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 除了貴沒有缺點
第390章 除了貴沒有缺點
對於海藍汽車這樣新崛起,並且渾身上下都充滿了高科技特徵的智能電動車企業而言,技術就是他們的核心競爭優勢。
而諸多技術領域裡,最受海藍汽車所重視的技術無非就兩個,一個是能源技術,或者可以說是電池技術。
另外一個則是智能駕駛技術。
這第二項的智能駕駛技術,也是海藍汽車的起家技術,儘管一開始該技術是來源於智雲集團旗下的無人車項目,海藍汽車最初的時候只是作為一個合作夥伴,在他們的電動車上搭載了智雲集團所研發的智能駕駛技術。
但是後來隨著雙方的合作加深,高度綁定之後,智雲集團和海藍汽車公司達成了新的合作協議,智雲集團以無人車項目里的技術和人員,再加上一定的資金入股了海藍汽車。
由此形成了新的海藍汽車有限公司,徹底的把智雲集團旗下的無人車項目併購。
這樣一來,海藍汽車也就徹底的擁有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智能駕駛技術。
這一點,也是海藍汽車目前的核心競爭優勢,並且大幅度領先於其他汽車廠家。
其他汽車廠商里,哪怕是做的最好的特斯拉在智能駕駛領域裡,也是連海藍汽車的車尾燈都看不到。
但是在電動車的其他領域裡,海藍汽車的優勢雖然也有,但是並不大。
一些單純的電控,一些看似高科技的大屏幕,語音交互等功能其他廠商其實也能做出來。
特斯拉以及很多新勢力汽車廠商都在琢磨車輛內部的各種亂七八糟的輔助功能。
而在更關鍵的電池領域裡,海藍汽車依靠自研的動力電池平台,雖然有一些優勢,但是並不大。
畢竟在這之前,其實大家用的電池都差不多,能量密度有高一些低一些但是整體差距不大,大家比拼的並不是電池本身,而是電池管理技術,能量管理以及回收技術。
但是在這些領域裡,很難做出巨大的突破。
同時海藍汽車為了更好的安全性,一直都堅持使用能量密度相對比較低的磷酸鐵鋰電池,這導致海藍汽車哪怕是在電池管理技術在續航上,和採用三元鋰電池的特斯拉這個主要的競爭對手相比,是沒有優勢的。
因為三元鋰電池雖然安全性對比磷酸鐵鋰電池差一些,但是能量密度更高,兩者間的能量密度差距,同時期的技術條件下,大概有百分之三十左右的差距。
以海藍汽車和特斯拉之間採用的電池能量密度就可以進行非常好的對比。
海藍汽車採用的磷酸鐵鋰電池,第一代電池的能量密度只有一百六十瓦時每公斤,而同時期特斯拉採用的三元鋰電池,能量密度達到了兩百瓦時每公斤。
而採用磷酸鐵鋰電池的海藍汽車,為了抵消磷酸鐵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劣勢,為了提升續航,也採取了一個非常簡單粗暴的方式,那就是塞進去更多的電池……
所以海藍汽車的整車重量往往比同時代的其他電動車更加沉重……這也是海藍汽車的價格相對高昂的緣故,電池塞進去太多,電池成本也更高一些。
此外,海藍汽車的電池管理,整車電量管理,能源回收等技術上則是領先諸多競爭對手,這導致了海藍汽車可以依靠整體能源部分的技術以及設計優勢,來縮小續航的差距。
最終,海藍汽車在採用磷酸鐵鋰電池的情況下,依舊做到了和特斯拉相應的整體續航能力。
同時磷酸鐵鋰電池也更加安全,並且海藍汽車在電池安全方面的技術也非常優秀,因此當其他電動車動不動就來個爆燃的時候,海藍汽車從來沒有出現這種爆燃的情況……
2016年的時候,有國外機構測評了不少電動車,海藍汽車毫無爭議的獲得了最安全電動車的桂冠。
不是說海藍電動車不會燒,用鋰電池的電動車,出現車禍出現劇烈撞擊,電池受到擠壓的時候,該燒的還是會燒……這是鋰電池的特性,一旦搞不好,別說電動車了,手機都燒給你看。
但是海藍汽車從來沒有出現過電池爆燃的情況,因為磷酸鐵鋰電池雖然各種不好,但是安全性好……安全性就是其最大,甚至可以說是唯一的優點了。
同時海藍汽車的電池主動防護技術也能控制住小規模的起火,如果火勢過大也能能儘量控制住火勢蔓延的情況,進而給車內成員足夠的撤離時間。
