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一盆涼水
於康扶著楊士奇坐定。將近兩日發生的事,挑挑揀揀,和他說了一遍。
有些隱秘,自然隱去不說。
即便如此,楊士奇在聽完後,依然瞠目結舌,對於康的遭遇感到驚奇萬分。
片刻後,楊士奇垂垂老矣的身軀仿佛重新煥發光彩。
於康看著這一幕,心中自然高興。
這位老倌能屹立朝堂幾十年,又深受歷代皇帝信任,自然不是等閒人。
如今雖已近耄耋之年,但誰又能說,他無老驥伏櫪之志?
可此時,於康卻不得不先潑他一盆涼水,讓他心中的火,不要燒的那麼旺。
「閣老,有件事還得拜託您。」
「說,老夫定然竭力幫你。」楊士奇目光灼灼,於康似受寵若驚。
「我想讓父親在獄中,再多呆些時日。」
「什麼?」
這次不僅是楊士奇,連在他身邊伺候的楊福,也跟著一齊瞪大了眼睛。
一個念頭,幾乎在二人心頭,同時浮起。
「這小子竟能說出如此不孝之言。」
不過很快,楊士奇就意識到不對勁。轉而面色不善的看向於康。
「養浩,你說這話是何意?可是覺得後日朝會,老夫沒本事為你父親洗清罪名?」
於康知道他誤會,暗道時機已到。終於將早已經準備好多時那盆涼水,朝著他兜頭潑了下去。
「閣老,陛下懷疑,我父親與您結黨。此時閣老所言,陛下不會信。」
一言激起千重浪,楊福倒吸一口涼氣。
楊士奇面無表情,似乎一切還如之前一樣。但於康卻早已瞧見,這位老人雙手在不住地抖動,雖不明顯,但卻足以反應他此時的心情。
「陛下是這麼說的?」
楊士奇眼神恍惚,看向於康。這一刻,這位老人仿佛真的變成了一個普通的老叟,在面對被自己親近的人誤解時,那種無助心痛和不知所措。
於康心中有些不忍,但話已出口,他無法再收回,只能繼續說下去。
「閣老,您是父親那科的主考官,父親又多次得您舉薦。巡撫地方這些年,也幸得您在朝中護持,才不至於被人構陷。這些在別人看來,就是閣老您結黨。」
「放屁,老夫一心為國,豈能任由別人如此污衊?」
楊士奇一雙老眼,此刻竟煞氣騰騰,恍如一頭斗獅,雖然老邁,但餘威尚存。
於康迎上他的眼神,毫不退縮。
「閣老,這世上,對的事,錯的事,往往交雜在一起。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分得清哪些是對,哪些是錯。哪些是對的,卻被人當成是錯,哪些是錯的,又被人確認是對。閣老歷朝數十載,難道還看不清麼?陛下要親政,在陛下眼中,所謂老臣,大多都是倚老賣老的絆腳石。陛下心中既然已經有了鬱結,一些事情在他心中,自然會往他需要的地方去猜測。」
「你竟如此狂悖,毫無臣子之心,你怎可如此……怎可如此……?」
楊士奇手指於康,口中只喃喃重複著這一句話。
楊福更是滿目震驚。
「你怎可這樣說老爺?連你父親這樣口直之人,都不會如此,你怎麼敢?」
於康起身抱拳,一揖到底。
「小子所言,句句發自肺腑,字字出自真心。若非對閣老親近,視閣老如至親長輩,小子絕不會言深至此。」
楊士奇仿佛一下子老了十歲。
「你也覺得老夫結黨?」
於康低頭不語。
楊士奇繼續質問:「你也覺得老夫貪戀權位,結黨營私麼?」
於康依舊不語。
「小子,老夫讓你說!」
於康終於抬頭:「閣老,我的想法重要麼?」
「很……重……要!」
楊士奇一字一句,幾乎咬著牙說出。
「我自然相信父親和閣老,一切都是為了大明朝,為了大明百姓。」於康語氣誠懇。
楊士奇臉色依舊如前,並沒有因為於康的話,心情變得稍好一些。甚至還多了一絲落寞。
「近兩年,隨著陛下年長,越來越不願聽我們這些老傢伙的建言。我也一直覺得是因為內有奸佞進讒言,外有阿諛之輩曲意逢迎。即便偶而心中生出你所說的那些感觸,也立即會拋掉此種不臣之想。現在,老夫才終於明白,原來這都不是空穴來風,老夫終究變成了陛下眼中的攔路虎,絆腳石。」
