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古處山城攻略作戰
經過數日的準備,最主要的是秋月家經年累月累積起來的守城防備器具,再加上古處山城東南方向的馬見山城一直有人在收集製作。
如果無法短時間內大量消耗古處山城的防守器具的話,那就只能圍上半年一年的時間來迫使秋月家主動出戰或投降。
但高順表示秋月家想得美。
高順集合了軍中數十名遠程將士去往前線,專門朝著城牆上的守軍傾瀉弓矢彈藥,並下令前線的三支百人隊都伯,分別派出軍中的盾士分散衝擊。
陷陣營現在主要是被滾木的衝擊力阻攔了,但那是因為一堆人圍在攻城錘身旁,導致目標太大,大部分滾木都在被投向他們,這才困難重重。
一旦將士們分散了,以陷陣營將士們的裝備,硬抗一節滾木完全沒有問題。
大不了就是城門破壞得慢一些,以前也不是沒有試過,只是攻城錘能運到城門下只用十來分鐘就能撞開,讓將士們拿武器砍要大半個小時才能砍出缺口的分別而已。
收到高順的命令,都伯才發現自己走進死胡同了,主要是之前幾次的戰鬥中,對付這種三級據點都是用的攻城錘,已經有些習慣了。
在都伯的命令下,新建造中的攻城錘的進度被放棄,已建好的攻城錘也被丟棄,將士們開始分散開來向前攻擊。
除了幾個將士被滾木帶倒,被其餘將士帶回,先前的百人隊大部分人都成功到達了城門下。
幾位手持重武器的將士開始調換位置,來到城門附近開始破壞,其餘將士則是躲在盾士們的大盾之下,等待著城門被破壞的時刻。
城外的遠程陷陣營將士還在連綿不斷得射擊,城牆上有二三十名正在往外丟滾木的足輕被射中,非死即傷,很是打擊了守軍那肆無忌憚的模樣,扔滾木的動作也不敢再那麼大大咧咧的。
被高順派來的兩支百人隊沒有動,城門下暫時有那一支百人隊就足夠了,接觸面積有限,他們上去了也是做無用功。
時間過去了四十多分鐘,期間,守軍一直試圖擊潰門下這群正在破壞城門的百人隊。
但,毫無效果,不管是弓矢射擊,亦或是直接拿滾木砸,都沒有用處。
盾士們的大盾牌極其堅固,箭射不穿,木砸不彎,沒力氣了也是由其餘將士交替頂上。
直到城門被陷陣營將士完全破壞,守軍都未能對破門的百人隊造成什麼明顯的損傷,頂多就是消耗了不少將士的氣力。
在此過程中,守軍因為陷陣營遠程將士的攻擊,被射死射傷的,又多出了十數人。
隨著三之丸城門口的混戰開啟,之前一直觀戰的兩支陷陣營百人隊將士們也開始帶著簡易製作的梯子開始向三之丸城牆下跑去。
不過這只是假動作,用來吸引消耗守軍的滾木儲備。
陷陣營將士被這些守軍砍到刺到倒沒有什麼傷害,但如果是從梯子上被擊中墜落造成的傷害可是要比被守軍擊中的傷害大得多的。
三之丸西面的守軍指揮官為秋月種寳,和明軍交手數次,雖然盡皆失敗,但都成功活著撤退,算是秋月家中對戰明軍經驗最豐富的人了。
在高處觀察戰場形式,秋月種寳能明顯看出帶著梯子前進的陷陣營將士的不對勁,他們太慢了。
而且,這些將士多為槍兵和盾兵,作為攻城部隊,武器配置並不合理。
再仔細觀察了一段時間,發現這並非錯覺或眼花,秋月種寳當即下令將滾木的一半投擲方向重新朝向城門口。
見己方的想法被看破,陷陣營將士並沒有什麼所謂,閒棋而已。
甚至等他們到達城牆下之後,就只是把梯子豎起搭在城牆上,給城牆上的守軍們找事做。
守軍也不得不去推倒這些偶爾搭上來的梯子,不然明軍真的趁這個時機爬上城牆了該怎麼辦。
而且,陷陣營將士的梯子攻城部隊中還被偷偷塞進去了幾個遠程將士,就等著到了城牆下,精準射擊正在投擲滾木的守軍。
這一招確實有效,守軍們投擲滾木以及射擊弓箭的頻率再次減小。
戰鬥開始一個小時後,城門處的守軍開始有堅持不住的跡象。
為了快速突破,陷陣營將士並不像之前一樣以安全為主,慢慢損毀敵軍武器再推進。
而是一開始就憑藉裝備優勢強行硬沖敵軍槍林。
