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史上最大的空間站發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392章 史上最大的空間站發射!!

  東協泰國的曼谷街頭,一輛造型前衛而科幻的海藍SEC轎跑緩緩駛過街頭,引來了當地不少行人的注視。

  這種級別的跑車本來就比較吸引眼球,更別說這還是一輛海藍汽車旗下的跑車……不說別的,光是車身前方的海藍汽車的車標就能引來大量的注意。

  而更多人們之所以關注這輛海藍跑車,並不單純是因為這輛車是雙門轎跑車,還是因為人們可以透過敞開的車窗看見車子裡的一個年輕車主拿著手機玩呢……

  這車是自己在街頭行駛的!

  這也符合人們對海藍汽車的一貫認知:海藍汽車不僅僅是一家汽車廠商,而是一家高科技汽車廠商。

  人家玩的是智能電動車,和傳統汽車根本不沾邊。

  同時,在街頭的另外一側,也可以看見有海藍SLMC停在街邊的停車位上,電動車獨有的前車身,沒有巨大的進氣口,同時加上類似跑車一樣的流線型車身看起來非常的有科幻感。

  這個時候,一個中年男子從街邊的商店走出來後,到了駕駛位後不用動手,車門就自己開了,隨後車主上車關閉了車門,擋住了行人的視線。

  隨後這輛海藍SLMC駛離停車位,緩緩匯入主道路的車流當中……在道路上,一大群日本品牌的燃油車裡,這輛海藍SLMC顯得非常的顯眼。

  同一時間,曼谷機場裡,海藍汽車的團隊乘坐的包機也順利降落,隨後在當地的接送下,海藍汽車的團隊直接在機場上了車隊離開機場。

  在車隊裡,一輛海藍SLC大型豪華轎車裡,包永言正在聽著當地分公司的簡單報告。

  「目前我們的工廠項目已經和泰國方面達成了協議,明天舉行奠基典禮後就能夠進入正式施工期!」

  「承擔我們工廠施工的,是和我們有戰略合作關係的國內永和建築公司,他們的工程能力非常出色,已經先後完成了我們公司兩座大型生產基地的建設訂單,按照我們的預測,泰國工廠預計在十三個月後就完成百分之九十的施工,然後進入試生產階段,十五個月後將會完成整個項目的所有施工部分,包括綠化等!」

  「後續我們預計將會用半年左右的時間來進行產能爬升,最終達到十萬輛的年產能!」

  「該工廠投產後,我們預計將會用來生產海藍SLMC車型,海藍MEV車型以及未來發布的中端轎車車型。」

  「所生產的汽車,主要用來供應泰國當地市場,同時部分供應東協其他國家地區!」

  「生產模式是典型的組裝模式,電機,電池,輪胎,晶片等諸多核心零部件都會從國內運輸過來然後進行組裝,同時我們將會在本地供應商里採購部分非核心零配件!」

  「上述的乃是我們的第一期工程,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那麼我們後續還將會繼續擴產,把年產能逐步提升到二十萬輛,用來供應整個東協市場,但是這只是初步規劃,具體能否成行還要看泰國當地以及後續整個東協市場的情況。」

  「但是我們預計會比較樂觀!」

  「泰國當地的市場的消費能力還算是不錯,同時因為是熱帶地區國家,電動車續航能力不會出現冬季續航降低的情況,也更適合我們的電動車。」

  「當地試圖通過我們來獲得部分電動車的供應鏈,發展他們自身的汽車工業,但是胃口並不算高,還算是有些自知之明。」

  「知道很多核心的東西他們自己搞不了,所以也沒有要求進入核心零配件領域,作為交換,我們將會陸續把非核心,低附加值的部分零配件在當地進行生產。」

  「所以我們公司旗下的部分非核心的零配件供應商,也將會和我們一起搬遷過來建廠,但是我們將會嚴格控制核心技術的外泄。」

  」而作為回報,他們將會在逐年對電動車領域的扶持力度,如降低電動車進口關稅、降低電動車購置消費稅等。」

  「按照我們的談判條款,等我們的泰國工廠正式開始建設後,也就是後天,他們就會正式展開對新能源車型的一系列扶持政策,此外還准許我們加大在當地的充電樁建設,並給予相應的政策扶持!」

