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罪己詔
就這時,韃靼首領圖蒙,走了出來。
「陛下,臣圖蒙,正妻剛去世,臣請求陛下賜臣一個妻子。」
聽到這句話,朱祁鈺臉色微變,心中暗嘆:終於來了!
他看著眼前的圖蒙,冷冷地道:「圖蒙,你可知道我大明從不和親?」
韃靼首領圖蒙聞言,身體一顫,臉上露出惶恐之色,連忙低頭道:「臣知罪。」
朱祁鈺見狀,神色稍緩,微笑著道:「不過,朕雖不能允諾你一個大明公主,但等你再婚之日,朕會賜你妻子一個大明郡主的爵位。」
俗話說得好,打一巴掌,就得給個甜棗。
如此一來,也算是給了這個韃靼首領一點臉面了。
圖蒙大喜,連忙叩頭謝恩:「多謝陛下!」
其他首領見此,卻是極為眼熱。
這時,兀良哈的首領索倫也按捺不住了,站起身來,向朱祁鈺行禮道:「陛下,臣有一女,年芳十六,才貌雙絕,臣想把小女獻給陛下。」
其他首領們聽聞此言,不禁有些嫉妒地看向兀良哈首領。
他們明白,索倫試圖通過獻出女兒來討好陛下,以獲得更多的好處。
而朱祁鈺只是微微一笑,對於索倫的提議並未回應。
果然如方悅所說,這些首領們紛紛獻上了美女。
不過,他豈會輕易接受這種提議呢?
兀良哈首領索倫看到朱祁鈺只是笑了笑,沒有回應,只好無奈地退回座位,心中暗自惋惜自己失去了一次討好皇帝的機會。
而其他首領則暗自慶幸自己沒有輕易開口,以免碰釘子。
這時,朱祁鈺忽然想到,既然已經決定要賞賜這些首領們的子女,那麼多賞幾個也無妨啊!
於是,他慷慨大方地宣布:「諸位首領,你們的子女們都是草原上的精英,朕決定將他們全部賜予郡主或者郡公的爵位。
這樣一來,你們的家族將會更加榮耀,也能更好地維護我們之間的友好關係。」
話音剛落,眾首領們紛紛跪地謝恩,感激涕零地表示願意永遠效忠於大明皇帝。
朱祁鈺看著這一幕,心中暗自得意。
反正這些郡主、郡公的名號只是個虛名罷了,又不需要給他們發俸祿,自己也沒有什麼損失。
這樣既能讓這些首領們高興,又能鞏固雙方的友好關係,何樂而不為呢?
眾草原部族首領,這次朝見大明皇帝後,歸去時都十分滿意。
當然,朱祁鈺、于謙、方悅也十分滿意,北部疆域的動盪,暫時得到了平息。
這次不但剿滅了邊境最大的危險瓦剌也先,也震懾了其他各部族。
朱祁鈺深知,若想邊境真正的長治久安,那麼大明的國力,必須繼續增強,自己的拳頭也要更硬,武器更為鋒利。
唯有如此,這些草原部族才會服帖,溫順。
否則,他們就是伺機潛伏著的毒蛇、惡狼,隨時給你一次猛擊。
唯有自身強大,才是硬道理。
如今,北部邊境的戰亂,終於得到了平息。
瓦剌覆滅。
也先被殺。
失地收復。
五州之地流離失所的百姓需要安置。
破敗的城池,需要修築。
在新任五州布政使方悅的努力下,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得知明日皇上就要班師回朝了。
方悅再次拜會了皇上。
「陛下,臣請求免除五州百姓三年的賦稅。」
朱祁鈺點了點頭:「這幾日,朕也看到了你的不易,以及五州百姓的苦難。朕准了。」
「朕說過,朕相信你的能力,和眼光。所以,絕不會只是口頭上的支持。」
「回到京師,朕還會讓戶部,每年再給你撥款百萬。」
「朕希望,五年後這五州之地,成為我們大明武力最強,經濟繁榮的邊境城市。」
方悅聽到皇帝的許諾,再次激動起來。
這才是真正的支持!