說到此處,一雙老目,兩泡濁淚,風燭一般的『殘軀』,似乎都在證實這位老人的傾頹與衰弱。
眼見這把再繼續燒下去,這位當朝一品大學士,便要真正生出退隱之心。
於康趕忙轉換角度。
「閣老,自古忠臣難免被人誤解。當政時,有多少名臣,蒙受不白之冤。但千百年來,何以即便在王朝陌路之時,哪怕明知必死之局,仍有忠直之臣前赴後繼,想要為國為民,爭取一份安寧之地。何以如此?」
於康反問,卻又自問自答。
「只因一切出乎於心,有此中正之心,千百年後,後人自有公論,閣老何必因此就生退心?」
楊福在一旁忍不住插言道:「難道讓老爺繼續被當成貪戀權位之人,當朝落得一身罵名?」
說到此處,一頓,口中暗自譏諷:
「千百年後……哼……千百年後,人已化作一捧黃土,那時再有公論,又有何用?」
楊士奇瞪他一眼。
「楊福,閉嘴!這些也是你一個下人所能胡言的?還不出去。」
楊士奇對待府中下人向來寬厚,如此當面斥責還以下人相稱,這些年來,還是頭一次,楊福一時,竟不知所措。
楊士奇卻不再理他,而是看向於康。
「今日,你和老夫說這一切,老夫就真當你是因為晚輩對長輩的親近,才敢直言。」
「小子確實是如此想的,此心蒼天可鑑。」
或許是於康剛剛那一番話有了效果,楊士奇氣色好了許多,似乎也從之前那種情緒中脫離出來。
「說吧,說說之前,你要拜託我的事。」
於康也不推辭,連忙從懷中取出一封信函。
楊士奇卻沒有接,瞪著眼睛,話中帶刺:「老夫眼神不濟,你說給我聽。」
於康無奈,只能自己打開信封,抽出信箋。
念道:「山西左參政王來,執法嚴苛,杖死轄內縣令等十數人。」
「王來?你父親這次奏疏上舉薦的那個?」
於康撇了撇嘴:「正是閣老朝初時,向陛下舉薦的山西參政。」
楊士奇臉色一黑,聽出於康話中之意。
他也沒放在心上,而是問道:「可是要我想辦法,暫時壓下此事?」
於康搖頭:「小子是想讓閣老尋一位所有人都知道,是您門下,且極其親近的言官。上一道言辭激烈的奏疏,彈劾我父親舉薦王來一事。並將王來所犯之罪一併彈劾。」
有些隱秘,自然隱去不說。
即便如此,楊士奇在聽完後,依然瞠目結舌,對於康的遭遇感到驚奇萬分。
片刻後,楊士奇垂垂老矣的身軀仿佛重新煥發光彩。
於康看著這一幕,心中自然高興。
這位老倌能屹立朝堂幾十年,又深受歷代皇帝信任,自然不是等閒人。
如今雖已近耄耋之年,但誰又能說,他無老驥伏櫪之志?
可此時,於康卻不得不先潑他一盆涼水,讓他心中的火,不要燒的那麼旺。
「閣老,有件事還得拜託您。」
「說,老夫定然竭力幫你。」楊士奇目光灼灼,於康似受寵若驚。
「我想讓父親在獄中,再多呆些時日。」
「什麼?」
這次不僅是楊士奇,連在他身邊伺候的楊福,也跟著一齊瞪大了眼睛。
一個念頭,幾乎在二人心頭,同時浮起。
「這小子竟能說出如此不孝之言。」
不過很快,楊士奇就意識到不對勁。轉而面色不善的看向於康。
「養浩,你說這話是何意?可是覺得後日朝會,老夫沒本事為你父親洗清罪名?」
於康知道他誤會,暗道時機已到。終於將早已經準備好多時那盆涼水,朝著他兜頭潑了下去。
「閣老,陛下懷疑,我父親與您結黨。此時閣老所言,陛下不會信。」
一言激起千重浪,楊福倒吸一口涼氣。
楊士奇面無表情,似乎一切還如之前一樣。但於康卻早已瞧見,這位老人雙手在不住地抖動,雖不明顯,但卻足以反應他此時的心情。
「陛下是這麼說的?」
楊士奇眼神恍惚,看向於康。這一刻,這位老人仿佛真的變成了一個普通的老叟,在面對被自己親近的人誤解時,那種無助心痛和不知所措。
於康心中有些不忍,但話已出口,他無法再收回,只能繼續說下去。
「閣老,您是父親那科的主考官,父親又多次得您舉薦。巡撫地方這些年,也幸得您在朝中護持,才不至於被人構陷。這些在別人看來,就是閣老您結黨。」
「放屁,老夫一心為國,豈能任由別人如此污衊?」
楊士奇一雙老眼,此刻竟煞氣騰騰,恍如一頭斗獅,雖然老邁,但餘威尚存。
