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首戰騎兵(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34章 首戰騎兵(上)

  汶水縣城頭處,戚繼光面色陰沉的盯著在城外來回遊走的敵騎,雖然他這幾日也曾率騎兵出戰,但終究難以破敵。

  原因也很簡單,韃人不想硬碰硬,只試圖將明騎誘得遠離縣城、營寨,而戚繼光卻不敢遠離。

  而散開的韃靶輕騎以及漢騎肆無忌憚的劫掠破壞附近的村落、鎮子,驅趕數百民眾去攻打營寨,甚至已經攻破了萊州府北部的掖縣。

  戚繼光在心裡盤算,若是一直持續下去,三千敵騎活動在萊州、登州,將造成難以挽回的巨大損失。

  戚繼光也在心裡猜測,陳銳是肯定會北上的,但會在什麼時候北上呢?

  等到萊州、登州失守嗎?

  兵力不足,頂多扶持漢官將校,戰力不強,若是那時候護衛軍再北上,

  擊敗漢軍,就能在山東紮下根。

  諸般念頭在戚繼光腦海中飛速的閃過,突然身邊的戚繼美驚喜的高聲呼道:「有船!」

  戚繼光猛地抬頭看去,漩河上隱見船隻,漸漸的數十艘大小船隻進入眼帘並靠岸,手持軍械的士卒源源不斷的從船上跳下,涉水上岸。

  羞愧的情緒在戚繼光心裡盤桓,但他沒有時間去仔細品味這些,而是迅速下令道:「傳令王長、戚通,做好準備!」

  「元敬?」匆匆趕來的王德緊張的問:「你要作甚?」

  「靶已然調兵向南。」戚繼光立即回道:「護衛軍皆是步卒,難抗騎兵「若是兵敗」

  王德緊緊抓住戚繼光的胳膊。

  「不會,韃分兵劫掠地方,縣城周邊只有兩千左右兵力。」戚繼光緩緩而用力的扯開胳膊,「我率近千騎兵擊後,使韃不能全力為之,必能接應護衛軍入營!」

  頓了頓,戚繼光展顏一笑,「你看,陳銳果然來了。」

  騎兵的速度雖然快,但陳銳早就計算分明,而且護衛軍也進行過在各種環境中的強行登陸。

  率先登陸的一營在李偉的指揮下迅速斜刺向北進軍,掩護後方,先行趕來的百來韃游騎從一營的側面掠過。

  沉重的馬蹄聲如同悶雷一般,飛速掠過的騎兵時不時側身拉弓放箭,護衛軍早有準備,舉起盾牌遮擋。

  李偉一邊遠遠眺望靶主力的動向,一邊時不時回頭觀察其他營隊的行軍速度,調整自己營隊的位置。

  五六里外,剛剛命侍衛吹響號角集合兵力的韃主將疑惑的轉頭看向後方,

  嘀咕了幾句。

  緊靠著汶水縣城的營寨內聲響不斷,馬頭聳動,戰馬嘶鳴聲聲,顯然有出兵之像。

  戚繼光倒還穩得住,但戚通、胡牛都已經興奮的高聲呼和,忍了將近十日,

  終於迎來了轉機。

  一位滿臉絡腮鬍的中年將領看向靶主將,眼中有詢問之意。

  雖然此次山東戰事,靶只派出千餘騎兵參與此戰,但主將卻是地位不低,

  乃是俺答長兄吉囊的長子諾延達喇,漢稱「那言大兒」或「吉能」。

  俺答早在十年前就完全控制住了蒙古右翼,吉囊魔下九子都受其所轄,但諾延達喇的身份相對來說比較特殊,因為他繼承了其父「濟農」之位。

  這一次,諾延達喇是主動請纓率兵參戰,要的就是戚繼光的腦袋·如今戚繼光、陳銳兩個人在內部高層中的名聲很響亮。

  一方面是因為通州大火和魚台大捷,前者直接導致了韃軍糧不足.-畢竟俺答有入主中原之心,不願意太過肆虐民間。

  而後者是韃入關之後的第一場敗戰,雖然俺答親率大軍攻破淮東,但魚台大捷也有著相當強的影響力。

  另一方面是因為在孤山陣亡的歲成都刺兒韃早就打聽清楚了,一個是陳銳,一個是戚繼光。

  歲成都刺兒是吉囊六子。

  再加上北地也不是沒有消息的,至少諾延達喇知道曾經擊殺哥落哥的周君佑就在陳銳的磨下·哥落哥是吉囊七子。

  諾延達喇用生硬的漢語說:「你留下。」

  滿臉絡腮鬍的將領是原遼陽軍副總兵李淶,恭敬的應了聲,眯著眼打量了正在布置陣型的明軍,心裡揣測這股明軍是從哪兒冒出來的。

  萊州府只有南側有鰲山衛、靈山衛,但按理來說,都已經葬送在之前的戰事中了。


  諾延達喇率千騎向南疾馳,遠遠眺望,心中頗為驚。

  明軍只有千餘兵力,竟然沒有聚集以抗,而是分散集結一般情況下,步卒對陣騎兵,陣型散亂就是大潰的先兆,

  雖然有些驚,但諾延達喇沒有猶豫,徑直下令進擊。

  陳銳站在將旗下,不時的轉頭四顧,觀察各個方向護衛軍的位置和布置。

  一團已經分為三部,李偉率一營為先鋒,陳子良率三營為中軍,廉鍾率二營向右側的小山丘攀爬,企圖搶占制高點。

  直屬營已經穿插到中軍的左側,與中軍、前軍成椅角之勢。

  這個時代的制高點也是非常重要的,騎兵能借馬速潰敵,還能增加弓箭射程。

  顯然,騎兵也知道這一點,分出約莫兩百騎兵向小山丘疾馳而來。

  「高巨,你率部先登!」廉鍾高呼一聲,「其餘兩連跟我來!」

  速度顯然是劣勢,廉鐘沒有去跟韃靶騎兵比速度,而是徑直率兩個連斜刺里向韃騎兵殺去。

  遠遠望見的陳銳微微頜首,臨陣之時,將校的勇武只是末節,關鍵在於決斷能力,廉鐘有這個能力。

  因為山丘雖然不算高,但稍微有一些陡,騎兵最重要的機動力、速度都無法發揮出來,在這種地形中,反而是步卒更顯得靈活。

  廉鐘沒有蠻幹,而是在臨陣之前下令先投擲出一批標槍,引得對方一陣騷亂,然後迅速繞到了韃騎兵的側上方。

  雖然標槍只戳倒四五匹馬,六七個騎兵,但接下來,長長的狼直往馬頭上戳,引得戰馬嘶鳴不住的往回退。

  韃騎兵手中的馬刀無用武之地,刺出的長槍被盾牌、狼所格擋,而盾牌後的長矛手拼命向前亂刺。

  不算寬的戰場上,片刻之間已經有十幾個韃騎兵落馬。

  「小心!」身邊的警衛將盾牌伸來,擋住了一支長箭。

  廉鍾也是經歷過血火歷練的,若無其事的將盾牌推開,走了幾步側頭觀察戰局。

  「後排!」廉鍾高呼道:「二十步,兩輪標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