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定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柳媚兒見劉誠幾乎將話挑明,愈發心裡空吊吊的。

  剛剛於康對她態度的轉變,她雖未表現於外,心中卻是極歡喜的。

  哪知這份歡喜,她還未完全消化,緊接著就是一個晴天霹靂。

  柳媚兒心裡清楚,以她的身份,入於家宅門,簡直痴心妄想,她也從來不對此抱有奢望。

  但事到臨頭,她心裡還是有些不舒服,甚至有些怨氣。

  老爺子和於侍郎有舊,他一直未提,這次如果醫治好了於家的當家主母,義妹長的又是個惹人疼的模樣。

  柳媚兒越想,越覺得委屈。

  腦中風雲際會,正是焦灼之餘,她目光在於康和劉芣苢身上來回逡巡。

  於是,心裡愈發委屈了。

  她竟覺得二人很相配。

  滿腹幽怨,現下卻說不出口。

  她將目光停在義妹劉芣苢身上。

  臉上震驚還未消退的劉芣苢,連連搖頭。示意此事,她自始至終,都被蒙在鼓裡。

  祖父是享譽天下的大醫、名醫,但行事說話卻向來有些顛(祖母認證)。誰知今日竟發癲至此。將自己親孫女推入如此尷尬的境地。

  尤其是義結金蘭的姐姐,噴火的眸子,一直停在祖父身上,祖父卻毫無察覺,依然我行我素。

  幾個人,幾個心思。

  都無法將劉誠的話題繼續下去。

  老爺子滔滔不絕,其餘幾人卻無人應聲。

  於康更不能出聲,這位劉芣苢姑娘,看著身子極弱,要是自己不管不顧的回絕,是否會傷了她?

  傷了她倒也不打緊,畢竟第一次見。只是如此一來,這老爺子護孫心切,會不會覺得他不識好歹,拂袖而去?

  這樣一來,母親還治不治了?

  就在他心中萬難之際,突然餘光掃到小妹身上,眼睛滴溜溜一轉,有了個不是辦法的辦法。

  他悄悄用手指戳了戳小妹胳膊,對她使眼色。

  兄妹倆暗裡這種小動作,向來默契。

  於璚英當仁不讓,上前一步,為大哥排憂解難。脆生生的出聲打斷劉誠:「劉爺爺,我不要,我不同意。」

  劉誠像是瞬間被捏住了嗓子,不僅停下了滔滔不絕之論,還目瞪口呆。

  他心想:十三、四歲的小丫頭,怎生做得了大人的主?

  只是於璚英樣貌,實在討喜,且一想到,這丫頭可能是寶貝孫女未來小姑子,他也只能耐著性子問:「丫頭,你為何不同意?」

  「爹爹已經給大哥定過親了啊!」

  於璚英言之鑿鑿,加之看著天真無邪,不能不讓人信服。

  劉誠幾次張口欲言,無奈最後都偃旗息鼓。他看向柳媚兒,目光中充滿質詢。

  柳媚兒從於康的眼神和兄妹倆的小動作,早看出二人在演雙簧。

  至於劉誠,老頭子做事太不厚道,加之現在滿心怨氣。她實在懶得理會。

  劉誠卻絲毫不顯尷尬,清了清嗓子,權當剛剛的事沒發生過,一擺大醫的架子,口中說一聲:「醫病要緊。」

  不等於康回應,便率先一步登門。

  於康壓著聲音,對於璚英豎起大拇指:「小妹,這次多虧了你,要不是你機靈,編出這樣的瞎話,場面怕是有些難看。」

  於璚英瞪著眼睛:「大哥,我沒編瞎話。」

  於康一愣:「沒編瞎話?」

  於璚英這才說道:「爹爹剛回來那幾天,有次和娘說話,就是給你定了親啊!爹還說等過些日子,讓媒人去下聘。本來我要告訴你的,可是爹爹被帶走了,娘又病了,我就將這件事忘了。」

  於康眼睛瞪得溜圓,他沒想到竟真有其事,更沒想到父親竟然偷偷瞞著他,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套。

  於康有些好奇的問道:「知道是誰不?」

  「好像是姓楊。」

  於康大驚。

  心裡起了一聲震雷:爹!您這是打算要我的命啊!

  ……

  母親的病症,確實比於康想像的要嚴重一些。


  好在劉誠說了那句:「有些麻煩,但也能治。得花費些時日。」

  於康知道,劉誠此次來京,是為探親。並不打算長待。

  忙問:「您什麼時候離京?若是離京,我母親的醫治又如何安排?」

  劉誠笑了笑:「誰說我要離京了?」

  這次,就連劉芣苢也有些吃驚:

  「爺爺,您不是說今年要參加杏林會麼?帖子您都收下了。杏林會可是已經大肆宣揚,說您今年蒞臨。您知道天南海北,多少人因為聽到這個消息,趕赴杏林會麼?」

  「如今這杏林會,都是些徒有其表之人,去顯擺聲名的。之前接帖子,是因為閒來無事,現在醫治病患要緊,杏林會哪年不能去?」

  劉誠說的大義凜然,但劉芣苢卻知道,於家這位主母病症發現的及時,京師有位祖父的記名弟子,只要將後續治療交代給那位師叔,病患也能消除。

  祖父此舉,著實有些怪異,讓她摸不著頭腦。

  但劉芣苢卻沒往剛剛的事情上想,畢竟於康已經定親了。

  祖父今日所為,差點讓自己和義結金蘭的姐姐反目,到現在姐姐還生氣呢!

  她心裡為這位義姐嘆息。

  柳媚兒心中的怨艾,都快透體而出了,劉芣苢心知內情,卻不知該怎麼安慰。

  診斷完畢後,趁著讓人去抓藥的當口,劉誠立在院中,指著隔壁院落。

  「剛剛來時,見這家大門緊閉,可是沒住人家?」

  於康沒回京之前,隔壁宅院中,一直有自己人混在其中,以確保家中無男丁時,母親和小妹的安全。

  隔壁那座宅子,要比於家這座宅子大上近三倍。主人是一位江南布商。

  布商久不在京,自己也不住,就派了一些下人,平日裡整掃宅子,不至於荒廢。

  那些下人中,卻有一小半是於康塞進去的人。

  聽說最近布商要賣掉宅子。

  於康回京後,因為有探子一直在胡同監視。

  他也怕暴露,趁著布商遣散下人的當口,便讓自己人也都撤了出去。

  於康本打算將隔壁宅子買下來。

  後來想想也沒意義,等父親出獄,是要將祖父祖母從錢塘老家接進京的。

  如今的宅子,住著他們兩代人,倒還好。若老家人來,可就不夠住了。

  只憑父親和自己的俸祿,實買不起。

  老家的一切是跟腳所在,更是不能妄動。依著父親的性子,定然寧願選擇住的遠些。

  於康也不隱瞞,說了隔壁典賣宅子的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