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供銷社的精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翌日,蔡裕康騎著自行車早早出發。

  踏浪灣分成【碧潮縣】和【青舟縣】兩個部分。這麼大片地方,當然不能盲目調查,至少要有個計劃。

  蔡裕康的想法是,從碧潮縣開始,圍繞著鹽廠所在的【海涌村】展開,一步步將全縣其他村食鹽的情況都調查一遍。雖然精鹽提價售賣屬於銷售的事,這樣的調查沒有直接幫助,但這能幫他了解些基本情況。

  運氣好,說不定有意外收穫!

  他的第一站,洪梧村供銷市場!

  供銷市場的前身,是大名鼎鼎的供銷社。

  供銷社售賣各類生產生活資料,以及各種農副產品,相當於商場、超市、專賣店、集貿市場的超級集合體!

  蔡裕康爹媽那一代,是計劃經濟的時代。那時,人們憑糧票購物,購物的地點就是供銷社,買東西是要搶著買的!

  然而,並非每個村都建有供銷社,踏浪村就沒有。踏浪村的村民,通常都要專門走去洪梧村的供銷社購物……洪梧村供銷社順著時代的大潮,自然而然地成了「購物天堂」。

  直到改開後,踏浪村建了紅星市場,情況才有所好轉。

  「這麼早還有這麼多人……」

  「大家怎麼都這麼勤快。」蔡裕康側身穿行。

  身旁黝黑的漢子聽到了蔡裕康的自言自語,眼睛笑得眯成一條縫,翹起嘴角道:「今天還算人少的嘞!」

  「小兄弟,你是來替爹媽買東西的吧?」

  「錢可要看緊點!這人多!」

  蔡裕康沒料到洪梧村的村民這麼熱絡,爽朗笑道:「謝謝提醒,我就自個無聊,來逛逛。」

  話畢,身旁花襯衫的大媽卻撲哧一笑:

  「來供銷市場逛?」

  「小伙子也真是,也不挑人少的時候來。」

  蔡裕康訕笑著撓頭,不知如何回應。但很快,他就被人流擠到了另一邊,跟漢子和大媽分開了。蔡裕康邊逛邊看,尋找賣鹽櫃檯的同時,享受著這個時代獨有的氣息。

  供銷社櫃檯內,各類商品琳琅滿目,幾乎什麼都有。

  男人主要看生產用的農具、種子、化肥。女人則會看各色針線、各色布料。如果家裡缺了油鹽醬醋中的哪一樣,他們也會到專門的櫃檯前詢問價格。

  孩子們更歡快、更跳脫。他們會跑去看新衣服、玩具,以及各種小人書。當然,大部分都會聚在糖果櫃前,喊著、哭著、求爹媽買兩顆來嘗嘗……

  說是嘗嘗,但都不知吃過多少回了。

  擠過人群,蔡裕康終於到了鹽櫃前。

  如他所料,鹽櫃中放著三種不同的精鹽:

  海冠鹽,五百克,三毛。

  國鹽,五百克,三毛六分。

  廣鹽,五百克,三毛八分。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村民擠在鹽櫃前,高喊著散裝粗鹽要多少斤……這種散裝粗鹽,跟炒菜做飯下的可不一樣。粗鹽一般是制醃肉、做醬菜用的,但也有人買來餵給自家牲畜。

  由於每家每戶需要的斤兩不同,因此粗鹽大都散裝售賣。

  起初鹽櫃前還一團亂麻。直到專門稱散裝粗鹽的工作人員大吼幾聲後,村民們才逐漸有序地排起了長隊。

  其中,有兩人因先後問題而發生了口角,但被工作人員喝斥後,他們又很快平息了下來。哪怕計劃經濟過去這麼多年,供銷市場的工作人員依舊很威風……

  「唉,鬧得跟打仗似的……」

  目睹一切的蔡裕康略感汗顏,但這沒辦法。這個時代生產力有限,很多東西都是定量售賣的。

  不搶?

  那就沒得買!

  蔡裕康選了個僻靜的角落,沒再關注排隊稱粗鹽的村民,轉而觀察起購買精鹽的。然而,供銷市場鹽櫃前,海冠鹽銷售的情況比蔡裕康想像中好不少。

  每十個村民,有六個願意買海冠鹽!

  這或許可以從距離上解釋。

  洪梧村離海涌村比較近,大部分村民都聽過海冠鹽這個品牌。在面對六分、八分的價格差距時,他們當然更願意購買海冠鹽。

  但,這或許就意味著——


  離海涌村越遠,海冠鹽的銷量就越差。

  繼續觀察半小時後,蔡裕康便騎車離開了。

  本來,他想等傍晚前再去臨近的【墨龜村】轉一圈。但現在看來,他還不如立刻出發去【墨龜村】,將傍晚的時段空出來,提前去更遠些的【竹豐村】。

  騎車路上,蔡裕康思忖著大舅李海冠的計劃。

  「提價賣到三毛八分,比我想像中難度更大啊……」

  「早知道,當初就不吹牛了。」蔡裕康皺緊眉頭,默默嘆了口氣,「大舅都難搞定的事情,我竟然還敢信誓旦旦地答應。」

  目前看來,離海涌村近的村子,海冠鹽尚能通過價格優勢拿下市場。但離它遠的村子,估計就難了……

  蔡裕康很難想像,如果自己直接將鹽櫃中海冠鹽的價格,改成三毛八一袋會怎麼樣……遇上素質差的,估計會直接吐唾沫;遇上素質一般的,肯定也會被罵幾句神經病。

  素質好的,估計都罵都懶得罵,調頭就去選其他兩種鹽。

  一旦改價引起消費者不滿,就算海冠鹽再將價格調回來,估計也不再能像現在這樣,有這麼多的村民願意買單。

  「這事,還真不是一般的棘手……」

  「難怪大舅願意在事成之後,傾斜資源支持我。」蔡裕康眯了眯眼,咬緊牙關。

  墨龜村離洪梧村不遠,很快他就到達了村市場。

  墨龜村的小市場,遠不如洪梧村的供銷市場氣派。小市場中,大部分人都只是支著小攤子,零零散散的擺在地上。只有一家紅磚店鋪,看起來比較正式。

  食鹽就在這家鋪子中售賣,價格與洪梧村供銷市場標的一樣。

  觀察了一個多小時。

  蔡裕康發現,墨龜村跟洪梧村的情況相似,平均下來會更好些,十人中有七人選了海冠鹽。可能,墨龜村村民的平均收入比洪梧村的更低一些吧……

  直到九點多,墨龜村市場都快空了,蔡裕康才緊鎖著眉頭,搖搖晃晃地騎車回家。

  「結癥結症……結症在哪呢?」

  「明明海冠鹽質量更好啊……但這個點,難道其他人不知道嗎?」蔡裕康迷茫地望著眼前的土路。

  這種事情,他光自己一個人想是沒用的。還得去找不買海冠鹽的人問問才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