身邊的槍身,能砍歪就砍歪,但不砍斷,這樣可以在減少武器殺傷力的同時,還不會給敵人製造槍身短上一些的槍枝。
既保護了同僚,又不會給現在位置的自己製造麻煩。
戰局又過去了十數分鐘,城門處的守軍被陷陣營將士們砍殺砍傷了百餘人,阻攔部隊士氣低落,開始往二之丸方向撤退。
城牆上的守軍也顧不上在城牆根處的陷陣營了,見城門處的部隊開始退散,紛紛從城牆下下來加入阻攔。
最終,古處山城西面三之丸的城門,在阻攔了陷陣營將士們近一個半小時到兩個小時之後,最終被突破。
後續有百餘二之丸的守軍被秋月兵庫助帶領著,在二之丸城門前一段距離排列好,以此阻擋陷陣營的衝殺,並給前線退下來的足輕們爭取時間逃亡、休整、恢復士氣。
這支部隊也未能阻攔太久,十餘分鐘後便被陷陣營將士攻破了陣型,將領秋月兵庫助受傷,部隊半數戰死以及逃散,其餘人退入二之丸內並關上了城門。
高順命令之前主攻三之丸的百人隊退下休息,派了佯攻的兩支百人隊的其中一支接替作戰,繼續攻擊二之丸城門。
同時,高順派遣了一支還沒參戰的百人隊前往三之丸北部,他們需要擊敗,阻攔北部正在進攻的百人隊,的那近兩百守軍,接應北門外的陷陣營入城一起作戰。
二之丸西門的防禦力量大為減弱,尤其是滾木,因為高度以及距離的原因,殺傷力比之三之丸處差了不少。
將士們將之前丟下的攻城錘拿了過來,運到二之丸門下就是一頓猛錘。
三之丸的防禦器械都未能造成陷陣營的傷亡,更別說是二之丸了。
二之丸的城門在十數分鐘後便被攻城錘破壞了。
故技重施,招式不怕老,好用就行。
二之丸的守軍僅僅抵抗了半個小時便被突破,將領井田親氏被斬殺,守軍潰敗。
北面處也傳來消息,三之丸的守軍在城門被攻破,前後兩支陷陣營將士的夾擊之下,近乎全軍覆沒。
負責防守的守備武士也被都伯所斬殺,近兩百餘守軍戰死三十餘人,被俘百餘人,其餘的足輕盡皆逃離,散布於三之丸內。
北部二之丸的守軍只有二十餘人,本想前線失守,退回來的足輕也足夠填充滿二之丸的防線。
可最終,他們只等到了十餘足輕逃回,並得知幾乎不會有三之丸防線的足輕回來的消息,立馬向後方求援。
此刻的西部二之丸剛被突破,家主秋月文種手上也沒有足夠的人手來填充北部二之丸的防線了,大多被派去支援正在二之丸內被掃蕩的足輕們了。
在秋月文種的命令下,二之丸北門被放棄,守軍退回本丸參加防禦。
古處山城的本丸內集結著近五百餘人的守軍,但這並不能給秋月文種帶來什麼安全感。
這五百人中,近兩百人都是傷員,雖然重傷員不多,只有十數人。
因為各處守備點丟失過快,武器裝備有部分未能完成轉移,秋月家雖然暫時沒有出現武備短缺的情況,但以明軍的攻勢力度來看,這個時間點不遠了。
隨著秋月文種親自在本丸城門處現身,守軍的士氣有所回復。
秋月文種帶著自家的近百武士頂在前線,極大緩解了本丸城門處的防備壓力。
此時,時間已是當日的下午十四點左右。
古處山城的本丸大門被徹底砸爛,無法修補,前線將士們也戰鬥了三四個小時了。
於是,高順讓一直沒有參戰的幾十個將士(沒參戰的就一支百人隊了,再減去集合軍中遠程將士幾十人,就只有幾十人此戰沒參加戰鬥了),以及之前佯攻了一陣的百人隊進食完畢,並休整了一段時間後,上去接替正在本丸城門口奮戰的百人隊回來,並順便把遠程壓制的將士們叫回來。
這些遠程將士也到極限了,不管是持弓還是持弩的將士,經過長時間的射擊,個個手臂酸累無力,隨身攜帶的箭矢也幾乎耗盡,這還是他們在攻破城門後,去收集了一下散落的箭矢的結果。
陷陣營有可以輪換的將士,古處山城的守軍可沒有。
他們各個都在苦苦支撐,現在不過是因為家主親上前線以及百餘武士的戰力,戰線才暫時表現得比較堅固。
十五時許,守軍的那百餘武士也是非死即傷,家主秋月文種重傷、將領秋月兵庫助戰死,僅剩秋月種寳在勉力指揮,只求戰線不要崩潰。
