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善長仁翁秦合禮
看著巡撫大人及一眾隨行,帶著秦家兄弟離開南城衙門,齊逸心底湧起一股怪異的不安。
他原以為,那位城府極深的秦家家主,定會據理力爭,狡辯一番。
為此,他昨晚將案情前後仔細梳理一番,幾張稿紙寫的滿滿當當,打好腹稿、做好充足準備,打算與秦家好好對峙一場。
結果,當李春福帶著吳欽的老僕運伯來到堂前,當著巡撫大人的面,呈交出十一份分層施工圖紙之後,秦合禮竟然很痛快地認下了。
擅自改動給排水工程施工圖,偷工減料、牟取暴利,一干罪行,供認不諱。
在齊逸的連番質問下,這位秦家家主將指使刀手暗殺河渠署右督造許仕文,及其老母、僕婦,還有吏員馮定、遭運司羅三平等一系列殺人罪責,全部推到了秦合重身上。
反正人已經死了,死無對證。
至於秦合廣潛入南城監牢,殺害老乞丐余忠良祖孫一事,則被其說成是幼弟無知、行事衝動。只因那老乞丐討飯討到犁頭街冶鐵坊,無意間撞見秦合廣將吳欽囚禁於內,為免此事敗露,遂下手殺之。
這個殺人動機非常合理,完全說的通,可是齊逸很清楚,指使秦合廣行兇的正是這位秦家家主。
但他不能暴露自己的界主身份,更不可能直言,自己曾審過秦合重的魂。
而那秦合廣被酷吏賀狩審過之後,就渾渾噩噩、神智不清。一問三不知,嘴裡不停地念叨著「我錯了,我錯了...」
隨後,在巡撫大人的審問之下,秦合禮又相繼招出白帝城河渠署總長李昌敬、左督造鄭冠群,工造處主薄韓洪業、司務吏長獨孤信,等十幾名在此案中收受過秦家賄賂的官吏。
梁仲道在京都時任工部侍郎,對工程營造之事極為了解,以前也沒少處理過官員收受好處,為坊間營造所大開方便之門的案子。
但這起涉案金額高達三百萬兩白銀的營私舞弊案,還是令這位人過中年的封疆大吏,為之震怒。當即拍案,命屬下將秦氏兄弟,押回院署、聽候發落。
「怎麼了?小齊大人為何愁眉不展,難不成是怕巡撫大人...」
封天賜沒把話說的太直白,但懂的都懂。
齊逸搖搖頭,他並不認為梁仲道會是那種為了一點蠅頭小利折腰的人。
雖然對這位大員的性情沒有太多了解,但對方初到偃州便親自前往數百里之外視察,如此雷厲風行的作派,必定是想在偃州大展拳腳,有一番大作為。
由可以看出,梁巡撫要的是功績,是聲名,而非錢財這等濁物。
另外,國公府那晚,從梁仲道的表現也不難判斷出,他是位有擔當、敢於挑戰權貴的大官,算得上是一股清流了。
經謀士蘭安提醒,齊逸證實了之前的猜測,鄭迎松並不是毫無根基的普通令官。鄭家便是白帝城五大世家大族之一,家財萬貫、有權有勢,與秦家一樣,都是名符其實的地頭蛇。
秦家背後有沒有大靠山,目前還無從得知,但鄭家可是實打實的背靠大樹好乘涼。鄭迎松就是仰仗著姨父乃當朝首輔,才會那般肆無忌憚、有恃無恐。
梁仲道就算再不懂人情世故,也該知道鄭家背後的保護傘有多大。但即便如此,他依然將鄭迎松送入察院,還將其一干罪行,事無具細統統寫進文書。一式三份,分別呈交京都刑部、大理寺與燕翎衛。
如此一來,就算其中某個部門老大投告了首輔,另兩個部門也會督辦此案。首輔再如何勢大,總不可能將這三大部門,全部收攏麾下。若真如此,那位首輔的官也就當到頭了。
但凡不是昏君庸主,哪個做皇帝的能受得了一個一手遮天的權臣?
