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伯父
下人上茶,蘇護自覺失言,便收起怒意,轉移話題問道:
「賢侄來的怎麼這麼早?」
袁福通微嘆一聲:
「本想按原來的規矩,與北海諸侯一路,但身負禍事,豈能連累北海同僚?來此拜訪伯父之前,其實也做好了被拒絕的準備。」
蘇護聞言,冷哼一聲:
「那崇應彪不是什麼好東西,你們怕他,本侯可不怕,賢侄今晚就在侯府住下,給他崇應彪一百個膽子,也不敢作半點文章!」
他的職責就是防著北方諸侯造反,即便是和平時代也需進行監視。
所處的位置對朝歌而言有極其重要的軍事意義,能世代鎮守,足以見歷代商王對蘇氏的信任。
莫說崇應彪了,就算是他爹北伯侯,也不會輕易得罪冀州候。
蘇護說完,看了看袁福通臉上的疤痕,見並非舊傷,心底對那件事的最後處理已經猜得差不多了,直言道:
「鞭面?」
袁福通眉眼平靜,說道:
「大王仁德,重罪從輕,還讓我襲爵,只命北世子代罰三鞭。但聖旨並未寫明鞭在哪裡,北世子就鞭在了臉上。」
蘇護眉頭緊皺,只有大罪之人才會有臉上刺青之刑,一輩子背負罪孽。
袁福通再不濟也是貴族,竟受了這般羞辱。
袁福通忽然苦笑道:
「北海人稀,臉上罪痕還能忍受。但去了朝歌,也不知要受多少恥笑……」
蘇護性格剛正不阿沒錯,但面對這種事,也只感到無奈。
誰料,袁福通忽然咬牙切齒,語氣不忿道:
「我父因試圖檢舉崇應彪在北方魚肉百姓的罪孽冤死,此次前往朝歌,無論受到什麼恥笑,我也要當面向天子狀告!」
蘇護頓時啞然。
沉默片刻,才道:
「賢侄,北伯侯在朝歌勢力龐大,你可有證據……」
袁福通當即說道:
「證據?只要朝廷肯派人探訪北方民間,崇應彪欺男霸女,肆意殺戮的證據隨處可見!」
他儘量將自己表現成一個愣頭青,其實心底明白,即便朝歌派人去北方調查,也查不出任何證據。
他真正想了解的,是蘇護本人的性格。
君壞臣綱,有敗五常。
冀州蘇護,永不朝商。
未來,蘇護為了女兒,悍然於朝歌午門牆上提下反詩,回國領兵反叛。
此事非常古怪。
作為冀州侯,把女兒嫁給當今大王,對蘇護根本不是壞事,他的地位將大大提升。
女受宮闈之崇,父享椒房之貴,官居國戚。
蘇護又不可能提前知道自己的女兒會被狐狸奪舍,會禍亂朝綱。
一不敗壞蘇氏名聲,二又恩上加恩,鬼知道為什麼會提反詩?
莫非是劫氣入腦,心性蒙塵?
無論如何,蘇護都是袁福通可以爭取的對象。
畢竟大家未來都是反賊嘛。
雖然蘇護獻女被原諒了……
但也得有機會獻才是。
袁福通心底淡定,臉上卻充滿了對崇應彪的仇恨,握著座椅扶手道:
「我不僅要當著天子的面狀告崇應彪!去了朝歌,我第一件事就是去太師府外跪著,求聞太師給我主持公道!」
蘇護聽得心驚肉跳,這哪是去朝覲?分明是去擾動朝堂風雲的!
此事被壓下去沒多久,若袁福通刻意要鬧大,涉及到一方大諸侯世子,誰也不知道會怎麼收場。
四大諸侯,除了北伯侯因地理位置兵源較少外,哪一個不是帶甲百萬?
即便是當今大王,也需立東伯侯姜桓楚之女為東宮王后,去拉攏東魯的力量。
而西伯侯姬昌的西土,朝廷更是不惜年年耗費大量錢糧,設了足足五座險要關隘來防著他們。
拉攏了東方,寵幸北方,防備西方。
蘇護直屬朝歌,這些事早有人給他知會過,朝廷現在的重心,是處理南方。
四大諸侯國力強盛,早已引起朝歌警惕,一直在用軟刀子割四大諸侯的肉。
而現在袁福通想趁著朝覲之年,把北方也拉進來……
蘇護連忙勸道:
「賢侄,萬萬不可啊……」
袁福通裝出憤恨:
「有何不可?我久聞伯父剛正不阿,才願對伯父說這些!」
「賢侯放心!袁某不是來求助的!不會拉您一起犯險!」
蘇護趕緊用那不怎麼充足的政治經驗解釋道:
「朝廷豈會不知袁國先侯死去的真相?但此事涉及北世子,處理起來必須謹慎又謹慎,大王讓你襲爵,就是明擺著告訴你,這件事朝廷清楚,未來一定會給你一個交代。」
他目前還是個忠君愛國之人,天下諸侯第一次朝覲當今大王,他覺得自己有責任制止袁福通去搗亂。
世受恩典,當為君分憂,這個觀點在蘇護腦子裡根深蒂固。
「哈?」袁福通頓時氣笑了:
「哪有這般道理?崇應彪與北方諸侯沆瀣一氣,殺了我父親,殺了一方國主,還想讓我忍氣吞聲?」
他起身義正辭嚴道:
「大商自有法度在!即便我父親當真醉酒失言,也輪不到他一個還未襲爵的世子先斬後奏!大王一定會明查!太師一定會還我父親一個清白!」
蘇護見他一副鐵了心的做派,頓時也氣不打一處來,拍桌道:
「袁國侯!你不為大局著想也為自己著想!若朝廷當真殺了北世子,你覺得北伯侯會放過你嗎?
