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一路向西
那人倏忽間探手而出,輕覆於李秀之命門之上,其手微顫,似有千鈞之力,李秀之竟然一時間動彈不得。
悄然間,一股暖流自命門穴滲透而入,循十二正經奔騰,直抵湧泉之淵,復由七十二絡脈流轉全身。
令李秀之周身如炙,熱浪翻滾。
既然無法反抗,只得默默忍受著。
李秀之唯有屏息凝神,強自按捺。
初時,五臟六腑猶如烈焰烹煮,苦不堪言;
然須臾半時辰過,忽覺周身氣血暢通無阻,舒暢之感油然而生,恰似山間古城吹來的一縷和煦的風,溫柔清爽,難以言喻。
直到此刻,李秀之方驚覺,那人的身份悄然顯露——金身羅漢法元,珍稀階,修為赫然已達一百二十九級之巨。
「原來是法元師兄大駕光臨,師弟有眼無珠,失禮之處還望海涵。」
李秀之心下暗喜,得了這等機緣,自是言辭懇切,恭維之詞不絕於口,盡顯謙遜之態。
金身羅漢法元繼而緩聲道:「吾五台派劍法,其要旨在於『舒之則瀰漫六合,卷之則不盈一握』,奧妙無窮。」
這金身羅漢法元劍術之精湛,從其一路而來的就職經歷上,便可見一斑。
法元先進青城派掌教朱梅的師弟石道人,後來又轉投五台派太乙混元祖師,可以說是聚集峨眉、五台兩派之劍術精髓匯聚於一身。
其能被此等宗師級人物所青睞,自是根基深厚,非同小可。
加之修煉歲月悠長,劍道修為,高屋建瓴,令人嘆為觀止。
金身羅漢法元見李秀之一副似懂非懂的樣子,繼續意有所指地說道:「尤其是我五台劍訣這門基礎劍訣,更需深心體悟,潛心修煉吶。」
「何謂悟?即排遣外魔,固守本心,使之清明如鏡。獸憑此馳騁,鳥藉此翱翔,日月因之而光輝璀璨。」
一時間,那人竟然妙語連珠,口綻金蓮,光色曜日,令人欣喜,隱約間,又有吹大法螺、扣大法鼓之音。
隨著一朵朵金蓮緩緩融入李秀之體內,奇蹟般地,李秀之竟然發現,他的五台劍訣竟在不經意間躍升三層,直抵二十九層之境!
「果然世間萬事,選擇比努力更加重要。」李秀之心中暗自歡喜,自己決定拜入五台派,渾然忘了自己是個臥底的事情。
「加入我五台派,的確是明智之舉。五台派的兄弟姐妹們各個都是人才,說話又好聽,我超喜歡這裡的!」
李秀之笑語盈盈地對金身羅漢法元說道。
既得金身羅漢法元師兄親臨,催促赴風洞山白陽崖花雨洞,以參悟那神秘的白陽圖解。
李秀之只得依依惜別,輕輕吻別了昨夜已被他三番四次、七進七出的柔情所征服的李師師。
李師師半倚床榻,似有不舍:「何日君再來?」
李秀之沒有回頭,淡淡的說道:「有些事情你現在不必問,有些人你永遠不必等。」
李師師目送李秀之漸行漸遠,口中不由自主地吟唱起來:
「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
早知如此絆人心,還如當初不相識。」
言罷,眸中似有淚光點點,淒情無限。
暫且放下李師師於一邊黯然神傷不提,這邊李秀之已然隨著師兄金身羅漢法元向著風洞山白陽崖花雨洞趕去。
於路上,李秀之得知,原是自己的便宜師父,太乙混元祖師,以那玄妙莫測的先天太一神算,窺得一縷天機。
預知李秀之此行或將歷經重重波折,難以一帆風順,遂遣其高徒金身羅漢法元,親臨護持。
一來保李秀之周全,二來可以審時度勢,隨時出手,強奪白陽圖解。
於是,李秀之在法元師兄的乘龍念光遁法引領下,師兄弟二人一路向西,進發。
五台山原名清涼山,由五大台頂環抱整個區域而得名。
五座台頂分別建有五座寺廟,供奉文殊五大法身,當年乃是文殊菩薩道場之所在,聖地之名,流傳千古。
