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又罰
「陛下息怒!」
眾人皆跪,齊聲請罪。
朱祁鎮還有些稚氣的臉,此時漲的通紅,指著張杰問:「張杰,朕問你,你剛剛說那個姓曹的千戶昨日才調任北鎮撫司,這究竟是誰下的調令?」
張杰面對朱祁鎮的質問,雖有口,但卻似又難言。磨磨蹭蹭許久,眼見朱祁鎮臉色越來越難看,這才支支吾吾道:「臣……不知。」
朱祁鎮嗤笑一聲,似有些故意:「是徐良?」
張杰忙搖頭,鄭重道:「肯定不是,徐鎮撫今日到任,況且曹千戶和徐鎮撫之前有罅隙,應該……不會吧!」
「這麼說來,就只有馬順嘍!」
朱祁鎮此言一出,宣旨太監毛公公頭低的都快要挨到地面,像是生怕這時朱祁鎮注意到他。
王振目光微不可查的從張杰身上掃過。
張杰依舊面不改色:「臣……真的不知!」
朱祁鎮一甩衣袖,提者袍襟,冷哼一聲,重新座回榻上。
「不知?」朱祁鎮嗤笑一聲,語氣略帶譏諷:「張杰,諱言慎行,謹小慎微,有負英國公家風。」
張杰表情一滯,抬起頭時,臉漲得通紅,梗著脖子道:「陛下,臣實不知,臣未曾聽說,亦無實據。不知,乃誠實之言,非怕了誰。」
朱祁鎮似乎就在等他這句話,一拍漆幾。
「好,既然不怕,那朕就給你一道旨意,領幾名禁衛,去詔獄將於康提出來交給禁衛,讓禁衛帶於康入宮。你去將那個什麼曹千戶和動手的一干屬下拿下,午門戴枷示眾。」
張杰一愣:「陛下,我一個人去拿?」
朱祁鎮面上譏諷之色又現:「怎麼?你不敢?」
張杰大聲道:「怎麼不敢,既是陛下旨意,臣萬死不辭。」
王振此時插言:「陛下,事未查清,於百戶和曹千戶之間,究竟誰是誰非……」
他話剛說一半,朱祁鎮便打斷了他:
「王先生,此事難道還不清楚?徐良今日要到任,昨天馬順調任一個和徐良有罅隙的千戶去北鎮撫司,此人一去北鎮撫司,就趁徐良不在,將徐良的得力屬下關進大獄。最可氣的是,竟用利器對著同僚。此事不用查,也能看出誰是誰非。」
朱祁鎮很少在有外人在的時候,這樣絲毫不留情面的打斷王振的話。
一時間,王振心中有些不快,臉色也就有些不自然。
朱祁鎮似乎也察覺到王振的變化,語氣稍緩。
「王先生,咱們就是太相信馬順,以至於他恃寵而驕,好端端一個錦衣衛,底下人貪墨死人錢,現在又為打壓下屬,故意派人去北鎮撫司搗亂。王先生萬不可再心軟求情。」
此話一出,王振臉上出現一絲悲憫,長嘆一口氣。
「陛下,馬順還是忠心的,但此事他做的或許真的欠妥,陛下說得對,是得敲打敲打他。」
朱祁鎮點點頭。
「毛義,你回來時,可有在午門見到馬順?」
宣旨太監毛義忙回道:「老奴回來時,馬指揮使的板子已經打完,人也已經送回府里,沒有見到。梁公公應該很快就會來復旨。」
朱祁鎮冷哼一聲:「倒是便宜他了,若是還沒打完,朕倒想再加四十杖。」
毛義身體一抖,腦袋往回縮了縮。
「板子可以免了,但懲治不能沒有,毛義,你去宣朕口諭:馬順才不能服眾,又屢次縱容屬下。降三級,仍理錦衣衛事,若還有下次,決不輕饒。」
王振一聽,張口欲言,但似又想到了什麼,最終還是沒有說出口。
降三級,就和徐良指揮僉事平級。
雖仍理錦衣衛事,但要想再徹徹底底壓徐良一頭,怕是不大可能了。
朱祁鎮此舉,顯然是覺察到馬順不願徐良分權,暗裡使陰招。
這種事本來只要做的隱秘,算不得什麼新鮮事,怪就怪他指派的人實在太蠢,如今被陛下知曉。
剛剛才罰完他縱容屬下斂財之舉,馬上就又出了這樣的事。
而且這件事是被英國公府的嫡長孫親眼看見,陛下震怒,的確實數活該。
王振心裡知曉,陛下此時正在氣頭上,若是再勸阻,怕會適得其反。