「陛下,臣立下軍令狀,定不負陛下所託,不負五州百姓所望。」
朱祁鈺帶著于謙,范廣,石柱,張懋,湯傑等文武,終於班師回朝了。
從他們從京師出發,到如今回歸,恰好一個月。
在這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裡,朱祁鈺這位新帝可謂是功績赫赫。
他親自率領數十萬大軍,展現出卓越的決斷力,取得了許多令人矚目的成就。
這些事跡迅速傳遍了大明的各個郡縣,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熱議。
大明的百姓們對這位新皇帝充滿了期待和敬仰之情,紛紛興奮地議論著這位聖君。
天降明君,是大明之福,是百姓之福。
然而,對於這一切讚譽和傳頌,朱祁鈺本人卻毫不知情。
此刻的他,一心只想著儘快返回京城,好好休息一下,享受一頓豐盛的美食。
這一個月,他日夜操勞,事事親力親為,忙碌得幾乎沒有片刻停歇。
當然,他的辛勤付出得到了豐厚的回報。
正是由於他的親臨現場、事無巨細地處理事務,才使得五州之地能夠如此迅速地恢復生產和發展。
讓那些地方官員不敢懈怠。
同時,朱祁鈺聖明之君的形象也深深地印在了他們心中,贏得了他們的尊重和敬畏。
就連于謙、方悅、范廣等重要大臣,望向他的眼神也愈發顯得敬畏有加。
這一日。
在大軍臨近土木堡之時,朱祁鈺突然勒住韁繩,轉頭看向身後的于謙和眾將,輕聲說道。
「於卿,我們去土木堡吧。蔡奠一下為我大明陣亡的二十萬英靈。」
于謙、范廣等人一聽,頓時神色肅然,他們都知道,土木堡之變是大明的重大恥辱,也是皇帝的恥辱。
如今新帝自揭傷疤,坦然相對,這份胸襟真的令人敬重。
「陛下英明,臣等佩服之至!」
特別是張懋,這個鋼鐵一般性情的青年將領,此時竟痛哭流涕,不能自已。
不過,並沒有人看不起他,反而被他的真情所感動。
因為他是為他的父親英國公張輔而哭,也是對大明二十萬將士的而哭。
朱祁鈺率領大軍,來到土木堡之後。
只見在這個戰場的中央,已經起了一個超大墳冢。
不用說,這定是二十萬大軍的屍體被焚燒之後,葬入了其中。
無論其生前多麼尊貴,權力多麼大,死後就如同塵土一般渺小。
朱祁鈺在這座巨大的墳冢之前,令人擺壇祭奠。
同時,他還讓于謙替自己寫了一份罪己詔。
與其說是為他寫的,倒不如是為他那個皇兄朱!祁鎮寫的罪己詔。
朱祁鈺在這巨大墳冢之前,在數十萬將士的見證下,神情悲痛,念了這篇罪己詔。
他此舉再次贏得了數十萬將士的敬重。
土木堡之戰,與這位新君非但沒有關係,還是他幫陣亡的二十萬將士報仇雪恨。
為大明洗刷了恥辱。
但現在這位新君,沒有讓人歌頌自身的功德,而是在二十萬英靈前,發出了一篇罪己詔。
此時,活著的數十萬將士們默默地聽著,他們的眼中閃爍著淚光。
九五之尊的大明皇帝,能做到如此地步,已不能用敬仰他們此時的心情了。
數十萬人的大軍此時對這位新帝的忠誠,已經超越了普通的忠誠,達到了一個死忠的程度。
強者,令人畏懼;仁者,則令人敬仰。
而這兩者,朱祁鈺,無疑都占據了。
他既有強大的實力,又有仁德之心,這樣的皇帝怎能不讓人忠心耿耿呢?
