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雜務
第192章 雜務
定海衛。
其實定海衛很大,從甬江出海口附近的定海縣往南,從寧波府治勤縣的東錢湖往東,都是定海衛的地盤。
甚至名義上往南一直能延升到象山海峽的北岸,只不過那邊是受定海衛所轄的大嵩所的地盤。
即使如此,僅僅以定海後所、定海右所而論,也足夠大了,李壽一家數代都能在附近斂下三萬多畝的良田。
所以,地方是有的是的,房屋倒是也不缺,遷居來的青吉村的村民被安置在了長山角落處。
嗯,就是原來李壽的那個莊子。
當時陳銳讓人將能搬的都搬走了,但還有幾十間屋子-————-死了那麼多人,也沒人敢住進去。
司馬解釋了幾句笑道:「不會嫌棄吧?」
「能遮風擋雨就心滿意足了。」
劉阿公呵呵笑著,一旁的青年嘿然笑道:「都是磚瓦房呢,說起來還是賺了的。」
青吉村的屋子大部分都是土胚房,的確算是賺了。
「我剛才走了一圈,有漏雨的,暫時先堵一堵,如果房子不夠,那也只能先擠一擠。」司馬笑道:「來之前已經問過了,過些日子會有匠人過來起新屋。」
「呢——」劉阿公大為意外,「倒是不急。」」
「大哥也不是誰都管的。」司馬挑了挑眉頭。
雖然事情不是護衛軍惹出來的,但即使陳銳砍下了劉恩至的腦袋來證明護衛軍的軍法森嚴,自然是要護佑青吉村的村民。
「條件與沈家門是一樣的,只不過那邊都住滿了。」司馬隨口說:「而且以後遷居沈家門,只有士卒家眷才有資格。」
劉安平想了會兒,「護衛軍今年還會募兵嗎?」
「會。」司馬肯定的說:「你和劉勝都要應募。」
「那是自然。」劉勝咬著牙說:「若無護衛軍,整個青吉村只怕雞犬不留。
「不是為了報恩。」劉安平看了眼劉勝,「唯願此類事不再。」
司馬有些意外的看了眼劉安平,劉勝解釋道:「三哥小時候讀書,後來還過了縣試呢,只是連續考了三次院試都沒過。」
劉阿公也說:「那日倭寇沒能攻破青吉村,就是他率村中青壯守住了村口。
北「說不得能連連晉升呢。」司馬拍了拍劉安平的肩膀,「護衛軍中將校晉升,一看戰功,二看考核,考核的項目很多,其中就有識字算學,你既然是童生,想必難不倒你。」
司馬身後的一個高個子青年不爽的嘀咕了幾句,「天下也沒這個規矩————.」
「護衛軍就是這個規矩!」司馬回身就是一腳端了過去,「以後領軍在外,
你連公文都看不懂,連路程糧米都不會算,要你作甚?!」
司馬罵了幾句才對劉安平解釋道:「這廝叫金科,是第一批應募的,當時就是班長了,現在還是班長,他弟弟金福讀過書,現在都是連長了,還被大哥誇讚,這次擴軍肯定能晉升營長。」
金科乾笑了幾聲,「現在也差不多了,這次考核肯定能過!』
在莊子裡轉了一圈,司馬查了下房屋、糧米之後,輕聲道:「後面一段時間,舟山主要是新兵訓練,非常忙碌,我不一定有空過來,若是有事,讓劉勝、
劉安平去沈家門找我。」
劉安平應了聲,又問道:「今年田地是來不及了—不過這幾天我走了一遍,好像都是種了的。」
「放心吧。」司馬笑道:「護衛軍是不收納定海衛的衛所兵的,但也容他們在沈家門作工,賺的錢不少,好些人家已經不準備再佃田了,明年肯定是有田分給你們的。」
「其實你們接下來大半年也可以去沈家門作工,之前就給你們說過了。」
「就在莊子的東北方向的碼頭,每天都有船隻來往大榭島、馬峙島、沈家門。」
「百天去作工,中午晚上都在工地上吃,晚上再坐船回來。」
「現在鹽田那邊特別缺人,你們不是應募青壯,除了吃飯還能拿一份月錢,
雖然不多。」
「女眷留在莊子裡,可以紡紗織布,也可以做鞋子,沈家門那邊都有收購點的。」
