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越想越覺得有可能
於靜好眼睛一眨不眨:「除了長一些,大一些,好似並無出奇之處……莫非有邪元?」
「沒有!」
「有毒?」
「也沒有!」
「那豈不就是尋常野雉?」
李承依舊搖頭。
野雉很常見,宗門內外各山各峰都有。
同院的幾位理事師兄但有閒瑕,就會捕幾隻來下酒。
稍生靈智,會觀日月吞吐其精,食草木之靈修行的也不少見,蘊含靈元的雉尾自然算不得稀奇。
用處也很廣:味甘,性溫,鎮靜、解毒。既可入藥,亦可入丹中和丹毒,還可以用來制箭。
但性寒、屬陰的野雉,卻著實不多見。
至今,李承也就見過一次,還是根骨頭……
李承瞅了又瞅,看了又看:「師姐,可還記得那日去寶閣,我與你鑒驗過的那些?」
當然記得,鳥羽亦有不少,但並無雉尾。
雉腿骨倒是有一根,大的離譜,足有雞子粗細……
「師姐,我說的便是那根雉骨!」
「一個是腿骨,一個是尾羽,能有何干係?」於靜好一臉譏笑,「總不能,還能是同一隻雞?」
李承怔愣的一下:就說,智者千慮,終有一失……本能的,他就豎了個大拇指。
於靜好都呆住了。
李承,你便是笑我笨,也不能這般糊弄人。
正想著要不要教訓一下,李承摁著尾羽,掰下來了一截:
「雞雉同屬,同為陽物,故野雉性溫,味甘。肉可滋補、壯陽、治傷,骨羽可鎮靜、解毒……但你再嘗這一截:卻是味苦,性寒!」
我嘗你個頭?
想起昨日的醇液,於靜好順手拍掉,又努力回憶:
去寶閣那日,李承鑒驗的第一件就是那根雉骨。就記得他隨手一摸,而後就念:雉精左趾,食月華毒草百載,屬陰,性寒……
當時就想,他快且不說,還極准,甚至連是左是右都知道?
一時驚奇,於靜好哪管什麼甘不甘,寒不寒?
但既便如此,也不該是同一隻?
「九月中,於銀索山南麓捕殺雄矬三隻,取其羽,剖其丹……」於靜好看看卷冊,絞緊腦汁,「銀索山為妖山,諸元駁雜,妖獸多有變異,許是一變就是一窩?」
李承愣住:還真別說?
你還不能說她抬槓:誰敢說不是一窩野雞一起變異,又被一窩端了?
李承也不與她爭辯:「師姐說的對,許是一對兄弟姐妹也說不定,所以那趾骨性寒,這尾羽亦性寒。但那趾骨陰乾而成,這尾羽同樣陰乾而成,且同為兩年上下,定然是有些關聯的……」
啥?
我怎看不出是陰乾的?
「讓你嘗,你又不嘗?」李承又掰下一截,送進嘴裡,「若是半月前捕殺,骨質焉能這般干硬?且或多或少,都會帶點血腥氣……」
咦?
於靜好剛伸過手來,張勝與陶鈞卻搶先一步,一人抽了一根。又一掰為二,送進口中慢慢咀嚼。
味苦、性寒,且骨質干硬,味同嚼蠟。
至於血腥味,那是半點都未嘗出來。
二人不由汗顏,又暗暗一贊:他們倆鑒了又驗,驗了又驗。只知無毒,亦無邪元,並不影響藥性,亦不影響制器,故未在意。
但未想過是否為新近捕殺,又放了多久?
是以舉堂上下,若論細緻入微,李承當仁不讓。
扔下尾羽,陶鈞又交待:「師弟,原冊中莫改了,重新錄一份就是!」
「好的師兄!」
李承應下,將尾羽放在一邊,在冊子上記了幾筆,卻又在最後面畫了個黑圈。
於靜好暗暗記往,又回頭看了看案後的吳頸松。
吳勁松點了點頭。
張勝與陶鈞不知李承在寶閣鑒驗一場,引出了多大的風波。故而也不知時隔許多日之後,同樣的器物出現在錄功堂,意味著什麼:
十有八九,送來尾羽弟子也如幽玄峰的那些弟子一般,中了妖邪的幻術。
恰好,既無邪元,亦無毒性,張勝與陶謙便未重視。
所以,你能怪他二人不細心?