「吾皇萬歲!」
「吾皇萬歲!」
「吾皇萬歲!」
數十萬的將士們,在這巨大的墳冢面前高呼著。
群山之間,迴蕩著這震耳欲聾的呼喊聲,久久不散。
張懋在即將離開時,毅然決然地脫下身上的衣衫,包裹起一大包戰場上的泥土。
這片土地僅沾染著他父親張輔的鮮血,還浸透了眾多將士的熱血。
他要把這些土,帶回京師,撒在他父親的衣冠冢上。
朱祁鈺看著這位仁孝的青年將領,不覺點了點頭。
此次出征月余,他也觀察了張懋多日。
此子不但才能俱佳,而且還有英國公張輔之志和忠誠。
這英國公爵位,非他莫屬。
想到這,朱祁鈺不禁笑了。
因為他開始思考大軍回到京城後的封賞問題。
此次北征,若要論誰的功勞最大,群臣首先會想到的自然是他這位皇帝。
不過,朱祁鈺心裡清楚,真正功勞最大的,還是他身邊的這些忠臣良將。
其中,于謙、石柱和方悅三人,無疑應居首功。
其次,則是張懋、湯傑、范廣等將領,他們同樣立下赫赫戰功。
當然,還有許多其他立下大功的臣子,他們的功績也不可忽視。
這些功勞,朱祁鈺每日就會讓人整理,送去京城。
他希望大軍在回到京城的那天,就能得到屬於他們自己的封賞。
這也是數十萬大軍所期許的。
……
大明,京城。
城內的文武百官、皇親勛貴和數十萬百姓,似乎在一夜之間得知了一個重要消息:皇帝將於今日凱旋而歸!
整個京城洋溢著歡樂的氛圍,宛如過年般熱鬧非凡。
城牆上掛起了一串串大紅燈籠,將整個京城裝點得格外喜慶。
紅色的燈籠隨風搖曳,發出柔和的光芒,照亮了整個城市的夜空。
與此同時,鞭炮聲也此起彼伏地響起,震耳欲聾的聲音讓人感受到了濃濃的歡慶氛圍。
無論是朝廷中的文武官員,還是普通的百姓,大家都穿上了喜慶的衣服,準備迎接皇上回京。
「陛下,臣圖蒙,正妻剛去世,臣請求陛下賜臣一個妻子。」
聽到這句話,朱祁鈺臉色微變,心中暗嘆:終於來了!
他看著眼前的圖蒙,冷冷地道:「圖蒙,你可知道我大明從不和親?」
韃靼首領圖蒙聞言,身體一顫,臉上露出惶恐之色,連忙低頭道:「臣知罪。」
朱祁鈺見狀,神色稍緩,微笑著道:「不過,朕雖不能允諾你一個大明公主,但等你再婚之日,朕會賜你妻子一個大明郡主的爵位。」
俗話說得好,打一巴掌,就得給個甜棗。
如此一來,也算是給了這個韃靼首領一點臉面了。
圖蒙大喜,連忙叩頭謝恩:「多謝陛下!」
其他首領見此,卻是極為眼熱。
這時,兀良哈的首領索倫也按捺不住了,站起身來,向朱祁鈺行禮道:「陛下,臣有一女,年芳十六,才貌雙絕,臣想把小女獻給陛下。」
其他首領們聽聞此言,不禁有些嫉妒地看向兀良哈首領。
他們明白,索倫試圖通過獻出女兒來討好陛下,以獲得更多的好處。
而朱祁鈺只是微微一笑,對於索倫的提議並未回應。
果然如方悅所說,這些首領們紛紛獻上了美女。
不過,他豈會輕易接受這種提議呢?
兀良哈首領索倫看到朱祁鈺只是笑了笑,沒有回應,只好無奈地退回座位,心中暗自惋惜自己失去了一次討好皇帝的機會。
而其他首領則暗自慶幸自己沒有輕易開口,以免碰釘子。
這時,朱祁鈺忽然想到,既然已經決定要賞賜這些首領們的子女,那麼多賞幾個也無妨啊!