他心中對馬順如此無能之舉,也甚感氣憤。氣憤之餘,又有些慶幸,好在沒免了馬順的職,以後總還有機會。
王振心中總有一絲不安之感,馬順接連出事,又屢出昏招,他總覺得其中蹊蹺之處頗多。
徐良的指揮僉事之職,北鎮撫司鎮撫之位,原是太皇太后借著瓦剌使團的事,向陛下求來的。
陛下本來心中頗有微詞。也聽了他的建議,將『理』北鎮撫司事,臨時改成了『暫理』北鎮撫事。
可馬順接連出事,徐良眼見將會坐穩北鎮撫司鎮撫之職。
偏偏最奇怪的是,徐良偏偏什么小動作都沒做,全是馬順自作自受。
「不對!」王振心中突然閃過一絲亮光。
近來這些事,自始至終,有一個人的影子,一直轉圜其中。
「於康?」
王振回想起昨夜之事,他本來穩操勝券,卻最終被於康以一件『山貓』事件,引開陛下思緒,還讓馬順吃了個暗虧。
剛剛張杰所說之事,又是因為於康,短短一夜之間,馬順在陛下心中地位,一落千丈。
得利最多的是徐良,但促成徐良得利的,卻是於康。
想通這些,王振恍然大悟,一切也都豁然開朗。
「原來真的是你,咱終究還是小瞧了你,劉年說的沒錯,你的確無恥至極。」
王振如此想,又念起昨夜未成之事,心中愈發懊惱,但也在此刻,他愈發堅定除掉於康之心。
思來想去,將於康送往麓川前線,始終還是最好的辦法。
王振思緒萬千,朱祁鎮卻已將各項事務分派妥當。
張杰、毛義自領命去了。
朱祁鎮看到王振神色不對,還以為王振仍在想馬順的事,於是問道。
「王先生還在想朕降職馬順的事?」
王振搖了搖頭:「陛下,馬順之事,陛下決斷聖明,沒什麼可想的。我是在想麓川的事。」
朱祁鎮一聽,連忙正襟危坐,表情也變的肅穆起來。
「可是出了什麼事?難道還有人對征麓川之事有反對之言,是誰?難道又是那個劉廷振?」
朱祁鎮的臉色越來越不好看,甚至眼神中有一絲殺機,若隱若現。
眾人皆跪,齊聲請罪。
朱祁鎮還有些稚氣的臉,此時漲的通紅,指著張杰問:「張杰,朕問你,你剛剛說那個姓曹的千戶昨日才調任北鎮撫司,這究竟是誰下的調令?」
張杰面對朱祁鎮的質問,雖有口,但卻似又難言。磨磨蹭蹭許久,眼見朱祁鎮臉色越來越難看,這才支支吾吾道:「臣……不知。」
朱祁鎮嗤笑一聲,似有些故意:「是徐良?」
張杰忙搖頭,鄭重道:「肯定不是,徐鎮撫今日到任,況且曹千戶和徐鎮撫之前有罅隙,應該……不會吧!」
「這麼說來,就只有馬順嘍!」
朱祁鎮此言一出,宣旨太監毛公公頭低的都快要挨到地面,像是生怕這時朱祁鎮注意到他。
王振目光微不可查的從張杰身上掃過。
張杰依舊面不改色:「臣……真的不知!」
朱祁鎮一甩衣袖,提者袍襟,冷哼一聲,重新座回榻上。
「不知?」朱祁鎮嗤笑一聲,語氣略帶譏諷:「張杰,諱言慎行,謹小慎微,有負英國公家風。」
張杰表情一滯,抬起頭時,臉漲得通紅,梗著脖子道:「陛下,臣實不知,臣未曾聽說,亦無實據。不知,乃誠實之言,非怕了誰。」
朱祁鎮似乎就在等他這句話,一拍漆幾。
「好,既然不怕,那朕就給你一道旨意,領幾名禁衛,去詔獄將於康提出來交給禁衛,讓禁衛帶於康入宮。你去將那個什麼曹千戶和動手的一干屬下拿下,午門戴枷示眾。」
張杰一愣:「陛下,我一個人去拿?」
朱祁鎮面上譏諷之色又現:「怎麼?你不敢?」
張杰大聲道:「怎麼不敢,既是陛下旨意,臣萬死不辭。」
王振此時插言:「陛下,事未查清,於百戶和曹千戶之間,究竟誰是誰非……」
他話剛說一半,朱祁鎮便打斷了他:
「王先生,此事難道還不清楚?徐良今日要到任,昨天馬順調任一個和徐良有罅隙的千戶去北鎮撫司,此人一去北鎮撫司,就趁徐良不在,將徐良的得力屬下關進大獄。最可氣的是,竟用利器對著同僚。此事不用查,也能看出誰是誰非。」
