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 X1飛機待命首飛
第373章 X1飛機待命首飛
已經更新休整完畢,1.4W字!
——————
正當徐申學等幾個人閒聊的時候,眾多工作人員也在進行各種準備工作。
畢竟這是X1項目第一次首飛,存在著諸多未知的情況,他們必須做好萬全之策才行。
並且為了保密,其實這一次的首飛還特地選擇了一個機場上空有雲層遮擋的天氣。
晚上不利於觀察飛機姿態,但是萬里晴空的話,飛機在跑道上又容易被衛星拍攝到畫面,所以只能選擇一個有大片雲層遮擋的普通天氣了。
只要飛機起飛離開機場,衛星想要拍攝到這架造型極為特殊的無人機就不容易了。
畢竟太空中的諸多偵查衛星,一般也是盯著機場,只要飛機不是在機場跑道上被拍到,那麼問題就不是太大了。
再者,為了進行保密,該項目其實被偽裝為常規遙控型隱身無人機,萬一泄露了些許信息,到時候大不了就宣傳為遙控型隱身無人機。
畢竟遙控型無人機和人工智慧戰鬥機,在外觀上其實很難進行分辨,用來進行混淆視聽還是可以的。
遙控型隱身無人機雖然也挺重要的,公布出去也會引來一片討論,但是相對於人工智慧戰鬥機而言,那就不值一提了。
畢竟之前已經有大型隱身無人機進行首飛,並被公布出去了,網絡上各種視頻一大堆。
從保密角度來看,把X1項目偽裝成為一款遙控型隱身無人機是一個比較靠譜的方案。
至於徹底保密……讓外界一點都不知道那可能性不大。
現階段還可以跑到這個偏僻的小機場來進行保密首飛,但是後續進行更多的各種飛行測試的時候,不可能每一次都能瞞得住的,只要天氣良好,飛機只要出現在機場跑道上,他國衛星第一時間就會拍攝高清地面圖像。
如果是在一些常規的試飛機場裡進行飛行測試的時候,各種視頻也會第一時間滿天飛。
所以還不如來個混淆視聽,告訴外界這是一款遙控型的隱身無人機……至於為什麼這款無人機是兩側進氣道,尺寸為什麼這麼大而且是戰鬥機的菱形布局,而不是攻擊機,轟炸機常用的飛翼加上進氣道布局?
如果是無人機戰鬥機的話,怎麼解決通訊延遲,遙控指揮一架對通訊延遲要求極高的戰鬥機無人機。
哪來那麼多為什麼!
反正真真假假,愛信不信!
工程師團隊們進行最後準備工作的時候,徐申學和合作廠商來觀看試飛的人也出了大樓,然後來到了機庫里再一次看到了這架人工智慧戰鬥機。
再一次看到這架飛機,徐申學心中還是忍不住有些感嘆,這玩意看起來實在太有科幻感了。
比當下的幾乎所有已知的飛機,在外形上都更加科幻。
為了全向隱身而打造的無垂尾菱形扁平布局,這是之前諸多隱身的轟炸機以及隱身無人攻擊機上的主要特徵……但是X1團隊卻是首次把這個菱形布局,用在了對機動性要求很高的戰鬥機上。
而且還是兩側進氣道,這種進氣道放在這裡,稍微對航空常識有所了解的人都會知道,這不是什麼轟炸機/攻擊機,而是一架具備良好機動性能的戰鬥機。
無垂尾菱形布局加上兩側進氣道……光是這個外形一眼看過去就知道,這絕對是一款隱身戰鬥機,絕對不會有第二個可能性。
如果再來個座艙的話……完全可以稱之為第六代戰鬥機!
但是X1沒有座艙,它就不是一架有人戰鬥機。
所以是否可以判定為六代機,這是一個富有爭議的問題。
有些人覺得,無人機也算六代機;但是有些人認為,有人駕駛的戰鬥機才可以算是六代機,無人機只是有人駕駛飛機的一個協同作戰單位而已。
至於什麼是六代機,這需要時間來給予答案!
這個時候,X1項目的一個負責人也上來,為眾人現場介紹了這款飛,這一次倒是沒有說太多亂七八糟的各種讓人聽不懂的專業術語了,說的都是一些常規類的東西。
「我們的X1項目,採用無垂尾菱形布局以及高度扁平的機身,噴氣口上置,採用了一體化大型中部內置彈倉,彈倉空間充足,足以容納各種飛彈。」
「整機的尺寸長為十七點五米,寬十四點三米,最大起飛重量可以達到三十六噸,載彈量可以達到八點五噸,最大航程三千八百公里。」
「搭載新一代發動機使得我們的X1項目具備了超過一點八馬赫的最大速度,具備短暫超巡的能力,不過想要長時間超巡,還需要等待新一代的發動機服役,等到新型發動機服役後,最大起飛重量,載彈量以及超巡等技術指標還會有一個比較大幅度的提升。」
聽到這裡,徐申學想了想後對旁邊的一個負責人道:「新的發動機如果研發上遇到了困難,比如一些子系統、材料等問題的話,我手底下也有不少的公司搞各種新材料,新技術,說不準就有材料、技術適合的。」
對這個項目的硬體部分,徐申學之前旗下的企業參與的並不多,也就是在傳感器領域裡參與比較多,畢竟傳感器這東西也有部分是屬於半導體傳感器,而半導體傳感器領域裡智雲集團自詡第二,絕對不會有人敢說第一了。
此外就是提供了一些亂七八糟的各種新材料,但是這些新材料用在什麼地方其實徐申學也不太清楚。
不過既然聽說對方的新型發動機研發還需要一些時間,也就主動開口說了幾句。
直接接手主導發動機研發這種事就別想了……因為徐申學手底下的科研系統需要在徐申學控股的公司里才可以用。
非控股公司是無法使用科研系統的名額,為這些研發工程師們增加助力的。
而且之前徐申學也嘗試過搞勞務派遣模式……那就是自家的工程師加上科研名額後,然後派遣到其他企業去搞研發,可惜系統不給鑽漏洞,直接來了個名額暫時失效。
而發動機的特殊性,也不可能整個交給徐申學手底下的企業來研發,這不合規矩。
所以在這些領域徐申學如果要提供一些助力的話,那麼就只能搞一些子系統,零部件,材料這些了。
聽到徐申學這麼說,邊上的合作廠商的一個負責人則是頗有興趣:「我們在發動機研發上的確是存在一些困難,畢竟發動機嘛,再好都是不夠好的,問題永遠都存在!」
「回頭我們再合作一把,看看能不能做到更好!」
徐申學道:「行,我到時候派個技術團隊和你們接洽,不管有什麼需求你們只管提出來,能不能做到另說,但是萬一呢,是吧!」
說著,徐申學道:「也不僅僅是發動機領域,其他方面如果有需求也可以說,特別是半導體領域方面以及計算機領域,在這方面我們還算是有自信的。」
對方道:「那感情好,回頭我也派個團隊進行接觸!」
徐申學說是自信,但實際上在半導體以及計算機領域,包括軟體部分,智雲集團在國內就是毫無爭議的第一,而且是斷崖式領先其他企業的第一。
同時他手底下的其他幾家公司也諸多方面也有極大的優勢,比如南門航天,雖然這只是個航天公司,但是航天航空不分家,很多航天領域的技術,在航空領域也是能夠用上的。
再者是海藍汽車,別看它只是個民用汽車廠商,但是人家搞的可是智能電動車,正兒八經的高科技領域,可不是常規意義上的傳統汽車廠商。
海藍汽車在智能化控制,電池,電機,態勢感知等諸多領域裡的技術積累是非常雄厚的。
比如雷射雷達這個東西,海藍汽車所使用的雷射雷達可是自研的,旗下負責雷射雷達的子公司,在雷射雷達領域裡的技術獨步全球無敵手,而該子公司的雷射雷達,可不僅僅使用在汽車上等民用設備上……還可以使用在特殊領域裡,比如無人機,地面無人移動終端上。
海藍汽車公司所研發的諸多技術,其實都被大量應用到其他領域裡。
還有仙女山控股,雖然它只是個搞半導體設備以及耗材的,但是他們往深了說,其實就是搞超高精密設備的,各種技術、材料研發項目多了去,其中的很多底層技術以及材料都是可以用在其他領域的。
所以,徐申學手底下的這些企業,裡頭還真有不少好東西。
眾人一邊聽著介紹,一邊閒聊的時候,徐申學也跟著眾人圍繞著這個飛機轉了一圈。
同時X1項目的負責人還在繼續道:「在定位上,我們的這個是算是中型人工智慧多用途戰鬥機,具備傳統空戰能力的同時,更具備在高威脅空域裡進行長途奔襲,打擊敵縱深防空節點,指揮節點的能力。」
「同時在X系統的整合下,該機能夠接受並整合處理大量友方單位的信息數據,包括常規衛星數據,低軌衛星數據,友機數據,預警機數據以及地面或海面單位數據。」
「理論上,該機甚至不需要開啟自身的雷達,就能夠友方單位的數據支持下,穿過高威脅空域,對目標單位實施打擊。」
徐申學聽到這話的時候,嘴角不由得彎起來,這裡頭的低軌衛星數據,可就是他手底下的智雲衛星的低軌道衛星網絡所提供的。
徐申學搞的低軌道衛星,提供民用的網際網路連接只是其中一部分功能而已,實際上這玩意還具備了各種偵查能力……在這種小衛星上帶個高清攝像頭,紅外攝像頭又不是多難的事。
只是平時沒必要不會開啟而已,真到有必要了,一道指令下去,這些衛星就會開啟上述偵查設備,提供海量的衛星偵查數據。
想一想,好幾萬個小型低軌道衛星遍布全球,對全球的每一個角落都實施全面監控,畫面也挺美的!