  「等到我們的泰國工廠正式投產後,他們將會根據合同展開更大規模的購車補貼,稅收減免,並大力扶持我們在泰國工廠所生產的車型出口到東協其他國家。」

  包永言道:「市場換就業嘛,這很正常,只要對方拿出來誠意,那麼我們就做!」


  汽車市場,是非常複雜的市場,也是各國貿易保護的核心產業,除非對方一點工業基礎都沒有,不然都會想著折騰一二,然後搞貿易保護。

  強如海藍汽車,其產品如此優秀的情況下,想要大部分工業國家的市場都不容易……當然,這個容易特指低關稅。

  如果忽略高關稅的話,其實海藍汽車已經在全球上百個國家銷售……只是高昂的關稅抬高了海藍汽車在各國的售價,然後導致銷量難以增長。

  在很多國家裡,他們對進口的轎車往往徵稅幾十個百分點的關稅……這也是海藍SLMC只賣三十五萬,但是在很多海外國家裡售價會達到四五十萬,甚至超過五十萬。

  如印度市場,他們對四萬美元以上的轎車進口,施行百分百關稅。

  這導致國內售價只需要三十五萬的海藍SLMC,在印度地區的售價超過了七十萬。

  這說的還是海藍SLMC入門版,如果是高配車型更貴。

  如果是價格更貴的海藍SEC以及海藍SEV這些豪華車型,最便宜的都要百萬以上。

  同時參考印度當地人的收入偏低,導致在印度能夠買得起海藍汽車的,那都是真正的有錢人。

  印度的汽車高關稅態度,不僅僅擋住了海藍汽車,其實也擋住了一大票國際汽車巨頭。

  多年來,一大堆汽車廠商都在遊說印度方面,試圖讓他們降低關稅,但是都沒有效果。

  印度那邊,還試圖用關稅為誘餌,吸引國外電動車廠商去他們那裡投資呢。

  主要是印度方面也看到了電動車的浪潮,他們也想要發展電動車,但是他們沒有產業鏈啊,同時當地人們對電動車接受能力不行。

  所以印度方面,想要嘗試引進特斯拉以及海藍汽車這種電動車領域裡的巨頭,試圖通過降低電動車的關稅稅率,來吸引電動車廠商進駐。

  對此,特斯拉方面的馬斯克公開喊話,表示很有興趣……但是都是隔空喊話,馬斯克又不傻,自然知道投資印度的巨大風險。

  一大堆跨國巨頭跑到印度去,都被坑的不要不要,就連智雲集團這種世界級巨頭都躲著印度走,特斯拉難不成還能比其他跨國巨頭,比智雲集團這種世界級企業更牛逼?

  沒有人會認為智雲影響力不行,更沒人會覺得徐申學會犯傻……而徐申學都不敢做的事,你還敢去搞?

  幾個菜啊,喝成這樣。

  所以馬斯克其實也只是逗一逗印度玩,放幾句嘴炮,至於拿出真金白銀去投資……那還是免了。

  而海藍汽車方面,其實態度也和特斯拉那邊差不多,一邊包永言這些高管們說著各種看好印度市場,夸印度人勤勞聰明之類的,也說未來有可能到印度投資建廠……嗯,前提是你印度得降低關稅。

  但實際上,海藍汽車內部里根本就沒有去印度投資建廠的規劃。

  別說海藍汽車不會去,就算是國內的其他電動車廠商也不會去……這幾年去印度投資被坑的廠商太多了,現在大家都躲著印度走。

  就算他膽子大,不怕被坑,徐申學也會直接給他來個電池、晶片斷供……我不去,你也不准去。

  印度可不是什麼泰國,印尼或巴西這些國家,人口少,市場小,工業薄弱,沒啥威脅。

  而印度可是十幾億人口的國家,雖然他們的工業基礎雖然差了點,但是人家真的有一些工業的,他們還有個塔塔集團呢……這個塔塔集團基本上就是印度版四星,還是有點東西的。

  這個時候,要有一群國內的二傻子汽車廠商跑過去建立電動車產業鏈,大概率會被連皮帶骨一口吞下,最後導致印度電動車產業鏈發展起來……雖然這個可能性很低,但是不能不防啊!