況那崇侯虎乃貪鄙暴橫之夫,萬一為子復仇,無論是伐你還是叛逆,百姓必受其侵害!」
不給袁福通父親清白,動搖朝廷威信。
給了清白,就得治崇應彪擅殺諸侯,以及欺君之罪。
這兩個選擇,朝廷都不會選。
大諸侯是成湯先祖封的,可以慢慢削弱,但只要其沒有叛亂,就絕不能動武。
蘇護上前攥著袁福通的手腕,臉色緊繃壓低聲音道:
「這些話,你在我這裡說傳不出去,若是在外界還這樣說,誰都不會允許你到朝歌!」
兩害取其輕,可要是兩害都很嚴重,朝歌就會解決引發兩害之人。
袁福通沉默了。
蘇護還以為是自己的勸告起效,心底鬆了口氣,想著要為朝廷解決一樁大事。
他拍了拍袁福通的手背,語重心長道:
「賢侄就在侯府住下,等你北海諸侯也從冀州過完後,我與你一起去朝歌朝覲。」
頓了頓,又道:
「我會幫你準備一份朝覲之禮,屆時你獻給大王,莫要翻案,日後大王定會還你父親清白。」
袁福通看著蘇護,心底給他打上了標籤。
忠臣,老好人。
但腦子不是很好,居然對自己沒有防備之心。
是因為自己看起來太年輕?
也是,堂堂冀州候,麾下精兵充足,連北伯侯都要忌憚三分,防備一個北海小諸侯作甚。
無言良久,他長嘆一聲道:
「那便有勞伯父了……」
「賢侄來的怎麼這麼早?」
袁福通微嘆一聲:
「本想按原來的規矩,與北海諸侯一路,但身負禍事,豈能連累北海同僚?來此拜訪伯父之前,其實也做好了被拒絕的準備。」
蘇護聞言,冷哼一聲:
「那崇應彪不是什麼好東西,你們怕他,本侯可不怕,賢侄今晚就在侯府住下,給他崇應彪一百個膽子,也不敢作半點文章!」
他的職責就是防著北方諸侯造反,即便是和平時代也需進行監視。
所處的位置對朝歌而言有極其重要的軍事意義,能世代鎮守,足以見歷代商王對蘇氏的信任。
莫說崇應彪了,就算是他爹北伯侯,也不會輕易得罪冀州候。
蘇護說完,看了看袁福通臉上的疤痕,見並非舊傷,心底對那件事的最後處理已經猜得差不多了,直言道:
「鞭面?」
袁福通眉眼平靜,說道:
「大王仁德,重罪從輕,還讓我襲爵,只命北世子代罰三鞭。但聖旨並未寫明鞭在哪裡,北世子就鞭在了臉上。」
蘇護眉頭緊皺,只有大罪之人才會有臉上刺青之刑,一輩子背負罪孽。
袁福通再不濟也是貴族,竟受了這般羞辱。
袁福通忽然苦笑道:
「北海人稀,臉上罪痕還能忍受。但去了朝歌,也不知要受多少恥笑……」
蘇護性格剛正不阿沒錯,但面對這種事,也只感到無奈。
誰料,袁福通忽然咬牙切齒,語氣不忿道:
「我父因試圖檢舉崇應彪在北方魚肉百姓的罪孽冤死,此次前往朝歌,無論受到什麼恥笑,我也要當面向天子狀告!」
蘇護頓時啞然。
沉默片刻,才道:
「賢侄,北伯侯在朝歌勢力龐大,你可有證據……」
袁福通當即說道:
「證據?只要朝廷肯派人探訪北方民間,崇應彪欺男霸女,肆意殺戮的證據隨處可見!」
他儘量將自己表現成一個愣頭青,其實心底明白,即便朝歌派人去北方調查,也查不出任何證據。
他真正想了解的,是蘇護本人的性格。
君壞臣綱,有敗五常。
冀州蘇護,永不朝商。
未來,蘇護為了女兒,悍然於朝歌午門牆上提下反詩,回國領兵反叛。
此事非常古怪。
作為冀州侯,把女兒嫁給當今大王,對蘇護根本不是壞事,他的地位將大大提升。
女受宮闈之崇,父享椒房之貴,官居國戚。
蘇護又不可能提前知道自己的女兒會被狐狸奪舍,會禍亂朝綱。
一不敗壞蘇氏名聲,二又恩上加恩,鬼知道為什麼會提反詩?
