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摸黑
膝角妖人怒視秋莫言,破口大罵:「好你個孽障,膽敢傷我!我師父是寒山妖道鍾量!」
秋莫言卻是淡然一笑,道:「有何不敢?就算你爹是李剛也不行!」
「膝角,你死定了,我說的!」
言罷,劍光再閃,膝角的另一條胳膊也被卸了下來,疼得他滿地打滾,哀嚎不已。
膝角妖人痛呼連連,口中罵罵咧咧,手下卻是掐了黑雲遁法的指訣,欲要逃離這兇險之地。
然而,秋莫言並未急於取其性命,而是巧妙地操控著劍光,如同無形的鎖鏈,牽引著膝角妖道按著他設定的方向踉蹌前行。
與此同時,在遙遠的花雨洞中,李秀之三人正探索著這神秘莫測的秘境。
他們驚奇地發現,花雨洞竟分為前、中、後三層,每一層都各有千秋。
前洞最為明亮寬敞,如同人間仙境;
中洞則深藏山腹,雖高大宏深,卻已失去了前洞的明媚,顯得頗為幽暗;
後洞更是陰森可怖,暗淡無光,恍若噬人巨獸。
李秀之細心觀察,發現中洞上下壁內布滿了斑駁的殘破痕跡,顯然是前人留下的發掘遺蹟。
他們沿著洞壁緩緩前行,直至盡頭,一塊巍峨的石碑映入眼帘。
這石碑高約兩丈,厚有三尺,表面卻光滑如鏡,未見任何字跡。
碑後迤邐,方顯後洞之門戶,其高不過丈余,步入其間,頓覺幽暗森然,寒氣逼人。
凌雲鳳忽而啟唇,言道:「既然我們攏共三個人,此間也有三個洞,不若各擇一洞,獨自參悟玄機,每隔半時辰,輪換而往,諸位意下如何?」
李秀之心中暗自思量,覺此中或有蹊蹺,然觀對方二人,還都是極為強悍的女拳師,只得頷首應允。
隨即,凌雲鳳身形一展,率先步入前洞;月黃昏緊隨其後,步入中洞;李秀之無奈,只得步入那後洞之中。
且說凌雲鳳步入前洞,沉心研習白陽圖解,初窺之下,驚覺起一開始的那十二個圖解。
除了頭一個圖解上是略俯之態,似為坐功之始,調息之態。
而餘下十一個圖解,除了面容身形各異,但是他們的姿態服飾竟然如出一轍,令人費解其奧。
凌雲鳳遂以手輕撫圖案,逐一探尋,忽然聽到「喀拉」一聲。
空白石壁之後竟現湧現裂痕,碎石紛落,光華乍現,滿室生輝。
凌雲鳳定睛觀之,見石壁之後藏有一凹形石槽,內置檀木匣三枚,其上封印重重,符籙繚繞。
正當她欲揭符籙之際,符籙竟自行騰空,化作十六個金光熠熠的篆文金字,飛騰而出:
「針訣降魔,藥全肉身。白陽傳承,有緣者得!」
凌雲鳳心潮澎湃,喜悅之情溢於言表,果真是應了曾祖姑白髮龍女崔無姑之預言,此間機緣與她有緣。
第一隻木匣之內,一卷羊皮古卷靜靜躺著,其上所載,正是《白陽針訣》之精髓。
而另外兩小匣之中,則是藏著形似麥穗、色澤幽黑、香氣襲人的上古仙藥——芒餌!