  徐申學可沒有自己給自己培養競爭對手的習慣……那不是犯傻嘛!

  所以,徐申學直接一桿子打死,半點機會都不給印度。

  徐申學的這種態度,再加上印度人的口碑一直不太行,所以海藍汽車是寧願跑到泰國、印尼、巴西這些地方去投資建廠,也不願意去印度。

  對於印度那邊,你要進口海藍汽車好商量,甚至要進口電池,算力晶片這些零配件其實也可以商量……但是你想要工廠,想要核心技術……下輩子都別想!

  印度市場那邊的汽車市場算是比較特殊的,其他國家裡的關稅普遍沒那麼高……只要不是百分之百這種誇張的關稅比例,其實海藍汽車那邊也不太在乎。


  反正海藍汽車一向來就以昂貴聞名……對於海外股價的海藍汽車用戶而言,三十五萬和四五十萬其實區別有不大,該買的還是會買。

  反正他們也沒得選!

  全球就海藍汽車一家玩黑科技的智能電動車,連特斯拉都追趕的力不從心,現在連個L3級別的輔助駕駛都搞不利索,更別提其他汽車廠商了。

  當然,綜合考慮國際市場,為了賣出去更多的汽車,海藍汽車還是會選擇若干穩定,沒有太大野心,市場比較友好的國家進行投資建廠。

  泰國工廠,就是海藍汽車的一次試探!

  主要是泰國市場比較友好……他們本身沒什麼汽車工業,之前的汽車市場幾乎被日本汽車品牌所包攬,日本車企幾乎是躺在泰國市場上賺錢。

  對此,泰國當地也希望引入第二方的力量來打破日本汽車的壟斷,同時通過扶持海藍汽車來開闢全新的電動車賽道,來獲得一定的汽車工業……哪怕只是個組裝廠,一些非核心零部件的工業。

  所以他們是和海藍汽車一拍即合,雙方去年開始談判,最終在五月份達成了所有的合作協議。

  第二天,包永言受到了泰國當地的招待,在隨後的新聞記者會裡共同公布了海藍汽車泰國生產基地計劃。

  包永言對外宣布,海藍汽車將會計劃在當地投資五億美元,用來建立一座具備世界一流標準的電動車生產基地,至少為當地帶來五千個直接就業崗位。

  當地的官方代表,則是一臉喜色的說各種承諾和扶持政策,號稱要在2020年把電動車的產銷量提升到每年十萬輛,2030年電動車滲透率達到百分之五十以上。

  隨後,包永言和當地代表,一起出席了海藍汽車工廠的奠基儀式。

  海藍汽車的出海計劃,也受到了徐申學的高度關注,這是海藍汽車衝擊全年銷量兩百萬輛甚至三百萬輛的重要舉措。

  在泰國工廠之後,海藍汽車還將會在巴西投資建設一座工廠,在印尼也投資建設一座工廠,在這兩個地方的投資計劃的談判,基本上已經進入了尾聲,各種條件和泰國那邊的條件也都差不多。

  本質上就是市場換就業……順帶發展一點汽車工業。

  而海藍汽車呢,則是為當地帶去工廠以及非核心技術的同時,大規模向當地出口電動車。

  電動車的事情到這裡告一段落後,徐申學則是再一次出現在了瓊州島。

  而這一次也不是悄悄地去,而是大張旗鼓的去,還是帶著家人一起過去……不僅僅徐申學去了,實際上很多科技行業,甚至地方代表的人也出現在了瓊州島。

  因為在六月十八日,瓊州島上的南門航天公司將會在這裡進行一次全球矚目的航天發射活動。

  天宮三號核心艙,將會在這一天裡由南門航天公司旗下的六號重型火箭發射升空!