梁仲道把事做的這麼絕,明擺著是要把鄭迎松往死里整。
綜上所述,這位巡撫大人絕不可能被秦家收買。
並且,就算秦家出得起天價,梁巡撫也不敢動心。因為,旁聽整個堂審過程的不僅有賢王世子殿下,還有大啟十二位司命之一的寇戰。
所以,為什麼呢?自己為什麼會有種奇怪的不安呢?
齊逸想了想問道:「封捕頭跟那位秦家家主打過交道嗎?」
「小齊大人說笑了。」封天賜自嘲地搖頭道:「封某一介武夫,哪能跟赫赫有名的秦大善人沾上邊啊。」
「秦大善人?」
「就是那位秦家家主秦合禮,他可是咱們白帝城出了名的善長仁翁。」
齊逸好奇道:「這話怎麼說?」
「十六年前,偃州各地鬧寒災,偃江冰封千里,行不了船,貨物只能從官道走。但因為寒災,各地冒出不少流寇山匪,劫掠官道,以致不少城池都缺糧少米。百姓過得苦哈哈,官家也盡力剿匪,可剿了一撥又來一撥。」
封天賜回憶道:「封某十一歲時家母去逝,父親續弦娶了新婦進門,不久便有了個弟弟。我搬去外婆家,與老人相依為命,結果撞上了那年寒災。」
「家中本就貧窮,市面上米麵一天一個價,我根本買不起。外婆怕我餓著,每天猛灌水,騙我說在外頭遇到好心人,吃飽了。其實是把僅有的一點吃食,都留給了我。」
「我那時是真傻,一心想著把刀法練好,長大了好謀份好差事,讓老人家過上好日子。結果,直到外婆餓暈了,我才發現這件事。」
堂內眾人聽到這裡,全都陷入了沉默。
停頓了兩息,封天賜吸吸鼻子,繼續說道:「我背著外婆去求醫,可醫館也全是人,都是凍出病或餓暈過去的。聽人說,有善長仁翁在天神廟外頭施粥送面。我就把外婆交給好哥們,跑去天神廟求粥。去的時候,粥棚已經散了,桶里連米湯都沒剩。」
「不蠻各位笑話,母親突然去逝,父親續弦再娶後對我不聞不問,我都沒掉過一滴淚,但那天,那一刻,看著空蕩蕩的粥桶,我站在雪地里嚎啕大哭。不是因為自己沒吃上一口粥,是恨自己沒用。我都是個大小伙了,卻要讓外婆忍飢挨餓。」
「施粥的一個男人,見我站在雪地里哭,便走過來變戲法似的變出兩張胡餅,還提了一小袋麵粉。臨走的時候,跟我說,明日辰時三刻,會在馬前街施粥。」
「後來我才知道,那個男人姓秦,叫秦合禮!」
聽到此處,齊逸眉頭微微皺起。
另一名府衙捕快接著話茬,說道:「秦家搬到白帝城的二十來年,每年都會在東南西北四城,開棚施米麵送油送菜給吃不上飯的窮苦人家,我家也受過秦家的恩惠。」
「我家也是。」
「我也是。」
幾名府衙捕快紛紛回應。
有個南城衙役則說道:「不提我都忘了,是有這麼回事。秦家每年都差不多會開四次施善棚,基本都是吃的,也時候還會贈藥。咱們白帝城土生土長的,都習以為常了。」
另一名衙役點頭道:「你這麼一說,我也想起來了,我娘頭些年害冷熱病,沒銀子買藥,就是去秦家善棚領的藥。」
「唉,真是沒想到,秦家竟會做出這種事。好好做生意不好嗎?大合營造都是白帝城最大的三所之一了,為什麼要殺那麼多人!」
封天賜頗為惋惜地搖了搖頭,語氣中滿是失望。有種曾經粉過的愛豆,突然間塌房,還塌成了法治咖的既視感。
「為了賺錢。」
齊逸言簡意賅、直中要害,堂內眾人一陣嘆息。
