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北美版權出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中午時分,陳鋒恢復了神清氣爽。

  來到餐廳,他見到了那位名叫沃特濱田的華納經理。

  典型的東亞長相,身材削瘦。

  「您好,陳鋒導演。」

  英語說的很流利,臉上堆滿了虛偽的笑。

  給人的感覺,更像是小鬼子。

  「你好。」

  陳鋒友好地握手。

  「我是沃特濱田,你可以叫我沃特。」

  落座之後,對方率先做了自我介紹。

  「我是華納兄弟影業市場部經理,前天有幸看了您的電影……」

  這時候,沃特濱田終於表現出了一點美國味兒。

  「哦,我的上帝,《寄生蟲》這部電影實在是太棒了,我認為你將成為下一個李桉。」

  說到激動的地方,這傢伙開始手足舞蹈。

  美國佬說話就這德行,表情和動作都很浮誇。

  聽名字,這傢伙應該是一個日裔美國人。

  陳鋒的英語是半吊子,但聽力方面沒問題。

  對方剛才所說的李安,是一位好萊塢華人導演。

  拿過兩個金熊,去年九月又拿了一座金獅。

  論藝術地位,不輸於老謀子和陳詩人。

  「沃特先生,我們還是談一談《寄生蟲》版權的事情吧。」

  陪同的池曉擰能感受到陳鋒的不耐煩,趕緊出面提醒。

  他的英語水平比陳鋒強太多了,說的非常流利。

  「好吧,我們公司已經授權給我,打算將北美和歐洲的版權一起收購。」

  談到工作,沃特濱田恢復了平靜。

  言談舉止間,好像變成了另外一個人。

  剛才他是一個典型的美國人,那麼現在就成了一個傳統的小鬼子。

  「好的,價格呢?」

  陳鋒說英語的時候,像是一個單詞一個單詞地往外蹦。

  詞彙量還可以,只是語感不太好,也很少說。

  「一千萬美元。」

  當沃特濱田說出這個數字的時候,臉上浮現出一抹篤定的微笑。

  這絕對是一個對方拒絕不了的價格。

  據他了解,《寄生蟲》總成本還不足四百萬美元。

  陳鋒聽到沃特濱田的報價,差點以為出現了幻聽。

  他疑惑地看向池曉擰,想要確定這個數字。

  「他剛才說的是一千萬美元。」

  池曉擰明白陳鋒的意思,用漢語重複了一遍。

  「哦!」

  陳鋒慢慢點頭,有了直接離開的想法。

  又他媽遇到了一個大忽悠。

  前些天哈維開價五百萬,嚇跑了一群歐美發行商。

  今天又來了個沃特,開價更離譜,直接一千萬。

  要不是上過一次當,陳鋒可能會當場笑出聲來。

  現在嘛,他只會把這人當成騙子。

  「告訴他,想買版權就拿出點誠意,我不想聽廢話。」

  陳鋒讓池曉擰翻譯自己的話。

  一副不耐煩的樣子,好像隨時都準備結束這場談話。

  這種反應,出乎了沃特濱田的預料。

  一千萬美元的出價,都不能拿下嗎?