  而這個天宮三號核心艙,可是一枚淨重達到六十噸的龐然大物……也是人類有史以來建造的最大的人造衛星/空間站。

  而在這之前,南門航天公司和航天機構已經相互配合,先是把天宮二號實驗艙發射升空,隨後完成了載人飛船以及貨運飛船的對接……其中南門航天公司旗下由五號火箭進行運輸的青龍貨運飛船,就是承擔了天空二號實驗艙的貨運飛船的對接任務。

  同時南門航天公司旗下的黑龍載人飛船,也先後完成了兩次的發射任務,第一次是純商業行為的發射,太空人在飛船里繞地球飛行數天後返航。

  第二次則是黑龍載人飛船搭載著太空人和天宮二號實驗艙進行了對接。

  南門航天公司這邊的火箭、載人飛船以及貨運飛船,和航天機構的火箭、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其實是互為備份,所以在天宮二號實驗艙里的對接試驗比較多。

  此外,南門航天其實還提供了太空衣、太空作業機器人等一系列的配套技術或產品。

  太空衣這一塊上,其實南門航天一開始只是單純嫌棄航天機構提供的太空衣太貴,一套艙外太空衣而已,竟然要價幾千萬……而且南門航天的技術團隊覺得這東西過於複雜,使用也困難,專業太空人使用沒問題,但是太空遊客呢?

  要知道南門航天玩的可是商業航天,對成本很敏感的,同時也要考慮太空衣對普通人的適用性。

  所以南門航天乾脆自己開發了一整套的太空衣,從常規太空衣,再到出艙太空衣,還用上了一大堆兄弟企業的新型材料,最後搞出來的太空衣不僅僅性能更好,穿著更方便,最重要的是還便宜。


  航天機構那邊仔細對比,測試了後,默默地找南門航天訂購了好幾套,作為後續的空間站乘員使用。

  經過一系列的試驗,並且經過專家團隊的仔細調研、分析後,一致認為,空間站計劃已經成熟,可以進行正式計劃了。

  實際上,作為發射平台的六號重型火箭,去年就已經首飛成功,並且已經進行了三次商業發射。

  之所以等到現在才發射空間站的核心艙,主要是航天機構那邊的空間站研發進度有些緩慢……其實也不慢了,三四年時間能夠搞出來已經很牛逼了。

  奈何南門航天的六號重型火箭研發速度更快啊……南門航天不僅僅研發了六號重型火箭,還順帶搞出來了青龍貨運飛船以及黑龍載人飛船呢,然後還折騰出來了其他一大堆的各種航天技術,比如太空衣,太空作業機器人這些東西。

  這個時候,徐申學就在南門航天的負責人的帶領下,看到了一台相對怪異一些的機器人,這個機器人並沒有傳統意義上的行走機構,不是輪式也不是雙足。

  而是一個大方塊,但是四周卻是有四個機械臂!

  「徐董,這是我們聯合了智雲集團機器人事業部一起開發的太空作業機器人,整個機身都採用了抗輻射,抗嚴寒設計,可以滿足苛刻的太空環境下的作業需求。」

  「系統內置了諸多工業操作的數據模型,可以有限協助太空人完成出艙後的空間站檢修等諸多任務。」

  「它可以自主運行,也可以通過遙控運行,我們的設計目標是,哪怕空間站里沒有太空人,也能夠通過該機器人來完成對空間站的各項檢修……當然,這需要專業技術人員在地面進行一定的模糊指令遙控。」

  「不是全面遙控操作,而是對機器人下達各種指令後,機器人執行命令完成各種檢修甚至應急修理!」

  「它的四個機械臂,可以掛載十多種不同的檢修模塊,可以根據預設指令,定期自主完成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空間站檢修以及應急修理任務。」

