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諸事齊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28章 諸事齊備

  不等沈坤開口,陳銳接著說:「如今山西戰事正酣,又用兵遼東,

  此番攻山東主要是北地漢軍。」

  『這一戰拖延至今,主要是因為內部隱憂,但此戰敵軍非為攻城略地,更是為了劫掠糧草、人口。」

  「去歲淮東一戰後回軍,大掠青州、東平、兗州三地,但青州受創不重,又多有流民聚集此地——.」

  「不錯。」吳百朋陰著臉說:「若是賊軍北上,大掠青州南部,裹挾民眾,只怕明歲此地百里無人煙。」

  「其實能起到多少作用,如今很難說。」陳銳的口吻變得鄭重起來,「但護衛軍入山東,首為萊州,次退敵軍,只怕一時間難以顧及。」

  徐渭指看地圖補充道:「百蓮教首趙全率車從東平府往東南方向穿插顯然有侵入青州之意。」

  頓了頓,徐渭輕聲問道:「惟錫兄?」

  吳百朋陰著臉說:(「稍後我就直接趕往徐州。」

  江北參將倪泰會不會出兵,吳百朋沒有一絲一毫的把握,但也願意全力一試。

  沈坤的視線一直在地圖上,經過適才的解說,他已經大致明了了山東的局勢。

  如果沒有意外,山東兵敗已經是確鑿的事了·只要舟山的情報沒有作假。

  如今山東境內,還有建制的只剩下戚繼光率領的登州軍,能不能扛得住敵軍的攻擊實在是很難說的事。

  舟山北上入山東,首要的是協助戚繼光守住萊州,然後才可能考慮收復濟南、青州。

  在這種情況下,侵入充州府的趙全率領的白蓮教徒只可能讓徐州制衡。

  而沈坤本人的任務是牽制住位於淮安東北側的賊軍。

  陳銳耐心的等待了片刻後,繼續道:「只要不使有蝗災之像,就足矣。

  ,

  沈坤聽得懂這句話的意思,賊軍很可能會採用最為摧毀地方的方式,殺死所有的婦孺,燒掉所有的房屋,搶走所有的糧草,最後裹挾青壯,如同蝗蟲一般掃過,身後唯有一片廢墟。

  徐渭側頭掃了眼沈坤,狀元軍有沒有用,實在是很難說的,但只要有一絲可能,那就要準備萬全。

  等到年末,護衛軍兵力近萬,日後募兵·不能說兵源枯竭,至少處州、金華、台州還能募兵,但舟山本身卻撐不住了。

  即使從揚州抄來了百萬兩銀子,但基建的速度卻是遠遠跟不上的,很多士卒都有意遷居舟山、定海衛一帶·.都是拜朝中坐派銀所賜。

  而且護衛軍招募新兵的成本也很高,訓練的成本更高,所以此次山東一戰,護衛軍的戰略目標其一是保住萊州、登州兩地,其二是儘量運送裸露在馬蹄之下的民眾南下。

  陳銳、徐渭準備將這些民眾作為日後護衛軍兵源的重要來源之一—主要是成本會很低。

  S十手小以小月同口H寸/大C

  對過限多慶了,而上也一標—.集中在青州府南部的大量民眾。

  這也是陳銳為什麼之前會贈糧米、軍械給狀元軍的主要原因。

  一旦這些民眾淪為流民,那就不太好辦了。

  而且陳銳也選好了地點,海州。

  若不是陳思盼攻杭州,護衛軍會在六七月份出兵海州,掃清賊軍、倭寇,在海州紮下根來。

  無數的念頭在腦海中一閃而過,經過長時間的權衡,沈坤猛地拍了下桌子,面目有些獰,「信你一回!」

  徐渭輕笑道:「當不會使十洲公失望。」

  陳銳想了想,「出兵需謹慎,無需主動進擊,只需牽制,偶以精銳突襲,得手即退,使賊軍心存忌憚即可。」

  裡面眾人正在議事,外間吳大瓚好奇的左顧右盼,對這支護衛軍很是好奇。

  好奇的原因一方面是護衛軍在東南毀譽參半的名聲,出兵杭州大敗倭寇,卻又在揚州堂而皇之的將七家鹽商一掃而滅。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吳大瓚知道護衛軍中有大量的同鄉。

  正想著呢,一個身披軟甲的青年將領走了過來,笑著說:「不認得我了?」

  「足下是?」吳大瓚拱了拱手。

  「後宅鎮葉邦榮。」

  葉邦榮笑著說:「當年惟錫兄初去南京國子監就讀,你母親將你送到我叔公門下。」


  「原來是葉公。」吳大瓚吃了一驚,葉大正在義烏名望不低。

  「叔公遣我入軍。」葉邦榮側頭看了眼,看到吳大績已經走遠,才放心的笑著繼續說:「去年亂時,叔公還掛念著你呢。」

  「多謝葉公掛念。」吳大瓚正色道,隨後才問道:「葉大郎如今?」

  吳大瓚問的是葉大正的長子葉思忠,兩人有同窗之誼,這些年一直有書信來往。

  「也想入軍,但被叔公罵了回去。」葉邦榮摟著吳大瓚的肩膀,「才十五歲呢,等到明後年可能會應募入軍。」

  吳大瓚好奇的問道:「軍中同鄉多嗎?」

  「多了。」葉邦榮也不避諱,解釋道:「如今護衛軍三團一營,每團一千四百人左右。」

  「二團的團正是樓楠,我是三團的團正,其餘還有如王如龍、金福為團副,尚有宗美兄與其侄兒丁茂、陳子良等人均為營正。」

  吳大瓚聽到了幾個以前有所耳聞的名字,突然嘆道:,「堂兄本有意從軍,若是當日父親不阻,或不會遭受此劫。」

  葉邦榮嘴角抽搐了下。

  車營的遠處,麻夏拉看吳大績躲在角洛處,低聲道:「太過妄「是。」吳大績苦笑了聲,想著能看伯父一眼也是好的,卻沒想到差點被堂弟吳大瓚撞個正著。

  「留點神吧。」麻夏如今在軍法處,消息要比只是副班長的吳大績要靈通的多,看了眼碼頭處密密麻麻的船隻,低聲說:,「此次大哥親自去了崇明島,請了毛海峰率海船襄助。」

  吳大績一個激靈,想了想小聲問道:「毛海峰———

  「我問過了。」麻夏笑了笑,「他與徐唯學都是汪直手下的船主,但並不是一路人。」

  「嗯,我小心點。」

  此時,陳銳、徐渭、周君佑已經將吳百朋、沈坤一路送出了營地。

  「必竭盡全力。」吳百朋做揖行禮,「山東託付足下。」

  陳銳回了一禮,「必竭盡全力。

  望著船隻消失在河面上,徐渭開玩笑道:「能讓你殷勤送至此處,此二人當全力為之。」

  「此二人均有軍略之才。」陳銳面無表情的說:「留點情面,日後好相見吧。」

  「也不知是好事還是壞事。」周君佑搖了搖頭。

  頂多到明年,護衛軍肯定要在海州紮下根,但明廷會允許嗎?

  淮東總督王邦瑞會允許嗎?

  江北巡按御史吳百朋與創立狀元軍的沈坤會做什麼選擇,現在誰都不知道。

  只沉默了一瞬,陳銳深吸了口氣,感受著已經入秋的略帶寒意的冷意,

  昂首道:「諸事已齊備,明日北上。」

  「此乃護衛軍第一次北上,絕不容有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