莫非是劫氣入腦,心性蒙塵?
無論如何,蘇護都是袁福通可以爭取的對象。
畢竟大家未來都是反賊嘛。
雖然蘇護獻女被原諒了……
但也得有機會獻才是。
袁福通心底淡定,臉上卻充滿了對崇應彪的仇恨,握著座椅扶手道:
「我不僅要當著天子的面狀告崇應彪!去了朝歌,我第一件事就是去太師府外跪著,求聞太師給我主持公道!」
蘇護聽得心驚肉跳,這哪是去朝覲?分明是去擾動朝堂風雲的!
此事被壓下去沒多久,若袁福通刻意要鬧大,涉及到一方大諸侯世子,誰也不知道會怎麼收場。
四大諸侯,除了北伯侯因地理位置兵源較少外,哪一個不是帶甲百萬?
即便是當今大王,也需立東伯侯姜桓楚之女為東宮王后,去拉攏東魯的力量。
而西伯侯姬昌的西土,朝廷更是不惜年年耗費大量錢糧,設了足足五座險要關隘來防著他們。
拉攏了東方,寵幸北方,防備西方。
蘇護直屬朝歌,這些事早有人給他知會過,朝廷現在的重心,是處理南方。
四大諸侯國力強盛,早已引起朝歌警惕,一直在用軟刀子割四大諸侯的肉。
而現在袁福通想趁著朝覲之年,把北方也拉進來……
蘇護連忙勸道:
「賢侄,萬萬不可啊……」
袁福通裝出憤恨:
「有何不可?我久聞伯父剛正不阿,才願對伯父說這些!」
「賢侯放心!袁某不是來求助的!不會拉您一起犯險!」
蘇護趕緊用那不怎麼充足的政治經驗解釋道:
「朝廷豈會不知袁國先侯死去的真相?但此事涉及北世子,處理起來必須謹慎又謹慎,大王讓你襲爵,就是明擺著告訴你,這件事朝廷清楚,未來一定會給你一個交代。」
他目前還是個忠君愛國之人,天下諸侯第一次朝覲當今大王,他覺得自己有責任制止袁福通去搗亂。
世受恩典,當為君分憂,這個觀點在蘇護腦子裡根深蒂固。
「哈?」袁福通頓時氣笑了:
「哪有這般道理?崇應彪與北方諸侯沆瀣一氣,殺了我父親,殺了一方國主,還想讓我忍氣吞聲?」
他起身義正辭嚴道:
「大商自有法度在!即便我父親當真醉酒失言,也輪不到他一個還未襲爵的世子先斬後奏!大王一定會明查!太師一定會還我父親一個清白!」
蘇護見他一副鐵了心的做派,頓時也氣不打一處來,拍桌道:
「袁國侯!你不為大局著想也為自己著想!若朝廷當真殺了北世子,你覺得北伯侯會放過你嗎?
況那崇侯虎乃貪鄙暴橫之夫,萬一為子復仇,無論是伐你還是叛逆,百姓必受其侵害!」
不給袁福通父親清白,動搖朝廷威信。
給了清白,就得治崇應彪擅殺諸侯,以及欺君之罪。
這兩個選擇,朝廷都不會選。
大諸侯是成湯先祖封的,可以慢慢削弱,但只要其沒有叛亂,就絕不能動武。
蘇護上前攥著袁福通的手腕,臉色緊繃壓低聲音道:
「這些話,你在我這裡說傳不出去,若是在外界還這樣說,誰都不會允許你到朝歌!」
兩害取其輕,可要是兩害都很嚴重,朝歌就會解決引發兩害之人。
袁福通沉默了。
蘇護還以為是自己的勸告起效,心底鬆了口氣,想著要為朝廷解決一樁大事。
他拍了拍袁福通的手背,語重心長道:
「賢侄就在侯府住下,等你北海諸侯也從冀州過完後,我與你一起去朝歌朝覲。」
頓了頓,又道:
「我會幫你準備一份朝覲之禮,屆時你獻給大王,莫要翻案,日後大王定會還你父親清白。」
袁福通看著蘇護,心底給他打上了標籤。
忠臣,老好人。
但腦子不是很好,居然對自己沒有防備之心。
是因為自己看起來太年輕?
也是,堂堂冀州候,麾下精兵充足,連北伯侯都要忌憚三分,防備一個北海小諸侯作甚。
無言良久,他長嘆一聲道:
「那便有勞伯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