如今護衛軍包括新兵在內將近四千人,後面還要招募新兵,多少衣物、鞋子都不夠的。
最關鍵的是,這個時代特別是東南,家家都是自己做衣物鞋子,即使是大戶人家也有家中僕婦,如果是蘇松一帶-人家連布都是自己織的。
護衛軍的制式軍服是藍黑色,鞋子是加厚的布鞋,剛開始還是買的成品,後來買都沒地方買,乾脆買了布料散下去讓定海衛的女眷,以及遷居來的山東流民女眷做。
如今沈家門內,不少士卒家眷剛剛遷居來,天天在家裡做衣服做鞋子,手腳麻利的還挺掙錢的。
沈家門議事堂內。
陶大順剛剛進門,陳銳就直截了當的說:「鹽田那邊你不用管了,先去老師那邊幫忙。」
「唄·..—·
雖然陶大順已經很習慣陳銳從來不繞彎子的說話風格的,但有些懵逼,猶豫了會兒才說:「鹽田還在修復,這一塊兒我最熟悉。」
「交給鄭單,你今日就與他交接,帶他兩日就行了。」陳銳搖頭道:「老師那邊忙不過來,你先做老師的副手。」
鄭單是戰死在山東孤山的鄭雙的兄長,早年就跟著陳銳了,後來一直在打理食堂這一塊。
如今沈家門上下近萬人,鄭單分配人手,採買蔬菜、肉食、油料,將這一塊打理的井井有條。
而且陳銳也讓人留心過,鄭單沒有從中貪過銀錢。
既是舊部,又有能力,還品行過硬,如今陳銳手下正缺人呢,自然是要把人提起來用。
一旁的徐渭看陶大順還有些懵懂,笑著說:「景熙你也是官宦子弟,怎的不曉事呢。」
「文長兄?」
「一方面景熙你打理鹽田,頗為得力,但日後鹽場北側與對面的普陀島都要設水寨,你無軍略之能,以後再有敵襲—————」
徐渭笑道:「另一方面—如果我沒猜錯,再過段時日,說不得又要換個位置了。」
陳銳瞄了眼徐渭,這斯心思實在敏捷的很。
陶大順這次聽懂了,朝中也有類似的例子,如果看重某人,如果不是翰林官,會讓他在各個位置上輪一遍,如此才好大用。
定海衛。
其實定海衛很大,從甬江出海口附近的定海縣往南,從寧波府治勤縣的東錢湖往東,都是定海衛的地盤。
甚至名義上往南一直能延升到象山海峽的北岸,只不過那邊是受定海衛所轄的大嵩所的地盤。
即使如此,僅僅以定海後所、定海右所而論,也足夠大了,李壽一家數代都能在附近斂下三萬多畝的良田。
所以,地方是有的是的,房屋倒是也不缺,遷居來的青吉村的村民被安置在了長山角落處。
嗯,就是原來李壽的那個莊子。
當時陳銳讓人將能搬的都搬走了,但還有幾十間屋子-————-死了那麼多人,也沒人敢住進去。
司馬解釋了幾句笑道:「不會嫌棄吧?」
「能遮風擋雨就心滿意足了。」
劉阿公呵呵笑著,一旁的青年嘿然笑道:「都是磚瓦房呢,說起來還是賺了的。」
青吉村的屋子大部分都是土胚房,的確算是賺了。
「我剛才走了一圈,有漏雨的,暫時先堵一堵,如果房子不夠,那也只能先擠一擠。」司馬笑道:「來之前已經問過了,過些日子會有匠人過來起新屋。」
「呢——」劉阿公大為意外,「倒是不急。」」
「大哥也不是誰都管的。」司馬挑了挑眉頭。
雖然事情不是護衛軍惹出來的,但即使陳銳砍下了劉恩至的腦袋來證明護衛軍的軍法森嚴,自然是要護佑青吉村的村民。
「條件與沈家門是一樣的,只不過那邊都住滿了。」司馬隨口說:「而且以後遷居沈家門,只有士卒家眷才有資格。」
劉安平想了會兒,「護衛軍今年還會募兵嗎?」
「會。」司馬肯定的說:「你和劉勝都要應募。」
「那是自然。」劉勝咬著牙說:「若無護衛軍,整個青吉村只怕雞犬不留。
「不是為了報恩。」劉安平看了眼劉勝,「唯願此類事不再。」
司馬有些意外的看了眼劉安平,劉勝解釋道:「三哥小時候讀書,後來還過了縣試呢,只是連續考了三次院試都沒過。」