說來說去,還是經驗、見識缺了點火候。但話說回來,李承才幾歲?
心中一嘆,手微微一招,一根雉羽悄然飄起,飛到了手中。
修為放在這裡,只是用手指一捻,心中便有大概:味苦,性寒,至少陰乾兩年以上。
但既無毒,亦無邪元,不怪張勝陶鈞疏忽。
捨身處地,便是給他,也未見得會留心。
只因他也未去過寶閣,更不知那些中了幻術的弟子呈過什麼雉骨。便是察覺有誤,至多也就是不錄不報,暫時擱置。
繼而更不會想到,又有宗門弟子被邪人所害。
吳勁松暗暗一嘆:幸好!
……
光陰似箭,不知不覺已是日落西山。
足足一日,鑒驗之物還不足庫存的兩成。但鍾一響,吳勁松便讓張勝放值。
人力有窮時,今日熬上一夜,明日定然精力不濟。繼而神智恍惚,心不在焉,難免會有疏漏。
反不如早些下值,該歇就歇,該睡就睡。
道了聲別,於靜好本欲和李承一道回去,但還未出堂門,卻被吳勁松喚住:
「於師侄,且隨我與張勝,去趟後山!」
「啊,我也去?」
「你如今為錄功堂監事,如何不去?」
於靜好後知後覺:若是呈送什麼章程,她去不去都行。但李承發現了雉羽,且十有八九與「幽玄峰弟子誤入靈曄山」之案有關。她自然得與吳勁松一道,向封平呈稟。
白日裡監事,夜裡還得往後山跑,好幾日都未好好修行,於靜好頗有些不情願。
但又不得不去?
她只得應下,又將李承拉到一邊:「今日再敢拴門,連門都給你拆了!」
「拆便拆,大不了住師姐屋裡,暖和不說,還省了聞炭煙!」
「只要你敢來!你是能打得過我,還是能打得過妙蘭,更或是打得過嬤嬤?」
李承愣住。
冷笑一聲,於靜好隨吳勁松飄然而去。
生冷不忌,軟硬不吃,怪不得霆霓峰上下見她就發怵。
咦?
不會是孫師兄怕了她,所以順水推舟,連哄帶騙,讓她搬來了外堂?
越想越覺得有可能……
「沒有!」
「有毒?」
「也沒有!」
「那豈不就是尋常野雉?」
李承依舊搖頭。
野雉很常見,宗門內外各山各峰都有。
同院的幾位理事師兄但有閒瑕,就會捕幾隻來下酒。
稍生靈智,會觀日月吞吐其精,食草木之靈修行的也不少見,蘊含靈元的雉尾自然算不得稀奇。
用處也很廣:味甘,性溫,鎮靜、解毒。既可入藥,亦可入丹中和丹毒,還可以用來制箭。
但性寒、屬陰的野雉,卻著實不多見。
至今,李承也就見過一次,還是根骨頭……
李承瞅了又瞅,看了又看:「師姐,可還記得那日去寶閣,我與你鑒驗過的那些?」
當然記得,鳥羽亦有不少,但並無雉尾。
雉腿骨倒是有一根,大的離譜,足有雞子粗細……
「師姐,我說的便是那根雉骨!」
「一個是腿骨,一個是尾羽,能有何干係?」於靜好一臉譏笑,「總不能,還能是同一隻雞?」
李承怔愣的一下:就說,智者千慮,終有一失……本能的,他就豎了個大拇指。
於靜好都呆住了。
李承,你便是笑我笨,也不能這般糊弄人。
正想著要不要教訓一下,李承摁著尾羽,掰下來了一截:
「雞雉同屬,同為陽物,故野雉性溫,味甘。肉可滋補、壯陽、治傷,骨羽可鎮靜、解毒……但你再嘗這一截:卻是味苦,性寒!」
我嘗你個頭?
想起昨日的醇液,於靜好順手拍掉,又努力回憶:
去寶閣那日,李承鑒驗的第一件就是那根雉骨。就記得他隨手一摸,而後就念:雉精左趾,食月華毒草百載,屬陰,性寒……
當時就想,他快且不說,還極准,甚至連是左是右都知道?
一時驚奇,於靜好哪管什麼甘不甘,寒不寒?
但既便如此,也不該是同一隻?