  要知道,老謀子拍攝的《英雄》,歐美總發行價也只有2100萬美元。

  對於一部華語劇情片來說,一千萬美元應該是天花板了。

  「陳鋒導演,難道你覺得這個價格不合適?」

  沃特濱田很不解。

  這個年輕的中國導演,當真是見過大世面。

  聽到這麼高的報價,竟然一點震驚或喜悅都沒有。

  好像,壓根沒把這點錢放在眼裡。

  「據我所知,應該不會有人比我出的價格更高。」


  在價格方面,沃特濱田很有自信。

  「在《寄生蟲》沒有首映之前,有個叫哈維韋恩斯坦的人想要單獨購買北美版權,出價五百萬美元。」

  池曉擰淡淡地說道。

  他才是這次談判的主力,對海外市場有一定的了解,也有賣片的經驗。

  「哦,上帝。」

  沃特濱田笑著搖了搖頭:「他在好萊塢很有名,但不得不說,他並不是一個好的合作者。」

  在來見陳鋒之前,這傢伙已經做了充分的功課。

  「去年也是在這個地方,坎城電影節上,他在看過《無極》片花後直接交了90萬定金,表示要購買《無極》的海外版權。」

  「但在《無極》上映前,他卻表示要退貨,而且定金也不要了……」

  這件事不僅池曉擰頭一次聽說,陳鋒也沒聽說過。

  他們只聽於飛鴻說過哈維坑馮褲子的事情,沒想到陳詩人也是受害者之一。

  去年五月份的時候,陳詩人的《無極》拍攝還沒結束。

  臨時剪輯了一段十一分鐘片花,拿到坎城電影節上推介,恰好碰到了哈維韋恩斯坦。

  於是,發生了交了定金又退貨的故事。

  以前《英雄》、《十面埋伏》出售海外發行權的時候,都是片方看完片花就直接談價格,交定金。

  其實,華語電影每年進入國際主流市場的渠道很有限。

  因為去年《無極》遭遇退貨,導致現在海外片商對華語影片的購買速度放慢了、變得更謹慎。

  這些事情,陳鋒以前都是不知道的。

  今天見了沃特濱田,才了解內情。

  《無極》在韓國、日本票房平平,均不到200萬美元。

  在法國上映後遭遇惡評,第二周票房就下滑77%,跌出票房前20位。

  這一系列的市場表現,讓那些購買無極的海外片商虧了不少錢。

  受此影響,馮褲子的《夜宴》即便是有張紫衣的加持,至今也沒能賣出北美版權。

  現在的海外片商都學聰明了,單看片花壓根不買帳,必須看到全片才出價。

  「我還以為《無極》靠海外版權和內地票房能收回成本,看來陳師叔這回真虧了。」

  陳鋒忍不住暗自嘆息。

  之前看新聞採訪,陳詩人和宣傳方都信誓旦旦地表示海外版權賣的非常好。

  誰能想到,竟然慘遭退貨。

  「陳鋒導演,哈維不是一個誠實的合作者,但我們華納影業不同,我們是真的準備購買《寄生蟲》的版權,並且願意簽署正式的合同,在規定期限內付款。」

  沃特濱田的一番話,讓陳鋒與池曉擰面面相覷。

  對於華納兄弟影業的實力,肯定沒人會質疑。

  但沃特濱田到底是真高管,還是一個騙子,那可就不好說了。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打電話到華納兄弟集團,詢問有沒有這名員工。

  可這種方式,無法百分之百地確定這人是不是冒名頂替。

  為保險起見,池曉擰今天一早就讓美國電影圈的朋友查詢沃特濱田的資料。

  必須要有照片,進行對比。

  不過,現在資料還沒傳回來。

  所以,他也無法確定對方的身份。

  如果是假的,簽合同也沒有任何意義。

  「陳鋒導演,我們華納不僅願意購買《寄生蟲》的版權,同時還希望可以與你達成進一步的合作,邀請你到好萊塢拍戲。」

  沃特濱田主動發出邀請,加大了籌碼。

  換做其他內地導演的話,可能會非常高興。

  這年頭,好萊塢已經成為全球電影人嚮往的地方。

  張紫衣出道就是大女主,目前在國內穩居頂流女演員。

  04年的福布斯中國名人榜,她名列第二,僅次於姚老大。

  這麼成功的華語頂級女演員,為了闖蕩好萊塢,寧願出演一些配角甚至客串。

  由此可見,好萊塢的吸引力有多麼強悍。


  面對華納兄弟的邀請,沒有那個中國導演能不心動。

  「呵呵……」

  陳鋒只是笑了笑,未置可否。

  對方給的條件越優厚,就越像是騙子。

  好萊塢的導演那麼多,有必要請他去拍戲嗎?

  歐洲三大電影節是藝術電影的聖殿,好萊塢是商業電影的天堂。

  這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陳鋒拍的電影能在坎城拿大獎,不一定適合好萊塢的商業氛圍。

  導演換個圈子,水土不服的現象比比皆是。

  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間,存在極大的差異。

  更何況,全球不知道多少電影人削尖了腦袋想要擠進好萊塢。

  華納兄弟這樣的大公司,犯得上請陳鋒去拍戲?