而採用三元鋰電池的話,其他優勢一大堆,唯獨電池安全性不太行,如果汽車廠商的電池安全技術沒有達到一個頂級的層次,分分鐘爆燃給你看。
電池劇烈爆燃之下,留給車內成員的逃生時間是比較短的。
安全性,是海藍汽車堅持選擇磷酸鐵鋰電池的唯一理由,至於能量密度的差距,海藍汽車則是通過電池管理技術,能量回收技術,整車電量管理技術,然後再加上簡單粗暴的裝更多的電池來解決問題。
這也是這些年裡,海藍汽車在電池能量密度上弱於特斯拉,但是始終在續航上沒有出現太大差距的原因。
隨後海藍汽車在15年發布了第二代電池技術,依舊是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達到了兩百瓦時每公斤,這個能量密度幾乎已經達到了當前的技術極限,並且遠超其他動力電池廠商的磷酸鐵鋰電池的能量密度。
這個時期,比亞迪的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只有一百二十幾,一百三十多瓦時每公斤的程度呢,而其他廠商的磷酸鐵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就更差了。
但是三元鋰電池的發展也非常快啊,特斯拉也在15年採用了更先進的三元鋰電池,直接把能量密度干到了兩百五十瓦時每公斤。
可以說在電池能量密度這一塊上,其實海藍汽車受限於磷酸鐵鋰電池的局限性,一直都是不如特斯拉的。
同時磷酸鐵鋰電池因為其局限性,海藍汽車雖然研發技術強悍,甚至都把這玩意的能量密度做到了兩百瓦時每公斤,但是想要繼續往上堆迭能量密度的難度就太大了。
基於這種情況,海藍汽車老早就開始研發其他的新電池,而半固態電池以及固態電池就是海藍汽車的研發重點。
固態電池不用說,那是能夠輕易達到數倍能量密度的黑科技,但是技術難度也非常高……主要是量產困難,成本過於高昂。
為此,海藍汽車短期內選擇了半固態電池這麼一個過渡方案。
半固態電池,嚴格來講依舊屬於液態電池的範疇,但是也具備一部分固態電池的特性。
其特徵就是,能量密度可以做到現有液態電池的兩倍以上,理論上甚至能夠做到七百瓦時每公斤的能量密度……當然,這只是理論上,現實里暫時還做不到。
然後是安全性,半固態電池的安全性比液態電池更好,起火風險更低,爆燃風險也更低。
然後是使用壽命上,電池的循環使用壽命更長。
此外,半固態電池還有一個體積優勢……它不僅僅更輕,而且也更小,這意味著部署同樣電量的電池,所需要的車內空間也更小。
當下的半固態電池,可以說除了貴沒啥缺點。
而這,就是海藍汽車即將向市場發布,並搭載在今年度諸多新車型上的第三代電池。
包永言對自家的這款電池表現出來了非常大的信心:「我們今年的半固態電池,將會讓我們在市場競爭中首次擁有能量密度,續航上的整體優勢,並且還進一步提升了電池安全性,使用壽命等領域的優勢!」
「更重要的是,採用新型的半固態電池,將會能夠讓我們的電動車首次具備在北方地區市場的競爭優勢!」
「以往我們採用的磷酸鐵鋰電池,在北方地區冬季使用的時候,整體續航出現大幅度縮減,難以滿足北方地區人們的冬季出行,這也是我們的各車型在北方地區里銷量普遍偏低,主要市場都集中在中部以及南部地區!」
「這一特徵也出現在了國外市場上,我們的車型在氣溫相對炎熱或溫和的東協,南歐,南美,美國南部地區賣的比較好,但是在北歐,加拿大,美國北部,俄羅斯等地區的銷量就差了很多!」
「然而現在我們的半固態電池,工作溫度範圍大幅度擴展,在零下二十度到六十度之間都能穩定工作,再加上我們半固態電池的能量密度高達三百五十瓦時每公斤,裝車後可以輕易達到六百公里,甚至六百五十公里的夏季續航,在這個基礎上,在北方冬季使用打個七折,依舊能夠有四百公里以上的續航。」
「這個數據,甚至超過了特斯拉的三元鋰電池的冬季續航!」
「基於此,我們準備在今年裡在全球範圍的北方地區里,進行廣泛宣傳以及市場推廣,爭取獲得這一部分地區的市場份額!」
徐申學此時,手頭上也拿著一份海藍汽車的半固態電池的介紹資料,上頭介紹的諸多技術參數裡,徐申學其他的不太關注,只關注工作溫度範圍以及能量密度。
還有一個則是成本。