於是,他慷慨大方地宣布:「諸位首領,你們的子女們都是草原上的精英,朕決定將他們全部賜予郡主或者郡公的爵位。
這樣一來,你們的家族將會更加榮耀,也能更好地維護我們之間的友好關係。」
話音剛落,眾首領們紛紛跪地謝恩,感激涕零地表示願意永遠效忠於大明皇帝。
朱祁鈺看著這一幕,心中暗自得意。
反正這些郡主、郡公的名號只是個虛名罷了,又不需要給他們發俸祿,自己也沒有什麼損失。
這樣既能讓這些首領們高興,又能鞏固雙方的友好關係,何樂而不為呢?
眾草原部族首領,這次朝見大明皇帝後,歸去時都十分滿意。
當然,朱祁鈺、于謙、方悅也十分滿意,北部疆域的動盪,暫時得到了平息。
這次不但剿滅了邊境最大的危險瓦剌也先,也震懾了其他各部族。
朱祁鈺深知,若想邊境真正的長治久安,那麼大明的國力,必須繼續增強,自己的拳頭也要更硬,武器更為鋒利。
唯有如此,這些草原部族才會服帖,溫順。
否則,他們就是伺機潛伏著的毒蛇、惡狼,隨時給你一次猛擊。
唯有自身強大,才是硬道理。
如今,北部邊境的戰亂,終於得到了平息。
瓦剌覆滅。
也先被殺。
失地收復。
五州之地流離失所的百姓需要安置。
破敗的城池,需要修築。
在新任五州布政使方悅的努力下,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得知明日皇上就要班師回朝了。
方悅再次拜會了皇上。
「陛下,臣請求免除五州百姓三年的賦稅。」
朱祁鈺點了點頭:「這幾日,朕也看到了你的不易,以及五州百姓的苦難。朕准了。」
「朕說過,朕相信你的能力,和眼光。所以,絕不會只是口頭上的支持。」
「回到京師,朕還會讓戶部,每年再給你撥款百萬。」
「朕希望,五年後這五州之地,成為我們大明武力最強,經濟繁榮的邊境城市。」
方悅聽到皇帝的許諾,再次激動起來。
這才是真正的支持!
「陛下,臣立下軍令狀,定不負陛下所託,不負五州百姓所望。」
朱祁鈺帶著于謙,范廣,石柱,張懋,湯傑等文武,終於班師回朝了。
從他們從京師出發,到如今回歸,恰好一個月。
在這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裡,朱祁鈺這位新帝可謂是功績赫赫。
他親自率領數十萬大軍,展現出卓越的決斷力,取得了許多令人矚目的成就。
這些事跡迅速傳遍了大明的各個郡縣,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熱議。
大明的百姓們對這位新皇帝充滿了期待和敬仰之情,紛紛興奮地議論著這位聖君。
天降明君,是大明之福,是百姓之福。
然而,對於這一切讚譽和傳頌,朱祁鈺本人卻毫不知情。
此刻的他,一心只想著儘快返回京城,好好休息一下,享受一頓豐盛的美食。
這一個月,他日夜操勞,事事親力親為,忙碌得幾乎沒有片刻停歇。
當然,他的辛勤付出得到了豐厚的回報。
正是由於他的親臨現場、事無巨細地處理事務,才使得五州之地能夠如此迅速地恢復生產和發展。
讓那些地方官員不敢懈怠。
同時,朱祁鈺聖明之君的形象也深深地印在了他們心中,贏得了他們的尊重和敬畏。
就連于謙、方悅、范廣等重要大臣,望向他的眼神也愈發顯得敬畏有加。
這一日。
在大軍臨近土木堡之時,朱祁鈺突然勒住韁繩,轉頭看向身後的于謙和眾將,輕聲說道。
「於卿,我們去土木堡吧。蔡奠一下為我大明陣亡的二十萬英靈。」