同時,更加重要的還是為各種行動裝置提供數據支持服務,比如地面的車輛,海面上的艦艇,空中的飛機。
畢竟低空軌道網絡,在徐申學的設想里,是給大量的無人車輛,無人機提供支持服務的,是構建整個無人交通網絡的重要數據支持網絡,這是它的核心作用。
至於衛星網際網路……那只是前期商用措施而已。
如此情況下,這種低軌道衛星具備多種功能也就是必然的了。
同樣的,這種能力既然可以給民用各種設備使用,自然也可以給軍用的各種設備使用……
而諸多無人機的計劃里,智雲衛星的低軌道衛星數據支持,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哪怕只是充當衛星通訊,也比中高空的通訊衛星更靠譜。
因為智雲衛星的低軌道衛星飛行高度更低,距離地面距離更短,數據延遲也更低,此外數據傳輸量也更大。
眼前的這架X1項目的無人機,同樣是接入了智雲衛星的低軌道衛星網絡,只不過目前智雲衛星的低軌道衛星網絡規模還不大,目前作用還不大……但是假以時日,等智雲衛星把好幾萬枚衛星給送上去後,到時候作用可就大多了。
「我們的X1項目,具備和地面指揮中心,乃至和有人戰機協同作戰的能力!」
「可以在搭載了控制指揮系統的有人機上,對該機進行有效指揮,按照有人機的指令執行各種任務!」
「為了進行這一次的測試,我們還改裝了一架雙座戰機,在后座艙里配置了控制系統,充當這一次試飛以及後續試飛測試的指揮機。」
隨著解說,徐申學才看到機庫的另外一邊,有一款看起來雙發中型機,剛才他都沒怎麼留意,不過是個老飛機而已,十幾年前還算新鮮,但是現在……有啥好看的。
現在既然說是改裝過的指揮機,他也就有了些興趣多看了幾眼。
只是多看幾眼後,還是沒啥感覺:都是十幾歲的牛夫人了,再怎麼改也就那樣了……
不過他對機組成員還是非常的重視,跟著其他幾個人一起上前,對機組成員進行了問候。
問候過後,徐申學還習慣性的想要來幾句,比如什麼飛行成功,獎金多多滴之類的話……但是話到嘴邊就停下來了,場合不對,人員不對。
算了,這些事情自然有合作夥伴負責,不用他徐申學多此一舉。
轉了一圈,仔細看過這兩架飛機後,徐申學和其他幾人又到了隔壁的大樓進行等待。。
試飛的工程師團隊正在進行最後的準備工作。
約莫一個小時後,有人通報各項準備已經完成,外部的雲層條件良好,可以有效阻擋太空中的衛星阻攔,機場周邊地區也沒有什麼問題,X1項目的X1001號無人機的各項試飛前測試也已經通過。
試飛條件已經具備,試飛將會在十五分鐘後準時開啟。
當即,徐申學就跟著其他幾人到了控制中心裡,這個控制中心裡乍一看,和航天發射的指揮中心有點類似的感覺,前方有著一塊大屏幕以及兩側的諸多小屏幕,現場裡是數十名各種盯著屏幕顯示器里各種數據的工程師們,其中過半都是智雲集團旗下的工程師員工。
徐申學他們幾個都是屬於旁觀者,所以也沒有去打擾他們的工作,就這麼站在後頭看著。
「最後一次檢查系統情況!」
「智能控制中心運行穩定,X系統已經啟動完成了自檢,檢查模式啟動!」
「機身運動姿態感應模塊自檢完畢,狀態良好。」
「機身飛行控制模塊已經自檢完畢,狀態良好。」
「數據通訊完好,X系統已經連接控制中心,開啟綜合數據連接模式!」
「智雲衛星系統已經接入,B23模式已經開啟,前期第一批六個感知衛星已經變軌待命!」
「機身雷達,光電感知模塊已經啟動,感知數據已經接入X系統!」
「模擬預警指揮雷達數據,模擬預警機數據已經接入X系統。」
「輸入作戰系統授權碼!」
「輸入安全系統授權碼!」
「輸入二級安全系統授權碼!」
「授權碼輸入完畢,X系統已經獲得授權!」
………
隨著眾多人員的通報,徐申學等人也是看向了大屏幕。
這個時候,大屏幕上出現了一個虛擬頭像,然後傳來了一聲合成語音的聲音:「各位好,X1001號已經進入待命模式!」
聽到這一句合成語音的話,徐申學的心情有些激動,而旁邊的一個合作廠商的老年人更是呼吸有些急促。
只見他深呼吸幾次後才開口道:「本人***,一級權限,授權碼*****,現命令X1001執行首飛任務,現移交指揮權給伴飛機組!」
合成語音再一次傳來:「身份驗證通過,授權碼通過,命令確認,執行首飛任務,指揮權移交給伴飛機組!」
隨後,另外一側的小屏幕上,也出現了已經上了伴飛觀察指揮飛機的機組的鏡頭,后座飛行員確認接管了X1001的指揮權。
機組成員:「伴飛機組已經接管X1001指揮權!」
隨後,伴飛機組開始和塔台確認各種情況,隨後啟動發動機離開機庫上了跑道。
隨後,X1001無人機也開始啟動發動機,跟在伴飛飛機的後頭進入了跑道。
指揮中心裡,還能夠聽到伴飛機組的指揮飛行員和X1001飛機的對話。
機組成員:「X1001確保安全距離,注意觀察跑道!」
X1001:「X1001收到,我正在駛向跑道,距離指揮機有五百米安全距離,確認跑道無異物!」
機組成員:「X1001,再一次進行自檢,確認各子系統功能完好情況,如有異常立即報告!」
X1001:「X1001收到。」
數秒後X1001的聲音再一次響起:「系統自檢完畢,各子系統功能完好無異常。」
機組成員:「X1001,按照程序聯繫塔台,一切正常的話,隨我起飛!」
這個時候,塔台的指揮人員也加入了進來……說實話,這情況讓資深的塔台指揮員都有些緊張。
人生一輩子指揮過無數飛機起降,但是還是頭一次指揮人工智慧開著飛機起降……多少是有些忐忑的。
塔台:「X1001,機場數據已經傳過去了,請確認!」
X1001:「機場數據已經抄收!」
伴飛機組:「塔台,我機已經準備妥當,X1001匯報無異樣,具備試飛條件,我申請起飛,執行X1001試飛任務!」
塔台:「收到,X1001,請確認狀態,是否可以起飛執行試飛任務?」
X1001:「確認狀態完好,可以起飛執行試飛任務!」
塔台:「伴飛機、X1001,准許起飛!」
隨著塔台下了起飛的指令,跑道上已經距離比較遠,但是並列在一起的兩架屬於不同時代的戰機,也開始了加速!
戰機的加速極快,很快它們就到了起飛速度,然後騰空而起!
這個時候,指揮中心裡也出現了高清高倍數攝像機拍攝的兩架飛機的畫面,當然更主要的還是X1001無人機的多角度畫面。
同時都還有伴飛飛機機組成員拍攝的位於側上方的畫面呢。
在空中的X1戰機,姿態相當優美,整個看起來就像是一片葉子一樣,咋看都不真實。
這個時候,伴飛機組傳來了聲音:「指揮中心,它飛的太漂亮了,起飛程序幾乎是我們之前所模擬的標準程序,沒有絲毫差錯!」
指揮中心:「繼續伴飛指揮,執行預定試飛科目,第一次飛行,確保安全!」
接下來,在伴飛機組的觀察以及指揮下,X1001無人機執行了眾多試驗飛行科目。
不過因為是第一次首飛,所以整體的飛行科目里是沒有什麼複雜的飛行動作的,第一次首飛驗證的就是飛機的基本飛行性能……看它能不能飛起來!
而和諸多有人駕駛的飛機第一次試飛不一樣,X1項目的第一次試飛,還同步試驗了X系統的性能。
以前都是各種模擬試驗,X系統表現的各種完美,但是不真的試一次,怎麼知道行不行啊。
而現在初步看來,X系統是完美的操控了X1這架極為操控的飛機,並且飛行姿態非常完美。
伴飛機組拍攝的畫面,被傳遞到了指揮中心裡,整個X1飛機的飛行姿態非常平穩……這對於一架沒有垂直尾翼的飛機而言,可不容易。
更別說這還是一架AI操控的飛機了。
除了驗證基本的飛行姿態外,X1001飛機還在同時試驗著其他的諸多項目,如態勢感知,數據通訊等各方面。
X系統的強大之處,其實都不在於簡單的操控飛機,更在於對信息的處理能力。
依靠強悍的數據處理晶片組成智能控制中心,X系統擁有極為強悍的數據處理能力……甚至某種程度上來說,X1飛機實際上就是塞進去了一台伺服器飛上天。
而X1飛機的體量以及供電能力,也足以讓X系統運行!
而這些諸多測試里,伴飛機組那邊其實都看不到,也沒辦法看,大量的數據都是被直接傳輸到了控制中心這邊。
這些數據會被分析處理,然後簡單匯報給指揮中心裡的人員,不過更多的數據則是會被充當寶貴的試驗數據,用來在後期進行分析,對比,用來持續改進X1項目,乃至X項目。
所以,當X1001上天的那一刻起,海量的寶貴數據就已經被收集起來。
徐申學這個時候,從窗台里拿起望遠鏡看著天空中的兩架飛機,一架是黃色塗裝的雙座老式飛機,這個沒啥看頭直接略過。
另外一架則是灰色塗裝的X1001了,從下方看過去,整個飛機看起來有點像是一片葉子在天空中飛行。
但是它的速度卻是非常快!
耳邊持續傳來噴氣式發動機的隆隆聲音,稍不注意,視線上就難以捕捉到這架戰機了。
這還是視線直接觀看呢,所以在場的很多人其實都能看到這架飛機在飛行!