他指著介紹資料上道:「這種新型電池的成本,整體比磷酸鐵鋰電池提升了百分之十五,成本的提升你們怎麼解決?」
包永言道:「新電池在剛批量生產裝車的階段里,價格肯定是要貴一些,畢竟包括了研發成本以及生產線成本,但是隨著產能的提升,平均的研發成本以及生產線成本會持續下降,按照我們每年超過百萬輛的汽車銷量來看,甚至都不需要一年後,大概半年,也就是年底的時候我們就能夠把平均成本控制在和現有電池相當的水準!」
「而到了明年後,隨著產量的進一步提升,平均單價還會繼續下降,等到明年的這個時候,我們的半固態的電池成本,甚至會比現有的液態電池成本低百分之十左右!」
「把這個周期都算進去的話,其實我們的半固態電池的整體成本,不會比現有的液態電池更高!」
「同時我們的各車型持續生產,而且新車型為了控制成本,也大幅度沿用成熟車型上的零配件,其他各零配件,如電機,燈組,車身,輪胎以及底盤等其他零部件的成本也在持續下降,我們的車輛成本除了電池成本外,還在持續下降,我們預計到明年,製造成本能夠再下降百分之二十左右!」
「所以採用了半固態電池後,雖然短期內電池成本會上漲,但是放大到一年周期來看,實際上我們的整車成本依舊是持續下降的,這個數據大概是百分之十五左右。」
「這也是我們今年會推出降價車型,現有車型加量不加價的主要原因!」
「畢竟我們的成本控制,在業內一直都是屬於頂級的,不僅僅是因為我們的技術更先進,而且我們還有巨大的產量優勢!」
「一年百萬輛的汽車銷量,這就是我們控制成本的最大底氣!」
徐申學道:「既然如此,那麼我也就放心了!」
工業產品的成本,往往是和產量直接掛鉤的。
產量越低,平均成本就越貴,反之產量越大,那麼平均成本就月底。
這一點,在智能終端行業里體現的更加明顯……為什麼最近幾年智能終端行業里出現了巨頭越來越強,二三流的手機廠商越來越慘啊。
這就是規模優勢的重要體現。
這麼說吧,智雲集團里一台售價五千元的S16手機,其成本其實並比國內其他廠商的一些四千元還要更低一些。
而且S16手機的各項硬體水平,還超過這些四千元手機的硬體水平一大截!
這就是龐大的產量帶來的重要優勢,S系列手機的各種研發成本平攤到每年兩億多台手機上,其實是非常低的……再加上龐大的產量,對各種零部件的採購量也非常大,量大往往也意味著價格更低。
同樣的第三方零配件產品,智雲去採購,直接下單一億套,供應商報價十塊……而其他廠商去採購,下單一千萬套,供應商報價往往就十二塊,十三塊了,如果量只有一百萬套,說不準就得十五塊往上了。
因為這對供應商而言,同樣也有成本,利潤上的考慮……甚至如果對方訂單量太少,供應商還需要考慮風險,帳期等各種因素。
比如一家二流手機廠商去採購同樣的產品,才那麼一百萬套,同時資金也不寬裕,要求更長的帳期,供應商都得擔心你手機賣不出去,然後賴帳……就算不賴帳,過長的帳期也會讓供應商的資金壓力變得更大。
這種情況下,供應商往往會選擇提高價格來對沖潛在的損失以及風險。
這也是當下很多二三流手機廠商日子越來越難過,已經開始逐步消失在市場上的重要原因。
技術上比不過,成本比不過,性價比也比不過……全方位的落後。
消費者又不傻,能讓你騙一時,但是不會讓你騙一世的。
所以,手機行業里就出現了巨頭效應……市場上的少數幾家頭部廠商持續擴張,產銷量一年比一年高,但是二三線的手機廠商則是逐漸消失。
而汽車,也是屬於規模效應非常大的產品!
一款智能電動車的研發成本是固定的,而零配件成本,組裝成本也是產量越大,平均成本就越低。
這就讓頭部的汽車廠商天然具有更大的成本優勢。
而海藍汽車,就是當下規模最大的智能電動車廠商,年銷量達到了百萬輛……這讓他們的平均成本可以做到非常低。
這也是海藍汽車,能夠持續推動車輛降價,擴大市場規模的重要原因……如果成本都壓不下來,還降什麼價啊!
————
徐申學視察了海藍汽車後,過了幾天又在智雲集團總部里召開了一場會議,依舊還是討論機器人業務。
在這一次的機器人業務討論會議上,也敲定了新的措施,那就是在今年新發布的機器人里,其動力電池部分採用半固態電池。
徐申學親自牽頭,讓智雲集團和海藍汽車方面達成了電池領域的新合作!