他原以為,那位城府極深的秦家家主,定會據理力爭,狡辯一番。
為此,他昨晚將案情前後仔細梳理一番,幾張稿紙寫的滿滿當當,打好腹稿、做好充足準備,打算與秦家好好對峙一場。
結果,當李春福帶著吳欽的老僕運伯來到堂前,當著巡撫大人的面,呈交出十一份分層施工圖紙之後,秦合禮竟然很痛快地認下了。
擅自改動給排水工程施工圖,偷工減料、牟取暴利,一干罪行,供認不諱。
在齊逸的連番質問下,這位秦家家主將指使刀手暗殺河渠署右督造許仕文,及其老母、僕婦,還有吏員馮定、遭運司羅三平等一系列殺人罪責,全部推到了秦合重身上。
反正人已經死了,死無對證。
至於秦合廣潛入南城監牢,殺害老乞丐余忠良祖孫一事,則被其說成是幼弟無知、行事衝動。只因那老乞丐討飯討到犁頭街冶鐵坊,無意間撞見秦合廣將吳欽囚禁於內,為免此事敗露,遂下手殺之。
這個殺人動機非常合理,完全說的通,可是齊逸很清楚,指使秦合廣行兇的正是這位秦家家主。
但他不能暴露自己的界主身份,更不可能直言,自己曾審過秦合重的魂。
而那秦合廣被酷吏賀狩審過之後,就渾渾噩噩、神智不清。一問三不知,嘴裡不停地念叨著「我錯了,我錯了...」
隨後,在巡撫大人的審問之下,秦合禮又相繼招出白帝城河渠署總長李昌敬、左督造鄭冠群,工造處主薄韓洪業、司務吏長獨孤信,等十幾名在此案中收受過秦家賄賂的官吏。
梁仲道在京都時任工部侍郎,對工程營造之事極為了解,以前也沒少處理過官員收受好處,為坊間營造所大開方便之門的案子。
但這起涉案金額高達三百萬兩白銀的營私舞弊案,還是令這位人過中年的封疆大吏,為之震怒。當即拍案,命屬下將秦氏兄弟,押回院署、聽候發落。
「怎麼了?小齊大人為何愁眉不展,難不成是怕巡撫大人...」
封天賜沒把話說的太直白,但懂的都懂。
齊逸搖搖頭,他並不認為梁仲道會是那種為了一點蠅頭小利折腰的人。
雖然對這位大員的性情沒有太多了解,但對方初到偃州便親自前往數百里之外視察,如此雷厲風行的作派,必定是想在偃州大展拳腳,有一番大作為。
由可以看出,梁巡撫要的是功績,是聲名,而非錢財這等濁物。
另外,國公府那晚,從梁仲道的表現也不難判斷出,他是位有擔當、敢於挑戰權貴的大官,算得上是一股清流了。
經謀士蘭安提醒,齊逸證實了之前的猜測,鄭迎松並不是毫無根基的普通令官。鄭家便是白帝城五大世家大族之一,家財萬貫、有權有勢,與秦家一樣,都是名符其實的地頭蛇。
秦家背後有沒有大靠山,目前還無從得知,但鄭家可是實打實的背靠大樹好乘涼。鄭迎松就是仰仗著姨父乃當朝首輔,才會那般肆無忌憚、有恃無恐。
梁仲道就算再不懂人情世故,也該知道鄭家背後的保護傘有多大。但即便如此,他依然將鄭迎松送入察院,還將其一干罪行,事無具細統統寫進文書。一式三份,分別呈交京都刑部、大理寺與燕翎衛。
如此一來,就算其中某個部門老大投告了首輔,另兩個部門也會督辦此案。首輔再如何勢大,總不可能將這三大部門,全部收攏麾下。若真如此,那位首輔的官也就當到頭了。
但凡不是昏君庸主,哪個做皇帝的能受得了一個一手遮天的權臣?