但,十數分鐘後,守軍還是支撐不住了,隨著某位足輕癲狂式的喊叫後退,這處『蟻穴』終究導致了『堤壩』的潰決。
如果無法短時間內大量消耗古處山城的防守器具的話,那就只能圍上半年一年的時間來迫使秋月家主動出戰或投降。
但高順表示秋月家想得美。
高順集合了軍中數十名遠程將士去往前線,專門朝著城牆上的守軍傾瀉弓矢彈藥,並下令前線的三支百人隊都伯,分別派出軍中的盾士分散衝擊。
陷陣營現在主要是被滾木的衝擊力阻攔了,但那是因為一堆人圍在攻城錘身旁,導致目標太大,大部分滾木都在被投向他們,這才困難重重。
一旦將士們分散了,以陷陣營將士們的裝備,硬抗一節滾木完全沒有問題。
大不了就是城門破壞得慢一些,以前也不是沒有試過,只是攻城錘能運到城門下只用十來分鐘就能撞開,讓將士們拿武器砍要大半個小時才能砍出缺口的分別而已。
收到高順的命令,都伯才發現自己走進死胡同了,主要是之前幾次的戰鬥中,對付這種三級據點都是用的攻城錘,已經有些習慣了。
在都伯的命令下,新建造中的攻城錘的進度被放棄,已建好的攻城錘也被丟棄,將士們開始分散開來向前攻擊。
除了幾個將士被滾木帶倒,被其餘將士帶回,先前的百人隊大部分人都成功到達了城門下。
幾位手持重武器的將士開始調換位置,來到城門附近開始破壞,其餘將士則是躲在盾士們的大盾之下,等待著城門被破壞的時刻。
城外的遠程陷陣營將士還在連綿不斷得射擊,城牆上有二三十名正在往外丟滾木的足輕被射中,非死即傷,很是打擊了守軍那肆無忌憚的模樣,扔滾木的動作也不敢再那麼大大咧咧的。
被高順派來的兩支百人隊沒有動,城門下暫時有那一支百人隊就足夠了,接觸面積有限,他們上去了也是做無用功。
時間過去了四十多分鐘,期間,守軍一直試圖擊潰門下這群正在破壞城門的百人隊。
但,毫無效果,不管是弓矢射擊,亦或是直接拿滾木砸,都沒有用處。
盾士們的大盾牌極其堅固,箭射不穿,木砸不彎,沒力氣了也是由其餘將士交替頂上。
直到城門被陷陣營將士完全破壞,守軍都未能對破門的百人隊造成什麼明顯的損傷,頂多就是消耗了不少將士的氣力。
在此過程中,守軍因為陷陣營遠程將士的攻擊,被射死射傷的,又多出了十數人。
隨著三之丸城門口的混戰開啟,之前一直觀戰的兩支陷陣營百人隊將士們也開始帶著簡易製作的梯子開始向三之丸城牆下跑去。
不過這只是假動作,用來吸引消耗守軍的滾木儲備。
陷陣營將士被這些守軍砍到刺到倒沒有什麼傷害,但如果是從梯子上被擊中墜落造成的傷害可是要比被守軍擊中的傷害大得多的。
三之丸西面的守軍指揮官為秋月種寳,和明軍交手數次,雖然盡皆失敗,但都成功活著撤退,算是秋月家中對戰明軍經驗最豐富的人了。
在高處觀察戰場形式,秋月種寳能明顯看出帶著梯子前進的陷陣營將士的不對勁,他們太慢了。
而且,這些將士多為槍兵和盾兵,作為攻城部隊,武器配置並不合理。
再仔細觀察了一段時間,發現這並非錯覺或眼花,秋月種寳當即下令將滾木的一半投擲方向重新朝向城門口。
見己方的想法被看破,陷陣營將士並沒有什麼所謂,閒棋而已。
甚至等他們到達城牆下之後,就只是把梯子豎起搭在城牆上,給城牆上的守軍們找事做。
守軍也不得不去推倒這些偶爾搭上來的梯子,不然明軍真的趁這個時機爬上城牆了該怎麼辦。
而且,陷陣營將士的梯子攻城部隊中還被偷偷塞進去了幾個遠程將士,就等著到了城牆下,精準射擊正在投擲滾木的守軍。
這一招確實有效,守軍們投擲滾木以及射擊弓箭的頻率再次減小。
戰鬥開始一個小時後,城門處的守軍開始有堅持不住的跡象。
為了快速突破,陷陣營將士並不像之前一樣以安全為主,慢慢損毀敵軍武器再推進。
而是一開始就憑藉裝備優勢強行硬沖敵軍槍林。
身邊的槍身,能砍歪就砍歪,但不砍斷,這樣可以在減少武器殺傷力的同時,還不會給敵人製造槍身短上一些的槍枝。
既保護了同僚,又不會給現在位置的自己製造麻煩。