在這之前,智雲集團的機器人上搭載的動力電池,也是使用的海藍汽車上的磷酸鐵電池,如今海藍汽車的半固態電池做出來了,作為兄弟企業的智雲集團自然也會選擇更進。
進而使用能量密度更大,安全性更好,壽命更好的半固態電池。
後續採用新型電池的新一代人工智慧機器人,將會在後續七月份的時候進行發布。
七月份的時候,智雲集團將會舉行一場機器人的專場發布會,主要用於發布低價型號的入門級機器人,向下探索十五萬左右的價位,擴大市場容量,當然這一款還是會繼續採用舊款的磷酸鐵電池,
但是也會準備在現有的高端型號上,推出搭載半固態電池的續航升級版。
真正大規模搭載半固態電池,主要還是會選擇在明年一月份的第二代機器人,到時候智雲的機器人將會全系採用半固態鋰電池。
對於機器人業務,徐申學是非常重視的,這可是支撐著智雲集團新一代高速增長的主要業務之一……而對於機器人業務的市場策略,也早已經確定,那就是持續降價,把入門級的價格拉低到十五萬甚至十萬以下。
用這些低價的入門級型號來大幅度擴充市場容量,增加整個機器人產品的銷量,進而大幅度壓縮成本,進而又使用低成本來降低售價,進一步擴大市場容量……由此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最終把機器人的年銷量從現在的幾十萬台,直接做到幾百萬台甚至更多。
徐申學以及智雲集團的高管們,野心非常大……要的可是幾千億甚至上萬億美元的市場,而不僅僅是幾百億美元。
開了機器人業務會議後,徐申學在第二天又關注了一番S系列手機的最新型號,也就是S17的準備情況。
如今S17手機的研發已經到了尾聲,原型機已經做做出來了,並正在進行各項測試當中,同時威酷實業那邊也根據S17手機的設計參數規劃生產線了。
不出意外的話,等到六月的時候,S17系列手機就會進入量產備貨模式,開始產能爬升,最終為八月份的發布會以及上市進行準備。
而今年的S17手機,其實變化相當大!
智雲集團放棄了使用了兩年的劉海屏幕模式,而是採用了靈動島的輔助屏幕模式……實際上,嚴格來講,這並不是業內首創的屏幕模式。
LG在15年的時候發布了V10手機,就嘗試過使用主輔屏幕的模式,在屏幕頂部的左側挖空一部分放置攝像頭以及感應器,然後另外一部分則是用來顯示電量,接電話等……當然,這還是非常原始的輔助屏幕模式。
同時,威酷電子在去年發布的多款手機里,採用了水滴屏模式,也就是在屏幕頂部的中間部分,挖一塊出來放置攝像頭……算是劉海屏幕的極限縮小版。
後來,今年陸續有其他手機廠商跟進。
而智雲集團,則是在今年年初的發布的A16手機里,採用了挖孔屏,這個比水滴屏幕更進一步,直接在屏幕上挖個小孔放置攝像頭,又比威酷電子的水滴挖孔屏更進一步。
在A16手機里嘗試使用了挖孔屏獲得了成功之後,智雲集團則是在S17手機上,開始使用了挖孔屏技術,而且一個孔不夠,所以是打了兩個孔,其中一個孔還比較長。
之所以用雙挖孔,主要是智雲S17手機的前端感應器太多,3D人臉識別感應器,前置攝像頭還有其他感應器一大堆,一個小小的挖空放不下……之前無奈使用劉海屏幕就是因為傳感器占據的面積太大,沒辦法。
而隨著技術的持續進步,感應器的面積持續縮小,尤其是3D人臉識別的感應器體積持續縮小後,智雲集團的技術人員就發現做成了一長一短兩個孔的話,也能夠塞進去。
然後,唯一的問題就是……雙挖空直接看上去的話太醜了,還不如以前的劉海屏幕美觀。
搞個劉海的話,是一整片都是黑的,所以看起來雖然彆扭一些,但是看習慣了其實也還成。
反正很多智雲手機的用戶們,都已經習慣了劉海屏了!
而不少手機廠商們,甚至都還強行模仿這種劉海屏幕蹭熱度呢。
但是換成現在的這種兩個孔的話,如果不進行額外的設計美化,這種一大一小的空看起來就非常的不美觀。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智雲集團S系列手機項目組的工程師們,一開始嘗試了使用單獨一個大孔,但是發現強度不行,進行跌落測試的時候,屏幕容易碎裂;
後來無奈只能繼續使用一大一小的挖空模式,隨後參考了兩年前LG的V10手機的輔助屏幕模式……當然,智雲集團的工程師們不可能真的弄個單獨的輔助屏幕上去,那太LOW了。
所以,他們乾脆用軟體的方式來實現這個想法。
設計了靈動島模式……用來顯示特定內容,按住的話還可以擴大!
其實說白了,就是在這地方顯示一些內容,用來掩蓋兩個看著非常尷尬的孔洞。
而這種方式最終做出來後,就變成了徐申學非常熟悉的後世手機里的靈動島模式。
而這種模式,在美觀上比單純的劉海屏幕好多了,徐申學個人感覺挺好看的,這後世上市銷售後,應該能獲得不小的市場反響,繼續維持智雲S系列手機的高端地位。
但是從長遠來看,僅僅是這樣還是不夠的……小創新雖然也挺好的,但是還不夠。
徐申學必須讓智雲集團的手機,獲得更多未來的黑科技創新,繼續穩固自家手機的領先地位,讓所有人一說起智雲手機,都是最先進的,最頂級的。
得讓其他手機廠商追無可追!
最近兩年,一大堆手機廠商動不動就喊著追趕智雲手機,尤其是四星和水果手機,聽著都讓人不爽……甚至就連國內的手機廠商,不少也瞄準智雲手機,喊出追趕的口號!
所以,下一步,他是把目光瞄準在了折迭屏幕手機上……準備再玩一波赫科技,震驚世人!