朱祁鎮很少在有外人在的時候,這樣絲毫不留情面的打斷王振的話。
一時間,王振心中有些不快,臉色也就有些不自然。
朱祁鎮似乎也察覺到王振的變化,語氣稍緩。
「王先生,咱們就是太相信馬順,以至於他恃寵而驕,好端端一個錦衣衛,底下人貪墨死人錢,現在又為打壓下屬,故意派人去北鎮撫司搗亂。王先生萬不可再心軟求情。」
此話一出,王振臉上出現一絲悲憫,長嘆一口氣。
「陛下,馬順還是忠心的,但此事他做的或許真的欠妥,陛下說得對,是得敲打敲打他。」
朱祁鎮點點頭。
「毛義,你回來時,可有在午門見到馬順?」
宣旨太監毛義忙回道:「老奴回來時,馬指揮使的板子已經打完,人也已經送回府里,沒有見到。梁公公應該很快就會來復旨。」
朱祁鎮冷哼一聲:「倒是便宜他了,若是還沒打完,朕倒想再加四十杖。」
毛義身體一抖,腦袋往回縮了縮。
「板子可以免了,但懲治不能沒有,毛義,你去宣朕口諭:馬順才不能服眾,又屢次縱容屬下。降三級,仍理錦衣衛事,若還有下次,決不輕饒。」
王振一聽,張口欲言,但似又想到了什麼,最終還是沒有說出口。
降三級,就和徐良指揮僉事平級。
雖仍理錦衣衛事,但要想再徹徹底底壓徐良一頭,怕是不大可能了。
朱祁鎮此舉,顯然是覺察到馬順不願徐良分權,暗裡使陰招。
這種事本來只要做的隱秘,算不得什麼新鮮事,怪就怪他指派的人實在太蠢,如今被陛下知曉。
剛剛才罰完他縱容屬下斂財之舉,馬上就又出了這樣的事。
而且這件事是被英國公府的嫡長孫親眼看見,陛下震怒,的確實數活該。
王振心裡知曉,陛下此時正在氣頭上,若是再勸阻,怕會適得其反。
他心中對馬順如此無能之舉,也甚感氣憤。氣憤之餘,又有些慶幸,好在沒免了馬順的職,以後總還有機會。
王振心中總有一絲不安之感,馬順接連出事,又屢出昏招,他總覺得其中蹊蹺之處頗多。
徐良的指揮僉事之職,北鎮撫司鎮撫之位,原是太皇太后借著瓦剌使團的事,向陛下求來的。
陛下本來心中頗有微詞。也聽了他的建議,將『理』北鎮撫司事,臨時改成了『暫理』北鎮撫事。
可馬順接連出事,徐良眼見將會坐穩北鎮撫司鎮撫之職。
偏偏最奇怪的是,徐良偏偏什么小動作都沒做,全是馬順自作自受。
「不對!」王振心中突然閃過一絲亮光。
近來這些事,自始至終,有一個人的影子,一直轉圜其中。
「於康?」
王振回想起昨夜之事,他本來穩操勝券,卻最終被於康以一件『山貓』事件,引開陛下思緒,還讓馬順吃了個暗虧。
剛剛張杰所說之事,又是因為於康,短短一夜之間,馬順在陛下心中地位,一落千丈。
得利最多的是徐良,但促成徐良得利的,卻是於康。
想通這些,王振恍然大悟,一切也都豁然開朗。
「原來真的是你,咱終究還是小瞧了你,劉年說的沒錯,你的確無恥至極。」
王振如此想,又念起昨夜未成之事,心中愈發懊惱,但也在此刻,他愈發堅定除掉於康之心。
思來想去,將於康送往麓川前線,始終還是最好的辦法。
王振思緒萬千,朱祁鎮卻已將各項事務分派妥當。
張杰、毛義自領命去了。
朱祁鎮看到王振神色不對,還以為王振仍在想馬順的事,於是問道。
「王先生還在想朕降職馬順的事?」
王振搖了搖頭:「陛下,馬順之事,陛下決斷聖明,沒什麼可想的。我是在想麓川的事。」
朱祁鎮一聽,連忙正襟危坐,表情也變的肅穆起來。
「可是出了什麼事?難道還有人對征麓川之事有反對之言,是誰?難道又是那個劉廷振?」
朱祁鎮的臉色越來越不好看,甚至眼神中有一絲殺機,若隱若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