此芒餌非凡物,既能增力益氣,又能輕身健體,延年益壽,乃仙家珍饈,食之可避饑寒,這是合現在的凌雲鳳來使用。
於是,凌雲鳳依照《白陽針訣》上講述之法,將曾祖姑白髮龍女崔無姑所贈之三棱鐵針精心祭煉,同時輔以芒餌,益氣養神。
兩者相輔相成,竟生出諸多妙趣,劍法亦隨之精進。
原本凌雲鳳的峨眉劍訣使得雖穩,卻是一眼一板,略顯呆滯,劍光也是死氣沉沉的。
而今,得了石壁上白陽圖解的領悟,凌雲鳳又將《白陽針訣》中針法精髓融入自身劍術之中,劍光流轉間,靈動異常,仿佛活物一般,愈發飄逸灑脫,令人嘆為觀止。
凌雲鳳輕揮指尖,劍光便如靈蛇出洞,瞬息間穿梭於數十里之外,迴旋往復,無所不至。
其行氣手法與《白陽針訣》相融,使得劍光中蘊含了一股劍走偏鋒、勢不可擋的凌厲之意,與世間諸家劍法迥異,獨樹一幟。
暫且按下凌雲鳳喜獲奇緣之事不表,我們的主角李秀之卻是遭了老罪了。
李秀之摸著濕漉漉的石壁,和月黃昏一路往下走去,四周愈發昏暗,仿佛夜幕低垂,吞噬著每一絲光線。
反觀前洞和中洞的凌雲鳳與月黃昏,得了峨眉高人指點,二人皆有所準備。
凌雲鳳更是以夜明珠為引,前洞之內頓時光明如晝,與後洞之暗形成鮮明對比。
待李秀之與月黃昏摸黑步入中洞,月黃昏面露譏誚之色,望向李秀之道:「李兄,此間非同小可,凡火可是點不了亮喲?」
言罷,月黃昏從懷中取出一盞七彩琉璃盞,輕輕滴入一滴神油,盞中燭火隨即煥發異彩,照亮了整個中洞,其光華之盛,竟不輸於凌雲鳳之夜明珠。
月黃昏借著這奇異之光,細細打量起洞中的一切來。
丟下月黃昏,李秀之深吸一口氣,將心中雜念壓下,雙目緊閉,穩住心神。
他心中暗罵:「好不容易遇此仙緣,卻又被這兩個女子擺了一道,真是晦氣。」
然而,抱怨無益,他只能硬著頭皮,摸黑前行。
約莫過了一分多鐘的摸索與適應,李秀之終於抵達了後洞。
然而,後洞之內,黑暗如墨,即便是李秀之瞪大了雙眼,也僅能捕捉到些許模糊的光影。
那些石壁上的圖樣與文字,仿佛被夜色吞噬,難以分辨其真容。
他心中焦急,卻也無可奈何,只好雙腿一曲,盤膝而坐,凝神靜氣,靜心思索辦法。
忽然李秀之站了起來,緊貼著石壁,開始逐一摩挲牆上的圖樣。
「辦法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發揮主觀能動性,沒什麼解決不了的問題,視覺不行,我就靠觸覺!兩個臭娘兒們,給我等著!」
吃啞巴虧從來不是李秀之的性格,心中已暗自盤算,誓要在某處找回場子。
李秀之暗自思忖著,待自己徹底參悟這後洞圖錄之奧秘,或許可利用師兄法元所贈之劍氣,一舉摧毀這石壁上的圖案,以解心頭之恨。
此念既生,他便更加專注地投入到對圖錄的參悟之中,每觸摸到一幅,李秀之都細細感受其中的奧妙。
隨後更是閉目凝神,打坐入定,試圖從這古老的圖案中參悟出隱藏的玄機。
秋莫言卻是淡然一笑,道:「有何不敢?就算你爹是李剛也不行!」
「膝角,你死定了,我說的!」
言罷,劍光再閃,膝角的另一條胳膊也被卸了下來,疼得他滿地打滾,哀嚎不已。
膝角妖人痛呼連連,口中罵罵咧咧,手下卻是掐了黑雲遁法的指訣,欲要逃離這兇險之地。
然而,秋莫言並未急於取其性命,而是巧妙地操控著劍光,如同無形的鎖鏈,牽引著膝角妖道按著他設定的方向踉蹌前行。
與此同時,在遙遠的花雨洞中,李秀之三人正探索著這神秘莫測的秘境。
他們驚奇地發現,花雨洞竟分為前、中、後三層,每一層都各有千秋。
前洞最為明亮寬敞,如同人間仙境;
中洞則深藏山腹,雖高大宏深,卻已失去了前洞的明媚,顯得頗為幽暗;
後洞更是陰森可怖,暗淡無光,恍若噬人巨獸。
李秀之細心觀察,發現中洞上下壁內布滿了斑駁的殘破痕跡,顯然是前人留下的發掘遺蹟。
他們沿著洞壁緩緩前行,直至盡頭,一塊巍峨的石碑映入眼帘。
這石碑高約兩丈,厚有三尺,表面卻光滑如鏡,未見任何字跡。
碑後迤邐,方顯後洞之門戶,其高不過丈余,步入其間,頓覺幽暗森然,寒氣逼人。
凌雲鳳忽而啟唇,言道:「既然我們攏共三個人,此間也有三個洞,不若各擇一洞,獨自參悟玄機,每隔半時辰,輪換而往,諸位意下如何?」
李秀之心中暗自思量,覺此中或有蹊蹺,然觀對方二人,還都是極為強悍的女拳師,只得頷首應允。
隨即,凌雲鳳身形一展,率先步入前洞;月黃昏緊隨其後,步入中洞;李秀之無奈,只得步入那後洞之中。
且說凌雲鳳步入前洞,沉心研習白陽圖解,初窺之下,驚覺起一開始的那十二個圖解。
除了頭一個圖解上是略俯之態,似為坐功之始,調息之態。
而餘下十一個圖解,除了面容身形各異,但是他們的姿態服飾竟然如出一轍,令人費解其奧。
凌雲鳳遂以手輕撫圖案,逐一探尋,忽然聽到「喀拉」一聲。
空白石壁之後竟現湧現裂痕,碎石紛落,光華乍現,滿室生輝。
凌雲鳳定睛觀之,見石壁之後藏有一凹形石槽,內置檀木匣三枚,其上封印重重,符籙繚繞。
正當她欲揭符籙之際,符籙竟自行騰空,化作十六個金光熠熠的篆文金字,飛騰而出:
「針訣降魔,藥全肉身。白陽傳承,有緣者得!」
凌雲鳳心潮澎湃,喜悅之情溢於言表,果真是應了曾祖姑白髮龍女崔無姑之預言,此間機緣與她有緣。
第一隻木匣之內,一卷羊皮古卷靜靜躺著,其上所載,正是《白陽針訣》之精髓。
而另外兩小匣之中,則是藏著形似麥穗、色澤幽黑、香氣襲人的上古仙藥——芒餌!