  「在遙控的情況下,則是可以完成幾乎百分之百的檢修以及修理任務……但凡是人類太空人可以做到的,它都可以做到,甚至更精確!」

  「同時根據我們的這個機器人的特性,空間站的外觀設計上也進行了一定的優化,設計了諸多連接點,以便為我們的機器人出艙活動的時候提供著力點進行固定,我們的機器人可以使用任何一條機械臂上的專門卡扣對接這些連接點,起到固定作用。」

  「我們還給這個太空作業機器人內置有多個化學推進器以及電力推進器,聯合使用下,化學推進器可以提供短時間的較大動力,電力推進器則是可以提供少量,但是能耗更低的動力。」

  「該機器人甚至可以直接脫離空間站,獨自在太空環境下進行航行,只不過有動力續航時間不長……我們這個說是機器人,但其實更像是一個具備靈活靈動能力,具備作業能力的太空飛行器。」

  「後續空間站發射成功後,我們就會利用五號火箭上打青龍飛船,把一台太空作業機器人以及其他空間站所需要的諸多補給送到空間站,以在真實的太空環境下進行各種測試以及初步應用!」

  「一切順利的話,後續我們將會在空間站上部署至少三台機器人,以完成相應的各種任務,大幅度減輕太空人的工作量,並提升空間站的使用壽命。」

  徐申學看著前方這個主軀幹是個長方塊,然後伸出來四個機械臂的古怪機器人,感覺也挺奇怪的……說實話,這不太符合他對機器人的外觀期待,也不符合大部分人對機器人的外觀印象。

  機器人嘛,很多人就覺得機器人,就應該是智雲集團里一月份的時候對外發布的雙足機器人那樣的!

  不過徐申學也知道,專業的技術人員把太空作業機器人設計成這樣,自然有他們的道理。

  所以徐申學也不會去評價什麼。

  看過了這太空作業機器人後,徐申學還和其他人一起去看了其他的一些南門航天的產品,包括青龍載貨飛船,黑龍載人飛船,這兩個都是屬於十二噸級別的飛船,用五號火箭的復用模式進行發射,最大程度上節省運力成本。

  隨後還看了南門航天和智雲機器人合作研發的其他一些太空用的智能化設備,這些智能化設備,其設計出來的最大目的是在月球或火星上用來挖掘,提煉礦產,然後用於就地生產各種零配件,乃至設備。

  這是未來建造月球或火星基地的重要一環……畢竟不能什麼都從地球上運過去,那樣時效太慢,而且成本太高。


  所以南門航天的工程師們就想著,乾脆造一批高度智能化的設備,在當地直接挖礦、提煉、然後通過3D列印等方式就地製造部分零配件甚至部分設備了,或者是用來收集、提煉原料,實現基地的部分自給自足,甚至為返航飛船提供燃料。

  考慮到火星上有二氧化碳以及冰,可以為採用甲烷液氧發動機的飛船提供燃料,南門航天早早就啟動了甲烷液氧發動機的研發了,目前都快要測試成功了。

  玩太空探索,徐申學可是認真的,而且是真的一步一步去做。

  看了諸多新鮮玩意後,徐申學心滿意足,然後又和航天機構的人一起看了準備發射的天空三號核心艙。

  一開始只是聽數據還沒什麼感覺,但是真正看了,才知道這個空間站核心艙是真的大!

  長度都達到了二十多米,直徑有六米多,這可比之前的天空二號試驗空間站大了好幾圈。

  「這是我們人類歷史上,製造出來的最大的空間站或衛星了,我們的一個艙,就抵得上國際空間站里的三個艙!」

  「後續的兩個實驗艙也是這個尺寸,後續三個艙室組合起來就能夠達到一百八十噸淨重!」

  「如果有需要,未來還進行進一步擴展到六個艙室,整個空間站的淨重會達到三百六十噸。」

  「而在三個艙室的情況下,可以為十名太空人提供長期駐留的空間以及物資,當然,實際上我們不需要這麼多人,前期規劃是長期駐留三人,然後進行適當的輪換,以提供更多的空間和物資給載荷專家進行各種科學實驗!」