然而在數十公里外的一個雷塔站里,被要命執行保密任務的一群人此時卻是神情非常複雜。
而後頭的一個小房間裡,兩個高級別人員正在低聲道:
「你確認新飛機已經升空了?我們在雷達上根本就沒有看到它,我們只看到了伴飛飛機!」
「就算新飛機是隱身飛機,但是在這個距離里也不至於躲過我們的雷達探測,我們這可是最新型的雷達,哪怕是其他隱身戰鬥機在這麼近的距離里,也不至於讓我們徹底抓瞎!」
「就算是正面無法探測,但是側面呢,尾部呢?它總不至於在空中一直正面面向我們吧?」
另外一個人則是道:「已經可以確認升空了,但是具體為什麼無法探測到,別問我,我也不知道!」
雷達站里的普通人員們,只是按照命令對某空域進行仔細搜索,自然不知道他們搜索的目標是什麼,甚至都不知道有目標呢。
而這,就是無垂尾菱形布局,再加上高度扁平機身的優勢了,這種機身再加上隱身塗料,是可以做到全向隱身的,對比以往的五代機的隱身性能是有質的飛躍。
這種全向隱身,不僅僅具備對不同雷達波段的隱身性能,而且對側面,底部,甚至尾部都有不錯的隱身能力。
回到試飛的指揮中心裡,徐申學繼續用望遠鏡看著天空中的飛機,他身邊的其他一些人也都差不多,一個個仰頭看著天空中來回飛行的X1001飛機。
也就是今天進行的只是首飛,飛行速度不算快,高度也不高,所以他們還能用望遠鏡看見,如果進行高速高空飛行的話,他們根本就看不見這飛機。
整個飛行試驗持續了大約二十分鐘,然後飛機才開始進入返航程序,X1001先降落,隨後伴飛機組也降落了。
降落後,X1001直接返回機庫,隨後大量的工程師開始對飛機進行各種檢查。
接下來就是各種數據分析了,而這些事情就比較枯燥了。
徐申學和合作廠商的幾個負責人閒聊了一頓後,一起吃過了午飯,然後又看了一眼X項目團隊,最後才乘坐公務機離開。
今天這一次看試飛,總體感覺還不錯,X項目團隊並沒有辜負他的期望,搞出來的X系統還挺不錯的,至少在首飛里掉鏈子嗎,體現出來了非常優秀的性能。
至於X1飛機,那是合作廠商的項目,和徐申學關係不大。
而且徐申學也知道,不出意外的話,後續半年裡還會有兩款無人機也進行試飛,也就是X2項目以及X3項目。
請...您....收藏_(六\\\九\\\書\\\吧!)
合作廠商對整個X計劃非常重視,為了萬無一失可是一口氣弄了三個項目,然後再進行內部對比,最後不出意外的話,應該只有一個項目會獲勝,然後繼續推進,其他兩個失敗項目則是轉為技術封存狀態,技術用於其他項目。
當然,也有可能會同時搞兩個無人機項目,比如一個注重多用途戰鬥機,一個注重攻擊機等等。
具體如何,還是要看合作廠商的計劃,反正智雲集團這邊只負責提供X系統的研發以及系統整合,至於用這個X系統做什麼飛機,那是對方的事。
反正X系統是一個『先進人工智慧戰鬥機系統』,各種戰鬥機都可以用,甚至理論上用在轟炸機,運輸機上也都可以。
只要機體適配,能夠滿足X系統的操作需求,那麼不管什麼類型的飛機其實都可以的。
徐申學心情愉悅的回到深城,趁著時間還早也沒有直接回家,而是到了李秘書等人那邊,那邊秘書多,孩子也有幾個。
徐申學也會抽空過去陪她們。
徐申學去到了李秘書那邊後,也看見了金秘書以及錢秘書兩人各自帶著孩子在這邊。
這三個早期的秘書認識的時間長,彼此走動也多,談不上什麼關係最好,但是卻是因為時間關係,所以讓她們天然接觸比較多,所以也經常待一起。
徐申學到了後,先是陪著孩子們玩了會,然後陪著家人們一起吃飯,吃飯的時候也聽著她們各自說一些家長里短的瑣事。
不過也沒人會說一些真正惹人厭煩的家長里短就是了,都是說一些趣事。
徐申學在這邊待到第二天,次日則是到了隔壁宋秘書那邊了。
宋秘書因為是屬於後來者,再加上本身就是富豪家庭出身,而且還是林雅嫻的表妹,因此她在秘書這個小團體裡是有些無法融入的,和她玩得好的沒幾個。
再加上可能性格等一些原因,她也不願意和李秘書她們一起玩,所以日常時候就顯得有些孤單。
近期她懷孕,徐申學也是儘可能的抽時間來陪她。
在宋秘書這邊待了大半天后,吃過午飯徐申學就離開了,先是去了一趟公司,處理了一番日常事務。
傍晚下班的時候則是返回了徐家別墅,陪著林雅嫻和兩個孩子。
第二天,智雲集團總部園區里,徐申學處理完了最近兩天擠壓的一些文件後,沒啥事就轉身下了樓下的研發的研發部門。
最近關注的都是機器人還有無人機項目比較多,對公司的核心項目也就是手機業務關注的比較少了。
想起來了也就到樓下去看看新一代S系列手機,也就是預計明年發布的S7手機的研發進度。
智雲集團的各型號手機的研發,並不是老款手機發布後,再啟動新型號的研發,這樣時間是不夠用的,智雲集團在手機領域裡,其實是採取了並行研發的模式。
也就是各子系統,技術路線是同時並行研發,比如3D人臉識別模塊,項目組研發第二代人臉識別模塊的時候,同時已經開啟了第三代人臉識別模塊的前期研發了。
子系統如此,手機整機也不例外。
S17手機的項目,在去年的時候其實就已經啟動,並且確定了一些主要的技術路線和設計參數。
經過一年多的前期研發,目前的S17手機實際上已經完成了原型機研發,進入了後期研發模式,搞出來原型機後,後續還會進行為期幾個月的各種測試,整合,同時配合威酷實業那邊進行生產線的研發以及技術攻關。
不出什麼大意外的話,這一切工作將會在六月份完成,然後開啟量產備貨模式。
所以當徐申學來到S系列手機項目組的時候,就看到了已經完成了原型機研發的S17手機。
「我們的這款手機繼續採用了劉海屏,但是劉海屏幕更小,整體外觀看起來更加的和諧,美觀!」
「這是因為我們的第三代3D人臉識別模塊的體積大幅度縮小了,所以能夠大幅度縮小劉海屏的面積!」
「屏幕上,我們將會採用新一代的華星科技的OLED屏幕,繼續維持屏幕上的技術優勢!」
「此外,我們將會在MAX機型里,首次採用三攝像模式,進一步加強我們在影像領域裡的優勢!」
徐申學這個時候,則是看著手中的S17 MAX原型機,這個S17MAX原型機,從正面看和S16MAX區別不是很大,就是劉海屏小一些,屏幕尺寸也繼續是六寸,邊上還有一個MAX Pro機型,那個則是繼續沿用六點五寸。
謝建勇則是對徐申學道:「六寸以及六點五寸的搭配,這是智雲S系列手機在S16系列裡的標準搭配,尺寸大小剛剛好,尤其是六寸的版本,屏幕足夠大,同時握持感比較舒服,在消費者群體裡反饋比較好!」
「同時我們我們在明年發布的S17系列繼續採用六寸和五點五寸的搭配。」
「我們也在S17MAX系列裡,搭載了三攝像頭的方案,徐董你看背面,S17MAX的後置攝像頭採用左側上方的方型攝像頭布局,三個攝像頭,分別是焦距26mm,光圈f/1.8的主攝像頭,一個13mm,光圈f/2.4的廣角攝像頭以及一個焦距52mm,光圈f/2.4的長焦攝像頭。」
「加上我們在拍攝算法領域的領先,三攝像頭可以為我們的手機提供更強悍的攝像功能,在我們的測試中,我們的手機拍攝出來的相片成色非常好,而用於視頻拍攝的成像效果也非常好,我們還對拍攝算法進行了調整,設定了電影拍攝風格模式,進一步加強我們的手機在影像領域裡的優勢!」
「此外攝像模塊里,還有一個雙色溫山燈光以及一個測距對焦用的雷射雷達感應器。」
徐申學對這個三攝像頭模塊還是比較注重的,拍攝領域其實一直都是智雲手機的強項,也就是早年C1手機以及S9手機的時候還有點拉跨……不過那個時候主要競爭對手水果的拍攝技術更拉跨。
後面等到S10手機之後,智雲集團通過拍攝算法的持續改進,其拍攝技術優勢就起來了。
後來又推出雙攝像頭模式,並引入了長焦攝像頭。
再加上各種智能拍攝的模式,什麼人像模式,運動模式等等。
這讓智雲手機在拍攝領域裡,長期處於領先地位,很多玩直播的直播或者是一些拍攝愛好者,甚至專業人員,都很喜歡使用智雲的S系列手機進行各種拍攝的。
當然,這個S系列特指旗艦高配型號,智雲S系列的高配型號,一般都會採用更高配的攝像頭,成像質量也更好。
如今,S系列項目組又在S17MAX手機上採用了三攝像頭,並且使用的攝像頭在技術上也更先進一代,成像質量更好。
唯一的缺陷就是,這攝像頭用的還是索尼的攝像頭。
徐申學旗下仙女山控股的南江科技,旗下的高端攝像頭做的雖然也不錯,已經在C系列以及SX系列裡使用,同時也供應了不少國內其他手機廠商,但是距離S系列的要求還是差了一些。
這攝像頭模塊,也是整個S系列手機里,少有的一種還採用進口貨的零部件了,不過也不用擔心被卡就是了。
仙女山控股的南江科技做的手機攝像頭,雖然質量還差了點,但是真要用其實也能用,只是會一定程度上影響S系列手機的攝影質量,進而影響口碑。
畢竟智雲集團的S系列手機,在攝像領域裡可是長期領先各個競爭對手的,除了軟體方面的實力外,在攝像頭這種硬體上自然也需要做到最好。
因此南方光學的高端攝像頭,想要用在智雲的S系列手機上,還需要一段路要走。
不過就算吃不到S系列手機的市場份額,南江科技的攝像頭也是供給智雲集團C系列,A系列,SX系列以及威酷電子的大部分手機型號,此外也供給大量國內的手機廠商,市場占有率也非常高,一年出貨好幾億套攝像頭的水準,乃至當下國內最頂級的攝像頭廠商。
他們除了各類智慧型手機以及其他民用智能終端的攝像頭業務外,還有常規相機業務,並且推出來了自主的相機品牌,只不過銷量一般般。
同時他們還承擔光刻機鏡片業務,以及其他高精度鏡片業務,比如智雲衛星上的高倍數攝像頭,小型無人機上的高倍數攝像頭等。
南江科技,是一家專注於光學領域的公司,雖然在普通人眼裡不出名,但是在光學領域裡還是相當出色的。
這個地球上,能夠造出來浸潤式DUV光刻機鏡片的廠商,滿打滿算也就這麼幾家而已。
而南江科技,就是其中之一!
但是讓人很尷尬的是,南江科技的光刻機鏡片業務雖然是核心業務,也是其公司的招牌,但實際上這一款的業務不怎麼賺錢!
看似硬體毛利潤非常高,但是如果算上龐大的研發投入,利潤率很低的。
主要研發投入太大,光刻機市場又小,導致這光刻機鏡片銷量也不高,所以想要收回龐大的研發成本投入以及產線投資,還需要時間。
這也是整個半導體設備以及耗材領域的尷尬之處!