此芒餌非凡物,既能增力益氣,又能輕身健體,延年益壽,乃仙家珍饈,食之可避饑寒,這是合現在的凌雲鳳來使用。
於是,凌雲鳳依照《白陽針訣》上講述之法,將曾祖姑白髮龍女崔無姑所贈之三棱鐵針精心祭煉,同時輔以芒餌,益氣養神。
兩者相輔相成,竟生出諸多妙趣,劍法亦隨之精進。
原本凌雲鳳的峨眉劍訣使得雖穩,卻是一眼一板,略顯呆滯,劍光也是死氣沉沉的。
而今,得了石壁上白陽圖解的領悟,凌雲鳳又將《白陽針訣》中針法精髓融入自身劍術之中,劍光流轉間,靈動異常,仿佛活物一般,愈發飄逸灑脫,令人嘆為觀止。
凌雲鳳輕揮指尖,劍光便如靈蛇出洞,瞬息間穿梭於數十里之外,迴旋往復,無所不至。
其行氣手法與《白陽針訣》相融,使得劍光中蘊含了一股劍走偏鋒、勢不可擋的凌厲之意,與世間諸家劍法迥異,獨樹一幟。
暫且按下凌雲鳳喜獲奇緣之事不表,我們的主角李秀之卻是遭了老罪了。
李秀之摸著濕漉漉的石壁,和月黃昏一路往下走去,四周愈發昏暗,仿佛夜幕低垂,吞噬著每一絲光線。
反觀前洞和中洞的凌雲鳳與月黃昏,得了峨眉高人指點,二人皆有所準備。
凌雲鳳更是以夜明珠為引,前洞之內頓時光明如晝,與後洞之暗形成鮮明對比。
待李秀之與月黃昏摸黑步入中洞,月黃昏面露譏誚之色,望向李秀之道:「李兄,此間非同小可,凡火可是點不了亮喲?」
言罷,月黃昏從懷中取出一盞七彩琉璃盞,輕輕滴入一滴神油,盞中燭火隨即煥發異彩,照亮了整個中洞,其光華之盛,竟不輸於凌雲鳳之夜明珠。
月黃昏借著這奇異之光,細細打量起洞中的一切來。
丟下月黃昏,李秀之深吸一口氣,將心中雜念壓下,雙目緊閉,穩住心神。
他心中暗罵:「好不容易遇此仙緣,卻又被這兩個女子擺了一道,真是晦氣。」
然而,抱怨無益,他只能硬著頭皮,摸黑前行。
約莫過了一分多鐘的摸索與適應,李秀之終於抵達了後洞。
然而,後洞之內,黑暗如墨,即便是李秀之瞪大了雙眼,也僅能捕捉到些許模糊的光影。
那些石壁上的圖樣與文字,仿佛被夜色吞噬,難以分辨其真容。
他心中焦急,卻也無可奈何,只好雙腿一曲,盤膝而坐,凝神靜氣,靜心思索辦法。
忽然李秀之站了起來,緊貼著石壁,開始逐一摩挲牆上的圖樣。
「辦法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發揮主觀能動性,沒什麼解決不了的問題,視覺不行,我就靠觸覺!兩個臭娘兒們,給我等著!」
吃啞巴虧從來不是李秀之的性格,心中已暗自盤算,誓要在某處找回場子。
李秀之暗自思忖著,待自己徹底參悟這後洞圖錄之奧秘,或許可利用師兄法元所贈之劍氣,一舉摧毀這石壁上的圖案,以解心頭之恨。
此念既生,他便更加專注地投入到對圖錄的參悟之中,每觸摸到一幅,李秀之都細細感受其中的奧妙。
隨後更是閉目凝神,打坐入定,試圖從這古老的圖案中參悟出隱藏的玄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