後太乙混元祖師駕臨五台山,於此地開宗立派,名曰五台派。
太乙混元祖胸懷寬廣,兼容並蓄,不拘一格,既修正道之精深,亦納魔道之詭譎,正魔兼修,獨步天下,自然也是容得下佛門存在。
因此,昔日佛門遺留之法並未湮滅失傳,而金身羅漢法元便繼承了佛門一脈真傳,乘龍念光遁法使得出神入化,心念所動,便有金龍護體,遨遊天際,好不暢快。
不過一個多時辰,李秀之二人便來到了目的地附近。
凌空俯瞰,萬山崢嶸,唯有一座山峰,孤標傲世,直插雲霄。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此山之外,更有罡風呼嘯,凜冽刺骨,尋常人等,但聞其名,便已心生畏懼,更遑論涉足其間。
此處此山,實乃凡人生死一線之絕地。
「料想那便是傳說中的風洞山了,花雨洞定隱匿於此山之中。「
李秀之凝視著系統日誌,輕聲言道。
法元師兄聞言,隨即掐訣調整乘龍念光遁法,駕馭金龍,緩緩向那巍峨之山進發。
然鵝,李秀之二人未及那山一里之遙,忽有狂風驟起,金龍受其衝擊,搖搖欲墜,金光漸散。
李秀之心生憂慮,暗暗掐了劍訣,隨時準備另起爐灶。
卻見金身羅漢法元淡然一笑,從懷中取出一根金色禪杖,往空中一拋,口中誦念咒語,禪杖瞬間化作一片璀璨金光,化入乘龍念光遁法之中。
李秀之與法元足下的金龍,在金色禪杖的神妙加持之下,煥發出前所未有的輝煌光芒。
其龍形愈發凝實,仿佛即將掙脫束縛,化為翱翔天際的真龍。
金光如潮水般洶湧而出,迅速編織成一張堅不可摧的防護之網,將二人與金龍緊緊相護,宛如置身於無懈可擊的金色繭中,任憑外界罡風如何肆虐,亦無法侵擾分毫。
藉此時機,法元師兄催動金龍,加速前行,終至山頂之巔。
此峰陡峭異常,高聳入雲,因地勢之險,氣候異常寒冷,即便春回大地,亦如嚴冬再現。
悄然間,一股暖流自命門穴滲透而入,循十二正經奔騰,直抵湧泉之淵,復由七十二絡脈流轉全身。
令李秀之周身如炙,熱浪翻滾。
既然無法反抗,只得默默忍受著。
李秀之唯有屏息凝神,強自按捺。
初時,五臟六腑猶如烈焰烹煮,苦不堪言;
然須臾半時辰過,忽覺周身氣血暢通無阻,舒暢之感油然而生,恰似山間古城吹來的一縷和煦的風,溫柔清爽,難以言喻。
直到此刻,李秀之方驚覺,那人的身份悄然顯露——金身羅漢法元,珍稀階,修為赫然已達一百二十九級之巨。
「原來是法元師兄大駕光臨,師弟有眼無珠,失禮之處還望海涵。」
李秀之心下暗喜,得了這等機緣,自是言辭懇切,恭維之詞不絕於口,盡顯謙遜之態。
金身羅漢法元繼而緩聲道:「吾五台派劍法,其要旨在於『舒之則瀰漫六合,卷之則不盈一握』,奧妙無窮。」
這金身羅漢法元劍術之精湛,從其一路而來的就職經歷上,便可見一斑。
法元先進青城派掌教朱梅的師弟石道人,後來又轉投五台派太乙混元祖師,可以說是聚集峨眉、五台兩派之劍術精髓匯聚於一身。
其能被此等宗師級人物所青睞,自是根基深厚,非同小可。
加之修煉歲月悠長,劍道修為,高屋建瓴,令人嘆為觀止。
金身羅漢法元見李秀之一副似懂非懂的樣子,繼續意有所指地說道:「尤其是我五台劍訣這門基礎劍訣,更需深心體悟,潛心修煉吶。」
「何謂悟?即排遣外魔,固守本心,使之清明如鏡。獸憑此馳騁,鳥藉此翱翔,日月因之而光輝璀璨。」
一時間,那人竟然妙語連珠,口綻金蓮,光色曜日,令人欣喜,隱約間,又有吹大法螺、扣大法鼓之音。
隨著一朵朵金蓮緩緩融入李秀之體內,奇蹟般地,李秀之竟然發現,他的五台劍訣竟在不經意間躍升三層,直抵二十九層之境!