劉阿公也說:「那日倭寇沒能攻破青吉村,就是他率村中青壯守住了村口。
北「說不得能連連晉升呢。」司馬拍了拍劉安平的肩膀,「護衛軍中將校晉升,一看戰功,二看考核,考核的項目很多,其中就有識字算學,你既然是童生,想必難不倒你。」
司馬身後的一個高個子青年不爽的嘀咕了幾句,「天下也沒這個規矩————.」
「護衛軍就是這個規矩!」司馬回身就是一腳端了過去,「以後領軍在外,
你連公文都看不懂,連路程糧米都不會算,要你作甚?!」
司馬罵了幾句才對劉安平解釋道:「這廝叫金科,是第一批應募的,當時就是班長了,現在還是班長,他弟弟金福讀過書,現在都是連長了,還被大哥誇讚,這次擴軍肯定能晉升營長。」
金科乾笑了幾聲,「現在也差不多了,這次考核肯定能過!』
在莊子裡轉了一圈,司馬查了下房屋、糧米之後,輕聲道:「後面一段時間,舟山主要是新兵訓練,非常忙碌,我不一定有空過來,若是有事,讓劉勝、
劉安平去沈家門找我。」
劉安平應了聲,又問道:「今年田地是來不及了—不過這幾天我走了一遍,好像都是種了的。」
「放心吧。」司馬笑道:「護衛軍是不收納定海衛的衛所兵的,但也容他們在沈家門作工,賺的錢不少,好些人家已經不準備再佃田了,明年肯定是有田分給你們的。」
「其實你們接下來大半年也可以去沈家門作工,之前就給你們說過了。」
「就在莊子的東北方向的碼頭,每天都有船隻來往大榭島、馬峙島、沈家門。」
「百天去作工,中午晚上都在工地上吃,晚上再坐船回來。」
「現在鹽田那邊特別缺人,你們不是應募青壯,除了吃飯還能拿一份月錢,
雖然不多。」
「女眷留在莊子裡,可以紡紗織布,也可以做鞋子,沈家門那邊都有收購點的。」
如今護衛軍包括新兵在內將近四千人,後面還要招募新兵,多少衣物、鞋子都不夠的。
最關鍵的是,這個時代特別是東南,家家都是自己做衣物鞋子,即使是大戶人家也有家中僕婦,如果是蘇松一帶-人家連布都是自己織的。
護衛軍的制式軍服是藍黑色,鞋子是加厚的布鞋,剛開始還是買的成品,後來買都沒地方買,乾脆買了布料散下去讓定海衛的女眷,以及遷居來的山東流民女眷做。
如今沈家門內,不少士卒家眷剛剛遷居來,天天在家裡做衣服做鞋子,手腳麻利的還挺掙錢的。
沈家門議事堂內。
陶大順剛剛進門,陳銳就直截了當的說:「鹽田那邊你不用管了,先去老師那邊幫忙。」
「唄·..—·
雖然陶大順已經很習慣陳銳從來不繞彎子的說話風格的,但有些懵逼,猶豫了會兒才說:「鹽田還在修復,這一塊兒我最熟悉。」
「交給鄭單,你今日就與他交接,帶他兩日就行了。」陳銳搖頭道:「老師那邊忙不過來,你先做老師的副手。」
鄭單是戰死在山東孤山的鄭雙的兄長,早年就跟著陳銳了,後來一直在打理食堂這一塊。
如今沈家門上下近萬人,鄭單分配人手,採買蔬菜、肉食、油料,將這一塊打理的井井有條。
而且陳銳也讓人留心過,鄭單沒有從中貪過銀錢。
既是舊部,又有能力,還品行過硬,如今陳銳手下正缺人呢,自然是要把人提起來用。
一旁的徐渭看陶大順還有些懵懂,笑著說:「景熙你也是官宦子弟,怎的不曉事呢。」
「文長兄?」
「一方面景熙你打理鹽田,頗為得力,但日後鹽場北側與對面的普陀島都要設水寨,你無軍略之能,以後再有敵襲—————」
徐渭笑道:「另一方面—如果我沒猜錯,再過段時日,說不得又要換個位置了。」
陳銳瞄了眼徐渭,這斯心思實在敏捷的很。
陶大順這次聽懂了,朝中也有類似的例子,如果看重某人,如果不是翰林官,會讓他在各個位置上輪一遍,如此才好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