于謙、范廣等人一聽,頓時神色肅然,他們都知道,土木堡之變是大明的重大恥辱,也是皇帝的恥辱。
如今新帝自揭傷疤,坦然相對,這份胸襟真的令人敬重。
「陛下英明,臣等佩服之至!」
特別是張懋,這個鋼鐵一般性情的青年將領,此時竟痛哭流涕,不能自已。
不過,並沒有人看不起他,反而被他的真情所感動。
因為他是為他的父親英國公張輔而哭,也是對大明二十萬將士的而哭。
朱祁鈺率領大軍,來到土木堡之後。
只見在這個戰場的中央,已經起了一個超大墳冢。
不用說,這定是二十萬大軍的屍體被焚燒之後,葬入了其中。
無論其生前多麼尊貴,權力多麼大,死後就如同塵土一般渺小。
朱祁鈺在這座巨大的墳冢之前,令人擺壇祭奠。
同時,他還讓于謙替自己寫了一份罪己詔。
與其說是為他寫的,倒不如是為他那個皇兄朱!祁鎮寫的罪己詔。
朱祁鈺在這巨大墳冢之前,在數十萬將士的見證下,神情悲痛,念了這篇罪己詔。
他此舉再次贏得了數十萬將士的敬重。
土木堡之戰,與這位新君非但沒有關係,還是他幫陣亡的二十萬將士報仇雪恨。
為大明洗刷了恥辱。
但現在這位新君,沒有讓人歌頌自身的功德,而是在二十萬英靈前,發出了一篇罪己詔。
此時,活著的數十萬將士們默默地聽著,他們的眼中閃爍著淚光。
九五之尊的大明皇帝,能做到如此地步,已不能用敬仰他們此時的心情了。
數十萬人的大軍此時對這位新帝的忠誠,已經超越了普通的忠誠,達到了一個死忠的程度。
強者,令人畏懼;仁者,則令人敬仰。
而這兩者,朱祁鈺,無疑都占據了。
他既有強大的實力,又有仁德之心,這樣的皇帝怎能不讓人忠心耿耿呢?
「吾皇萬歲!」
「吾皇萬歲!」
「吾皇萬歲!」
數十萬的將士們,在這巨大的墳冢面前高呼著。
群山之間,迴蕩著這震耳欲聾的呼喊聲,久久不散。
張懋在即將離開時,毅然決然地脫下身上的衣衫,包裹起一大包戰場上的泥土。
這片土地僅沾染著他父親張輔的鮮血,還浸透了眾多將士的熱血。
他要把這些土,帶回京師,撒在他父親的衣冠冢上。
朱祁鈺看著這位仁孝的青年將領,不覺點了點頭。
此次出征月余,他也觀察了張懋多日。
此子不但才能俱佳,而且還有英國公張輔之志和忠誠。
這英國公爵位,非他莫屬。
想到這,朱祁鈺不禁笑了。
因為他開始思考大軍回到京城後的封賞問題。
此次北征,若要論誰的功勞最大,群臣首先會想到的自然是他這位皇帝。
不過,朱祁鈺心裡清楚,真正功勞最大的,還是他身邊的這些忠臣良將。
其中,于謙、石柱和方悅三人,無疑應居首功。
其次,則是張懋、湯傑、范廣等將領,他們同樣立下赫赫戰功。
當然,還有許多其他立下大功的臣子,他們的功績也不可忽視。
這些功勞,朱祁鈺每日就會讓人整理,送去京城。
他希望大軍在回到京城的那天,就能得到屬於他們自己的封賞。
這也是數十萬大軍所期許的。
……
大明,京城。
城內的文武百官、皇親勛貴和數十萬百姓,似乎在一夜之間得知了一個重要消息:皇帝將於今日凱旋而歸!
整個京城洋溢著歡樂的氛圍,宛如過年般熱鬧非凡。
城牆上掛起了一串串大紅燈籠,將整個京城裝點得格外喜慶。
紅色的燈籠隨風搖曳,發出柔和的光芒,照亮了整個城市的夜空。
與此同時,鞭炮聲也此起彼伏地響起,震耳欲聾的聲音讓人感受到了濃濃的歡慶氛圍。
無論是朝廷中的文武官員,還是普通的百姓,大家都穿上了喜慶的衣服,準備迎接皇上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