「九月中,於銀索山南麓捕殺雄矬三隻,取其羽,剖其丹……」於靜好看看卷冊,絞緊腦汁,「銀索山為妖山,諸元駁雜,妖獸多有變異,許是一變就是一窩?」
李承愣住:還真別說?
你還不能說她抬槓:誰敢說不是一窩野雞一起變異,又被一窩端了?
李承也不與她爭辯:「師姐說的對,許是一對兄弟姐妹也說不定,所以那趾骨性寒,這尾羽亦性寒。但那趾骨陰乾而成,這尾羽同樣陰乾而成,且同為兩年上下,定然是有些關聯的……」
啥?
我怎看不出是陰乾的?
「讓你嘗,你又不嘗?」李承又掰下一截,送進嘴裡,「若是半月前捕殺,骨質焉能這般干硬?且或多或少,都會帶點血腥氣……」
咦?
於靜好剛伸過手來,張勝與陶鈞卻搶先一步,一人抽了一根。又一掰為二,送進口中慢慢咀嚼。
味苦、性寒,且骨質干硬,味同嚼蠟。
至於血腥味,那是半點都未嘗出來。
二人不由汗顏,又暗暗一贊:他們倆鑒了又驗,驗了又驗。只知無毒,亦無邪元,並不影響藥性,亦不影響制器,故未在意。
但未想過是否為新近捕殺,又放了多久?
是以舉堂上下,若論細緻入微,李承當仁不讓。
扔下尾羽,陶鈞又交待:「師弟,原冊中莫改了,重新錄一份就是!」
「好的師兄!」
李承應下,將尾羽放在一邊,在冊子上記了幾筆,卻又在最後面畫了個黑圈。
於靜好暗暗記往,又回頭看了看案後的吳頸松。
吳勁松點了點頭。
張勝與陶鈞不知李承在寶閣鑒驗一場,引出了多大的風波。故而也不知時隔許多日之後,同樣的器物出現在錄功堂,意味著什麼:
十有八九,送來尾羽弟子也如幽玄峰的那些弟子一般,中了妖邪的幻術。
恰好,既無邪元,亦無毒性,張勝與陶謙便未重視。
所以,你能怪他二人不細心?
說來說去,還是經驗、見識缺了點火候。但話說回來,李承才幾歲?
心中一嘆,手微微一招,一根雉羽悄然飄起,飛到了手中。
修為放在這裡,只是用手指一捻,心中便有大概:味苦,性寒,至少陰乾兩年以上。
但既無毒,亦無邪元,不怪張勝陶鈞疏忽。
捨身處地,便是給他,也未見得會留心。
只因他也未去過寶閣,更不知那些中了幻術的弟子呈過什麼雉骨。便是察覺有誤,至多也就是不錄不報,暫時擱置。
繼而更不會想到,又有宗門弟子被邪人所害。
吳勁松暗暗一嘆:幸好!
……
光陰似箭,不知不覺已是日落西山。
足足一日,鑒驗之物還不足庫存的兩成。但鍾一響,吳勁松便讓張勝放值。
人力有窮時,今日熬上一夜,明日定然精力不濟。繼而神智恍惚,心不在焉,難免會有疏漏。
反不如早些下值,該歇就歇,該睡就睡。
道了聲別,於靜好本欲和李承一道回去,但還未出堂門,卻被吳勁松喚住:
「於師侄,且隨我與張勝,去趟後山!」
「啊,我也去?」
「你如今為錄功堂監事,如何不去?」
於靜好後知後覺:若是呈送什麼章程,她去不去都行。但李承發現了雉羽,且十有八九與「幽玄峰弟子誤入靈曄山」之案有關。她自然得與吳勁松一道,向封平呈稟。
白日裡監事,夜裡還得往後山跑,好幾日都未好好修行,於靜好頗有些不情願。
但又不得不去?
她只得應下,又將李承拉到一邊:「今日再敢拴門,連門都給你拆了!」
「拆便拆,大不了住師姐屋裡,暖和不說,還省了聞炭煙!」
「只要你敢來!你是能打得過我,還是能打得過妙蘭,更或是打得過嬤嬤?」
李承愣住。
冷笑一聲,於靜好隨吳勁松飄然而去。
生冷不忌,軟硬不吃,怪不得霆霓峰上下見她就發怵。
咦?
不會是孫師兄怕了她,所以順水推舟,連哄帶騙,讓她搬來了外堂?
越想越覺得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