讓友商們追無可追!
(本章完)
對於海藍汽車這樣新崛起,並且渾身上下都充滿了高科技特徵的智能電動車企業而言,技術就是他們的核心競爭優勢。
而諸多技術領域裡,最受海藍汽車所重視的技術無非就兩個,一個是能源技術,或者可以說是電池技術。
另外一個則是智能駕駛技術。
這第二項的智能駕駛技術,也是海藍汽車的起家技術,儘管一開始該技術是來源於智雲集團旗下的無人車項目,海藍汽車最初的時候只是作為一個合作夥伴,在他們的電動車上搭載了智雲集團所研發的智能駕駛技術。
但是後來隨著雙方的合作加深,高度綁定之後,智雲集團和海藍汽車公司達成了新的合作協議,智雲集團以無人車項目里的技術和人員,再加上一定的資金入股了海藍汽車。
由此形成了新的海藍汽車有限公司,徹底的把智雲集團旗下的無人車項目併購。
這樣一來,海藍汽車也就徹底的擁有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智能駕駛技術。
這一點,也是海藍汽車目前的核心競爭優勢,並且大幅度領先於其他汽車廠家。
其他汽車廠商里,哪怕是做的最好的特斯拉在智能駕駛領域裡,也是連海藍汽車的車尾燈都看不到。
但是在電動車的其他領域裡,海藍汽車的優勢雖然也有,但是並不大。
一些單純的電控,一些看似高科技的大屏幕,語音交互等功能其他廠商其實也能做出來。
特斯拉以及很多新勢力汽車廠商都在琢磨車輛內部的各種亂七八糟的輔助功能。
而在更關鍵的電池領域裡,海藍汽車依靠自研的動力電池平台,雖然有一些優勢,但是並不大。
畢竟在這之前,其實大家用的電池都差不多,能量密度有高一些低一些但是整體差距不大,大家比拼的並不是電池本身,而是電池管理技術,能量管理以及回收技術。
但是在這些領域裡,很難做出巨大的突破。
同時海藍汽車為了更好的安全性,一直都堅持使用能量密度相對比較低的磷酸鐵鋰電池,這導致海藍汽車哪怕是在電池管理技術在續航上,和採用三元鋰電池的特斯拉這個主要的競爭對手相比,是沒有優勢的。
因為三元鋰電池雖然安全性對比磷酸鐵鋰電池差一些,但是能量密度更高,兩者間的能量密度差距,同時期的技術條件下,大概有百分之三十左右的差距。
以海藍汽車和特斯拉之間採用的電池能量密度就可以進行非常好的對比。
海藍汽車採用的磷酸鐵鋰電池,第一代電池的能量密度只有一百六十瓦時每公斤,而同時期特斯拉採用的三元鋰電池,能量密度達到了兩百瓦時每公斤。
而採用磷酸鐵鋰電池的海藍汽車,為了抵消磷酸鐵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劣勢,為了提升續航,也採取了一個非常簡單粗暴的方式,那就是塞進去更多的電池……
所以海藍汽車的整車重量往往比同時代的其他電動車更加沉重……這也是海藍汽車的價格相對高昂的緣故,電池塞進去太多,電池成本也更高一些。
此外,海藍汽車的電池管理,整車電量管理,能源回收等技術上則是領先諸多競爭對手,這導致了海藍汽車可以依靠整體能源部分的技術以及設計優勢,來縮小續航的差距。
最終,海藍汽車在採用磷酸鐵鋰電池的情況下,依舊做到了和特斯拉相應的整體續航能力。
同時磷酸鐵鋰電池也更加安全,並且海藍汽車在電池安全方面的技術也非常優秀,因此當其他電動車動不動就來個爆燃的時候,海藍汽車從來沒有出現這種爆燃的情況……
2016年的時候,有國外機構測評了不少電動車,海藍汽車毫無爭議的獲得了最安全電動車的桂冠。
不是說海藍電動車不會燒,用鋰電池的電動車,出現車禍出現劇烈撞擊,電池受到擠壓的時候,該燒的還是會燒……這是鋰電池的特性,一旦搞不好,別說電動車了,手機都燒給你看。
但是海藍汽車從來沒有出現過電池爆燃的情況,因為磷酸鐵鋰電池雖然各種不好,但是安全性好……安全性就是其最大,甚至可以說是唯一的優點了。
同時海藍汽車的電池主動防護技術也能控制住小規模的起火,如果火勢過大也能能儘量控制住火勢蔓延的情況,進而給車內成員足夠的撤離時間。
而採用三元鋰電池的話,其他優勢一大堆,唯獨電池安全性不太行,如果汽車廠商的電池安全技術沒有達到一個頂級的層次,分分鐘爆燃給你看。