你要說不賺錢吧,其實也是賺錢的,仙女山控股的核心子公司,也就是造光刻機的海灣科技,其實現有業務的營收已經很不錯了,經營利潤也很不錯……甚至可以說已經扭虧為盈。
但是,前提是不能算上前期的龐大研發投入,真要算進去,想要收回成本得好多年呢。
沒辦法,想要短短几年內追趕上別人十幾二十年的技術積累,可不就得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啊,這研發成本自然也是嗷嗷的往上漲。
就這種砸錢模式,也不是有錢就能玩的。
你得先有一個科研系統,然後再有一個偉大的國家……這樣才能談得上砸錢進去,然後短短几年內追趕上來西方國家十幾二十年的技術積累,不然想都別想!
如果單純有錢什麼都能搞,西亞的王爺們早就稱霸地球了,何至於一年又一年的交各種各樣的保護費啊!
在討論AI晶片的時候,人家王爺可是喊出了:七萬億美元可以買多少AI晶片?這種豪橫無比的話。
給個面子的回答就是,都可以把所有的AI晶片都買下來。
不給面子就是:滾一邊去!
就算買光了AI晶片,這些王爺們也弄不出來什麼大數據模型。
所以很多東西,不是有錢就能做的。
包括眼前的這台S17原型機,其他企業想要做什麼難度可是相當大……除非只是單純搞個設計組裝。
這個S17原型機,包括已經上市銷售的S16系列手機,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代表著當代地球最頂級的技術。
雖然它只需要幾千塊到一萬出頭的價格,看似只是個便宜的民用消費品,但實際上的技術含量極高。
每一個子系統,每一個零部件都是代表著當下最頂級的技術水準。
如裡頭採用的SOC晶片S806,如裡頭的頂級OLED屏幕,第三代的3D人臉識別技術等等。
每一個全都是當下最頂級的技術,而每一個背後都意味著一整套的產業鏈,需要的是豐厚的技術以及龐大的投資。
OLED屏幕,一塊小小的屏幕的背後,是一座新建的屏幕生產工廠,光是這座工廠的總投資就達到了七十多億美元。
而S806更不用說了,這是當代最頂級的晶片,採用的可是十納米工藝。
「智雲微電子那邊的十納米工藝之前已經在二十一號廠完成了技術驗證,目前雖然良率還達不到要求,但是他們一方面是進行測試,一方面也是幫我們生產一些S806晶片用來進行前期測試,所以也生產了一小批的S806晶片。」
「徐董,這就是我們的S806晶片!」
徐申學看向前方的托盤上一枚小晶片,外觀上只有一些微縮印記,但是具體也看不出什麼來。
所以他只能看一些報告,從這報告上來看,採用十納米工藝設計生產的S806晶片,在性能上對比S706強了不少,整體性能預計能提升百分之三十左右。
這也是相當不容易的。
生產十納米工藝的二十一號廠,總投資達到了六十多億美元呢。
而十納米工藝,也是目前智雲微電子那邊在現有技術條件下,採用浸潤式DUV光刻機,使用利用雙重曝光技術下所做到的極限了。
再往下的話,就需要通過四重曝光技術來研發等效7納米工藝的晶片了……而這一技術的製造成本更高。
所以從晶片的製造成本來看,尤其是使用DUV浸潤式光刻機的情況下,採用雙重曝光技術,生產14納米工藝的晶片才是最划算的,這也包括智雲12納米工藝,畢竟智雲的十二納米工藝其實就是他們自己的第二代十四納米工藝。
使用十納米工藝的話,雖然晶片性能提升了一些,但是成本提升了很多,如果不是S系列手機這種奔著極限去,各種追求領先的產品,其實都沒必要採用智雲等效十納米工藝的晶片。
這也是智雲半導體的一大堆各種晶片設計里,基本都是圍繞著十四納米工藝以及十二納米工藝展開的緣故。
至於十納米工藝的晶片,目前就只有兩種,一種是S系列手機使用的S806晶片,另外一種則是用於各種車輛以及無人機平台的算力晶片EYQ4。
其他的,包括AI訓練晶片,暫時都不會採用這個十納米工藝……划不來。
目前乃至未來兩年內,智雲集團這邊新生產或設計的AI訓練晶片,包括自用的AI系列,都會採用第二代十四納米工藝,也就是智雲宣傳的十二納米工藝製造。
其他各類晶片,電腦CPU,伺服器CPU,各類顯卡等等也將會採用十二納米工藝製造。
同時還有一大堆已經設計生產的晶片用的是第一代十四納米工藝。
至於十八納米工藝的一些產品,則是已經陸續停產,該工藝也是屬於過度工藝,性價比太低了。
未來好幾年內,智雲集團的各類晶片,不管自用還是外銷,都會採用十四納米工藝為主,當然,這個十四納米工藝可能會有很多種,包括第一代十四納米工藝,第二代十四納米工藝(十二納米),然後還有其他的一些變種工藝,以滿足不同類型的晶片的需求。
至於更先進,但是性價比太低的十納米工藝,註定只是個過渡工藝。
智雲集團的一些先進晶片,如AI訓練晶片,手機SOC晶片,機載算力卡這些對工藝要求高,對算力要求高的晶片,則是都把目光面瞄向了更好的等效七納米工藝……雖然那玩意的成本會更高,但是帶來的性能提升也足夠大,所以咬咬牙也能用。
這就是沒有EUV光刻機的尷尬了。
如果有EUV光刻機的話,等效七納米晶片的成本就能拉下來,同樣的,等效十納米工藝其實用EUV光刻機來生產也更方便,成本更低。
可惜,智雲集團一時半會還得不到EUV光刻機。
但是慶幸的是,台積電,英特爾,四星等半導體廠商也無法得到EUV光刻機……荷蘭的ASML在今年十一月份的時候,就已經正式對外宣布:受到多個子系統研發進度緩慢的影響,預定明年交貨的量產型EUV光刻機,也就是可以用來進行大規模量產晶片的EUV光刻機將會進一步推遲。
他們給出的初步計劃是在18年推出量產型的EUV光刻機。
但實際上,這個時間表那只是一切順利的情況下。
而實際上不可能順利的,智雲集團那邊睜著大眼睛盯著ASML那邊呢……但凡有點什麼進展,立馬各種車禍就來了,供應鏈那邊就會出現問題了。
雖然沒有任何證據,也沒有任何公開報導,但是該知道的人都知道是智雲那群人幹的。
所以ASML那邊其實早早就擺爛了,EUV項目組只是維持在一個低水平推進的狀態……反正賣浸潤式DUV光刻機也很賺錢。
至於EUV光刻機,拖著唄。
至於什麼時候大規模啟動EUV項目,進入量產型號的投產模式,那要等那些大財團們打完架再說。
不管是分出勝負也好,達成協議也罷,總之在出現結果之前他們ASML是不會參與其中的。
不然的話,就會出現大佬們打架,死的卻是ASML工程師這種非常尷尬的情況。
而徐申學手底下的海灣科技的EUV光刻機進度也沒那麼快,怎麼也得好幾年才能成熟應用。
所以在這個時代里,一票晶圓廠們,包括智雲微電子,台積電等在內,只能苦哈哈的繼續使用DUV浸潤式光刻機推進工藝,搞十納米,搞等效七納米。
甚至這兩家都還在琢磨著用DUV浸潤式光刻機搞等效五納米的晶片……這種工藝光是聽上去就知道良率會低到非常驚人的程度,成本也會非常高。
但是沒有EUV光刻機也沒辦法,只能這麼硬著頭皮繼續搞。
從光刻機到晶圓廠,再到晶片設計,整個S17手機里里外外都透著頂級工業產品的氣息。
這樣的頂級產品,別說換個國家了,就算是同樣在國內換個企業,那都是搞不出來的……沒那技術。
而這也是智雲集團的S系列手機能賣遍全球,獲得全球絕大部分消費者認可的核心原因。
雖然也有其他亂七八糟的因素,但是核心理由就一個,智雲S系列手機那是真的牛逼!
每一代的S系列手機,都是同時期里最強悍的手機,遙遙領先於其他手機。
這個S17手機也同樣如此,對此徐申學也是很期待這款手機能繼續維持S16系列手機的銷售成績。
是的,在市場增速幾乎停滯,手機市場進入存量市場,手機市場競爭持續激烈的當下里。智雲集團的管理層,包括徐申學在內都沒指望明年的S17手機能在銷量上有多大的突破。
但凡能夠維持住和S16一樣的銷量,那就謝天謝地了。
不是徐申學他們膽子小,眼光低,而是市場容量就這麼大,基本能收割的都已經收割了。
所以今年的S16手機也好,明年的S17手機也罷,其首要任務已經不是突破銷量新高,而是儘可能的維持住市場銷量。
在這個基礎上,嘗試逐步拉高銷售均價,獲得更多的營收以及利潤。
這個任務其實難度非常大。
畢竟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難!
以前增量市場的時候,衝擊市場怎麼做怎麼順手,銷量爆起來簡直嗷嗷叫。
但是現在進入存量市場後,想要持續坐穩手機市場龍頭老大的寶座,就要時刻保持警惕了。
不然就會和當年的歐諾亞一樣,稍微犯迷糊那麼一兩年,就被智雲和水果偷了家,導致整個手機業務徹底崩潰。
智雲就是踩著歐諾亞的屍體,力壓著水果以及四星這兩大競爭對手,成為世界上新的手機王者的。
既然戴上了王冠,徐申學為首的智雲管理層,就沒想過把王冠讓出去!
為此,隨著這兩年手機的技術創新逐漸減少,尤其是徐申學已經逐漸失去了一些先知能力……再過幾年,把腦子裡知道的一些後世手機技術的創新存貨都用出去後。
徐申學也不知道未來的手機該如何演變了。
為了後續能夠繼續確保智雲手機業務的領先,徐申學也是做了大量的功夫,從各方面都準備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從市場營銷,再到產品設計以及技術研發等各領域裡都是維持高投入。
徐申學需要在未來幾年裡,找到一條新的道路,或者說重大的技術創新,繼而繼續維持智雲手機業務的領先特性,繼續橫掃全球。
這不容易,但是必須做!
因為這關乎到整個智雲集團的存亡,關係到背後龐大產業鏈的存亡!
