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隔離帶
周圍的火勢很大,我也很緊張,再加上奔跑時間有點長,我感覺這具身體已經快跑不動了。
不知道小鳶的情況怎麼樣,當我要看向小鳶的臉色時,背後不遠處的房子倒塌了,我來不及思考,拉著小鳶就走。
我們沒有了方向,當我們跑到火勢小一點的地方時,發現了一個熟悉的地方。
那就是我們一家的「安居所」,它依然完好的靜置在那塊土地上。
我不禁奇怪了起來,周圍的火勢雖然小,但是這種木頭和布料組成的房屋怎麼會完好無損。
這時我才想起來,我們的「安居所」有一個特點,就是在一片空地上,距離其他的房子還有一段距離,加上奶奶經常除掉附近的雜草,竟形成了一塊天然的隔火帶。
我慶幸的笑了一下,竟是找到了一條可能的生路。
我來不及思考,帶著小鳶,朝著這個住了許久的「安居所」走去。
直到跟前,我才發現住了許久的「家」原來是這個面目。一個暗黃髮膠的木門,周圍全是黑色布料裹著,窗戶也是木頭與紙所糊的。
我們並不是這裡的原住民,而是因為家裡的漁船要到這齣海,便全家遷了過來,很多漁民家庭也是這樣的房屋,因此我們也就習慣了。
不知道小鳶的情況怎麼樣,當我要看向小鳶的臉色時,背後不遠處的房子倒塌了,我來不及思考,拉著小鳶就走。
我們沒有了方向,當我們跑到火勢小一點的地方時,發現了一個熟悉的地方。
那就是我們一家的「安居所」,它依然完好的靜置在那塊土地上。
我不禁奇怪了起來,周圍的火勢雖然小,但是這種木頭和布料組成的房屋怎麼會完好無損。
這時我才想起來,我們的「安居所」有一個特點,就是在一片空地上,距離其他的房子還有一段距離,加上奶奶經常除掉附近的雜草,竟形成了一塊天然的隔火帶。
我慶幸的笑了一下,竟是找到了一條可能的生路。
我來不及思考,帶著小鳶,朝著這個住了許久的「安居所」走去。
直到跟前,我才發現住了許久的「家」原來是這個面目。一個暗黃髮膠的木門,周圍全是黑色布料裹著,窗戶也是木頭與紙所糊的。
我們並不是這裡的原住民,而是因為家裡的漁船要到這齣海,便全家遷了過來,很多漁民家庭也是這樣的房屋,因此我們也就習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