  太空人里,分成三種,一種是傳統意義上的太空人,也就是航天駕駛員,用來操控飛船或空間站的。第二種是航天工程師,這是用來負責保障飛船或空間站運行以及安全的,並提供各種技術上的建議。第三種則是載荷專家,這種一般並不是專業的太空人,而是以科學家為主,他們在空間站的唯一任務就是進行各種太空科學試驗。

  其實,整個空間站,包括前面的兩種太空人,某種意義上都是為了載荷專家而服務的……空間站本質上就是個太空實驗室,其目的並不是為了炫耀,而是為了進行各種太空環境下的科學實驗。

  而進行這些科學實驗的,就是載荷專家了。

  徐申學遠遠的看著這個二十多米高的天宮三號核心艙,然後都不由得感嘆:「這還真夠大的,不過有了這麼大個的空間站,那麼我們搞商業空間站也就更好搞了。」

  一旁的人道:「我們合作開發的商業空間站也差不多完成設計了,不出意外的話,我們明年就能打上去。」

  「不過我們的商業空間站一開始規模不會這麼大,前期只有一個核心艙和一個實驗艙,主要用於集團內諸多兄弟公司的太空試驗需求,尤其是銀河生命那邊,對太空試驗的需求非常迫切。」

  「回頭我們看看外部市場反饋如何,如果市場反饋還行,那麼我們就多發射幾個實驗艙或者天空旅遊艙上去,如果市場反饋不行的話,短期內就只有這兩個艙室了。」

  當天,徐申學也閒著沒事,就坐在邊上的辦公室里,通過玻璃窗看著外頭的天宮三號實驗艙吊裝在六號重型火箭上。

  如此龐大且沉重的空間站核心艙,也只有六號重型火箭才能夠把它發射升空了。

  並且使用的還是一次性使用模式,無法回收三枚一級火箭,六號重型火箭的一次性使用模式,南門航天的對外報價是一億四千萬美元……這還是使用二手的一級火箭,如果客戶想要使用全新的一級火箭,這個價格還得再漲三千萬美元。

  這可不便宜。

  對於南門航天而言,這一次的發射任務也是公司成立以來,單筆金額最大的一次發射任務了……以前南門航天發射的都是復用模式居多,偶爾採用一次性發射,但是五號火箭便宜啊。

  哪怕是六號重型火箭,其實復用模式下也不算貴,之前南門航天給智雲衛星的發射,報價是八千萬美元一次。

  這一次使用一次性發射,也是南門航天第一次發射這麼貴的火箭,從上到下還是非常重視的。

  如此龐大的火箭和空間站的對接,看起來非常枯燥,而且過程漫長而小心翼翼。

  看了半天后,徐申學就忍不住,然後跑路了,然後帶著林雅嫻以及兩個孩子在附近的海邊度假村遊玩。

  因為徐申學經常跑過來瓊州島看火箭,而且很多時候喜歡帶著家人一起過來,一邊看火箭一邊度假。

  所以乾脆在當地修了個海邊度假村,平日裡徐申學不過來就對外開放營業,徐申學過來後就封閉只供給徐申學一家遊玩。


  在度假村里待了幾天後,外頭已經有大量遊客湧入南門的航天基地附近,這都是聽到相關新聞後,跑過來看火箭發射的普通遊客,其中不乏科技愛好者之類的。

  伴隨著遊客一起來的,還有大量的媒體人員。

  這可是華夏進行首次的正式空間站的發射任務,並且這個空間站還是如此的特殊:『發射重量六十噸』。

  這個重量,吊打了國際空間站里的那些艙室重量。

  尋常衛星之類的就更不用說了。

  如此大一個空間站,其實很多人都懷疑到底能不能真的發射升空。

  但是業內以及一些了解比較深入的業內人士或科技愛好者,乃至媒體記者卻是知道,人家還真有把握把這個空間站發射上天。

  六號重型火箭就是專門幹這個!