(本章完)
已經更新休整完畢,1.4W字!
——————
正當徐申學等幾個人閒聊的時候,眾多工作人員也在進行各種準備工作。
畢竟這是X1項目第一次首飛,存在著諸多未知的情況,他們必須做好萬全之策才行。
並且為了保密,其實這一次的首飛還特地選擇了一個機場上空有雲層遮擋的天氣。
晚上不利於觀察飛機姿態,但是萬里晴空的話,飛機在跑道上又容易被衛星拍攝到畫面,所以只能選擇一個有大片雲層遮擋的普通天氣了。
只要飛機起飛離開機場,衛星想要拍攝到這架造型極為特殊的無人機就不容易了。
畢竟太空中的諸多偵查衛星,一般也是盯著機場,只要飛機不是在機場跑道上被拍到,那麼問題就不是太大了。
再者,為了進行保密,該項目其實被偽裝為常規遙控型隱身無人機,萬一泄露了些許信息,到時候大不了就宣傳為遙控型隱身無人機。
畢竟遙控型無人機和人工智慧戰鬥機,在外觀上其實很難進行分辨,用來進行混淆視聽還是可以的。
遙控型隱身無人機雖然也挺重要的,公布出去也會引來一片討論,但是相對於人工智慧戰鬥機而言,那就不值一提了。
畢竟之前已經有大型隱身無人機進行首飛,並被公布出去了,網絡上各種視頻一大堆。
從保密角度來看,把X1項目偽裝成為一款遙控型隱身無人機是一個比較靠譜的方案。
至於徹底保密……讓外界一點都不知道那可能性不大。
現階段還可以跑到這個偏僻的小機場來進行保密首飛,但是後續進行更多的各種飛行測試的時候,不可能每一次都能瞞得住的,只要天氣良好,飛機只要出現在機場跑道上,他國衛星第一時間就會拍攝高清地面圖像。
如果是在一些常規的試飛機場裡進行飛行測試的時候,各種視頻也會第一時間滿天飛。
所以還不如來個混淆視聽,告訴外界這是一款遙控型的隱身無人機……至於為什麼這款無人機是兩側進氣道,尺寸為什麼這麼大而且是戰鬥機的菱形布局,而不是攻擊機,轟炸機常用的飛翼加上進氣道布局?
如果是無人機戰鬥機的話,怎麼解決通訊延遲,遙控指揮一架對通訊延遲要求極高的戰鬥機無人機。
哪來那麼多為什麼!
反正真真假假,愛信不信!
工程師團隊們進行最後準備工作的時候,徐申學和合作廠商來觀看試飛的人也出了大樓,然後來到了機庫里再一次看到了這架人工智慧戰鬥機。
再一次看到這架飛機,徐申學心中還是忍不住有些感嘆,這玩意看起來實在太有科幻感了。
比當下的幾乎所有已知的飛機,在外形上都更加科幻。
為了全向隱身而打造的無垂尾菱形扁平布局,這是之前諸多隱身的轟炸機以及隱身無人攻擊機上的主要特徵……但是X1團隊卻是首次把這個菱形布局,用在了對機動性要求很高的戰鬥機上。
而且還是兩側進氣道,這種進氣道放在這裡,稍微對航空常識有所了解的人都會知道,這不是什麼轟炸機/攻擊機,而是一架具備良好機動性能的戰鬥機。
無垂尾菱形布局加上兩側進氣道……光是這個外形一眼看過去就知道,這絕對是一款隱身戰鬥機,絕對不會有第二個可能性。
如果再來個座艙的話……完全可以稱之為第六代戰鬥機!
但是X1沒有座艙,它就不是一架有人戰鬥機。
所以是否可以判定為六代機,這是一個富有爭議的問題。
有些人覺得,無人機也算六代機;但是有些人認為,有人駕駛的戰鬥機才可以算是六代機,無人機只是有人駕駛飛機的一個協同作戰單位而已。
至於什麼是六代機,這需要時間來給予答案!
這個時候,X1項目的一個負責人也上來,為眾人現場介紹了這款飛,這一次倒是沒有說太多亂七八糟的各種讓人聽不懂的專業術語了,說的都是一些常規類的東西。
「我們的X1項目,採用無垂尾菱形布局以及高度扁平的機身,噴氣口上置,採用了一體化大型中部內置彈倉,彈倉空間充足,足以容納各種飛彈。」
「整機的尺寸長為十七點五米,寬十四點三米,最大起飛重量可以達到三十六噸,載彈量可以達到八點五噸,最大航程三千八百公里。」
「搭載新一代發動機使得我們的X1項目具備了超過一點八馬赫的最大速度,具備短暫超巡的能力,不過想要長時間超巡,還需要等待新一代的發動機服役,等到新型發動機服役後,最大起飛重量,載彈量以及超巡等技術指標還會有一個比較大幅度的提升。」
聽到這裡,徐申學想了想後對旁邊的一個負責人道:「新的發動機如果研發上遇到了困難,比如一些子系統、材料等問題的話,我手底下也有不少的公司搞各種新材料,新技術,說不準就有材料、技術適合的。」
對這個項目的硬體部分,徐申學之前旗下的企業參與的並不多,也就是在傳感器領域裡參與比較多,畢竟傳感器這東西也有部分是屬於半導體傳感器,而半導體傳感器領域裡智雲集團自詡第二,絕對不會有人敢說第一了。
此外就是提供了一些亂七八糟的各種新材料,但是這些新材料用在什麼地方其實徐申學也不太清楚。
不過既然聽說對方的新型發動機研發還需要一些時間,也就主動開口說了幾句。
直接接手主導發動機研發這種事就別想了……因為徐申學手底下的科研系統需要在徐申學控股的公司里才可以用。
非控股公司是無法使用科研系統的名額,為這些研發工程師們增加助力的。
而且之前徐申學也嘗試過搞勞務派遣模式……那就是自家的工程師加上科研名額後,然後派遣到其他企業去搞研發,可惜系統不給鑽漏洞,直接來了個名額暫時失效。
而發動機的特殊性,也不可能整個交給徐申學手底下的企業來研發,這不合規矩。
所以在這些領域徐申學如果要提供一些助力的話,那麼就只能搞一些子系統,零部件,材料這些了。
聽到徐申學這麼說,邊上的合作廠商的一個負責人則是頗有興趣:「我們在發動機研發上的確是存在一些困難,畢竟發動機嘛,再好都是不夠好的,問題永遠都存在!」
「回頭我們再合作一把,看看能不能做到更好!」
徐申學道:「行,我到時候派個技術團隊和你們接洽,不管有什麼需求你們只管提出來,能不能做到另說,但是萬一呢,是吧!」
說著,徐申學道:「也不僅僅是發動機領域,其他方面如果有需求也可以說,特別是半導體領域方面以及計算機領域,在這方面我們還算是有自信的。」
對方道:「那感情好,回頭我也派個團隊進行接觸!」
徐申學說是自信,但實際上在半導體以及計算機領域,包括軟體部分,智雲集團在國內就是毫無爭議的第一,而且是斷崖式領先其他企業的第一。
同時他手底下的其他幾家公司也諸多方面也有極大的優勢,比如南門航天,雖然這只是個航天公司,但是航天航空不分家,很多航天領域的技術,在航空領域也是能夠用上的。
再者是海藍汽車,別看它只是個民用汽車廠商,但是人家搞的可是智能電動車,正兒八經的高科技領域,可不是常規意義上的傳統汽車廠商。
海藍汽車在智能化控制,電池,電機,態勢感知等諸多領域裡的技術積累是非常雄厚的。
比如雷射雷達這個東西,海藍汽車所使用的雷射雷達可是自研的,旗下負責雷射雷達的子公司,在雷射雷達領域裡的技術獨步全球無敵手,而該子公司的雷射雷達,可不僅僅使用在汽車上等民用設備上……還可以使用在特殊領域裡,比如無人機,地面無人移動終端上。
海藍汽車公司所研發的諸多技術,其實都被大量應用到其他領域裡。
還有仙女山控股,雖然它只是個搞半導體設備以及耗材的,但是他們往深了說,其實就是搞超高精密設備的,各種技術、材料研發項目多了去,其中的很多底層技術以及材料都是可以用在其他領域的。
所以,徐申學手底下的這些企業,裡頭還真有不少好東西。
眾人一邊聽著介紹,一邊閒聊的時候,徐申學也跟著眾人圍繞著這個飛機轉了一圈。
同時X1項目的負責人還在繼續道:「在定位上,我們的這個是算是中型人工智慧多用途戰鬥機,具備傳統空戰能力的同時,更具備在高威脅空域裡進行長途奔襲,打擊敵縱深防空節點,指揮節點的能力。」
「同時在X系統的整合下,該機能夠接受並整合處理大量友方單位的信息數據,包括常規衛星數據,低軌衛星數據,友機數據,預警機數據以及地面或海面單位數據。」
「理論上,該機甚至不需要開啟自身的雷達,就能夠友方單位的數據支持下,穿過高威脅空域,對目標單位實施打擊。」
徐申學聽到這話的時候,嘴角不由得彎起來,這裡頭的低軌衛星數據,可就是他手底下的智雲衛星的低軌道衛星網絡所提供的。
徐申學搞的低軌道衛星,提供民用的網際網路連接只是其中一部分功能而已,實際上這玩意還具備了各種偵查能力……在這種小衛星上帶個高清攝像頭,紅外攝像頭又不是多難的事。
只是平時沒必要不會開啟而已,真到有必要了,一道指令下去,這些衛星就會開啟上述偵查設備,提供海量的衛星偵查數據。
想一想,好幾萬個小型低軌道衛星遍布全球,對全球的每一個角落都實施全面監控,畫面也挺美的!