電池劇烈爆燃之下,留給車內成員的逃生時間是比較短的。
安全性,是海藍汽車堅持選擇磷酸鐵鋰電池的唯一理由,至於能量密度的差距,海藍汽車則是通過電池管理技術,能量回收技術,整車電量管理技術,然後再加上簡單粗暴的裝更多的電池來解決問題。
這也是這些年裡,海藍汽車在電池能量密度上弱於特斯拉,但是始終在續航上沒有出現太大差距的原因。
隨後海藍汽車在15年發布了第二代電池技術,依舊是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達到了兩百瓦時每公斤,這個能量密度幾乎已經達到了當前的技術極限,並且遠超其他動力電池廠商的磷酸鐵鋰電池的能量密度。
這個時期,比亞迪的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只有一百二十幾,一百三十多瓦時每公斤的程度呢,而其他廠商的磷酸鐵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就更差了。
但是三元鋰電池的發展也非常快啊,特斯拉也在15年採用了更先進的三元鋰電池,直接把能量密度干到了兩百五十瓦時每公斤。
可以說在電池能量密度這一塊上,其實海藍汽車受限於磷酸鐵鋰電池的局限性,一直都是不如特斯拉的。
同時磷酸鐵鋰電池因為其局限性,海藍汽車雖然研發技術強悍,甚至都把這玩意的能量密度做到了兩百瓦時每公斤,但是想要繼續往上堆迭能量密度的難度就太大了。
基於這種情況,海藍汽車老早就開始研發其他的新電池,而半固態電池以及固態電池就是海藍汽車的研發重點。
固態電池不用說,那是能夠輕易達到數倍能量密度的黑科技,但是技術難度也非常高……主要是量產困難,成本過於高昂。
為此,海藍汽車短期內選擇了半固態電池這麼一個過渡方案。
半固態電池,嚴格來講依舊屬於液態電池的範疇,但是也具備一部分固態電池的特性。
其特徵就是,能量密度可以做到現有液態電池的兩倍以上,理論上甚至能夠做到七百瓦時每公斤的能量密度……當然,這只是理論上,現實里暫時還做不到。
然後是安全性,半固態電池的安全性比液態電池更好,起火風險更低,爆燃風險也更低。
然後是使用壽命上,電池的循環使用壽命更長。
此外,半固態電池還有一個體積優勢……它不僅僅更輕,而且也更小,這意味著部署同樣電量的電池,所需要的車內空間也更小。
當下的半固態電池,可以說除了貴沒啥缺點。
而這,就是海藍汽車即將向市場發布,並搭載在今年度諸多新車型上的第三代電池。
包永言對自家的這款電池表現出來了非常大的信心:「我們今年的半固態電池,將會讓我們在市場競爭中首次擁有能量密度,續航上的整體優勢,並且還進一步提升了電池安全性,使用壽命等領域的優勢!」
「更重要的是,採用新型的半固態電池,將會能夠讓我們的電動車首次具備在北方地區市場的競爭優勢!」
「以往我們採用的磷酸鐵鋰電池,在北方地區冬季使用的時候,整體續航出現大幅度縮減,難以滿足北方地區人們的冬季出行,這也是我們的各車型在北方地區里銷量普遍偏低,主要市場都集中在中部以及南部地區!」
「這一特徵也出現在了國外市場上,我們的車型在氣溫相對炎熱或溫和的東協,南歐,南美,美國南部地區賣的比較好,但是在北歐,加拿大,美國北部,俄羅斯等地區的銷量就差了很多!」
「然而現在我們的半固態電池,工作溫度範圍大幅度擴展,在零下二十度到六十度之間都能穩定工作,再加上我們半固態電池的能量密度高達三百五十瓦時每公斤,裝車後可以輕易達到六百公里,甚至六百五十公里的夏季續航,在這個基礎上,在北方冬季使用打個七折,依舊能夠有四百公里以上的續航。」
「這個數據,甚至超過了特斯拉的三元鋰電池的冬季續航!」
「基於此,我們準備在今年裡在全球範圍的北方地區里,進行廣泛宣傳以及市場推廣,爭取獲得這一部分地區的市場份額!」
徐申學此時,手頭上也拿著一份海藍汽車的半固態電池的介紹資料,上頭介紹的諸多技術參數裡,徐申學其他的不太關注,只關注工作溫度範圍以及能量密度。
還有一個則是成本。