於康迎上他的眼神,毫不退縮。
「閣老,這世上,對的事,錯的事,往往交雜在一起。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分得清哪些是對,哪些是錯。哪些是對的,卻被人當成是錯,哪些是錯的,又被人確認是對。閣老歷朝數十載,難道還看不清麼?陛下要親政,在陛下眼中,所謂老臣,大多都是倚老賣老的絆腳石。陛下心中既然已經有了鬱結,一些事情在他心中,自然會往他需要的地方去猜測。」
「你竟如此狂悖,毫無臣子之心,你怎可如此……怎可如此……?」
楊士奇手指於康,口中只喃喃重複著這一句話。
楊福更是滿目震驚。
「你怎可這樣說老爺?連你父親這樣口直之人,都不會如此,你怎麼敢?」
於康起身抱拳,一揖到底。
「小子所言,句句發自肺腑,字字出自真心。若非對閣老親近,視閣老如至親長輩,小子絕不會言深至此。」
楊士奇仿佛一下子老了十歲。
「你也覺得老夫結黨?」
於康低頭不語。
楊士奇繼續質問:「你也覺得老夫貪戀權位,結黨營私麼?」
於康依舊不語。
「小子,老夫讓你說!」
於康終於抬頭:「閣老,我的想法重要麼?」
「很……重……要!」
楊士奇一字一句,幾乎咬著牙說出。
「我自然相信父親和閣老,一切都是為了大明朝,為了大明百姓。」於康語氣誠懇。
楊士奇臉色依舊如前,並沒有因為於康的話,心情變得稍好一些。甚至還多了一絲落寞。
「近兩年,隨著陛下年長,越來越不願聽我們這些老傢伙的建言。我也一直覺得是因為內有奸佞進讒言,外有阿諛之輩曲意逢迎。即便偶而心中生出你所說的那些感觸,也立即會拋掉此種不臣之想。現在,老夫才終於明白,原來這都不是空穴來風,老夫終究變成了陛下眼中的攔路虎,絆腳石。」
說到此處,一雙老目,兩泡濁淚,風燭一般的『殘軀』,似乎都在證實這位老人的傾頹與衰弱。
眼見這把再繼續燒下去,這位當朝一品大學士,便要真正生出退隱之心。
於康趕忙轉換角度。
「閣老,自古忠臣難免被人誤解。當政時,有多少名臣,蒙受不白之冤。但千百年來,何以即便在王朝陌路之時,哪怕明知必死之局,仍有忠直之臣前赴後繼,想要為國為民,爭取一份安寧之地。何以如此?」
於康反問,卻又自問自答。
「只因一切出乎於心,有此中正之心,千百年後,後人自有公論,閣老何必因此就生退心?」
楊福在一旁忍不住插言道:「難道讓老爺繼續被當成貪戀權位之人,當朝落得一身罵名?」
說到此處,一頓,口中暗自譏諷:
「千百年後……哼……千百年後,人已化作一捧黃土,那時再有公論,又有何用?」
楊士奇瞪他一眼。
「楊福,閉嘴!這些也是你一個下人所能胡言的?還不出去。」
楊士奇對待府中下人向來寬厚,如此當面斥責還以下人相稱,這些年來,還是頭一次,楊福一時,竟不知所措。
楊士奇卻不再理他,而是看向於康。
「今日,你和老夫說這一切,老夫就真當你是因為晚輩對長輩的親近,才敢直言。」
「小子確實是如此想的,此心蒼天可鑑。」
或許是於康剛剛那一番話有了效果,楊士奇氣色好了許多,似乎也從之前那種情緒中脫離出來。
「說吧,說說之前,你要拜託我的事。」
於康也不推辭,連忙從懷中取出一封信函。
楊士奇卻沒有接,瞪著眼睛,話中帶刺:「老夫眼神不濟,你說給我聽。」
於康無奈,只能自己打開信封,抽出信箋。
念道:「山西左參政王來,執法嚴苛,杖死轄內縣令等十數人。」
「王來?你父親這次奏疏上舉薦的那個?」
於康撇了撇嘴:「正是閣老朝初時,向陛下舉薦的山西參政。」
楊士奇臉色一黑,聽出於康話中之意。
他也沒放在心上,而是問道:「可是要我想辦法,暫時壓下此事?」
於康搖頭:「小子是想讓閣老尋一位所有人都知道,是您門下,且極其親近的言官。上一道言辭激烈的奏疏,彈劾我父親舉薦王來一事。並將王來所犯之罪一併彈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