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慫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94章 慫了?

  「舟山上下,就沒有白吃飯的。」

  徐渭戲謔的如此說,引得陶大順、孫鈺都忍不住笑了。

  陳銳咳嗽兩聲,感覺自己被指成黃世仁似的。

  「不過,確如所言,八股無用。」沈束輕聲道:「吳大績、麻夏入軍,其他人分別入職各處,待得歷練之後再行安置。」

  陳銳點頭道:「除卻張元之外還有九人,沈一貫、虞德燁你們二人不好露面,暫時安置在帳房處。」

  「其餘七人,由老師安排,儘量在各處都轉一圈。」

  「具體的———」陳銳看向陶大順,「你來帶一帶。」

  「好的。」陶大順笑了笑,「說起來都是小事,但上手可沒那麼簡單,千頭萬緒啊。」

  陳銳視線掃了掃,其實這十二人中,不少人都有特長,比如梅農家學淵源對商賈事很了解,比如池明志在管理上很有一手,再比如閔成弘精通農事。

  不過這些,暫時都要等到沈家門的基建完成之後再行分配。

  頓了頓,陳銳對丁邦彥、孫鈺說:「等他們從新兵營出來,你們倆一人帶一個。」

  孫鈺應了聲,丁邦彥遲疑的看了眼吳大績,「倒是有件麻煩事。」

  「嗯?」

  「前日收到家信,吳坎頭村的吳惟忠有意應募入軍。」

  吳大績有些意外,「汝誠兄要來舟山?」

  虞德燁向陳銳、徐渭解釋道:「吳坎頭在城南,大元村在城東,但卻是同族「少年時候與汝誠兄相熟,這些年也時常有書信來往。」吳大績想了想,「倒是未必能認得出來,畢竟八年未見了。」

  陳銳思索片刻後道:「你們二人都安置在丁邦彥摩下。」

  眾人都有些意外,這是生怕認不出來嗎?

  聽,陳銳做出這個決定,是因為記得吳唯忠這個名字---這位好像是戚家軍最後的名將,在入朝抗倭的時候立下不小的功勳。

  沈束、陶大順很快將少年郎分配下去,大部分都是各個管事的副手,並不能具體管事,只是跟著學習,只有朱被沈束親自帶在身邊。

  眾人散去之後,陳銳也出了門準備回議事堂,卻看見先出門的丁邦彥在門口盤桓。

  「還有事?」

  丁邦彥咳嗽兩聲,「有些擔憂-—---雖知陳千戶理應有所安排,但還是難免——」

  陳銳在心裡琢磨了會兒,「你說說看。」

  「聽丁茂提及,此次杭州一戰,光是賞銀就發下去一萬多兩。」丁邦彥咂咂嘴,「沈家門至今還在大興土木——」

  徐渭忍不住笑罵道:「丁茂這廝,就是個碎嘴的!」

  頓了頓,徐渭又笑著對陳銳說:「看看,擔心的可不止一兩個,不過———·

  說著說著,徐渭就住了嘴,因為他看見陳銳的臉上呈現出一種奇特的神色。

  愣了下後,徐渭也轉頭看向丁邦彥,半響後輕聲道:「的確挺合適的。」

  陳銳贊同的點點頭,而丁邦彥一頭霧水-—-——-不過敏感的察覺到,這兩位說的肯定不是什麼好事。

  舟山這邊明面上風平浪靜,新兵在緊鑼密鼓的加快訓練速度,應募青壯還在作工,鹽田那邊一邊修補一邊繼續開耕,打制水車、修建倉庫。

  而南京這邊卻是暗流涌動,杭州大捷的戰報以及緊接而來的舟山被襲,在朝中鬧得沸沸揚揚但也銷聲匿跡。

  杭州大捷,搶功的一個是浙江兵備道蔡克廉,一個是浙江海道副使丁湛。

  兩人在朝中都沒有派系——--丁湛倒是夏言的嫡系,所以朝中兵部難以決斷。

  其實更多的官員是傾向於丁湛的------沒轍啊,丁湛名聲好啊,因為當年他是得罪了嚴嵩被貶謫出京的。

  嚴嵩現在的名聲臭不可聞,與他作對的—那肯定是賢達。

  在園子裡兜了一圈,視察各個宮殿的進程,嚴世番才轉頭回了皇城,如今嘉請帝住在太傅園,但包括內閣在內的各個衙門還是在皇城內辦公的。

  內閣設置在午門內右側的文淵閣,嚴世蕃進了午門立即往右-—----不敢去左邊。

  左邊是六科,那些年輕的科道言官將沈煉視為偶像-—----幾次與嚴世蕃爭吵的時候,都躍躍欲試將其再揍一頓。


  進了內閣,嚴世蕃先向父親問好,警了眼坐在角落處的徐階,拉著趙文華走到一旁,「還沒什麼動靜?」

  趙文華是鐵桿的嚴黨,又是寧波人,所以嚴世蕃通過他來打探舟山的消息。

  「風平浪靜,不過聽說還在繼續開鹽田。」趙文華想了想,「南側的普陀島設了水寨。」

  「倒是讓陳銳占了便宜,丁湛倒是不怕養虎為患!」嚴世蕃牢騷了句。

  嚴世蕃特地安排了人去打探杭州戰事的經過,心裡對陳銳的評價更高了一層,警惕性也更高了一層。

  戰力極強也就罷了,關鍵是能秋毫無犯------陳銳親手斬殺盧鏜魔下把總,雖然符合陳銳其人的性格和手段,但也讓嚴世蕃渾身冰寒。

  不同於很多官員,嚴世蕃太清楚明軍的德行了,他敏銳的察覺到,陳銳在走一條新路,一條與官軍截然相反的道路。

  至少在杭州一戰後,護衛軍毫無疑問會被浙江官場排斥,但也會得到很多的擁戴。

  不僅僅是士林的擁戴,地方大戶的擁戴,更是底層民眾的擁戴。

  「舟山鹽現在算是斷了。」趙文華小心翼翼的說:「兩淮鹽場應該能恢復,

  那幫鹽商繳的應餉銀—..」

  嚴世蕃斜了眼過去,眼神中滿是森然。

  是,我嚴東樓是貪財。

  但也是要命的。

  開封那邊鬧出的兵變就是軍餉不足導致,這筆銀子拿了那是要掉腦袋的!

  再說了,揚州鹽商那幫人肯定會盯著。

  想到這兒,嚴世蕃低聲叱罵了幾句,他雖然將陳銳視為大敵,但短時間內還是將揚州鹽商視為眼前的大敵。

  揚州鹽商如今服了軟,而總督江北的王邦瑞是與嚴黨不合的,巡鹽御史胡宗憲也就罷了,但江北巡按吳百朋是與裕王有來往的。

  吳百朋是嘉靖二十九年初調入都察院為御史,兼管長蘆鹽政,後隨軍南下,

  在河南懷慶府領軍,頗有戰功,與裕王一同返京。

  想到這兒,嚴世蕃又在心裡暗罵了幾句。

  你陳銳不是剛烈如鐵嗎?

  現在怎麼慫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