他指著介紹資料上道:「這種新型電池的成本,整體比磷酸鐵鋰電池提升了百分之十五,成本的提升你們怎麼解決?」
包永言道:「新電池在剛批量生產裝車的階段里,價格肯定是要貴一些,畢竟包括了研發成本以及生產線成本,但是隨著產能的提升,平均的研發成本以及生產線成本會持續下降,按照我們每年超過百萬輛的汽車銷量來看,甚至都不需要一年後,大概半年,也就是年底的時候我們就能夠把平均成本控制在和現有電池相當的水準!」
「而到了明年後,隨著產量的進一步提升,平均單價還會繼續下降,等到明年的這個時候,我們的半固態的電池成本,甚至會比現有的液態電池成本低百分之十左右!」
「把這個周期都算進去的話,其實我們的半固態電池的整體成本,不會比現有的液態電池更高!」
「同時我們的各車型持續生產,而且新車型為了控制成本,也大幅度沿用成熟車型上的零配件,其他各零配件,如電機,燈組,車身,輪胎以及底盤等其他零部件的成本也在持續下降,我們的車輛成本除了電池成本外,還在持續下降,我們預計到明年,製造成本能夠再下降百分之二十左右!」
「所以採用了半固態電池後,雖然短期內電池成本會上漲,但是放大到一年周期來看,實際上我們的整車成本依舊是持續下降的,這個數據大概是百分之十五左右。」
「這也是我們今年會推出降價車型,現有車型加量不加價的主要原因!」
「畢竟我們的成本控制,在業內一直都是屬於頂級的,不僅僅是因為我們的技術更先進,而且我們還有巨大的產量優勢!」
「一年百萬輛的汽車銷量,這就是我們控制成本的最大底氣!」
徐申學道:「既然如此,那麼我也就放心了!」
工業產品的成本,往往是和產量直接掛鉤的。
產量越低,平均成本就越貴,反之產量越大,那麼平均成本就月底。
這一點,在智能終端行業里體現的更加明顯……為什麼最近幾年智能終端行業里出現了巨頭越來越強,二三流的手機廠商越來越慘啊。
這就是規模優勢的重要體現。
這麼說吧,智雲集團里一台售價五千元的S16手機,其成本其實並比國內其他廠商的一些四千元還要更低一些。
而且S16手機的各項硬體水平,還超過這些四千元手機的硬體水平一大截!
這就是龐大的產量帶來的重要優勢,S系列手機的各種研發成本平攤到每年兩億多台手機上,其實是非常低的……再加上龐大的產量,對各種零部件的採購量也非常大,量大往往也意味著價格更低。
同樣的第三方零配件產品,智雲去採購,直接下單一億套,供應商報價十塊……而其他廠商去採購,下單一千萬套,供應商報價往往就十二塊,十三塊了,如果量只有一百萬套,說不準就得十五塊往上了。
因為這對供應商而言,同樣也有成本,利潤上的考慮……甚至如果對方訂單量太少,供應商還需要考慮風險,帳期等各種因素。
比如一家二流手機廠商去採購同樣的產品,才那麼一百萬套,同時資金也不寬裕,要求更長的帳期,供應商都得擔心你手機賣不出去,然後賴帳……就算不賴帳,過長的帳期也會讓供應商的資金壓力變得更大。
這種情況下,供應商往往會選擇提高價格來對沖潛在的損失以及風險。
這也是當下很多二三流手機廠商日子越來越難過,已經開始逐步消失在市場上的重要原因。
技術上比不過,成本比不過,性價比也比不過……全方位的落後。
消費者又不傻,能讓你騙一時,但是不會讓你騙一世的。
所以,手機行業里就出現了巨頭效應……市場上的少數幾家頭部廠商持續擴張,產銷量一年比一年高,但是二三線的手機廠商則是逐漸消失。
而汽車,也是屬於規模效應非常大的產品!
一款智能電動車的研發成本是固定的,而零配件成本,組裝成本也是產量越大,平均成本就越低。
這就讓頭部的汽車廠商天然具有更大的成本優勢。
而海藍汽車,就是當下規模最大的智能電動車廠商,年銷量達到了百萬輛……這讓他們的平均成本可以做到非常低。
這也是海藍汽車,能夠持續推動車輛降價,擴大市場規模的重要原因……如果成本都壓不下來,還降什麼價啊!
————
徐申學視察了海藍汽車後,過了幾天又在智雲集團總部里召開了一場會議,依舊還是討論機器人業務。
在這一次的機器人業務討論會議上,也敲定了新的措施,那就是在今年新發布的機器人里,其動力電池部分採用半固態電池。
徐申學親自牽頭,讓智雲集團和海藍汽車方面達成了電池領域的新合作!