「果然世間萬事,選擇比努力更加重要。」李秀之心中暗自歡喜,自己決定拜入五台派,渾然忘了自己是個臥底的事情。
「加入我五台派,的確是明智之舉。五台派的兄弟姐妹們各個都是人才,說話又好聽,我超喜歡這裡的!」
李秀之笑語盈盈地對金身羅漢法元說道。
既得金身羅漢法元師兄親臨,催促赴風洞山白陽崖花雨洞,以參悟那神秘的白陽圖解。
李秀之只得依依惜別,輕輕吻別了昨夜已被他三番四次、七進七出的柔情所征服的李師師。
李師師半倚床榻,似有不舍:「何日君再來?」
李秀之沒有回頭,淡淡的說道:「有些事情你現在不必問,有些人你永遠不必等。」
李師師目送李秀之漸行漸遠,口中不由自主地吟唱起來:
「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
早知如此絆人心,還如當初不相識。」
言罷,眸中似有淚光點點,淒情無限。
暫且放下李師師於一邊黯然神傷不提,這邊李秀之已然隨著師兄金身羅漢法元向著風洞山白陽崖花雨洞趕去。
於路上,李秀之得知,原是自己的便宜師父,太乙混元祖師,以那玄妙莫測的先天太一神算,窺得一縷天機。
預知李秀之此行或將歷經重重波折,難以一帆風順,遂遣其高徒金身羅漢法元,親臨護持。
一來保李秀之周全,二來可以審時度勢,隨時出手,強奪白陽圖解。
於是,李秀之在法元師兄的乘龍念光遁法引領下,師兄弟二人一路向西,進發。
五台山原名清涼山,由五大台頂環抱整個區域而得名。
五座台頂分別建有五座寺廟,供奉文殊五大法身,當年乃是文殊菩薩道場之所在,聖地之名,流傳千古。
後太乙混元祖師駕臨五台山,於此地開宗立派,名曰五台派。
太乙混元祖胸懷寬廣,兼容並蓄,不拘一格,既修正道之精深,亦納魔道之詭譎,正魔兼修,獨步天下,自然也是容得下佛門存在。
因此,昔日佛門遺留之法並未湮滅失傳,而金身羅漢法元便繼承了佛門一脈真傳,乘龍念光遁法使得出神入化,心念所動,便有金龍護體,遨遊天際,好不暢快。
不過一個多時辰,李秀之二人便來到了目的地附近。
凌空俯瞰,萬山崢嶸,唯有一座山峰,孤標傲世,直插雲霄。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此山之外,更有罡風呼嘯,凜冽刺骨,尋常人等,但聞其名,便已心生畏懼,更遑論涉足其間。
此處此山,實乃凡人生死一線之絕地。
「料想那便是傳說中的風洞山了,花雨洞定隱匿於此山之中。「
李秀之凝視著系統日誌,輕聲言道。
法元師兄聞言,隨即掐訣調整乘龍念光遁法,駕馭金龍,緩緩向那巍峨之山進發。
然鵝,李秀之二人未及那山一里之遙,忽有狂風驟起,金龍受其衝擊,搖搖欲墜,金光漸散。
李秀之心生憂慮,暗暗掐了劍訣,隨時準備另起爐灶。
卻見金身羅漢法元淡然一笑,從懷中取出一根金色禪杖,往空中一拋,口中誦念咒語,禪杖瞬間化作一片璀璨金光,化入乘龍念光遁法之中。
李秀之與法元足下的金龍,在金色禪杖的神妙加持之下,煥發出前所未有的輝煌光芒。
其龍形愈發凝實,仿佛即將掙脫束縛,化為翱翔天際的真龍。
金光如潮水般洶湧而出,迅速編織成一張堅不可摧的防護之網,將二人與金龍緊緊相護,宛如置身於無懈可擊的金色繭中,任憑外界罡風如何肆虐,亦無法侵擾分毫。
藉此時機,法元師兄催動金龍,加速前行,終至山頂之巔。
此峰陡峭異常,高聳入雲,因地勢之險,氣候異常寒冷,即便春回大地,亦如嚴冬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