  甚至這個空間站的發射重量,其實就是按照六號重型火箭的一次性使用的運輸能力來設計的。

  空間站計劃里,其實是先有了六號重型火箭,然後才有這個六十噸級別的空間站。

  而六號重型火箭的龐大運力,已經得到了證明,其龐大的運載能力,哪怕是在復用模式下,都能把超過十噸的超大型通訊衛星發射到地球同步軌道。

  一次性使用下,把六十噸載荷發射到近地軌道上,那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甚至都還有好幾噸的運力富裕。

  不用多久,航天機構和南門航天正式聯合對外公布,搭載天空三號核心艙的六號重型火箭,將會在第二天下午一點鐘準時發射。

  這個消息一出,航天發射基地附近的機場,機票價格直接翻倍……當然,這影響不大,實際上大部分遊客陸續這幾天裡就已經抵達了附近了。

  這一次的發射活動,將會吸引超過二十五萬名遊客到現場觀看……一如既往的為當地帶來豐厚的航天旅遊收入。

  所以當地對航天旅遊也是高度關注的,幾天前開始就已經進行各種準備,抽調大量人員維持秩序,協助解決遊客們的食宿問題等等。

  等到了第二天發射日,發射場附近已經是人頭涌涌,幾個適合觀看發射的區域,更是有大量人員拿著各種攝影器材等候著。

  專業媒體記者扛著專業攝像機,照相機。

  而普通遊客里,不少人也是架設好了自己的單反。

  當然更多的人還是掏出了自己的手機,什麼智雲S系列,A系列,C系列,又或者是威酷電子旗下的小藍系列手機,國內的其他品牌的手機。

  還有四星、水果的手機!

  至於為什麼還有水果手機的用戶,那是因為有很多的外國遊客啊!

  看火箭發射這種事,也不是只有國人才喜歡啊,很多外國人也喜歡看啊。

  而南門航天的火箭發射又非常密集,所以這些年持續吸引了大量的外國遊客來看航天發射……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甚至都成為了華夏旅遊,瓊州島旅遊的一張王牌了。

  以前都是來華夏看大熊貓……但是現在,很多旅行社喊出來的口號是去華夏看火箭發射。

  運氣不好,你可以看到非常震撼的火箭發射,親眼目睹人類最頂級的航天技術是如何把衛星送上太空的,然後還能看見很震撼的火箭回收。

  如果運氣爆炸……恭喜你,你可以看見火箭發射失敗或回收失敗的巨大爆炸……這個世界上最昂貴,最耀眼的大煙花!

  一些旅行社甚至會正兒八經的用數據分析:南門航天是全球範圍里,火箭爆炸最頻繁,數量最多的航天企業。

  其他各國航天機構里,過去十年裡爆炸的火箭,都沒南門航天一家爆炸的多!

  商業發射量雖然看不到太多,但是人家南門航天的各種試驗發射多啊,而試驗發射的時候可是經常爆炸。

  尤其是南門航天最近幾年正在搞甲烷液氧火箭,同時還在搞航天飛船,更加重型的前往火星的超級火箭……所以各種發射試驗還是挺多的。

  而世人皆知,南門航天的試驗發射爆炸率那叫一個高……

  現在別說航天業內了,就算是一些科技愛好者,甚至普通遊客都知道,南門航天就喜歡各種折騰。

  尤其是搞試驗發射的時候,那真的是各種折騰……按照南門航天的工程師私底下的說法就是:我們的試驗發射,就不是奔著成功去的,而是奔著失敗去的。


  為什麼?因為南門航天的工程師們,就喜歡在一次試驗成功後,下一次就加大技術參數再試一次……不斷的挑戰極限,然後直到火箭頂不住爆炸為止!

  不爆炸,你怎麼知道極限在哪裡?

  不爆炸,你怎麼知道問題在哪裡?