在這之前,智雲集團的機器人上搭載的動力電池,也是使用的海藍汽車上的磷酸鐵電池,如今海藍汽車的半固態電池做出來了,作為兄弟企業的智雲集團自然也會選擇更進。
進而使用能量密度更大,安全性更好,壽命更好的半固態電池。
後續採用新型電池的新一代人工智慧機器人,將會在後續七月份的時候進行發布。
七月份的時候,智雲集團將會舉行一場機器人的專場發布會,主要用於發布低價型號的入門級機器人,向下探索十五萬左右的價位,擴大市場容量,當然這一款還是會繼續採用舊款的磷酸鐵電池,
但是也會準備在現有的高端型號上,推出搭載半固態電池的續航升級版。
真正大規模搭載半固態電池,主要還是會選擇在明年一月份的第二代機器人,到時候智雲的機器人將會全系採用半固態鋰電池。
對於機器人業務,徐申學是非常重視的,這可是支撐著智雲集團新一代高速增長的主要業務之一……而對於機器人業務的市場策略,也早已經確定,那就是持續降價,把入門級的價格拉低到十五萬甚至十萬以下。
用這些低價的入門級型號來大幅度擴充市場容量,增加整個機器人產品的銷量,進而大幅度壓縮成本,進而又使用低成本來降低售價,進一步擴大市場容量……由此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最終把機器人的年銷量從現在的幾十萬台,直接做到幾百萬台甚至更多。
徐申學以及智雲集團的高管們,野心非常大……要的可是幾千億甚至上萬億美元的市場,而不僅僅是幾百億美元。
開了機器人業務會議後,徐申學在第二天又關注了一番S系列手機的最新型號,也就是S17的準備情況。
如今S17手機的研發已經到了尾聲,原型機已經做做出來了,並正在進行各項測試當中,同時威酷實業那邊也根據S17手機的設計參數規劃生產線了。
不出意外的話,等到六月的時候,S17系列手機就會進入量產備貨模式,開始產能爬升,最終為八月份的發布會以及上市進行準備。
而今年的S17手機,其實變化相當大!
智雲集團放棄了使用了兩年的劉海屏幕模式,而是採用了靈動島的輔助屏幕模式……實際上,嚴格來講,這並不是業內首創的屏幕模式。
LG在15年的時候發布了V10手機,就嘗試過使用主輔屏幕的模式,在屏幕頂部的左側挖空一部分放置攝像頭以及感應器,然後另外一部分則是用來顯示電量,接電話等……當然,這還是非常原始的輔助屏幕模式。
同時,威酷電子在去年發布的多款手機里,採用了水滴屏模式,也就是在屏幕頂部的中間部分,挖一塊出來放置攝像頭……算是劉海屏幕的極限縮小版。
後來,今年陸續有其他手機廠商跟進。
而智雲集團,則是在今年年初的發布的A16手機里,採用了挖孔屏,這個比水滴屏幕更進一步,直接在屏幕上挖個小孔放置攝像頭,又比威酷電子的水滴挖孔屏更進一步。
在A16手機里嘗試使用了挖孔屏獲得了成功之後,智雲集團則是在S17手機上,開始使用了挖孔屏技術,而且一個孔不夠,所以是打了兩個孔,其中一個孔還比較長。
之所以用雙挖孔,主要是智雲S17手機的前端感應器太多,3D人臉識別感應器,前置攝像頭還有其他感應器一大堆,一個小小的挖空放不下……之前無奈使用劉海屏幕就是因為傳感器占據的面積太大,沒辦法。
而隨著技術的持續進步,感應器的面積持續縮小,尤其是3D人臉識別的感應器體積持續縮小後,智雲集團的技術人員就發現做成了一長一短兩個孔的話,也能夠塞進去。
然後,唯一的問題就是……雙挖空直接看上去的話太醜了,還不如以前的劉海屏幕美觀。
搞個劉海的話,是一整片都是黑的,所以看起來雖然彆扭一些,但是看習慣了其實也還成。
反正很多智雲手機的用戶們,都已經習慣了劉海屏了!
而不少手機廠商們,甚至都還強行模仿這種劉海屏幕蹭熱度呢。
但是換成現在的這種兩個孔的話,如果不進行額外的設計美化,這種一大一小的空看起來就非常的不美觀。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智雲集團S系列手機項目組的工程師們,一開始嘗試了使用單獨一個大孔,但是發現強度不行,進行跌落測試的時候,屏幕容易碎裂;
後來無奈只能繼續使用一大一小的挖空模式,隨後參考了兩年前LG的V10手機的輔助屏幕模式……當然,智雲集團的工程師們不可能真的弄個單獨的輔助屏幕上去,那太LOW了。
所以,他們乾脆用軟體的方式來實現這個想法。
設計了靈動島模式……用來顯示特定內容,按住的話還可以擴大!
其實說白了,就是在這地方顯示一些內容,用來掩蓋兩個看著非常尷尬的孔洞。
而這種方式最終做出來後,就變成了徐申學非常熟悉的後世手機里的靈動島模式。
而這種模式,在美觀上比單純的劉海屏幕好多了,徐申學個人感覺挺好看的,這後世上市銷售後,應該能獲得不小的市場反響,繼續維持智雲S系列手機的高端地位。
但是從長遠來看,僅僅是這樣還是不夠的……小創新雖然也挺好的,但是還不夠。
徐申學必須讓智雲集團的手機,獲得更多未來的黑科技創新,繼續穩固自家手機的領先地位,讓所有人一說起智雲手機,都是最先進的,最頂級的。
得讓其他手機廠商追無可追!
最近兩年,一大堆手機廠商動不動就喊著追趕智雲手機,尤其是四星和水果手機,聽著都讓人不爽……甚至就連國內的手機廠商,不少也瞄準智雲手機,喊出追趕的口號!
所以,下一步,他是把目光瞄準在了折迭屏幕手機上……準備再玩一波赫科技,震驚世人!
讓友商們追無可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