同時,更加重要的還是為各種行動裝置提供數據支持服務,比如地面的車輛,海面上的艦艇,空中的飛機。
畢竟低空軌道網絡,在徐申學的設想里,是給大量的無人車輛,無人機提供支持服務的,是構建整個無人交通網絡的重要數據支持網絡,這是它的核心作用。
至於衛星網際網路……那只是前期商用措施而已。
如此情況下,這種低軌道衛星具備多種功能也就是必然的了。
同樣的,這種能力既然可以給民用各種設備使用,自然也可以給軍用的各種設備使用……
而諸多無人機的計劃里,智雲衛星的低軌道衛星數據支持,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哪怕只是充當衛星通訊,也比中高空的通訊衛星更靠譜。
因為智雲衛星的低軌道衛星飛行高度更低,距離地面距離更短,數據延遲也更低,此外數據傳輸量也更大。
眼前的這架X1項目的無人機,同樣是接入了智雲衛星的低軌道衛星網絡,只不過目前智雲衛星的低軌道衛星網絡規模還不大,目前作用還不大……但是假以時日,等智雲衛星把好幾萬枚衛星給送上去後,到時候作用可就大多了。
「我們的X1項目,具備和地面指揮中心,乃至和有人戰機協同作戰的能力!」
「可以在搭載了控制指揮系統的有人機上,對該機進行有效指揮,按照有人機的指令執行各種任務!」
「為了進行這一次的測試,我們還改裝了一架雙座戰機,在后座艙里配置了控制系統,充當這一次試飛以及後續試飛測試的指揮機。」
隨著解說,徐申學才看到機庫的另外一邊,有一款看起來雙發中型機,剛才他都沒怎麼留意,不過是個老飛機而已,十幾年前還算新鮮,但是現在……有啥好看的。
現在既然說是改裝過的指揮機,他也就有了些興趣多看了幾眼。
只是多看幾眼後,還是沒啥感覺:都是十幾歲的牛夫人了,再怎麼改也就那樣了……
不過他對機組成員還是非常的重視,跟著其他幾個人一起上前,對機組成員進行了問候。
問候過後,徐申學還習慣性的想要來幾句,比如什麼飛行成功,獎金多多滴之類的話……但是話到嘴邊就停下來了,場合不對,人員不對。
算了,這些事情自然有合作夥伴負責,不用他徐申學多此一舉。
轉了一圈,仔細看過這兩架飛機後,徐申學和其他幾人又到了隔壁的大樓進行等待。。
試飛的工程師團隊正在進行最後的準備工作。
約莫一個小時後,有人通報各項準備已經完成,外部的雲層條件良好,可以有效阻擋太空中的衛星阻攔,機場周邊地區也沒有什麼問題,X1項目的X1001號無人機的各項試飛前測試也已經通過。
試飛條件已經具備,試飛將會在十五分鐘後準時開啟。
當即,徐申學就跟著其他幾人到了控制中心裡,這個控制中心裡乍一看,和航天發射的指揮中心有點類似的感覺,前方有著一塊大屏幕以及兩側的諸多小屏幕,現場裡是數十名各種盯著屏幕顯示器里各種數據的工程師們,其中過半都是智雲集團旗下的工程師員工。
徐申學他們幾個都是屬於旁觀者,所以也沒有去打擾他們的工作,就這麼站在後頭看著。
「最後一次檢查系統情況!」
「智能控制中心運行穩定,X系統已經啟動完成了自檢,檢查模式啟動!」
「機身運動姿態感應模塊自檢完畢,狀態良好。」
「機身飛行控制模塊已經自檢完畢,狀態良好。」
「數據通訊完好,X系統已經連接控制中心,開啟綜合數據連接模式!」
「智雲衛星系統已經接入,B23模式已經開啟,前期第一批六個感知衛星已經變軌待命!」
「機身雷達,光電感知模塊已經啟動,感知數據已經接入X系統!」
「模擬預警指揮雷達數據,模擬預警機數據已經接入X系統。」
「輸入作戰系統授權碼!」
「輸入安全系統授權碼!」
「輸入二級安全系統授權碼!」
「授權碼輸入完畢,X系統已經獲得授權!」
………
隨著眾多人員的通報,徐申學等人也是看向了大屏幕。
這個時候,大屏幕上出現了一個虛擬頭像,然後傳來了一聲合成語音的聲音:「各位好,X1001號已經進入待命模式!」
聽到這一句合成語音的話,徐申學的心情有些激動,而旁邊的一個合作廠商的老年人更是呼吸有些急促。
只見他深呼吸幾次後才開口道:「本人***,一級權限,授權碼*****,現命令X1001執行首飛任務,現移交指揮權給伴飛機組!」
合成語音再一次傳來:「身份驗證通過,授權碼通過,命令確認,執行首飛任務,指揮權移交給伴飛機組!」
隨後,另外一側的小屏幕上,也出現了已經上了伴飛觀察指揮飛機的機組的鏡頭,后座飛行員確認接管了X1001的指揮權。
機組成員:「伴飛機組已經接管X1001指揮權!」
隨後,伴飛機組開始和塔台確認各種情況,隨後啟動發動機離開機庫上了跑道。
隨後,X1001無人機也開始啟動發動機,跟在伴飛飛機的後頭進入了跑道。
指揮中心裡,還能夠聽到伴飛機組的指揮飛行員和X1001飛機的對話。
機組成員:「X1001確保安全距離,注意觀察跑道!」
X1001:「X1001收到,我正在駛向跑道,距離指揮機有五百米安全距離,確認跑道無異物!」
機組成員:「X1001,再一次進行自檢,確認各子系統功能完好情況,如有異常立即報告!」
X1001:「X1001收到。」
數秒後X1001的聲音再一次響起:「系統自檢完畢,各子系統功能完好無異常。」
機組成員:「X1001,按照程序聯繫塔台,一切正常的話,隨我起飛!」
這個時候,塔台的指揮人員也加入了進來……說實話,這情況讓資深的塔台指揮員都有些緊張。
人生一輩子指揮過無數飛機起降,但是還是頭一次指揮人工智慧開著飛機起降……多少是有些忐忑的。
塔台:「X1001,機場數據已經傳過去了,請確認!」
X1001:「機場數據已經抄收!」
伴飛機組:「塔台,我機已經準備妥當,X1001匯報無異樣,具備試飛條件,我申請起飛,執行X1001試飛任務!」
塔台:「收到,X1001,請確認狀態,是否可以起飛執行試飛任務?」
X1001:「確認狀態完好,可以起飛執行試飛任務!」
塔台:「伴飛機、X1001,准許起飛!」
隨著塔台下了起飛的指令,跑道上已經距離比較遠,但是並列在一起的兩架屬於不同時代的戰機,也開始了加速!
戰機的加速極快,很快它們就到了起飛速度,然後騰空而起!
這個時候,指揮中心裡也出現了高清高倍數攝像機拍攝的兩架飛機的畫面,當然更主要的還是X1001無人機的多角度畫面。
同時都還有伴飛飛機機組成員拍攝的位於側上方的畫面呢。
在空中的X1戰機,姿態相當優美,整個看起來就像是一片葉子一樣,咋看都不真實。
這個時候,伴飛機組傳來了聲音:「指揮中心,它飛的太漂亮了,起飛程序幾乎是我們之前所模擬的標準程序,沒有絲毫差錯!」
指揮中心:「繼續伴飛指揮,執行預定試飛科目,第一次飛行,確保安全!」
接下來,在伴飛機組的觀察以及指揮下,X1001無人機執行了眾多試驗飛行科目。
不過因為是第一次首飛,所以整體的飛行科目里是沒有什麼複雜的飛行動作的,第一次首飛驗證的就是飛機的基本飛行性能……看它能不能飛起來!
而和諸多有人駕駛的飛機第一次試飛不一樣,X1項目的第一次試飛,還同步試驗了X系統的性能。
以前都是各種模擬試驗,X系統表現的各種完美,但是不真的試一次,怎麼知道行不行啊。
而現在初步看來,X系統是完美的操控了X1這架極為操控的飛機,並且飛行姿態非常完美。
伴飛機組拍攝的畫面,被傳遞到了指揮中心裡,整個X1飛機的飛行姿態非常平穩……這對於一架沒有垂直尾翼的飛機而言,可不容易。
更別說這還是一架AI操控的飛機了。
除了驗證基本的飛行姿態外,X1001飛機還在同時試驗著其他的諸多項目,如態勢感知,數據通訊等各方面。
X系統的強大之處,其實都不在於簡單的操控飛機,更在於對信息的處理能力。
依靠強悍的數據處理晶片組成智能控制中心,X系統擁有極為強悍的數據處理能力……甚至某種程度上來說,X1飛機實際上就是塞進去了一台伺服器飛上天。
而X1飛機的體量以及供電能力,也足以讓X系統運行!
而這些諸多測試里,伴飛機組那邊其實都看不到,也沒辦法看,大量的數據都是被直接傳輸到了控制中心這邊。
這些數據會被分析處理,然後簡單匯報給指揮中心裡的人員,不過更多的數據則是會被充當寶貴的試驗數據,用來在後期進行分析,對比,用來持續改進X1項目,乃至X項目。
所以,當X1001上天的那一刻起,海量的寶貴數據就已經被收集起來。
徐申學這個時候,從窗台里拿起望遠鏡看著天空中的兩架飛機,一架是黃色塗裝的雙座老式飛機,這個沒啥看頭直接略過。
另外一架則是灰色塗裝的X1001了,從下方看過去,整個飛機看起來有點像是一片葉子在天空中飛行。
但是它的速度卻是非常快!
耳邊持續傳來噴氣式發動機的隆隆聲音,稍不注意,視線上就難以捕捉到這架戰機了。
這還是視線直接觀看呢,所以在場的很多人其實都能看到這架飛機在飛行!