  「老池,你覺得咱們還有必要浪費時間嗎?」

  陳鋒完全失去了繼續談下去的興致。

  跟一個騙子有什麼好聊的,不如回去找於姐姐探討藝術。

  正當陳鋒準備起身離開之際,池曉擰的手機忽然嗡嗡震動。

  新款摩托羅拉v3i的屏幕上,顯示收到了一封電子郵件。

  點開未讀郵件,沃特濱田的照片一點點地傳輸過來,下面還有英文版資料介紹。

  池曉擰看到照片以後,心裡頓時放下一塊大石頭。

  照片上的沃特濱田,就是坐在眼前的這個日裔美國人。

  根據資料介紹,人家還真是華納影業市場部的經理。

  池曉擰不動聲色,將手機遞給了陳鋒。

  陳鋒接過來,頓時愣住了。

  看走眼了。

  這傢伙不是騙子。

  等等……剛才這傢伙報價多少?

  一千萬美元!

  此刻,陳鋒的心臟忍不住怦怦直跳。

  這個價格,超過了他的心理預期。

  「沃特先生,剛才你說這部電影北美和歐洲的版權打包價是多少?」

  在金錢的作用下,陳鋒的英語都變得流利了不少。

  「一千萬美元,這是我們華納影業的報價。」

  本來還挺自信的沃特濱田,現在也有點心虛了。

  沒見面之前,他以為一千萬的報價足以讓對方欣喜若狂,甚至當場尖叫。

  可聊了這麼久,陳鋒不僅沒有半點高興,還很不耐煩。

  「陳導演,我覺得有必要向您解釋一下,非英語劇情片在北美市場沒有多少觀眾基礎,我們的報價已經是非常有誠意了。」

  「您不能將《寄生蟲》和《英雄》這樣的功夫商業片進行比較,因為在北美受眾最多的華語電影就是功夫片,其中也包括古裝武俠電影。」

  「在坎城頒獎之前,我們華納影業市場部對《寄生蟲》的北美版權估價是是400萬美元。」

  「由於此片拿到了金棕櫚獎,你成為了目前全球娛樂媒體輿論的焦點,無形中提升了這部電影的市場價值。」

  「市場數據分析員用非常複雜的模型係數,重新估算了版權價格,最終認為1000萬美元是一個合適的報價。」

  看得出來,華納影業或者說沃特濱田有著很強的購片意願。

  他一邊說,還一邊從文件包里拿出了兩份合同。

  「這是我們華納影業制定的合同,兩位可以找專門的律師來幫忙看一下。」

  西方人簽訂重要的合同,通常都有律師在場。

  池曉擰趕忙起身,出去打電話約律師過來。

  陳鋒留在餐廳,陪客戶聊天。

  「陳先生,我們可以繼續聊一下請你拍戲的話題嗎?」

  沃特濱田舊話重提。

  「《寄生蟲》是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推薦給我們的,首映的第二天,在港島出差的諾蘭導演就買票觀看了這部電影。」

  「我和諾蘭導演是朋友,在他的家裡還有《心迷宮》的碟片,他認為你是一個非常罕見的天才導演。」


  通過沃特濱田的敘述,陳鋒才明白華納邀請自己拍戲的原因。

  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電影《蝙蝠俠:俠影之謎》大獲成功,華納兄弟早已準備籌拍續集。

  續集的大反派是小丑,在漫畫中的人氣很高。

  於是華納影業的一名高層人士提議,能否以小丑為主角拍攝一部電影,為《蝙蝠俠》續集提前預熱。

  這部小丑電影的整體風格,必須符合《蝙蝠俠》系列片的黑暗基調。

  本來的第一導演人選,是克里斯多福·諾蘭。

  可惜,人家正忙於新電影《致命魔術》的後期製作。

  後來,諾蘭導演向華納影業推薦了陳鋒。

  從《心迷宮》的電影風格來看,確實挺適合。

  不過,華納影業當時看不上一個新人導演,即便是剛拿了金熊獎也不行。

  直到《寄生蟲》的上映,諾蘭在港島看過電影以後,再次向華納影業進行了推薦。

  第二次的推薦,也沒有得到認同。

  華納影業只打算購買《寄生蟲》的版權,沒打算邀請陳鋒執導。

  但隨著陳鋒斬獲坎城金棕櫚大獎,情況發生了悄然改變。

  華納影業的高層敏銳地意識到,這個年輕導演身上的輿論熱點以及商業潛力。

  如果讓陳鋒執導小丑電影的話,肯定會引起輿論的進一步討論。

  全球會有很多觀眾,對這位天才導演的第三部作品感到好奇。

  無形之中,可以為電影帶來額外的流量和票房。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