梁仲道把事做的這麼絕,明擺著是要把鄭迎松往死里整。
綜上所述,這位巡撫大人絕不可能被秦家收買。
並且,就算秦家出得起天價,梁巡撫也不敢動心。因為,旁聽整個堂審過程的不僅有賢王世子殿下,還有大啟十二位司命之一的寇戰。
所以,為什麼呢?自己為什麼會有種奇怪的不安呢?
齊逸想了想問道:「封捕頭跟那位秦家家主打過交道嗎?」
「小齊大人說笑了。」封天賜自嘲地搖頭道:「封某一介武夫,哪能跟赫赫有名的秦大善人沾上邊啊。」
「秦大善人?」
「就是那位秦家家主秦合禮,他可是咱們白帝城出了名的善長仁翁。」
齊逸好奇道:「這話怎麼說?」
「十六年前,偃州各地鬧寒災,偃江冰封千里,行不了船,貨物只能從官道走。但因為寒災,各地冒出不少流寇山匪,劫掠官道,以致不少城池都缺糧少米。百姓過得苦哈哈,官家也盡力剿匪,可剿了一撥又來一撥。」
封天賜回憶道:「封某十一歲時家母去逝,父親續弦娶了新婦進門,不久便有了個弟弟。我搬去外婆家,與老人相依為命,結果撞上了那年寒災。」
「家中本就貧窮,市面上米麵一天一個價,我根本買不起。外婆怕我餓著,每天猛灌水,騙我說在外頭遇到好心人,吃飽了。其實是把僅有的一點吃食,都留給了我。」
「我那時是真傻,一心想著把刀法練好,長大了好謀份好差事,讓老人家過上好日子。結果,直到外婆餓暈了,我才發現這件事。」
堂內眾人聽到這裡,全都陷入了沉默。
停頓了兩息,封天賜吸吸鼻子,繼續說道:「我背著外婆去求醫,可醫館也全是人,都是凍出病或餓暈過去的。聽人說,有善長仁翁在天神廟外頭施粥送面。我就把外婆交給好哥們,跑去天神廟求粥。去的時候,粥棚已經散了,桶里連米湯都沒剩。」
「不蠻各位笑話,母親突然去逝,父親續弦再娶後對我不聞不問,我都沒掉過一滴淚,但那天,那一刻,看著空蕩蕩的粥桶,我站在雪地里嚎啕大哭。不是因為自己沒吃上一口粥,是恨自己沒用。我都是個大小伙了,卻要讓外婆忍飢挨餓。」
「施粥的一個男人,見我站在雪地里哭,便走過來變戲法似的變出兩張胡餅,還提了一小袋麵粉。臨走的時候,跟我說,明日辰時三刻,會在馬前街施粥。」
「後來我才知道,那個男人姓秦,叫秦合禮!」
聽到此處,齊逸眉頭微微皺起。
另一名府衙捕快接著話茬,說道:「秦家搬到白帝城的二十來年,每年都會在東南西北四城,開棚施米麵送油送菜給吃不上飯的窮苦人家,我家也受過秦家的恩惠。」
「我家也是。」
「我也是。」
幾名府衙捕快紛紛回應。
有個南城衙役則說道:「不提我都忘了,是有這麼回事。秦家每年都差不多會開四次施善棚,基本都是吃的,也時候還會贈藥。咱們白帝城土生土長的,都習以為常了。」
另一名衙役點頭道:「你這麼一說,我也想起來了,我娘頭些年害冷熱病,沒銀子買藥,就是去秦家善棚領的藥。」
「唉,真是沒想到,秦家竟會做出這種事。好好做生意不好嗎?大合營造都是白帝城最大的三所之一了,為什麼要殺那麼多人!」
封天賜頗為惋惜地搖了搖頭,語氣中滿是失望。有種曾經粉過的愛豆,突然間塌房,還塌成了法治咖的既視感。
「為了賺錢。」
齊逸言簡意賅、直中要害,堂內眾人一陣嘆息。