然而在數十公里外的一個雷塔站里,被要命執行保密任務的一群人此時卻是神情非常複雜。
而後頭的一個小房間裡,兩個高級別人員正在低聲道:
「你確認新飛機已經升空了?我們在雷達上根本就沒有看到它,我們只看到了伴飛飛機!」
「就算新飛機是隱身飛機,但是在這個距離里也不至於躲過我們的雷達探測,我們這可是最新型的雷達,哪怕是其他隱身戰鬥機在這麼近的距離里,也不至於讓我們徹底抓瞎!」
「就算是正面無法探測,但是側面呢,尾部呢?它總不至於在空中一直正面面向我們吧?」
另外一個人則是道:「已經可以確認升空了,但是具體為什麼無法探測到,別問我,我也不知道!」
雷達站里的普通人員們,只是按照命令對某空域進行仔細搜索,自然不知道他們搜索的目標是什麼,甚至都不知道有目標呢。
而這,就是無垂尾菱形布局,再加上高度扁平機身的優勢了,這種機身再加上隱身塗料,是可以做到全向隱身的,對比以往的五代機的隱身性能是有質的飛躍。
這種全向隱身,不僅僅具備對不同雷達波段的隱身性能,而且對側面,底部,甚至尾部都有不錯的隱身能力。
回到試飛的指揮中心裡,徐申學繼續用望遠鏡看著天空中的飛機,他身邊的其他一些人也都差不多,一個個仰頭看著天空中來回飛行的X1001飛機。
也就是今天進行的只是首飛,飛行速度不算快,高度也不高,所以他們還能用望遠鏡看見,如果進行高速高空飛行的話,他們根本就看不見這飛機。
整個飛行試驗持續了大約二十分鐘,然後飛機才開始進入返航程序,X1001先降落,隨後伴飛機組也降落了。
降落後,X1001直接返回機庫,隨後大量的工程師開始對飛機進行各種檢查。
接下來就是各種數據分析了,而這些事情就比較枯燥了。
徐申學和合作廠商的幾個負責人閒聊了一頓後,一起吃過了午飯,然後又看了一眼X項目團隊,最後才乘坐公務機離開。
今天這一次看試飛,總體感覺還不錯,X項目團隊並沒有辜負他的期望,搞出來的X系統還挺不錯的,至少在首飛里掉鏈子嗎,體現出來了非常優秀的性能。
至於X1飛機,那是合作廠商的項目,和徐申學關係不大。
而且徐申學也知道,不出意外的話,後續半年裡還會有兩款無人機也進行試飛,也就是X2項目以及X3項目。
請...您....收藏_(六\\\九\\\書\\\吧!)
合作廠商對整個X計劃非常重視,為了萬無一失可是一口氣弄了三個項目,然後再進行內部對比,最後不出意外的話,應該只有一個項目會獲勝,然後繼續推進,其他兩個失敗項目則是轉為技術封存狀態,技術用於其他項目。
當然,也有可能會同時搞兩個無人機項目,比如一個注重多用途戰鬥機,一個注重攻擊機等等。
具體如何,還是要看合作廠商的計劃,反正智雲集團這邊只負責提供X系統的研發以及系統整合,至於用這個X系統做什麼飛機,那是對方的事。
反正X系統是一個『先進人工智慧戰鬥機系統』,各種戰鬥機都可以用,甚至理論上用在轟炸機,運輸機上也都可以。
只要機體適配,能夠滿足X系統的操作需求,那麼不管什麼類型的飛機其實都可以的。
徐申學心情愉悅的回到深城,趁著時間還早也沒有直接回家,而是到了李秘書等人那邊,那邊秘書多,孩子也有幾個。
徐申學也會抽空過去陪她們。
徐申學去到了李秘書那邊後,也看見了金秘書以及錢秘書兩人各自帶著孩子在這邊。
這三個早期的秘書認識的時間長,彼此走動也多,談不上什麼關係最好,但是卻是因為時間關係,所以讓她們天然接觸比較多,所以也經常待一起。
徐申學到了後,先是陪著孩子們玩了會,然後陪著家人們一起吃飯,吃飯的時候也聽著她們各自說一些家長里短的瑣事。
不過也沒人會說一些真正惹人厭煩的家長里短就是了,都是說一些趣事。
徐申學在這邊待到第二天,次日則是到了隔壁宋秘書那邊了。
宋秘書因為是屬於後來者,再加上本身就是富豪家庭出身,而且還是林雅嫻的表妹,因此她在秘書這個小團體裡是有些無法融入的,和她玩得好的沒幾個。
再加上可能性格等一些原因,她也不願意和李秘書她們一起玩,所以日常時候就顯得有些孤單。
近期她懷孕,徐申學也是儘可能的抽時間來陪她。
在宋秘書這邊待了大半天后,吃過午飯徐申學就離開了,先是去了一趟公司,處理了一番日常事務。
傍晚下班的時候則是返回了徐家別墅,陪著林雅嫻和兩個孩子。
第二天,智雲集團總部園區里,徐申學處理完了最近兩天擠壓的一些文件後,沒啥事就轉身下了樓下的研發的研發部門。
最近關注的都是機器人還有無人機項目比較多,對公司的核心項目也就是手機業務關注的比較少了。
想起來了也就到樓下去看看新一代S系列手機,也就是預計明年發布的S7手機的研發進度。
智雲集團的各型號手機的研發,並不是老款手機發布後,再啟動新型號的研發,這樣時間是不夠用的,智雲集團在手機領域裡,其實是採取了並行研發的模式。
也就是各子系統,技術路線是同時並行研發,比如3D人臉識別模塊,項目組研發第二代人臉識別模塊的時候,同時已經開啟了第三代人臉識別模塊的前期研發了。
子系統如此,手機整機也不例外。
S17手機的項目,在去年的時候其實就已經啟動,並且確定了一些主要的技術路線和設計參數。
經過一年多的前期研發,目前的S17手機實際上已經完成了原型機研發,進入了後期研發模式,搞出來原型機後,後續還會進行為期幾個月的各種測試,整合,同時配合威酷實業那邊進行生產線的研發以及技術攻關。
不出什麼大意外的話,這一切工作將會在六月份完成,然後開啟量產備貨模式。
所以當徐申學來到S系列手機項目組的時候,就看到了已經完成了原型機研發的S17手機。
「我們的這款手機繼續採用了劉海屏,但是劉海屏幕更小,整體外觀看起來更加的和諧,美觀!」
「這是因為我們的第三代3D人臉識別模塊的體積大幅度縮小了,所以能夠大幅度縮小劉海屏的面積!」
「屏幕上,我們將會採用新一代的華星科技的OLED屏幕,繼續維持屏幕上的技術優勢!」
「此外,我們將會在MAX機型里,首次採用三攝像模式,進一步加強我們在影像領域裡的優勢!」
徐申學這個時候,則是看著手中的S17 MAX原型機,這個S17MAX原型機,從正面看和S16MAX區別不是很大,就是劉海屏小一些,屏幕尺寸也繼續是六寸,邊上還有一個MAX Pro機型,那個則是繼續沿用六點五寸。
謝建勇則是對徐申學道:「六寸以及六點五寸的搭配,這是智雲S系列手機在S16系列裡的標準搭配,尺寸大小剛剛好,尤其是六寸的版本,屏幕足夠大,同時握持感比較舒服,在消費者群體裡反饋比較好!」
「同時我們我們在明年發布的S17系列繼續採用六寸和五點五寸的搭配。」
「我們也在S17MAX系列裡,搭載了三攝像頭的方案,徐董你看背面,S17MAX的後置攝像頭採用左側上方的方型攝像頭布局,三個攝像頭,分別是焦距26mm,光圈f/1.8的主攝像頭,一個13mm,光圈f/2.4的廣角攝像頭以及一個焦距52mm,光圈f/2.4的長焦攝像頭。」
「加上我們在拍攝算法領域的領先,三攝像頭可以為我們的手機提供更強悍的攝像功能,在我們的測試中,我們的手機拍攝出來的相片成色非常好,而用於視頻拍攝的成像效果也非常好,我們還對拍攝算法進行了調整,設定了電影拍攝風格模式,進一步加強我們的手機在影像領域裡的優勢!」
「此外攝像模塊里,還有一個雙色溫山燈光以及一個測距對焦用的雷射雷達感應器。」
徐申學對這個三攝像頭模塊還是比較注重的,拍攝領域其實一直都是智雲手機的強項,也就是早年C1手機以及S9手機的時候還有點拉跨……不過那個時候主要競爭對手水果的拍攝技術更拉跨。
後面等到S10手機之後,智雲集團通過拍攝算法的持續改進,其拍攝技術優勢就起來了。
後來又推出雙攝像頭模式,並引入了長焦攝像頭。
再加上各種智能拍攝的模式,什麼人像模式,運動模式等等。
這讓智雲手機在拍攝領域裡,長期處於領先地位,很多玩直播的直播或者是一些拍攝愛好者,甚至專業人員,都很喜歡使用智雲的S系列手機進行各種拍攝的。
當然,這個S系列特指旗艦高配型號,智雲S系列的高配型號,一般都會採用更高配的攝像頭,成像質量也更好。
如今,S系列項目組又在S17MAX手機上採用了三攝像頭,並且使用的攝像頭在技術上也更先進一代,成像質量更好。
唯一的缺陷就是,這攝像頭用的還是索尼的攝像頭。
徐申學旗下仙女山控股的南江科技,旗下的高端攝像頭做的雖然也不錯,已經在C系列以及SX系列裡使用,同時也供應了不少國內其他手機廠商,但是距離S系列的要求還是差了一些。
這攝像頭模塊,也是整個S系列手機里,少有的一種還採用進口貨的零部件了,不過也不用擔心被卡就是了。
仙女山控股的南江科技做的手機攝像頭,雖然質量還差了點,但是真要用其實也能用,只是會一定程度上影響S系列手機的攝影質量,進而影響口碑。
畢竟智雲集團的S系列手機,在攝像領域裡可是長期領先各個競爭對手的,除了軟體方面的實力外,在攝像頭這種硬體上自然也需要做到最好。
因此南方光學的高端攝像頭,想要用在智雲的S系列手機上,還需要一段路要走。
不過就算吃不到S系列手機的市場份額,南江科技的攝像頭也是供給智雲集團C系列,A系列,SX系列以及威酷電子的大部分手機型號,此外也供給大量國內的手機廠商,市場占有率也非常高,一年出貨好幾億套攝像頭的水準,乃至當下國內最頂級的攝像頭廠商。
他們除了各類智慧型手機以及其他民用智能終端的攝像頭業務外,還有常規相機業務,並且推出來了自主的相機品牌,只不過銷量一般般。
同時他們還承擔光刻機鏡片業務,以及其他高精度鏡片業務,比如智雲衛星上的高倍數攝像頭,小型無人機上的高倍數攝像頭等。
南江科技,是一家專注於光學領域的公司,雖然在普通人眼裡不出名,但是在光學領域裡還是相當出色的。
這個地球上,能夠造出來浸潤式DUV光刻機鏡片的廠商,滿打滿算也就這麼幾家而已。
而南江科技,就是其中之一!
但是讓人很尷尬的是,南江科技的光刻機鏡片業務雖然是核心業務,也是其公司的招牌,但實際上這一款的業務不怎麼賺錢!
看似硬體毛利潤非常高,但是如果算上龐大的研發投入,利潤率很低的。
主要研發投入太大,光刻機市場又小,導致這光刻機鏡片銷量也不高,所以想要收回龐大的研發成本投入以及產線投資,還需要時間。
這也是整個半導體設備以及耗材領域的尷尬之處!