  找出極限,找出問題,然後針對性進行改進……這是南門航天一貫以來的研發模式。

  這模式說起來也很簡單,其他航天機構想要做其實也能做到……但是他們沒錢啊。

  炸一次試驗火箭,損失少則幾百萬,多則幾千萬……除了徐申學這個敗家子,沒人會這麼把火箭炸著玩的。

  結果就是……南門航天的火箭技術炸著炸著就全球第一,甩開一大票競爭對手一大截了……而且竟然還沒有虧損。

  因為炸的多了,所以技術好啊,技術好了發射成本就低啊,所以南門航天能夠承接幾乎全球的商業發射訂單啊。

  馬斯克旗下的太空探索公司雖然也搞出來了重複火箭,但是在成本上依舊競爭不過南門航天……當然,馬斯克的太空探索公司也有來自美國國內的訂單支持,所以他們現在過的也挺滋潤的。

  炸火箭,這是南門航天公司的傳統,幾乎間隔兩三個月就會來一次的保留節目。

  所以很多外國遊客,今天還真的是奔著看大煙花來的……人家就想看六號重型火箭發射失敗,價值一多個億的火箭炸成灰,以及更重要的,連造價都沒有對外透露過,但是保守估計也得十億美元起步的天宮三號核心艙一起炸成灰。

  當然,也有不少外國遊客想要看到發射成功……這是人類對太空的重要探索,他們站在整個人類的角度,期望這一次的發射任務能夠獲得成功。

  而對於諸多國內遊客而言,意義又不太一樣了……雖然平日裡,國內的遊客們也喜歡看南門航天放大煙花。

  但是今天這場合不對,這一次可不是什麼普通的商業發射或者試驗發射,而是一次空間站發射。

  這承載的是國人對太空數十年的探索渴望!

  因為國際空間站不帶我們玩,所以很多人就特別希望國內自己也有一個空間站……別人不帶我們玩,我們就自己玩,不僅僅要自己玩,而且要玩的更加高端。

  六十噸級的空間站核心艙,就是更加高端的代名詞!

  其他的普通人也不懂,也不太關注,反正他們只知道,六十噸的天宮三號核心艙,就是比國際空間站上那些二十來噸的艙室更厲害。

  實際上也的確如此!

  所以,很多國人是深深的期望這一次的空間站發射任務能夠獲得成功的。

  普通人都這樣想,南門航天以及航天機構里的人就更是如此了!

  這一天,南門航天的發射指揮中心裡,來了一大堆航天業內的管理人員以及技術人員,想要親眼目睹空間站發射升空的過程,想要親耳聽到發射成功的聲音!

  他們和徐申學,和諸多國人一樣期待著這一次的發射成功!

  上午十一點三十分,航天機構和南門航天聯合對外公布,執行天宮三號核心艙發射任務,發射編號為『CL04』的六號重型火箭已經加注燃料完畢,下午一點整將會準時發射。

  同時,電視台開始直播,網絡各平台也開始了各種直播。

  除了現場二十多萬人外,海外內有數千萬人蹲守在電視機前或者網絡直播間裡,等待著觀看這一次的發射任務。

  不僅僅是國內一群人蹲著看,國外也有一大堆航天業內人士乃至媒體記者蹲守。

  這一次的天宮三號核心艙的發射任務,可以說全球矚目!

  甚至可以說,這是最近二十年來,人類歷史上最受關注的一次航天發射活動……哪怕是之前的南門航天的五號火箭成功回收、六號重型火箭成功首飛等重要航天發射,都沒有這一次發射任務受到的關注多。

  當天十二點二十分左右,徐申學接受了幾家權威媒體的記者採訪,向觀眾介紹六號重型火箭以及空間站的一些基本情況。

  同時也不忘記給自己打GG,說自己的商業空間站也預計在明年發射升空並投入運營,後續將會提供太空旅遊,商業太空科研等服務,歡迎全球各地企業來合作,首批客戶打八折!

  諸多媒體報導,直播之下,在現場超過二十五萬人的關注下。

  時間緩緩來到十二點五十九分!

  搭載天空三號核心艙的CL04六號重型火箭,豎立在發射塔上的這個龐然大物,正式進入發射倒計時!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