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客站(上海火車站)與新閘路
為了邀請唐小姐來滬,我查了好多條遊玩路線!南京路、淮海路、四川北路、乍浦路、迪士尼、外灘、陸家嘴、花園路、多倫路。最後看到虹口著名景點(兩年前應該是新進副中心)——北外灘。
正好北外灘十一國慶期間有漢服cosplay,還有著名景點魔都矩陣夠我們玩一陣子。
在漫長的等待之後,唐小姐終於做出了決定:她要來上海。這個消息讓我既興奮又緊張。興奮的是,我即將見到久違的朋友;緊張的是,國慶期間的上海,人潮湧動,交通壓力巨大。加上前不久很多自媒體傳的女生獨自出門遊玩要保護好自己,否則……。因此為了確保唐小姐能夠順利抵達,我決定親自去接站。並且千叮囑萬叮囑她最好找一個朋友一起來。她出發前和我說她朋友預計10:00到天潼路站。
10月5日,農曆九月初四,8:00分
清晨的上海,我便踏上了前往上海火車站的路途。從海倫路上車,過寶山路就到了上海火車站。
好像是今年吧,今年我回上海發現上海火車站的出站口正對地鐵3、4號線的出站口。接站十分方便。
8:30分,準確來說,唐小姐終於到達了上海的新客站,也就是大家常說的上海火車站。
關於上海站的歷史沿革,這是一座見證了上海乃至中國鐵路發展歷程的車站。它始建於1908年,並於次年正式落成。而我們今天所見的上海站,則是在1987年由原上海東站改建而成的。追溯其根源,甚至可以回到1876年中國第一條營業鐵路——吳淞鐵路的時代。那會兒的上海火車站還是個新生兒,剛剛在地皮上紮根。到了1909年,它正式亮相,成了上海乃至中國鐵路界的一顆新星。不過,別看它現在這副光鮮亮麗的模樣,它可是經歷過不少風風雨雨,簡直就是一部「火車站歷險記」。
二戰的時候,戰火紛飛,上海火車站也沒少挨炸,但它就像個打不死的小強,每次都能從廢墟中站起來,繼續迎接南來北往的旅客。這不,1984年它又開始重建,到了1987年,全新的上海火車站就以一種「我就是這麼拽」的姿態重新開張了。
至於「新客站」這一稱呼的由來,它源於上海人對上海火車站的特定稱謂。為了與過去的「老北站」(即上海北站)相區分,市民們習慣地將上海火車站稱為「新客站」。這一稱呼不僅體現了上海站的現代化特徵,更承載著SH市民對這座城市變遷的深厚記憶。
而且啊,這個火車站可不是一般的大。你瞅瞅,占地面積43公頃,候車室都能裝下兩萬個急著回家的人。南北廣場更是大得嚇人,加起來有9.3萬平方米,簡直就是個迷你版的城市廣場。
所以啊,讀者們,下次你去上海火車站的時候,別忘了好好瞅瞅這個充滿歷史韻味的地方。它可不僅僅是個火車站,更是一部活生生的歷史教科書,告訴你上海這座城市是怎麼一步步走過來的。說不定啊,你還能從那些匆匆走過的旅客身上,看到一絲絲歷史的影子呢!
我接到了唐小姐,根據我父親的建議,由於很多場館在9:00後開門,因此準備坐1號線去新閘路。那裡有一些老上海灘建築物。
我們從上海火車站坐1號線過漢中路到了新閘路。由於1號口施工,所以我們從5號口出站。
SH市新閘路,這條歷史悠久的街道,就像一位老上海的紳士,穿著筆挺的西裝,戴著禮帽,手裡拿著一根拐杖,優雅地走在時光的長廊里。它的故事,就像一部老電影,每一幀都充滿了故事。
新閘路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那時候的上海還是一個漁村,而新閘路,就像是那個漁村里最熱鬧的集市。想像一下,清晨的霧氣中,漁民們帶著新鮮的魚蝦,沿著新閘路叫賣,那場景,簡直就是一幅活生生的《清明上河圖》。
隨著時間的車輪滾滾向前,新閘路也迎來了它的「青春期」。20世紀初,隨著上海的開放,新閘路開始變得時尚起來。各種西洋建築開始在這裡拔地而起,仿佛一夜之間,新閘路就從一位樸素的漁村姑娘,變成了一位穿著旗袍的摩登女郎。
在那個時代,新閘路是上海的「時尚風向標」。走在新閘路上,你可以看到最新款的西洋服飾,品嘗到最地道的西式糕點,甚至還能聽到最流行的爵士樂。那時候的新閘路,就像是上海的「巴黎」,充滿了浪漫和藝術的氣息。
當然,新閘路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在歷史的長河中,它也經歷了戰火的洗禮。但是,就像一位經歷過風雨的老人,新閘路在戰火中變得更加堅韌。戰後,新閘路迅速恢復了生機,再次成為了上海的繁華之地。
到了現代,新閘路已經成為了上海的一張名片。它不僅保留了歷史的風貌,還融入了現代的元素。走在新閘路上,你可以看到古老的石庫門建築和現代的摩天大樓交相輝映,仿佛在訴說著上海的過去和未來。
新閘路的故事,就像一部精彩的小說,充滿了起伏和轉折。它見證了上海的變遷,也見證了中國的發展。
讀者們,如果你們有機會來到上海,不妨去新閘路走一走,感受一下這條街道的歷史韻味和現代魅力。