你要說不賺錢吧,其實也是賺錢的,仙女山控股的核心子公司,也就是造光刻機的海灣科技,其實現有業務的營收已經很不錯了,經營利潤也很不錯……甚至可以說已經扭虧為盈。
但是,前提是不能算上前期的龐大研發投入,真要算進去,想要收回成本得好多年呢。
沒辦法,想要短短几年內追趕上別人十幾二十年的技術積累,可不就得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啊,這研發成本自然也是嗷嗷的往上漲。
就這種砸錢模式,也不是有錢就能玩的。
你得先有一個科研系統,然後再有一個偉大的國家……這樣才能談得上砸錢進去,然後短短几年內追趕上來西方國家十幾二十年的技術積累,不然想都別想!
如果單純有錢什麼都能搞,西亞的王爺們早就稱霸地球了,何至於一年又一年的交各種各樣的保護費啊!
在討論AI晶片的時候,人家王爺可是喊出了:七萬億美元可以買多少AI晶片?這種豪橫無比的話。
給個面子的回答就是,都可以把所有的AI晶片都買下來。
不給面子就是:滾一邊去!
就算買光了AI晶片,這些王爺們也弄不出來什麼大數據模型。
所以很多東西,不是有錢就能做的。
包括眼前的這台S17原型機,其他企業想要做什麼難度可是相當大……除非只是單純搞個設計組裝。
這個S17原型機,包括已經上市銷售的S16系列手機,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代表著當代地球最頂級的技術。
雖然它只需要幾千塊到一萬出頭的價格,看似只是個便宜的民用消費品,但實際上的技術含量極高。
每一個子系統,每一個零部件都是代表著當下最頂級的技術水準。
如裡頭採用的SOC晶片S806,如裡頭的頂級OLED屏幕,第三代的3D人臉識別技術等等。
每一個全都是當下最頂級的技術,而每一個背後都意味著一整套的產業鏈,需要的是豐厚的技術以及龐大的投資。
OLED屏幕,一塊小小的屏幕的背後,是一座新建的屏幕生產工廠,光是這座工廠的總投資就達到了七十多億美元。
而S806更不用說了,這是當代最頂級的晶片,採用的可是十納米工藝。
「智雲微電子那邊的十納米工藝之前已經在二十一號廠完成了技術驗證,目前雖然良率還達不到要求,但是他們一方面是進行測試,一方面也是幫我們生產一些S806晶片用來進行前期測試,所以也生產了一小批的S806晶片。」
「徐董,這就是我們的S806晶片!」
徐申學看向前方的托盤上一枚小晶片,外觀上只有一些微縮印記,但是具體也看不出什麼來。
所以他只能看一些報告,從這報告上來看,採用十納米工藝設計生產的S806晶片,在性能上對比S706強了不少,整體性能預計能提升百分之三十左右。
這也是相當不容易的。
生產十納米工藝的二十一號廠,總投資達到了六十多億美元呢。
而十納米工藝,也是目前智雲微電子那邊在現有技術條件下,採用浸潤式DUV光刻機,使用利用雙重曝光技術下所做到的極限了。
再往下的話,就需要通過四重曝光技術來研發等效7納米工藝的晶片了……而這一技術的製造成本更高。
所以從晶片的製造成本來看,尤其是使用DUV浸潤式光刻機的情況下,採用雙重曝光技術,生產14納米工藝的晶片才是最划算的,這也包括智雲12納米工藝,畢竟智雲的十二納米工藝其實就是他們自己的第二代十四納米工藝。
使用十納米工藝的話,雖然晶片性能提升了一些,但是成本提升了很多,如果不是S系列手機這種奔著極限去,各種追求領先的產品,其實都沒必要採用智雲等效十納米工藝的晶片。
這也是智雲半導體的一大堆各種晶片設計里,基本都是圍繞著十四納米工藝以及十二納米工藝展開的緣故。
至於十納米工藝的晶片,目前就只有兩種,一種是S系列手機使用的S806晶片,另外一種則是用於各種車輛以及無人機平台的算力晶片EYQ4。
其他的,包括AI訓練晶片,暫時都不會採用這個十納米工藝……划不來。
目前乃至未來兩年內,智雲集團這邊新生產或設計的AI訓練晶片,包括自用的AI系列,都會採用第二代十四納米工藝,也就是智雲宣傳的十二納米工藝製造。
其他各類晶片,電腦CPU,伺服器CPU,各類顯卡等等也將會採用十二納米工藝製造。
同時還有一大堆已經設計生產的晶片用的是第一代十四納米工藝。
至於十八納米工藝的一些產品,則是已經陸續停產,該工藝也是屬於過度工藝,性價比太低了。
未來好幾年內,智雲集團的各類晶片,不管自用還是外銷,都會採用十四納米工藝為主,當然,這個十四納米工藝可能會有很多種,包括第一代十四納米工藝,第二代十四納米工藝(十二納米),然後還有其他的一些變種工藝,以滿足不同類型的晶片的需求。
至於更先進,但是性價比太低的十納米工藝,註定只是個過渡工藝。
智雲集團的一些先進晶片,如AI訓練晶片,手機SOC晶片,機載算力卡這些對工藝要求高,對算力要求高的晶片,則是都把目光面瞄向了更好的等效七納米工藝……雖然那玩意的成本會更高,但是帶來的性能提升也足夠大,所以咬咬牙也能用。
這就是沒有EUV光刻機的尷尬了。
如果有EUV光刻機的話,等效七納米晶片的成本就能拉下來,同樣的,等效十納米工藝其實用EUV光刻機來生產也更方便,成本更低。
可惜,智雲集團一時半會還得不到EUV光刻機。
但是慶幸的是,台積電,英特爾,四星等半導體廠商也無法得到EUV光刻機……荷蘭的ASML在今年十一月份的時候,就已經正式對外宣布:受到多個子系統研發進度緩慢的影響,預定明年交貨的量產型EUV光刻機,也就是可以用來進行大規模量產晶片的EUV光刻機將會進一步推遲。
他們給出的初步計劃是在18年推出量產型的EUV光刻機。
但實際上,這個時間表那只是一切順利的情況下。
而實際上不可能順利的,智雲集團那邊睜著大眼睛盯著ASML那邊呢……但凡有點什麼進展,立馬各種車禍就來了,供應鏈那邊就會出現問題了。
雖然沒有任何證據,也沒有任何公開報導,但是該知道的人都知道是智雲那群人幹的。
所以ASML那邊其實早早就擺爛了,EUV項目組只是維持在一個低水平推進的狀態……反正賣浸潤式DUV光刻機也很賺錢。
至於EUV光刻機,拖著唄。
至於什麼時候大規模啟動EUV項目,進入量產型號的投產模式,那要等那些大財團們打完架再說。
不管是分出勝負也好,達成協議也罷,總之在出現結果之前他們ASML是不會參與其中的。
不然的話,就會出現大佬們打架,死的卻是ASML工程師這種非常尷尬的情況。
而徐申學手底下的海灣科技的EUV光刻機進度也沒那麼快,怎麼也得好幾年才能成熟應用。
所以在這個時代里,一票晶圓廠們,包括智雲微電子,台積電等在內,只能苦哈哈的繼續使用DUV浸潤式光刻機推進工藝,搞十納米,搞等效七納米。
甚至這兩家都還在琢磨著用DUV浸潤式光刻機搞等效五納米的晶片……這種工藝光是聽上去就知道良率會低到非常驚人的程度,成本也會非常高。
但是沒有EUV光刻機也沒辦法,只能這麼硬著頭皮繼續搞。
從光刻機到晶圓廠,再到晶片設計,整個S17手機里里外外都透著頂級工業產品的氣息。
這樣的頂級產品,別說換個國家了,就算是同樣在國內換個企業,那都是搞不出來的……沒那技術。
而這也是智雲集團的S系列手機能賣遍全球,獲得全球絕大部分消費者認可的核心原因。
雖然也有其他亂七八糟的因素,但是核心理由就一個,智雲S系列手機那是真的牛逼!
每一代的S系列手機,都是同時期里最強悍的手機,遙遙領先於其他手機。
這個S17手機也同樣如此,對此徐申學也是很期待這款手機能繼續維持S16系列手機的銷售成績。
是的,在市場增速幾乎停滯,手機市場進入存量市場,手機市場競爭持續激烈的當下里。智雲集團的管理層,包括徐申學在內都沒指望明年的S17手機能在銷量上有多大的突破。
但凡能夠維持住和S16一樣的銷量,那就謝天謝地了。
不是徐申學他們膽子小,眼光低,而是市場容量就這麼大,基本能收割的都已經收割了。
所以今年的S16手機也好,明年的S17手機也罷,其首要任務已經不是突破銷量新高,而是儘可能的維持住市場銷量。
在這個基礎上,嘗試逐步拉高銷售均價,獲得更多的營收以及利潤。
這個任務其實難度非常大。
畢竟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難!
以前增量市場的時候,衝擊市場怎麼做怎麼順手,銷量爆起來簡直嗷嗷叫。
但是現在進入存量市場後,想要持續坐穩手機市場龍頭老大的寶座,就要時刻保持警惕了。
不然就會和當年的歐諾亞一樣,稍微犯迷糊那麼一兩年,就被智雲和水果偷了家,導致整個手機業務徹底崩潰。
智雲就是踩著歐諾亞的屍體,力壓著水果以及四星這兩大競爭對手,成為世界上新的手機王者的。
既然戴上了王冠,徐申學為首的智雲管理層,就沒想過把王冠讓出去!
為此,隨著這兩年手機的技術創新逐漸減少,尤其是徐申學已經逐漸失去了一些先知能力……再過幾年,把腦子裡知道的一些後世手機技術的創新存貨都用出去後。
徐申學也不知道未來的手機該如何演變了。
為了後續能夠繼續確保智雲手機業務的領先,徐申學也是做了大量的功夫,從各方面都準備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從市場營銷,再到產品設計以及技術研發等各領域裡都是維持高投入。
徐申學需要在未來幾年裡,找到一條新的道路,或者說重大的技術創新,繼而繼續維持智雲手機業務的領先特性,繼續橫掃全球。
這不容易,但是必須做!
因為這關乎到整個智雲集團的存亡,關係到背後龐大產業鏈的存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