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吳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18章 吳澤

  「其他的不好說,八月上旬就能放閘。」

  吳澤滔滔不絕的說了好久,最後得出了這個結論,還補充道:「放心,

  我已經仔細算了又算,還從淮安、杭州、南京請了老河工過來,就算天降暴雨數日,湖堤被沖毀,也不會影響到西邊。」

  對於水利,陳銳和徐渭那是一竅不通的,對視了眼後前者忍不住問道:「真的不會?」

  「當然不會!」吳澤鄙夷的了眼,「一方面遠著呢,另一方面通往村落、營地的河流都設了閘。

  最重要的是匯水成湖—相對於西邊來說,湖面比較低,湖水是走南邊再轉至西邊。」

  「一旦湖水上漲,只會往東面泄洪,所以不會影響到西邊、南邊。」

  「算了,你們又不懂,任你們去請人來查驗,要是挑的出毛病——-那五千兩銀子,我只收一半!」

  「挑的出毛病,你還有臉收兩千五百兩?」徐渭笑道:「真是死要錢啊!

  「我忙了小半年,還不值兩千五百兩?!」吳澤罵道:一「現在回鄉,估摸著父親、兄長都認不出來了!」

  嗯,吳澤是三月中旬受唐順之所邀來舟山的,如今也四個多月過去了,

  白皙的膚色轉黑,面龐消瘦,除了雙自炯炯之外,壓根就是變了個人。

  「其他方面呢?」陳銳轉而問道。

  「村落基本上完工了,營地、各式倉庫那是最早完工的,水寨還要一段時日。」吳澤伸了個懶腰,「總算是快結束了。」

  四個月的時間,統領數千青壯,燒制磚石、挖掘河道、搭屋成村、修建營地水寨,這樣的行動力、統率力,實在是舟山缺少的人才。

  徐渭警了眼陳銳,「結束之後呢?」

  吳澤嘿嘿笑道:「就算要問,也不應該你問—都說你徐文長乃是舟山謀主,但——」」

  「好了,讓他問,讓他問!」徐渭有些氣急敗壞。

  陳銳輕笑了聲,「文長兄助我良多。』

  「別別,你還是叫我徐渭或者徐文長的好,聽到你稱文長兄,我就心裡哆嗦!」

  陳銳略有些尷尬,乾笑幾聲後才說:「結束遠沒有結束,還請吳兄襄助。」

  「襄助?」吳澤眯著眼打量著陳銳,「不是入舟山?」

  「掃榻以待。」

  「哈哈。」吳澤笑了笑,隨口問道:「如今護衛軍有近一衛之兵,卻又大肆募兵,近萬強軍,有割據之像否?」

  陳銳平靜的說:「吳兄當知我志向。」

  「但朝中只怕難容吧?」吳澤嘿了聲,「本朝東南,從未有如此強軍。

  舟山雖孤懸海外,但近台州、寧波、紹興,南抵閩地,北達蘇松,扼守杭州、嘉六網府海道。

  如今舟山擁海船數十艘,奔襲淮東亦尋常·

  『若無海船,如何援山東?」徐渭插嘴道:「既知舟山志向,還問這些作甚?!」

  吳澤雖然住了嘴,但沒有理睬徐渭,而是盯著陳銳,「若是朝中討伐,

  陳千戶會如何?」

  「不知道。」陳銳快速而直接的回答,隨後說:「早在年初,尚在南京,我就告知老師、徐文長,大明不做,我做。」

  「我不是孟珙,更不是岳飛。」

  「但也不是陳霸先,更不是曹孟德。」

  徐渭雖然點頭贊同,但心裡卻在吐槽,不管是孫環還是蕭堪,都是定了親的,應可是死了,但呂兌死沒死還不好說呢。

  吳澤沉默了會兒,岳飛被金牌追回最後冤死,孟珙因收納降臣最終抱憾而亡。

  陳霸先有扶社稷之功最終篡國,曹孟德曾有將軍之志卻挾天子以令諸侯「你不想上這條賊船就明說唄。」徐渭冷笑道:「明擺著告訴你,明年護衛軍還會擴軍,除了沈家門、普陀山、大榭島、馬峙島之外,還會在原昌國衛、金塘島各地駐兵,而且也不僅僅是舟山!」

  相對於徐渭,陳銳平靜的很,「合則來,不合則去。」

  「舟山能給予的並不多,聚集於此的,或是志同道合者,或是建功立業者。」

  徐渭拍著桌子,罵道:「四個月撈了五千兩銀子,給他的還不多嗎?」


  吳澤沒好氣的瞪了眼徐渭,才開口道:「這段時間我與家中來信頻繁,

  父親已然許我入舟山。」

  「那你還問甚麼?」徐渭氣道。

  「杭州一戰,護衛軍確如陳千戶所言,不擾民,不害民,秋毫無犯,如今又即將出征山東—」吳澤輕聲道:「父親信中言,若是陳千戶初心不改,即使他日有變,武進吳家亦門不墜。」

  徐渭偏開頭,視線遊走不定,杭州一戰結束快兩個月了,如今有了源源不斷的收穫—·.-成功的募兵是一個,吳澤決心留在舟山也是一個。

  徐渭在心裡猜測,陳銳從一開始就將軍紀約束的那麼嚴格--到底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

  雖然浙江官場都在排廳舟山,但浙江全省都隱有擁戴之像。

  陳銳與吳澤雙手互握,前者點頭道:「請令翁安心,也請令翁、吳兄親眼所見,看看陳銳可會改初心。」

  吳澤輕笑道:」「但有所命,儘管道來。」

  重新落座後,陳銳徑直道:「吳兄有才,不僅在水利、營造,更有施政之能,但短時間內還是在營造上。」

  徐渭接口道:「目前只是舟山各處島嶼,但接下來就是定海衛,後面可能還會有其他區域。」

  吳澤皺眉問道:「可是流民?」

  「不好說。」徐渭解釋道:「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此次護衛軍出征山東,兵鋒不至北直隸。」

  「如今山東局勢混亂,王民應無能,朝中又不援山東,以至於濟南、青州、兗州、東平、萊州各地盜匪叢叢,又有亂兵肆虐,更有白蓮教徒混跡其中。」

  吳澤這下子聽懂了,「所以護衛軍此次出征,必然攜大量民眾南下?」

  「不錯。」陳銳點頭承認,「既能壯己,亦能弱敵。」

  徐渭鋪開了地圖,「自弘治年間撤水寨後,舟山幾無人煙,也就沈家門、昌國有兩個村落,餘地頗大。」

  「北地南下的民眾準備安置在金塘島、昌國兩地,東南遷居民眾安置在定海衛。」

  「定海衛北抵定海縣,西至東錢湖,南至塔山,雖然有兩個千戶所,但絕不敢有所妄為,所以地盤頗大。」

  「所以這三地都需要建村落,容納大量民眾。

  吳澤盤算了下,看了眼陳銳,「人手倒是足夠,只是這幾地除卻定海中所名下的田地之外,少有良田,難道一直讓舟山供給糧食?」

  「不會,頂多一年後就能自給自足。」陳解釋可能的紅薯、土豆,而是說:「其實能開墾田地,只是民眾不願為之。」

  吳澤點點頭,「是啊,即使開墾田地,也落不到他們手中。」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荒地轉為良田,立即就會被周圍幾個千戶所盯上,

  上頭還有個定海衛。

  但現在不同了,雖然還有定海右所、大嵩等衛所,陳銳雖然名義上不掌控定海衛,但實際上整個定海衛都在他的掌控中。

  沒有役,沒有過重的田稅,遷居來的民眾是願意開墾荒田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