於大唐,他們沒有明確的軍制,多為各頭人的私軍,前沖時更是以奴隸軍為前鋒,這些奴隸軍裝備簡陋,多數連基本的皮甲都沒有。


  但絕對不能小覷吐蕃人的這種亡命打法,要知道,此時的吐蕃軍也幾乎是最鼎盛之時,雖然裝備簡陋,但在宗教的洗腦和得戰功可去奴籍的誘惑之下,往往能對敵對的戰陣一衝即下。

  吐蕃是大唐多年的宿敵,二者的軍事戰爭往往勝負難料,過去的戰績幾乎持平,這也能看出吐蕃的實力。

  前軍的陌刀隊機械的揮舞著死亡之光,身處陌刀隊後方二十步的是兩千中軍弓弩兵,再後二十步是床弩兵。

  吐蕃軍受限於國力多使用軟弓,即桑木弓,而大唐國力強盛,尤其是在安西這種兵力稀少又需要守住300萬平方公里這麼大的地方,朝廷自當傾力支持,幾乎全軍換裝弩弓。

  吐蕃軟弓射程一百步,而唐軍弓弩兵的射程是一百五十步,兩人一組,一名弩兵身邊半跪一名填裝手,身邊放置四盒箭槽,每盒十隻箭矢,另有隨身箭矢三十支。

  二人交替射擊,弓弩斜指上方,再校尉舉旗指揮之下,統一發射。

  陌刀隊就如一座大山一般抵在前方,給了弓弩手莫大的安全感,他們只需安心的填裝射發即可,絲毫不用顧及前沖的吐蕃軍,他們沖不過來的。

  其後的床弩兵四人一組,更是誇張,一名主射手仰臥於地,腳蹬弓臂之上,低吼一聲,腳下發力,在兩側輔助之下將弓弦拉開,另一名士兵迅速填裝好一支粗大的弩箭在箭槽內。

  床弩射擊更不需要瞄準,在預設的仰角下,幾乎是每十秒便可射出一發,而一發床弩往往會接連貫穿三四名敵方士兵才會停止。

  戰鬥,在一開始便進入了白熱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