我們沿著新閘路向烏鎮橋方向走,過烏鎮橋,轉到南蘇州路向新閘路橋方向走,去看1908糧倉。
正好北外灘十一國慶期間有漢服cosplay,還有著名景點魔都矩陣夠我們玩一陣子。
在漫長的等待之後,唐小姐終於做出了決定:她要來上海。這個消息讓我既興奮又緊張。興奮的是,我即將見到久違的朋友;緊張的是,國慶期間的上海,人潮湧動,交通壓力巨大。加上前不久很多自媒體傳的女生獨自出門遊玩要保護好自己,否則……。因此為了確保唐小姐能夠順利抵達,我決定親自去接站。並且千叮囑萬叮囑她最好找一個朋友一起來。她出發前和我說她朋友預計10:00到天潼路站。
10月5日,農曆九月初四,8:00分
清晨的上海,我便踏上了前往上海火車站的路途。從海倫路上車,過寶山路就到了上海火車站。
好像是今年吧,今年我回上海發現上海火車站的出站口正對地鐵3、4號線的出站口。接站十分方便。
8:30分,準確來說,唐小姐終於到達了上海的新客站,也就是大家常說的上海火車站。
關於上海站的歷史沿革,這是一座見證了上海乃至中國鐵路發展歷程的車站。它始建於1908年,並於次年正式落成。而我們今天所見的上海站,則是在1987年由原上海東站改建而成的。追溯其根源,甚至可以回到1876年中國第一條營業鐵路——吳淞鐵路的時代。那會兒的上海火車站還是個新生兒,剛剛在地皮上紮根。到了1909年,它正式亮相,成了上海乃至中國鐵路界的一顆新星。不過,別看它現在這副光鮮亮麗的模樣,它可是經歷過不少風風雨雨,簡直就是一部「火車站歷險記」。
二戰的時候,戰火紛飛,上海火車站也沒少挨炸,但它就像個打不死的小強,每次都能從廢墟中站起來,繼續迎接南來北往的旅客。這不,1984年它又開始重建,到了1987年,全新的上海火車站就以一種「我就是這麼拽」的姿態重新開張了。
至於「新客站」這一稱呼的由來,它源於上海人對上海火車站的特定稱謂。為了與過去的「老北站」(即上海北站)相區分,市民們習慣地將上海火車站稱為「新客站」。這一稱呼不僅體現了上海站的現代化特徵,更承載著SH市民對這座城市變遷的深厚記憶。
而且啊,這個火車站可不是一般的大。你瞅瞅,占地面積43公頃,候車室都能裝下兩萬個急著回家的人。南北廣場更是大得嚇人,加起來有9.3萬平方米,簡直就是個迷你版的城市廣場。
所以啊,讀者們,下次你去上海火車站的時候,別忘了好好瞅瞅這個充滿歷史韻味的地方。它可不僅僅是個火車站,更是一部活生生的歷史教科書,告訴你上海這座城市是怎麼一步步走過來的。說不定啊,你還能從那些匆匆走過的旅客身上,看到一絲絲歷史的影子呢!
我接到了唐小姐,根據我父親的建議,由於很多場館在9:00後開門,因此準備坐1號線去新閘路。那裡有一些老上海灘建築物。
我們從上海火車站坐1號線過漢中路到了新閘路。由於1號口施工,所以我們從5號口出站。
SH市新閘路,這條歷史悠久的街道,就像一位老上海的紳士,穿著筆挺的西裝,戴著禮帽,手裡拿著一根拐杖,優雅地走在時光的長廊里。它的故事,就像一部老電影,每一幀都充滿了故事。
新閘路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那時候的上海還是一個漁村,而新閘路,就像是那個漁村里最熱鬧的集市。想像一下,清晨的霧氣中,漁民們帶著新鮮的魚蝦,沿著新閘路叫賣,那場景,簡直就是一幅活生生的《清明上河圖》。
隨著時間的車輪滾滾向前,新閘路也迎來了它的「青春期」。20世紀初,隨著上海的開放,新閘路開始變得時尚起來。各種西洋建築開始在這裡拔地而起,仿佛一夜之間,新閘路就從一位樸素的漁村姑娘,變成了一位穿著旗袍的摩登女郎。
在那個時代,新閘路是上海的「時尚風向標」。走在新閘路上,你可以看到最新款的西洋服飾,品嘗到最地道的西式糕點,甚至還能聽到最流行的爵士樂。那時候的新閘路,就像是上海的「巴黎」,充滿了浪漫和藝術的氣息。
當然,新閘路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在歷史的長河中,它也經歷了戰火的洗禮。但是,就像一位經歷過風雨的老人,新閘路在戰火中變得更加堅韌。戰後,新閘路迅速恢復了生機,再次成為了上海的繁華之地。
到了現代,新閘路已經成為了上海的一張名片。它不僅保留了歷史的風貌,還融入了現代的元素。走在新閘路上,你可以看到古老的石庫門建築和現代的摩天大樓交相輝映,仿佛在訴說著上海的過去和未來。
新閘路的故事,就像一部精彩的小說,充滿了起伏和轉折。它見證了上海的變遷,也見證了中國的發展。
讀者們,如果你們有機會來到上海,不妨去新閘路走一走,感受一下這條街道的歷史韻味和現代魅力。
我們沿著新閘路向烏鎮橋方向走,過烏鎮橋,轉到南蘇州路向新閘路橋方向走,去看1908糧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