戰局又過去了十數分鐘,城門處的守軍被陷陣營將士們砍殺砍傷了百餘人,阻攔部隊士氣低落,開始往二之丸方向撤退。
城牆上的守軍也顧不上在城牆根處的陷陣營了,見城門處的部隊開始退散,紛紛從城牆下下來加入阻攔。
最終,古處山城西面三之丸的城門,在阻攔了陷陣營將士們近一個半小時到兩個小時之後,最終被突破。
後續有百餘二之丸的守軍被秋月兵庫助帶領著,在二之丸城門前一段距離排列好,以此阻擋陷陣營的衝殺,並給前線退下來的足輕們爭取時間逃亡、休整、恢復士氣。
這支部隊也未能阻攔太久,十餘分鐘後便被陷陣營將士攻破了陣型,將領秋月兵庫助受傷,部隊半數戰死以及逃散,其餘人退入二之丸內並關上了城門。
高順命令之前主攻三之丸的百人隊退下休息,派了佯攻的兩支百人隊的其中一支接替作戰,繼續攻擊二之丸城門。
同時,高順派遣了一支還沒參戰的百人隊前往三之丸北部,他們需要擊敗,阻攔北部正在進攻的百人隊,的那近兩百守軍,接應北門外的陷陣營入城一起作戰。
二之丸西門的防禦力量大為減弱,尤其是滾木,因為高度以及距離的原因,殺傷力比之三之丸處差了不少。
將士們將之前丟下的攻城錘拿了過來,運到二之丸門下就是一頓猛錘。
三之丸的防禦器械都未能造成陷陣營的傷亡,更別說是二之丸了。
二之丸的城門在十數分鐘後便被攻城錘破壞了。
故技重施,招式不怕老,好用就行。
二之丸的守軍僅僅抵抗了半個小時便被突破,將領井田親氏被斬殺,守軍潰敗。
北面處也傳來消息,三之丸的守軍在城門被攻破,前後兩支陷陣營將士的夾擊之下,近乎全軍覆沒。
負責防守的守備武士也被都伯所斬殺,近兩百餘守軍戰死三十餘人,被俘百餘人,其餘的足輕盡皆逃離,散布於三之丸內。
北部二之丸的守軍只有二十餘人,本想前線失守,退回來的足輕也足夠填充滿二之丸的防線。
可最終,他們只等到了十餘足輕逃回,並得知幾乎不會有三之丸防線的足輕回來的消息,立馬向後方求援。
此刻的西部二之丸剛被突破,家主秋月文種手上也沒有足夠的人手來填充北部二之丸的防線了,大多被派去支援正在二之丸內被掃蕩的足輕們了。
在秋月文種的命令下,二之丸北門被放棄,守軍退回本丸參加防禦。
古處山城的本丸內集結著近五百餘人的守軍,但這並不能給秋月文種帶來什麼安全感。
這五百人中,近兩百人都是傷員,雖然重傷員不多,只有十數人。
因為各處守備點丟失過快,武器裝備有部分未能完成轉移,秋月家雖然暫時沒有出現武備短缺的情況,但以明軍的攻勢力度來看,這個時間點不遠了。
隨著秋月文種親自在本丸城門處現身,守軍的士氣有所回復。
秋月文種帶著自家的近百武士頂在前線,極大緩解了本丸城門處的防備壓力。
此時,時間已是當日的下午十四點左右。
古處山城的本丸大門被徹底砸爛,無法修補,前線將士們也戰鬥了三四個小時了。
於是,高順讓一直沒有參戰的幾十個將士(沒參戰的就一支百人隊了,再減去集合軍中遠程將士幾十人,就只有幾十人此戰沒參加戰鬥了),以及之前佯攻了一陣的百人隊進食完畢,並休整了一段時間後,上去接替正在本丸城門口奮戰的百人隊回來,並順便把遠程壓制的將士們叫回來。
這些遠程將士也到極限了,不管是持弓還是持弩的將士,經過長時間的射擊,個個手臂酸累無力,隨身攜帶的箭矢也幾乎耗盡,這還是他們在攻破城門後,去收集了一下散落的箭矢的結果。
陷陣營有可以輪換的將士,古處山城的守軍可沒有。
他們各個都在苦苦支撐,現在不過是因為家主親上前線以及百餘武士的戰力,戰線才暫時表現得比較堅固。
十五時許,守軍的那百餘武士也是非死即傷,家主秋月文種重傷、將領秋月兵庫助戰死,僅剩秋月種寳在勉力指揮,只求戰線不要崩潰。
但,十數分鐘後,守軍還是支撐不住了,隨著某位足輕癲狂式的喊叫後退,這處『蟻穴』終究導致了『堤壩』的潰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